APP下载

中国企业参与海外新能源工程承包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2-11-26谢越韬王新峰靖顺利霍晶莹

水力发电 2022年7期
关键词:承包工程国际化新能源

谢越韬,王新峰,靖顺利,姜 昊,霍晶莹

(1.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北京 100120;2.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1122)

0 引 言

近年来,随着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逐步凸显,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世界主要国家纷纷制定绿色低碳发展目标,并将发展新能源作为能源转型的关键路径,未来全球新能源市场将迎来高速发展期。2021年9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大会提出“中国将大力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为新时期推动新能源国际合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在基础设施、产业制造、技术创新和政策激励等方面发展相对滞后,亟需通过国际合作实现自身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自1979年发展至今,业务规模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现已形成以交通运输、一般建筑、电力工程、石油化工、电子通信建设为主的5大优势领域,不仅项目执行和履约能力强,而且承包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目前,部分中国电力承包企业海外业务已逐步向新能源转型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依然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下一步需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协调,夯实基础苦练内功,不断提升中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推动新能源对外工程承包高质量发展。

1 中国对外工程承包业务基础与优势

1.1 起步较早,基础牢固,资源整合和履约能力较强

中国工程承包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较早,深耕多年,在全球100多个国家建设并高质量完成了大量工程项目,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参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和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方式。据《2020年度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统计公报》统计显示,2020年,中国企业共在184个国家(地区)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其中八成以上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地区,在“一带一路”沿线的61个国家占据了半壁江山。经过多年发展,中国企业具备海外项目总承包、融资、运维等综合服务能力,在业绩资质、技术实力、项目管理、市场认知、团队建设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为海外新能源项目总承包业务的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此外,依托国内完备的新能源产业链,可为不同投资商提供多样化的解决方案。

1.2 国际市场份额持续扩大

近几年,中国企业入围美国《工程新闻纪录》(ENR)“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的数量稳中有增。ENR发布的2021年度“全球最大250家国际承包商”榜单中,中国共有78家承包企业入围,较上年增加4家,相比2017年增加了13家。在国际电力工程建设行业营收排名前10的国际承包商中,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等共5家中国承包企业入围。其中,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营收87.15亿美元独居首位,中国能源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以28.41亿美元位列第4位。电力工程是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优势领域之一,具备丰富经验和良好基础。根据商务部《2020年度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统计公报》统计,2020年,中国企业在全球143个国家(地区)新签电力工程类项目合同1 504份,新签合同额507.3亿美元,占全部新签合同总额19.9%,处于全球领先水平。

1.3 业务承包模式不断创新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上亿美元的项目由2004年的30个增至2017年的436个,单项最大合同金额由8.36亿美元升至109.8亿美元,大项目增多促使承包模式转变,包括EPC、EPC+F、PMC、BOT、BOOT、BOO、PPP等多种承包方式成为主旋律[1],对中国对外承包工程的承包模式和企业转型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此外,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国际市场对用电需求增长缓慢,以非洲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国家债务不断攀升,面临或陷入债务困境的高风险,传统的EPC+F模式难以为继,市场渴望新的商业模式和合作方式。在此背景下,海外新能源项目虽然规模和体量小,但通过积累和总结大项目多种承包模式的成功经验,可为海外新能源项目创新承包模式、加强产业链资源整合和推动中国承包企业向高端产业链上游转变提供最佳实践。此外,中国承包企业积极探索向高端市场、高端业务转移,多元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趋势日益明显[2]。

2 中国承包企业海外新能源业务合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随着全球能源电力绿色低碳转型,中国承包企业积极投身新能源市场,海外新能源项目占比逐年提高。以《工程新闻纪录(ENR)》2021年全球电力承包商排名第1的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为例,其2019年~2021年新能源新签合同额占比分别为12%、17%、38%,呈现快速增长态势。2020年,中国海外新能源EPC承包前20强新签合同总金额为152.64亿美元,占电力行业海外EPC总合同额的34.64%[3]。2020年,中国对外电力承包商新签绿色环保类(水电、太阳能电站、风电、核电)电力工程建设项目合同280份,累计合同金额201亿美元,占电力工程新签合同总额的40%。然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国承包企业在海外新能源市场依然面临较多的困难和挑战。

2.1 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随着越来越多的工程承包企业进入新能源领域,海外新能源承包市场总体呈现僧多粥少的竞争态势。一是,新能源项目普遍规模小、建设周期较短,承包企业需要签约大量新项目以维持营收规模,再加上技术和资金门槛较低,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无序和低价竞争现象较为普遍。二是,境外投资商利用中国承包企业间的竞争关系,轮番压价,转嫁风险。在此背景下,中标的中国企业常常以低收益承担高风险,导致项目履约困难或亏损的情况较为普遍,影响中国承包商整体利益和声誉。如中国某风电企业承接的全球装机规模最大的迪拜某光伏光热电站工程项目,2021年亏损达28亿~34亿元。

2.2 风险识别和国际化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不同于国内政策积极稳定、市场快速发展、风险相对可控的新能源市场,海外新能源市场不仅政策多变,而且面临市场、汇率、税务、管理、法律和政治等诸多系统性风险。海外市场欧美已深耕多年,熟悉东道国的法律法规和市场环境等。相比之下,中国承包企业走出去时间不长,对于东道国市场风险的认识与评估能力不足,在风险识别等方面经验欠缺,面临风险大于收益的不利局面,特别是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企业国际化和属地化能力不足凸显。

2.3 议价能力和话语权能力亟需加强

中国承包企业的议价能力和话语权较弱凸显,很难做到上承下压,导致所有困难和风险只能自担。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境外投资方常选2~3家中国承包企业配合其进行投标,投标后再与中国承包企业进行无限轮次的议价,并要求提供30%~40%的履约保函,最后通过合同约束等将所有的风险转嫁给中国承包企业,最终导致中国承包企业以极低的收益甚至亏损的不利局面下承担了较多不合理的风险,风险和收益极不对等。此外,中国承包企业对具有核心技术的下游分包商的管控能力弱,基本无法满足上游投资方的要求,而且无法将风险合理转移至下游分包商。

2.4 高端咨询业务缺乏竞争力

前期设计、业主工程师和监理等高端设计咨询在对外承包工程价值链上具有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也是海外新能源工程承包中利润率最高、话语权最强的环节,长期以来多由欧美企业垄断。中国对外设计咨询主要依靠承包企业海外承接的EPC项目带动和拉动,在高附加值的高端咨询方面仍缺乏竞争力。2021年ENR“全球最大150家国际工程设计公司”中国企业只占15%,其中电力行业世界前10强中仅有2家中国企业。纵观全球市场,中国设计公司国际营收仅占全球的5.7%,与欧洲(35.2%)、美国(23.3%)和加拿大(16.9%)等相差较大,且主要分布在亚洲、中东、大洋洲、非洲、欧洲和拉丁美洲等区域。

2.5 中国技术标准国际化进程滞后

中国技术标准国际化进程相对滞后,使用范围有局限性,缺乏国际参与,在国际上的认同度较低,一定程度影响了海外新能源承包项目的获取以及顺利执行。受标准体系差异、语言障碍等因素影响,中国承包企业当前尚未完全适应欧洲标准,除援外项目和极少数海外新能源项目采用中国标准外,大部分新能源项目核心环节大多采用欧美标准,与中国全球最大新能源市场地位和专业技术实力不相匹配。

3 推动中国EPC企业新能源国际业务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3.1 加强对外承包企业互信互通,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为鼓励和规范中国承包企业在海外新能源市场有序竞争,维护国家和企业形象以及整体利益,形成良性竞争机制,建议承包企业加强行业自律,明确企业战略,树立国际品牌意识,通过聚焦主业、增大主营业务比例和利润率考核权重等方式,结合企业优劣、机会和挑战等方面,经SWOT综合分析后,依托自身优势开展差异化竞争或战略[4]。同时,建议中国承包企业在增进互信的基础上,加强企业间的互联互通,完善合作方式及路径,通过共建企业联盟或搭建合作平台等方式组建中国对外承包企业的利益共同体,扩大中国承包企业对外合作朋友圈,形成统一的协调机制。通过沟通协商,在项目前期达成合作共识,共同维护好海外新能源市场竞争态势,进一步提升中国承包企业的国际形象和影响力。

3.2 提高国际化和风险管控能力,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

一是,对标欧美等国际一流企业,根据国际惯例改革内部机制,与国际接轨。通过对标学习欧美企业成功经验和先进的管理理念,结合企业自身特点,总结和提炼出适用于企业自身的管理体系,选择代表区域或国别先行先试,逐步完善,逐渐与国际接轨。二是,坚持内培与外引相结合,建立完善国际化人才培养储备机制。针对国际化业务发展需求,通过国际化人才引进和企业内部高潜质人才培养,形成具有良性循环能力的国际化人才培训体系[5],进一步做好人才梯队建设和储备。同时,完善国际化管理人员激励机制,调动国际化高端管理人才的积极性。三是,提高企业国际化综合管理和风险管控能力。调整完善项目投资决策管理办法,加强商务、法务、税务等方面的合规性管理,进一步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建立覆盖市场开发全过程的风险管控模式,抓住竞争思维、合同条款、市场调研、合规管控等关键环节,努力提升企业风险识别和防控能力[6]。四是,发挥中国对外承包企业在电力工程领域的优势地位,撬动新能源市场区域化、规模化和国别化发展,提高属地化资源和设备利用最大化,降低工程成本。五是,进一步提升合同履约能力,完善公司内控制度,实施标准化管理,实施本土化策略,加强工程项目的全过程管理,以此增强自身的国际竞争综合实力[7]。

3.3 加强产业链整合能力,抱团出海

一是,根据《关于促进对外承包工程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商合发〔2019〕273号),部门间应加强横向协作,共同完善促进服务和保障等方面的措施,推动对外承包工程可持续健康发展。二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领作用,联合国内投资、装备制造企业和金融机构等抱团出海,优势互补,集群发展,在发挥中国光伏和风电产业链优势的基础上,共同开拓国际市场。三是,积极利用社会资源,打造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现代化产业链,通过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实现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替代。四是,从产业链协同、价值链贡献上做增量,以资源整合、优势集成放大产业链竞争能力,把产业链打造成价值链,以产业链一体化协同作战提升,价值链贡献升值[8]。

3.4 提升高端设计咨询竞争力,鼓励承包企业向价值链上游转变

一是,鼓励企业深化与AECOM、Worley Parsons等国际知名设计咨询企业对标合作,从人员、模式、技术、理念、管理等多个方面寻找差距,补足短板。二是,根据《对外设计咨询高质量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商合函〔2021〕1号),持续推动对外设计咨询业务发展,加快设计咨询机构国际化、信息化、数字化转型,依托政府间合作机制,推动优质咨询机构打开国际市场。三是,鼓励EPC企业打破合作价值链中低端的禁锢,向对外设计咨询等价值链上游或高端业务转变,通过转型升级稳固国际化业务,由追求规模向追求效益转变。四是,产融结合已逐渐成为国际承包商实现多元化和跨越式发展等重要途径和手段。中国对外承包企业要重视产融结合对投资业务的促进作用,通过产融结合参与海外项目投资与建设,完善海外市场和全球化布局,实现自身经营战略调整和发展模式转型[9]。

3.5 加强中外合作与推广应用,加快推进中国标准走出去和国际互认

一是,加强新能源领域中外技术标准对比研究,吸收借鉴国外标准的有益经验,统一制定并发布中国标准外文版,积极在对外投资、技术出口和援建工程项目中推广使用。二是,积极参加新能源领域标准认证、交流、研讨活动,与国际标准化组织合作,参与国际标准制定,联合国外优势企业共同举办以“国际标准化和中国标准化互联”为主题的研讨会,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营造有利的舆论和社会环境[10]。三是,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发展中国家在新能源技术标准方面的合作,结合发展中国家自身特点,在新兴技术领域与东道国共同编制相关标准规范。四是,进一步发挥中国作为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常任理事国的身份和作用,整合和完善标准国际化服务体系,引导标准化服务机构整合资源,促使国际互认,促进中国标准海外宣传推广。

猜你喜欢

承包工程国际化新能源
聚焦港口国际化
土建工程造价在总承包工程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中国个体防护产业国际化展望
《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发展报告 《中国对外劳务合作发展报告》发布
“一带一路”背景下对外承包工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买不买新能源汽车
中石化海外技术支持国际化人才队伍建设
绿色新能源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