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地区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
2022-11-26徐志强
徐志强
(白城市大安市叉干镇综合服务中心,吉林,131300)
吉林省白城市位于东经121°38''~124°22',北纬44°13'~46°18',海拔300.0~662.6 m,年平均降水量399.9 mm,其中作物生长季5~9月降水量355.6 mm,占全年降水量的88%,能满足作物的水分需求;热量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5.2℃,≥10℃活动积温平均为2996.2℃,无霜期平均为144 d,初霜日平均为9月27日;光照资源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 915 h。土质疏松且以砂壤土居多,为马铃薯的生长创造有利自然条件。自然条件适宜、昼夜温差较大利于马铃薯干物质和淀粉积累,使马铃薯品质好。在良好的农业灌溉设施条件下,日光温室等设施栽培的可在3月中旬开始种植,露地栽培多在4月中旬播种。近几年随着覆膜种植和膜下滴灌等绿色增产增效技术的不断普及应用,为本地区马铃薯生产和种植规模的适度扩大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保障。
马铃薯在白城市栽培历史悠久,是当地的一大优势作物,2020年发展到15万亩(1.0万hm2),主要集中在洮南及洮北区林海镇。近期农业推广部门提供的调查数据表明,马铃薯在白城洮北的金祥、林海、铁岭、洮东、平安镇、洮南、大安、通榆、镇赉等地广泛种植,截至目前,推广面积已达到25万亩(1.667万hm2)以上。马铃薯在这些地区的适应性和丰产性得到了证实,常规品种产量2万~3万kg/hm2,少部分脱毒马铃薯新品种种植区的产量高达4万~5万kg/hm2。近年来,马铃薯的均价在1.2元/kg左右,所以,正常年份马铃薯纯收入均在2万元/hm2以上,给农民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但马铃薯主栽区存在以下几个突出的问题:一是选种不科学,自留种及不规范引种导致品种退化,产量和品质不断下降。二是病害发生严重,对产量影响较大。如切块及种薯处理等技术欠缺,疮痂病、晚疫病及环腐病等种薯带菌传播的病害没有进行有效预防,一旦发病,难以控制,严重影响马铃薯的产量。三是缺少科学的施肥技术,偏施氮肥,忽视钾肥和钙肥等的作用,后期又没有应用矮壮素,导致植株徒长,结薯量低,产量下降。四是种植面积扩大较慢。目前,马铃薯种植机械化程度低,费工费时,劳动量大,各家各户普遍仅种植几亩。五是当地加工业发展滞后,商品薯销售有供大于需的风险,而加工业的不发达又会制约马铃薯种植面积的再扩大,从而导致商品薯原料不足,制约加工业的发展。因此,保持马铃薯生产与加工业的良性循环是发展马铃薯种植面积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选择优质的马铃薯品种,采用科学的综合栽培技术是解决马铃薯生产上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现总结马铃薯增产增效综合栽培技术模式,以解决品种及病害两方面的问题,提高马铃薯的产量,扩大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为促进当地马铃薯加工业的发展打下技术基础。
1 科学选茬
合理轮作、科学选茬。马铃薯喜肥水,尤其是钾肥,种植地块宜选择排灌条件良好、土质疏松的砂质壤土,为避免马铃薯疮痂病的发生和流行,种植时忌重茬,宜实行3 a轮作倒茬。前茬作物以玉米等禾本科为最佳;前茬为茄果类的不宜种植马铃薯;前茬使用农药的残效期6个月以上的不宜种植马铃薯。
2 选择优良种薯
优良品种是获得高产的前提,除应选择适应性和抗性强、产量高的品种外,还应根据市场需求、产品用途、当地主要病虫害等因素全面衡量,尽量选择科研单位或信誉好、种薯生产合格证件齐全的种子公司生产的脱毒种薯。种薯质量直接影响产量、质量和效益,选种薯不能只看大小、形状,还应看种薯的光泽,光泽好、新鲜、无腐烂、薯块手感好、切块脆软且无环腐迹象即为优质种薯。目前当地种植表现较好的早熟脱毒品种主要有早大白、荷兰7号、荷兰15号、吉薯系列等,晚熟品种有克新13号、俄罗斯7号等。
3 切刀消毒、种薯处理技术
切刀消毒和种薯处理技术是预防马铃薯种传病害的重要措施。切块是种薯处理的关键环节:播前1~2 d切块,切刀要用75%酒精等药剂消毒,应勤换刀切块。去掉芽眼密集的顶芽,每块应保证有1~2个芽眼,切块质量20~30 g,小薯可整薯播种。切块完毕后,为防止种传病菌的传染和田间烂种,应用药剂拌种,一般1 t种薯拌甲基托布津1 kg+春雷霉素60 g+瑞毒霉·锰锌50 g+滑石粉10~15 kg。进行科学的药剂拌种对细菌性疮痂病、晚疫病、环腐病等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4 播种技术
4.1 播种时间
吉林省中西部地区如长春、松原和白城等多在4月中旬开始播种,东部山区如延边和通化等地区视气温和土温情况可在4月下旬5月上旬开始播种,采用覆膜技术种植的可提前播种。其他地区在土壤10 cm耕层地温稳定在7~8℃时播种。
4.2 播种深度
种植地区适宜深耕30 cm,保证土质疏松,本地区根据实际情况可垄沟播种,也可在垄上深开沟播种,开沟深度在20 cm左右,以6~7 cm为最佳播种深度。
4.3 种植密度
为保证马铃薯高产,可采取大垄双行或大垄单行种植,垄宽在70 cm以上,并根据马铃薯生育期的不同,调整好适宜播种密度,如早熟品种株距保持15~20 cm,中晚熟品种株距在25~40 cm为宜。
4.4 播种方法
随着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大面积马铃薯种植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播种时使用开沟、播种、施肥、覆土和镇压一体播种机;小面积人工种植马铃薯时可按照开沟→施肥(种肥隔离)→摆种块→覆土→镇压等程序。在马铃薯规模化种植区推行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可减少人工投入,提高工作效率,对于扩大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和提高效益均具有深远意义。
5 科学施肥
马铃薯是喜肥作物,尤其是钾肥。根据地力一次性施足底肥,以氮、磷、钾三元素为主,适当配以有机肥、生物菌肥和钙肥。每667 m2施肥量参考如下:①常规施肥,三元复合肥(N∶P∶K=15∶15∶15)15~20袋(80 kg/袋)+过磷酸钙(或硅钙肥)100 kg+硫酸锌30 kg+腐熟农家肥20 t+抗重茬生物菌肥适量;②单含量肥配比,尿素150 kg+磷酸二铵200 kg+硫酸钾250 kg+过磷酸钙(或硅钙肥)100 kg+硫酸锌30 kg+腐熟农家肥20 t+抗重茬生物菌肥适量。
6 田间科学管理
6.1 除草
播后苗前可选用33%施田补(二甲戊乐灵)乳油(150~200 mL/667 m2,对水40~50 kg)进行封闭除草,出苗后要及时喷施15%精稳杀得(精吡氟禾草灵)乳油(防治2~3叶期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每1 hm2用500~750 mL;4~5叶期,每1 hm2用750~1 000 mL;5~6叶期,每1 hm2用1 000~1 200 mL,均对水225 kg喷施)、5%精喹禾灵乳油(防治一年生禾本科杂草,每667 m2用50~70 mL对水30~40 kg,对准茎叶均匀喷雾)等防除禾本科杂草,阔叶杂草进行人工拔除。
6.2 中耕培土
马铃薯种植过程中分别在株高15~20 cm、现蕾前和开花前完成中耕培土、除草各1次,即俗话“三铲三趟”,封垄时要培成“宽肩垄”,不要培成“尖顶垄”,开花期如遇干旱需灌水,否则影响产量。
6.3 病虫害防治
①晚疫病 一般7月上旬开始发病,早播的马铃薯发病重。发病前,喷施58%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667 m2用100~150 g,对水50~75 kg喷雾)进行预防;发病初期,喷施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每隔7~10 d喷施1次,发病严重地块667 m2用68.5%银法利(氟吡菌胺·霜霉威)悬浮剂60~75 mL对水30 kg喷雾。用药后注意降低田间湿度,增加植株间通风透光度,以增加药效,减少病菌的重复侵染。
②地下害虫 播种时随化肥一起拌入低毒低残留杀虫剂,生产中建议施入20%吡虫啉可溶性粉剂20 g,拌碎土15 kg,和营养土搅拌均匀,兼具改良土壤的效果。
6.4 喷施膨大素和叶面肥
在生长期间补喷叶面肥和钙、硼肥,开花后开始用液体钾肥进行叶面喷施,7~10 d后再喷1次。为了防止马铃薯植株生长过旺,影响地下匍匐茎和块茎生长,进而影响产量,生产中前期应以氮肥为主,促进植株生长,开花后逐渐减少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用量,进一步提高块茎产量和品质。还可用50%国光矮壮素(氯化氯胆碱)水剂8 000~10 000倍液,在盛蕾初花期叶面喷施,以控制徒长,增加结薯率和大薯率。
7 收获
当70%以上植株的茎叶逐渐变黄,即为块茎生理成熟期,可及时收获,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和市场需求适时收获,不必等到完全生理成熟。选晴天上午,深翻细捡,保质保量,做到丰产丰收,及时上市或入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