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康市蔬菜产业发展思考与对策

2022-02-16王罡陈方张旭

长江蔬菜 2022年2期
关键词:安康市园区蔬菜

王罡,陈方,张旭

(陕西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725000)

蔬菜是居民生活必需品,是人体所需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的主要来源,在保障国民日常生活和健康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安康市位于陕西省东南端,北依秦岭,南靠巴山,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10℃年积温4 281~4 968℃,年平均温度12.1~16.5℃,无霜期245~259 d,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 744~1 811 h,日照百分率39%~40%。除11月初至翌年1月底,连阴天气多,日照时数短,低温寡照,不适合反季节蔬菜生产外,其他季节都有利于蔬菜生产。安康是我国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环境良好,也是目前天然富硒土壤覆盖地区最广、硒含量地层最厚、最适合开发利用的富硒资源区,被誉为“中国硒谷”。适宜的自然气候条件和独特的地理生态优势为安康发展高品质绿色蔬菜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乡村振兴的快速推进,发展高质高效蔬菜产业对百姓“菜篮子”的稳定和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安康市蔬菜产业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产业发展优势,明确了产业发展思路,并提出了发展对策。

1 发展现状

1.1 蔬菜产业规模大

近年来,安康市蔬菜产业按照“做优设施菜、做强高山菜、做精露地菜”的思路稳步发展,全市常年蔬菜种植面积101万亩(6.73万hm2),设施蔬菜面积10万亩以上(6 667.7 hm2),有从事蔬菜生产的现代农业园区和基地60余个。截至2020年底,全市各类蔬菜种植面积68 260 hm2,总产量165.1万t,产值67.69亿元。

1.2 现代农业园区发展速度快

按照“布局区域化、生产园区化、管理集约化、产品优质化、市场多元化、经营产业化”的现代农业园区发展思路,安康市现代农业园区通过“扩规模、强产业,抓特色、提科技,延链条、创品牌”,不断做大做强,快速推进。目前,全市建成蔬菜现代农业园区58个,其中省级6个、市级15个、县级37个;尤其是一批“猪—沼—园”生态园区的建成,有力推进了蔬菜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1.3 配套技术储备全面

安康市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经过多年试验和研究总结,引进应用了新品种、设施大棚、有机肥和新机具,集成配套了多膜覆盖、集约化育苗、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控、秸秆生物反应堆、黄瓜套袋等技术,覆盖蔬菜生产全过程,为全市蔬菜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20年,安康市推广综合配套集成新技术105 733.3公顷次。

1.4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

2021年市政府组织召开蔬菜稳产保供市长专题办公会,全面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责任制,及时印发《安康市“1+10+N”蔬菜保供基地建设方案》,对建设安康市中心城区、10个区县城、20个万人集镇(社区)蔬菜保供基地进行布局,统筹不低于1 500万元苏陕协作资金支持蔬菜保供基地建设,提出到2025年,全市建成蔬菜示范园区150个,设施蔬菜生产基地15万亩(1万hm2),蔬菜面积稳定在100万亩(6.67万hm2)以上,产量稳定150万t以上。

2 存在问题

2.1 产业布局不合理,品种供需欠匹配

设施面积少、基地规模小,2020年设施种植面积13 406.7 hm2,仅占总面积的19.6%。露地和高山专业菜田少,农户零散种植面积大,无基础设施,生产随意性大。时令菜规模大,大路菜品种多,反季节菜、精细菜、特色菜少,2020年高山和露地蔬菜产量达110.8万t,相对过剩;而设施蔬菜产量54.3万t,相对不足。蔬菜品种和产量与当地居民消费习惯和需求匹配度不高。

2.2 产业化程度不高,产品附加值低

蔬菜产品以销售裸菜为主,采后加工起步晚,缺乏蔬菜精、深加工企业,加工产品种类少、附加值低,蔬菜产业链条短;冷库等基础贮藏设施不足,冷链物流不完善;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不够,难以实现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销售,未形成产、加、销为一体的产业体系,蔬菜产业化经营程度不高。

2.3 品牌意识不强,市场竞争力弱

生产经营主体营销能力差,缺乏品牌建设意识,未能将品牌建设与安康气候、水质、土壤、富硒等资源优势紧密结合;地理标志农产品、名优特产品等特色产品少,产品缺乏知名度和竞争力,据统计,全市蔬菜地理标志农产品有3个(镇坪洋芋、岚皋魔芋、石泉黄花菜),有机农产品2个(宁陕鲜食玉米、宁陕袋装鲜玉米),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3个(汉滨辣椒、汉滨黄花菜、安康魔芋)。蔬菜产品基本上以本地市场零售为主,市场占有率低,易受外来菜的影响,菜农盲目跟风,生产随意性大。

2.4 技术水平低,科技力量相对薄弱

蔬菜产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也是技术密集型产业,随着蔬菜标准化、产业化的发展,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越来越大。从技术推广人员层面看,科班出身技术推广人员少,半路出身人员多,且年龄偏大;从生产者层面看,市区东西二坝、城镇周边菜农种菜时间长,生产经验丰富,但他们大多数人的菜田被征用,无地可种。月河川道蔬菜基地和蔬菜园区原本以种粮为主,现在转型种菜,但从业者缺乏技术,亟需加强技能培训。

2.5 资金投入不足,缺乏发展活力

相比传统种植业,蔬菜产业基础成本高,加之农药、化肥等生产物资以及人工成本的快速上升,蔬菜产业比较效益下滑,严重影响蔬菜生产者的积极性。近年来,陕西省“菜篮子”建设支持项目减少,市县财政困难,大部分项目资金被整合为产业扶贫资金,对蔬菜产业项目的支撑较少,资金投入不足,影响业主发展热情,产业发展后劲不足。

3 发展对策

3.1 科学规划布局,优化品种搭配

在区域布局上以城郊及月河川道为重点,其他川坝、平地为补充,巩固、提升和优化现有安康城郊蔬菜生产核心基地,月河川道、316国道沿线商品蔬菜生产基地,县城周边及中心镇办、社区蔬菜保供基地。根据安康市气候特点,统筹谋划茬口,果菜类精细菜在月河川道地区以春提早和秋延后生产为主,其中,中高山地区可以适当生产黄瓜、辣椒等,提高种植效益;6~8月月河川道及低海拔地区天气炎热,高温阴雨,宜生产抗热、耐抽薹的优质叶菜;还可利用高山低温冷凉的气候优势,大力发展高山十字花科蔬菜,填补市场空白,缓解短期供需矛盾。

3.2 打造全产业链,提升产业化水平

走“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联农户、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路子。加强产品加工,在采后加工上以净菜、配菜为重点,进行保鲜库储藏,冷链物流配送;积极开发脱水菜、腌制菜和蔬菜汁,延长货架期,延伸产业链。鼓励社会资金和有志之士参与蔬菜产业发展,通过土地流转和以农业园区、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主的多种形式,从事蔬菜种植、加工和流通。

3.3 发展特色产品,强化品牌意识

安康市汉滨区忠诚现代农业园区设施蔬菜

高山蔬菜

充分发挥安康硒资源和优良生态环境优势,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优”的原则,稳步发展富硒蔬菜、有机蔬菜、水生蔬菜、山野菜和阳火姜、香椿等特色蔬菜,用好“富硒”金字招牌,做好“特”字文章,提高安康市蔬菜知名度和附加值。加强“二品一标”认证,培育知名品牌,以品牌拓市场,以质量增效益。加大市场准入力度,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检测、标准化、追溯”体系,抓牢产品终端控制大门,确保“舌尖上的安全”。

3.4 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技术水平

采取线上微信、“农技云课堂”,线下集中培训、现场示范、技术入户等多种形式,开展“大培训”工程,提升从业者技能水平;加强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深入合作,围绕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构建等进行关键技术攻关;建立完善“科技人员到点、良种良法到田(场)、技术要领到人”的科技推广服务机制;鼓励农技推广单位、农技人员通过合作共建、技术入股等形式参与蔬菜产业建设;培育一批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职业农民,提高产业发展科技支撑能力,打造一批“永久牌”技术员。

3.5 加强政策扶持,激发发展活力

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菜篮子”工作,加大资金投入,给予政策支持。以安康市蔬菜生产保供体系建设为契机,以《安康市“1+10+N”蔬菜保供基地建设方案》为抓手,配套政策措施,加大资金投入,聚集资源要素,创造投资洼地,着力打造一批生态富硒蔬菜产业精品园区,通过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条,提升质量与效益,引领产业发展,激发发展活力。

3.6 做活市场营销,推进产业化经营

一是直销。鼓励和支持蔬菜生产企业建立“直营点”,积极开发电商和直播平台,开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社对接、农企对接,建立区域蔬菜配送中心。二是订单促销。可与周边大中城市、国内大型批发市场、大型连锁超市、大型厂矿企业、大专院校等消费团体签定供销协议,发展订单农业、合同生产,建立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三是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壮大经纪人队伍,成立营销专业合作组织,抱团开拓国内市场,提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

猜你喜欢

安康市园区蔬菜
待疫散云开,来园区赴一场春的修行
陕西省安康市蒿坪镇:“认养农业”让市民体验现实版“开心农场”
安康市群众艺术馆:召开申报陕西省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资料预审暨培训会
奇怪的蔬菜
营造“搬迁后的幸福感”——安康市推行“党建+3”后续扶持服务模式
蔬菜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孔学堂 纯粹的国学园区
园区开发Ⅱ个股表现
蔬菜也“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