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动态(政策与市场)

2022-11-26

机器人技术与应用 2022年1期
关键词:试验区机器人人工智能

十五部门联合印发《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2021年12月21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科学技术部、公安部、民政部等十五部门联合印发《“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

一、发展目标

到2025 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3~5 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

到2035 年,我国机器人产业综合实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机器人成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

二、主要任务

1.提高产业创新能力

加强核心技术攻关;聚焦国家战略和产业发展需求,突破机器人系统开发等共性技术;把握机器人技术发展趋势,研发仿生感知与认知等前沿技术;推进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技术融合应用,提高机器人智能化和网络化水平,强化功能安全、网络安全和数据安全。

建立健全创新体系。发挥机器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的作用,加强前沿、共性技术研究,加快创新成果转移转化,构建有效的产业技术创新链。鼓励骨干企业联合开展机器人协同研发,推动软硬件系统标准化和模块化,提高新产品研发效率。支持企业加强技术中心建设,开展关键技术和应用技术开发。

2.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补齐产业发展短板。推动用产学研联合攻关,补齐专用材料、核心元器件、加工工艺等短板,提升机器人关键零部件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开发机器人控制软件、核心算法等,提高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功能和智能化水平。

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全国机器人标准化组织,更好发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机器人)的技术标准创新作用,持续推进机器人标准化工作。健全机器人标准体系,加快急需标准研究制定,开展机器人功能、性能、安全等标准制修订,加强科技成果向标准转化和标准应用推广。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提升检测认证能力。鼓励企业加强试验验证能力建设,强化产品检测,提高质量与可靠性。增强机器人检测与评定中心检测能力,满足企业检测认证服务需求。推进中国机器人认证体系建设。

3.增加高端产品供给面向制造业、采矿业等行业,以及家庭服务、公共服务等领域需求,集聚优势资源,重点推进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重点产品的研制及应用,拓展机器人产品系列,提升性能、质量和安全性,推动产品高端化、智能化发展。

4.拓展应用深度广度

鼓励用户单位和机器人企业联合开展技术试验验证,支持机器人整机企业实施关键零部件验证,增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试验验证能力。推动机器人系统集成商专注细分领域特定场景和生产工艺,开发先进适用、易于推广的系统解决方案。支持搭建机器人应用推广平台,组织产需精准对接;推进机器人应用场景开发和产品示范推广。加快医疗、养老等领域机器人准入标准制订、产品认证或注册。鼓励企业建立产品体验中心,加快家庭服务、教育娱乐等机器人推广。探索建立新型租赁服务平台,鼓励发展智能云服务等新型商业模式。

5.优化产业组织结构

培育壮大优质企业。鼓励骨干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资合作等方式,培育具有生态主导力和核心竞争力的机器人领航企业。推动企业深耕细分行业,加强专业化、差异化发展,在机器人整机、零部件和系统集成等领域,打造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单项冠军企业。

推进强链固链稳链。鼓励骨干企业瞄准关键零部件、高端整机产品的薄弱环节,联合配套企业加快精密齿轮、润滑油脂等研发、工程化验证和迭代升级。支持产业链上中下游协同创新、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构建良好产业生态。加强国际产业安全合作,推动机器人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

打造优势特色集群。推动合理区域布局,引导资源和创新要素向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的地区集聚,培育创新能力强、产业环境好的优势集群。支持集群加强技术创新,聚焦细分领域,提供专业性强的机器人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完善技术转化、检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培育特色集群品牌。

(来源:工信部)

科技部支持三地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近日,科技部分别函复郑州省人民政府、辽宁省人民政府、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的函”,支持郑州市、沈阳市、哈尔滨市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

郑州市试验区建设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郑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发挥人工智能在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中的引领作用,有力支撑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发挥产业体系健全、交通网络发达、算力资源丰富等优势,加强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开展智能物流、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等领域技术集成和创新应用,培育智能传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集群,强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应用,提升城市韧性和安全性;开展人工智能政策试验,创新人工智能企业培育、人才培养和项目管理模式,建立完善人工智能伦理法规体系,围绕智能物流、智能制造等场景,开展人工智能对就业、社会治理影响的社会实验。

沈阳试验区建设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沈阳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发挥人工智能对沈阳制造业转型升级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全方位振兴的辐射带动作用;依托制造业基础和丰富的应用场景,加强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关键核心技术和基础软硬件研究,健全智能化基础设施,聚焦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等重点领域,加强技术集成和融合应用,提升制造业智能化水平,打造智能科技产业集群,培育壮大新动能;开展人工智能政策试验,建立完善支持人工智能成果转化、场景创新、企业引育等体制机制,健全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依托智能制造、城市管理等场景,开展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探索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社会综合治理的新模式。

哈尔滨市试验区建设围绕国家重大战略和哈尔滨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探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路径新机制,发挥人工智能在赋能哈尔滨高质量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哈尔滨科教资源富集、产业特色鲜明、国际合作基础良好等优势,加强人工智能基础前沿理论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强化特色应用牵引,在智慧农业、智能制造等领域和寒地场景打造创新应用标杆,探索智能经济发展新模式;开展人工智能政策试验,建立省市校合作新机制、产学研转化新平台和跨区域合作新模式,健全人工智能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体系,开展基于东北地区农业农村条件下的人工智能社会实验,探索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新路径。

自2019年8月科技部印发《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以来,全国已经有18个城市(县)获批建设试验区,包括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天津、合肥、浙江省德清县、济南、西安、成都、重庆、武汉、广州、苏州、长沙等。

(来源:科技部)

IEC 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中国专家委员会成立

2021年12月8日,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中国专家委员会在2021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正式宣布成立。

IEC智能制造系统委员会(IEC/SyC SM)负责统筹协调IEC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工作,是智能制造国际标准最核心的委员会之一。其下属中国专家委员会负责为中国参与IEC智能制造国际标准化活动提供政策咨询和支撑,开展国内外智能制造系统发展的跟踪和研究,分析人工智能、边缘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和标准需求等。

目前,工信部辛国斌副部长担任中国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王卫明司长、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郭晨光副司长、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院士、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毅寅院士等6位专家担任副主任委员;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欧阳劲松所长任秘书长;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汪宏副司长、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于海斌所长等担任副秘书长;浙江大学谭建荣院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单忠德院士等26位业界专家担任委员。

(来源: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猜你喜欢

试验区机器人人工智能
推进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
18个自贸试验区
各试验区先行先试 探索创造模范做法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4个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实施率超过90%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