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花园建设背景下乡村春晚助推乡村文化振兴的路径研究
——以丽水青田乡村春晚为例

2022-11-26

丽水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青田丽水建设

彭 慧

(丽水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贸易学院,浙江 丽水 323000)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国家战略。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二十字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0 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优先发展农村,全面实施乡村振兴,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规划与目标。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浙江省在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提出建设大花园的重大战略,引导并推进全省向生态环境美、产业绿色美、人文韵味美、生活幸福美、创新活力美的美好生活华丽转变[1]。大花园建设的核心出发点和立足点在于建设“美丽家园”,形成全省全域大美格局。

“大花园建设”是现代浙江的一个基本形式,是现代都市与田园乡村的融合,是现代文明与历史文化的融合[2]。在推进“大花园建设”的过程中,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文化是“大花园”的灵魂,“大花园”建设的规划也提出要打造区域性公共文化品牌。丽水青田是全国著名的侨乡,30 多万华侨遍布120 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年来,青田依托华侨资源,以乡村春晚为载体,走出了一条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成功之路。

一、以“侨”为桥:乡村春晚的国际化运用

文化的振兴是大花园建设的本质追求。乡村春晚不仅仅是一个表面热闹的文化现象,更是乡村文化的重要载体。浙江省委、省政府早在2018年就明确提出,将丽水建成“诗画浙江”的大花园建设的核心区。在这样的背景下,青田在丽水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以侨为桥,邀请国际友人、海外华侨共同参与乡村春晚,在振兴乡村文化的同时积极推动地方传统文化走出去。

(一)创新参与形式,打造乡村春晚国际范

1.中西文化合璧,特色形式过年

对于文化多元的青田来说,乡村春晚的本土化就是国际化。以来自浙江丽水的特色小城“华侨之乡”——青田山口为例,这里的乡村春晚不局限于本土元素,除了传统的节目以外,外国友人的加入成了晚会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青田县在2019 年举办的174 场乡村春晚中,国际友人、华侨参与的春晚共48 场。其中,青田山口的“国际村晚”更是连续两年获得“丽水市十佳春晚”称号,成为当地的品牌活动。此外,在2019年,青田还举办了“侨乡中国年”的主题活动,吸引了来自25 个国家超过500 名的外国朋友到这里进行“春节联谊”。与此同时,借助海外侨胞、华人团体,在世界各地共发起了681 次“中国庙会”“中国春”等节日庆典[3],让春节成为弘扬中华文化、讲述中国故事的文化播种机。

乡村春晚的根与魂是文化,青田的乡村春晚既蕴含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又包含着丽水地域特色文化特点,还与优秀的外来文化融合。如,在“侨乡中国年”节目编排上,以“辞旧、迎新、迎祥、纳福”为主题,不仅结合“鱼灯舞”“百鸟灯”等青田特有的民间非遗,还将石雕、篆刻等艺术形式融合到节目中。同时,将海外华人在海外创业、为家乡建设作贡献的经历,用艺术的语言搬上春晚舞台。在活动中,还安排了国际友人表演才艺、中外互动拜年、乡村音乐会等环节。洋文化与地方传统文化的相互交融,成为青田乡村春晚特有的文化代码。

2.勇于打破国界,促进国际文化交流

青田的华侨资源十分丰富,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乡村春晚是展现群众生活的舞台,要把乡村春晚变成他们自己的活动。一方面,把表现农村生活作为主要内容,让老百姓主动参与进来,点燃群众的活动热情,让农民自导自演、自娱自乐。另一方面,积极引导多元参与,以遍及全球的251 个侨团为支点,通过网上报名、海外华侨自荐、点对点邀请等形式,邀请国际友人共同参与乡村春晚联欢。2018 年起,“侨乡中国年”活动在青田的山口村、龙现村等地隆重举行,并走上国际舞台。“侨乡中国年”启动以来,当地村民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外国友人一起过大年,让外国友人感受浓郁的中国风情。活动还邀请了Youtube 网红夏波波、乌克兰歌唱家安娜等来自五大洲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友人。乡村春晚成为凝聚村民情感、促进国际文化交流、推动传统文化走出去的良好载体。

3.借侨搭桥,营造海外中国年氛围

“乡村春晚”是人们生产生活的主题和场景的体现,是现实生活与艺术的有机结合。山口村的乡村春晚以侨为桥,将乡村春晚办成传递中国传统文化、传递乡愁,讲述中国故事的大舞台。每逢中国新年,一台描绘了人们生产、生活场景,有着古朴、浓郁的农业氛围和色彩的“乡村风”与“国际范”相融合的“村晚”,再配以恰到好处的艺术表现,不仅让平时寂静的小山村充满生气,更是让海外游子和国际友人感受到浓厚的中国气息,为他们带去了浓浓的中国年味[4]。通过侨胞、侨界等多方努力,山口村还将春节晚会的舞台拓展至国外,让长期在国外的游子从心灵的最深层体会到浓浓的乡愁。春节期间,西班牙阿拉贡电视台首次以现场直播的方式制作春节节目,节目邀请青田华侨介绍了家乡过年的传统美食“青田糖糕”。在德国、西班牙、巴西、斯洛伐克、芬兰等国家,新春庙会、新春晚会等庆祝活动的开展把中华文化植入当地,把国际友人带入春节的场景空间。“村晚”成为了一名“文化使者”,让地方特色文化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二)创新传播手段,推动本土文化走出去

青田乡村春晚国际化,必须形成全媒体融合传播效应,对乡村春晚进行二次传播,扩大乡村春晚的辐射面和影响力。

1.搭建沟通团队,促进内外交流

鼓励和引导青田华侨利用他们的平台和优势传播乡村春晚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目前,青田已聘请了22 个国家的34 位青田侨领为青田海外宣传文化大使,吸收意大利《新华时报》、法国《侨报》等15 个国家的23 家海外华文媒体建立“全球华文媒体青田联盟”,形成中国声音的“本土化”表达[5]。

2.转换语言平台,促进二次传播

借助青田华侨、外国友人的个人传播力,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开展宣传。“侨乡中国年”活动期间,国际友人在Facebook、Instagram、Twitter、YouTube 等社交媒体上发布活动信息超过3 000条,转发逾10 万次,其中阿根廷友人夏波波通过手机直播春晚节目、民俗表演,吸引了60 万国内外网民在线观看。浙江在线统计数据显示:2022 年“国际村晚”“我们的元宵”两场晚会的视频直播,用户点击量均破千万。

3.搭建线上线下展示平台

以“互联网+乡村春晚”的方式推动乡村文化传播。在新浪微博发起“侨乡中国年、国际村晚”话题,相关微博点击量突破百万次。开展“侨乡中国年”微视频创作大赛、“故乡的春节”新春寄语、“祝福中国”H5 游戏等互动栏目,网民参与数量达50余万人次。开展“老外眼中的中国年”摄影展,以国际友人第一人称视角,讲述最真实、最动听的文化故事。

二、以“文”为本:做精乡村春晚的本土化

乡村春晚既是乡村春节庆典活动的一种形式,也是推动农村发展的“旅游引擎”“文化密码”,更是催生乡村生态经济的关键。青田乡村春晚带动了网络流量,推动着文化的振兴和海外传播,因此要高度重视“乡村春晚”资源的利用,将其转化为乡村经济发展的推手,激发出乡村振兴的动能。笔者认为,可以积极尝试将“乡村春晚”与地方旅游相结合,激活农村生态活力,努力做好“文旅融合”的文章,将“国际春晚”元素打造成为丽水乡村旅游最吸引眼球的特色,构建特色乡村旅游的文化名片。

(一)文旅融合再创新,实现经济效益和文化振兴的双赢

1.打造特色旅游

以乡村春晚为契机,坚持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发展理念落到实处,以创新商务模式为抓手,积极吸引民间资本对当地乡村旅游业的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挖掘新的乡村旅游产品。如充分利用青田特有的山水环境、人文资源、民俗风情,发展休闲农业;延伸乡村文化产业价值链,打造“村晚”旅游路线,进行乡村春晚星级认定。打造文化、产业、旅游融合体,创新运营机制,融合乡村春晚与民宿,推动乡村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有效解决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保障问题,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为实现共同富裕打好坚实的基础。

2.助力村风民风建设

乡村文化旅游是实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可以推动乡村的结构性变革,还可以改善农村面貌,是乡村“复兴”的第一个信号,它唱出了中国农民坚持乡土文化的民族精神,唱出了“三农”中国的主旋律,更呈现出中国农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6]。

丽水“乡村春晚”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影响。春节期间,“乡村春晚”等春节文艺节目的举办,让农民自发地聚集在一起排练、跳舞,“在这里,村民不再没有文化,不再是被呈现者和城市的‘他者’,而是作为主体登台,创造属于自己的文化。在更为实质的文化层面上,它代表了以村庄为单位的集体文化活动的回归”[7]。“乡村春晚”的开展,不仅丰富了村民的休闲活动,增添了喜庆的氛围,还挖掘出具有乡村特色的文化资源。乡村春晚的蓬勃开展,提升了农村居民的精神面貌,满足广大农民的不同心理和文化需要,使农村社会风气得到改善,同时也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

3.注重民族特色传承

在城市化进程中,很多优秀的民间艺术陷入无人可传的困境,而乡村春晚正好为优秀民间艺术的传承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平台。在乡村春晚的舞台上,民间绝技、民俗活动如舞灯、打过殿等民间传统非遗项目纷纷亮相,既能满足回乡游子的思乡之情,让他们感受到家乡浓郁的年味、亲情和乡愁,也让外来的旅游者体验到了不一样的过年氛围。

(二)唤醒乡土文化自觉,构建春晚文化本土格局

只有在深入了解民族文化、传统乡土观念和价值观的前提下,乡土文化的传承才能顺利进行。在此进程中,青田乡村春晚立足于时代发展的现实语境,构建春晚文化本土格局。

1.构建定制服务模式

青田乡村文化艺人、能人多,乡村自办文化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乡村春晚让群众能参与、看得懂、体验深,迎合了乡村文化建设的时代特点和现实需求,尊重了农民的文化主体性。近年来,青田改以往的“送文化”为“送服务”,以“农村自办文化为主体、文化职能部门按需送资金、送培训、送策划服务”为模式推进“乡村春晚”建设,充分激发了乡村文化建设的自信自觉,“乡村春晚”从“点”到“面”迅速发展。

2.打造草根舞台

加强农村文化礼堂建设,为乡村春晚提供场地等硬件设施支持。目前全县已建成农村文化礼堂71 家。舞台、礼堂、排练厅成为每个行政村文化礼堂的标配,青田乡村的每个礼堂都能排节目、演大戏,为农民群众提供用“舞”之地,让老百姓成为土生土长的“艺术家”。“乡村春晚”的开展让老百姓在过年时一起排练,产生了不少“草根明星”。在如今的青田,参加乡村春晚成了新的时尚。乡村春晚不仅活跃了节日氛围,还让老百姓在节目的排练、演出中得到精神上的满足。

三、结语

通过相关单位、部门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乡村春晚的功能从一开始的“自娱自乐”,变成了如今的服务乡村旅游、建设农民心灵家园的触手。通过调动乡村文化自我满足、自我管理和自我建设的内驱力,乡村春晚在润物细无声中使乡土文化焕发出蓬勃的生机,它既是一个激励农民提高文化品位的舞台,也是推进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乡村春晚”是一种文化形式,它是彰显乡村文化、弘扬乡村文明、推动乡村文化传承以及凝聚村民情感、推进和谐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大花园建设”为乡村春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借助“大花园建设”的东风,青田可以继续发挥侨乡优势,做好乡村春晚的国际化,做精传统文化的本土化,努力打造“乡村文化振兴”的样板。

猜你喜欢

青田丽水建设
浙江青田:大山里的“小欧洲”
丽水发现新物种
青田有个李秋香
丽水古堰画乡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瓯江丽水
刘伯温的籍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