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抖音平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①

2022-11-26

关键词:思政政治思想

王 慧

(南京财经大学 党委宣传部,江苏 南京 210000)

QuestMobile调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我国Z世代活跃用户已经达到3.2亿。新的“Z世代”是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他们一出生就与网络信息时代无缝对接,受数字信息技术、即时通信设备等影响比较大〔1〕。其中,视频娱乐形势深受Z世代青睐,短视频行业人均使用时长最高,达35.1小时〔2〕。显然,短视频领域已成为大学生表达自我、获取信息、互动社交的重要平台。Z世代用户兴趣偏好活跃占比显示,社交、视频、音乐分别占比83.6%、78.1%和59.6%〔3〕,集视频、音乐、社交为一体的抖音牢牢地抓住了Z世代用户的心,稳坐短视频行业的“头把交椅”,其DAU(国内日活跃用户数)稳居第一,截至2020年8月,DAU已突破6亿,成为用户记录分享生活的重要平台。

抖音在大学生群体中的风靡,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挑战,同时也创造了机遇,如何发挥抖音短视频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成为当下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抖音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精准推送加速了“信息茧房”的形成

抖音借助平台系统算法,记录用户在视频中的停留时长、点赞评论等浏览习惯,通过大数据分析判断用户的喜好,从而“投其所好”,推送同类型视频。用户浏览视频越来越多,推送也越来越精准〔4〕。这看似提供了更智能、人性化的服务,为用户推送了感兴趣的视频,省去了自行筛选的过程,实则是构建了相对封闭的媒介空间。在这一机制中,大学生只能接触到其原有兴趣范围内的内容,加速了“信息茧房”的形成,其知识体系得不到拓展,视野窄化,认知受到限制,长此以往,其思维能力将弱化,不利于个人的长期发展。

(二)低俗视频冲击“三观”

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抖音作为开放的自媒体平台,也充斥着一些不和谐因素,部分抖音账号为了吸引眼球,发布哗众取宠的低俗视频,也不乏炫耀光鲜亮丽生活的短视频,这些短视频营造了“娱乐至上”的氛围,不利于大学生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长期接触这样的视频,势必会影响大学生的“三观”,进而对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产生负面影响。

(三)沉迷于“即时满足”,荒废学业

《抖音、快手用户研究报告》显示,抖音目前的日活跃用户与月活跃用户的比值(即DAU/MAU)已经达到0.45,这意味着平均每人每月有13.5天会打开使用这个应用〔5〕。抖音用户往往也会有“抖音五分钟,人间一小时”的感慨。其实这背后是抖音的精心设计,有趣丰富的视频内容、全屏沉浸式的体验、无法预测的内容,都让用户大脑中的多巴胺急剧增加,产生“即时满足”,进而“行为上瘾”。大学生群体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兴趣爱好广泛,但同时自制力也往往较差,容易沉迷于抖音带来的短暂的愉悦和快感,将本该投入学习或提高自我的时间用来刷抖音,从而荒废学业,白白浪费了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

二、抖音运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可能性

抖音作为短视频的现象级产品,已成为大学生思想表达、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以其独特的产品特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无限可能。

(一)“精准定位+精准推送”,提高思政育人针对性

与其他短视频不同,占据较高市场份额的抖音致力于打造“专注年轻人的音乐短视频社区”,精准定位让其收获了一大批忠实的年轻用户。思维活跃、善于表达、热衷社交的大学生群体正是其中一个主要群体。《2020抖音大学生数据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抖音在校大学生用户数已超2600万,占全国在校大学生总数的近80%〔6〕。抖音的产品定位与主要用户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高度契合,这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抖音基于大数据技术和算法的推荐机制,将思政教育内容精准推送给大学生用户群体,大大提高了思政育人的针对性。

(二)“操作简便+音乐短视频模式”,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

抖音以其操作简便、内容精彩等特点在众多短视频平台中脱颖而出,用户不需要拥有高超的剪辑技术,也不需要通过第三方剪辑软件,便可以直接在抖音实现剪辑、配乐、滤镜等操作,更有多样的视频模板,一键套用就能生成精彩的视频,“视频小白”通过抖音也可以成为“视频达人”。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由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面向多个客体面对面进行传授,以语言和文字方式为主,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抖音平台,可以通过丰富的音乐与短视频相结合,以视听结合的方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形式,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其简便的操作也为拓宽思想政治教育途径提供了可能。

(三)“互动性+短平快”属性,提升思政育人实效

随着Z世代大学生心理行为的变化,传统的“灌输式”被动教育方式已无法满足他们的需求,缺乏趣味性,即时性、互动性差,无法达到预期的育人效果。而抖音平台以点赞、分享、评论机制为用户之间的互动提供了基础,通过这种互动交流,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获得即时反馈,随时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以及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此外,深受快餐文化影响的大学生,很难在较长的时间内保持专注,而抖音的“短平快”特性让思政教育得以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得到极大的提升。

(四)“裂变式传播”,扩大思政育人影响力

与微信半公开传播方式和微博的“意见领袖”中心化不同,抖音打破了熟人社交圈,即使没有关注,也可以刷到优质视频,同时也做到了去中心化,即不以粉丝量级为据流量,只以视频质量为标准进行分配,而视频质量将由视频完播率和用户的点赞、评论、转发等互动行为决定,这就为高质量视频的大量传播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在抖音平台,用户可以看视频、刷视频、分享视频,分享平台也是开放的,在抖音平台制作的视频也可以在其他第三方平台发布,这种“滚雪球”式的裂变式传播方式,极大地扩大了思政育人的范围与影响力。

三、让思想政治教育“抖”出正能量

(一)开通官方抖音号 实现“硬”理论“软”传播

随着抖音的走红,越来越多的高校也意识到将抖音作为一个新的宣传阵地的重要性,纷纷开始入驻抖音。据统计,截至2021年1月,已有799所高校入驻抖音〔7〕,开通官方账号。但目前只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重点高校在抖音上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在“以内容为王”的抖音平台,要真正地发挥官方账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保持高质量视频的输出,除了保持固定的更新频率,更应结合时事与热点,精选主题,选取讨论度高的热点话题引发大学生主动参与,在交流互动中传播正能量。内容创作方面,要兼顾趣味性与内容性,兼顾抖音产品特点与思想政治教育的严肃性,以大学生最能接受的表达方式传递正能量,带来直观生动的视觉体验。如浙江大学的“抗‘疫’记”合集以视频加旁白的方式记录了浙大援鄂医疗队的日志,展现了青年学子的勇敢与担当,传递了正能量,获得了近1115万次播放量,引起巨大反响。

(二)加强顶层设计 推进“抖音”思政阵地建设

要持续发挥抖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就必须进行统筹规划,加强顶层设计,实现“抖音”思政阵地的可持续发展。应坚持党委统一领导,发挥党委在制作、审核、运营管理等方面的领导作用,避免因把关不严出现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违背的内容。鼓励二级单位开设抖音号,形成以学校为主,二级单位为辅的高校抖音体系,提高高校抖音的活跃度,提高官方抖音的话语权与影响力。组建一支懂技术、会运营、懂教育的抖音专业管理和教育团队,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借助抖音平台发布有深度、有内涵、积极向上的视频,弘扬社会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政教育,代替传统的填鸭式教育。

(三)提升媒介素养增强大学生判断力

网络世界鱼龙混杂,良莠不齐,如何在令人眼花缭乱的网络信息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尤为重要。大学生相较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而言,虽然知识体系更加完善,但由于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思想还不够成熟,缺乏一定的判断力,容易受外界因素干扰,因此学校应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日常教育体系中,将其融入课堂与社会实践中,通过开展相关知识竞赛、辩论赛、科普推广等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提高学生的理性判断能力,引导其做出客观理性的选择,同时培养其自律意识,自觉控制刷“抖音”的时长,避免沉溺于短视频中无法自拔。

(四)完善审核监管机制 营造风清气正的“抖音”环境

要想让抖音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正能量,使其发展成为思政新阵地,就必须多方合作,共同加强监管,完善审核机制,为在抖音平台弘扬社会主旋律提供有力保障。高校党委应高度重视高校抖音号的管理和运营,建立健全抖音发布管理办法,对官方账号发布的内容加大审核力度,结合实际制定相关制度,责任到人,坚持“谁发布、谁审核、谁负责”,掌握主动权。抖音平台屡次因监管不严被约谈、行政处罚,平台方应以此为戒,找到监管漏洞,升级监管系统,提高人工审核比例,严格遵循《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和《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等相关标准,对视频主题、内容、文字、背景音乐等元素严格把关,实行动态实时监管,及时删除低俗恶劣视频,封禁相关账号,对发布违规内容的账号的封禁。政府相关监管机构也应履职尽责,加大监管的同时督促整改,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参与到监管中,对违规内容即时投诉举报,共同营造风清气正的“抖音”环境。

猜你喜欢

思政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思政课“需求侧”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