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贵州茶产业集群竞争力对策研究①

2022-11-26陈帅男

关键词:龙头企业集群竞争力

陈帅男

(遵义师范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产业集群是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可以推进当地的经济建设与经济增长,促成商业活动与生产要素的“区域集中”,提升区域资源的汇聚与质量整合,实现提升生产力、增强企业市场竞争优势的目标。茶产业作为产业链长、社会化程度较高的支柱型产业,已经发展为集科研、贸易、运输、仓储、加工、种植于一体的产业模态,对推动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及传统文化的弘扬、传承,具有较为鲜明的现实意义和价值。贵州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及产茶文化,茶产业已经具有相当的知名度和发展规模。贵州省政府通过引导和鼓励茶企业集合在一起的方式发展现代产业,形成了较具规模的茶产业集群,为贵州茶产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面对茶产业竞争力低下的问题,需要明确贵州茶产业集群存在的问题,并探究出应对策略。

一、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与意义

茶产业集群主要指在茶企业以及与其存在互动联系的合作企业、服务供应商、专业化供应商、相关厂商和相关机构,聚集在区域或地域的现象。由于地区内部企业是因“互补性”和“共通性”相互融合起来的,因此能够形成特定的竞争力。然而在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的层面上,我国还没有形成较为统一、明确的概念。相关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了界定。刘磊(2011)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是因竞合关系而形成的发展动能,是因内部企业相互融通、相互影响的网络关系,所形成的竞争优势。竞争力的大小取决于内部企业合作与竞争的程度。田淑芳(2018)则认为产业集合竞争力是种取决于当地经济发展形态及企业联接程度的市场驱动力,与当地市场的经济发展态势存在明显的内在联系,如果当地产业发展旺盛,则产业集群竞争力明显,反之则不够显著。笔者认为产业集群竞争力是各内部企业在竞合关系的影响下所形成的市场动力,能够借助龙头企业的发展优势,推动产业的高级化、专业化发展。贵州是我国重要的茶产地,拥有悠久的产茶历史。在推动中国茶产业国际化、现代化、专业化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功能与作用。伴随我国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茶产业逐渐成为社会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柱。2019年贵州省茶叶产量约为40万吨,产业辐射、拉动356.1万人就业,为贵州省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基础。然而在贵州茶产业健康发展的背景下,市场竞争力低下逐渐成为制约贵州茶产业发展的基本问题。虽然贵州拥有“遵义红茶”“湄潭翠芽茶”“凤岗锌硒茶”“都匀毛尖茶”等茶叶品牌,然而茶叶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相对较低。茶叶电商占茶企总数的4.8%左右,企业规模普遍较小,而提高茶产业集群竞争力,能够切实促进贵州茶产业的健康发展。

二、影响贵州茶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问题

提高茶产业集群竞争力能够切实解决贵州茶产业市场竞争力低、茶叶品牌影响力不高的问题,整合贵州茶企业的市场竞争优势,提升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然而在茶产业集群构建的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和问题,严重影响了贵州茶产业市场竞争力提升。因此在探究茶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策略前,需要对产业集群建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融资渠道较窄

贵州省在构建茶产业集群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与财政支持。然而由于贵州省茶产业竞争激烈,融资环境不佳,导致茶产业融资渠道受限,难以切实提升贵州茶产业整体的市场竞争力。虽然茶产业集群能够增强内部企业的信任程度,降低融资门槛,为初创企业向深加工或精加工企业的方向发展提供支持,但由于缺乏多元化的、科学的融资方式,导致初创企业难以获取自身发展所需的设备、设施、资金和资源。特别在资金筹集上,初创企业普遍将融资重心集中在银行及民间借贷上,没有发挥互联网金融的优势提升资金筹集的质量和效率。

(二)企业规模较小

相关研究发现产业集群竞争力决定于企业间的竞合关系与网络关系,然而在外部发展上,需要规模较大的龙头企业作为引领,通过规模“扩张”,整合资源优势,提升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力。但由于贵州茶产业整体规模较小,无法形成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发展态势,进而影响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形成与成长。而在产业重组与合作上,内部企业的沟通交流程度较低,无法通过“沟通”与“合作”的形式,提升产业整体的创新能力与技术水平,进而影响到贵州茶产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率。

(三)国际化程度有限

国际化发展是贵州茶产业集群发展的基本趋势,同时也是提升贵州茶叶品牌影响力的重要举措和关键手段。然而由于贵州茶企业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企业,导致贵州茶产业无法走出国门、走向世界,进而影响了贵州茶产业的国际化发展程度。在国际化发展的过程中,贵州缺乏茶叶营销融入世界价值链的意识,依旧沿用传统的茶叶贸易形式,导致贵州茶产业集群主要集中在国内、省内,难以形成国际化的茶产业集群态势,制约了贵州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形成和发展,极大地影响了茶产业的现代化、专业化、精准化、全球化进程。

三、贵州茶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策略

综合分析贵州省茶产业发展现状及问题,能够发现茶产业集群虽然能够切实提升茶产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但在产业集群构建的过程中,却存在企业规模、融资渠道及国际化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无法充分发挥茶产业集群所形成的市场竞争优势,难以推动贵州茶产业的专业化、现代化发展进程。因此应结合茶产业集群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此增强贵州茶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一)拓宽融资渠道

首先,针对初创企业在产业发展中所面临的融资问题,贵州省相关机构应通过市场引导的方式,鼓励内部企业借助“融资租赁”的形式,获取茶叶生产设备、仪器的使用权。特别在企业起步阶段,初创企业可通过较少的保障金,获得大型企业或中型企业的设备使用权,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率和能力。企业也可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延长付款“周期”或改变付款“方式”,使企业通过利润获取的形式,更好地偿还设备租金。其次,充分借助互联网金融工具,提升企业融资效率。企业通过大众众筹、天使融资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降低融资成本和融资难度,缓解企业的资金压力。譬如在众筹模式下,消费者能够通过“产品预定”的方式,缓解茶企业的资金压力,提升资金筹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同时也增强了企业品牌建设意识,提升品牌的社会影响力。最后,相关政府部门可通过制定资质审核与担保机制的方式,使自身成为内部企业相互融资的担保媒介,在增强企业信任程度的前提下,提高企业融资的效率和质量。在该融资模式下,政府部门作为融资担保主体,可以深化各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提升内部企业之间的合作程度,使企业在拓宽融资渠道的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茶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二)扩大企业规模

贵州茶产业集群中的内部企业应在产业链条中,明确自身最擅长的环节或领域,将相同领域或环节内的企业融合起来,形成规模效应。首先,贵州省政府应优先发展最具影响力的茶叶企业,通过税收减免、财政扶持、技术支持等方式,培养龙头企业,使龙头企业成为茶产业集聚的重心和关键。其次,龙头企业应结合市场发展规律,采用控股、收购、兼并等形式,整合中小型茶企业,适当扩大企业规模,形成全新的产业发展态势。再次,针对拥有良好发展前景和优势的中小企业,贵州应加强对内部企业间的重组与合作,通过优势互补,使其成为推动茶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这个过程中,中小企业还需要通过与龙头企业的交流合作,获取产业发展资源,包括深加工、精加工、粗加工等技术内容或信息,进而在产业交流与合作的前提下,扩张中小企业的规模。最后,在中小型企业规模扩张的过程中,贵州省相关部门应充分发挥自身的市场调节功能,使企业在竞争与合作中,深化上下链条之间的关系,明确企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进而在相关扶持政策的支持下,逐步地扩张企业的发展规模。总而言之,贵州省茶产业集群能够形成较为显著的市场竞争力,可以通过内部竞争与合作的方式,增强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推动贵州茶产业的专业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

(三)增强国际化知名度

首先,贵州省相关部门应在扩大企业规模的前提下,培育并扶持更多的龙头企业。通过政策指引及市场引导的方式,督促龙头企业真正“走出去”,提升贵州茶产业发展的国际化知名度。譬如马来西亚、越南、泰国是我国茶叶商品重要的消费国,在茶叶生产与出口上,建议贵州省龙头企业在东南亚等国家设置茶叶精加工机构,充分利用当地的资源优势、人力优势,就地生产并销售茶叶产品,从而降低茶企业的生产成本,扩大市场影响力,也能更好地了解当地的消费偏好,推出全新的、适应当地居民口味的茶叶产品,切实提升贵州茶产业集群的“市场竞争力”。其次,政府部门应鼓励龙头企业进行海外投资,设置茶叶营销机构抢占国际市场。譬如在借助其他国家海外商品经营经验的前提下,在海外开设办事处或分公司,与海外国家进行联合经营与商业合作,吸引更多的企业成为产业销售终端,从而在满足茶产业国际化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提升贵州茶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四、结语

研究贵州茶产业发展问题及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内涵,能够发现,拓宽融资渠道、扩大企业规模及增强国际化程度是提升贵州茶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和重要举措,可以结合贵州茶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提升茶叶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推动茶产业朝着高级化、专业化的方向快速发展。在未来经济发展中,贵州茶产业集群应通过提高“茶叶电商规模”的方式,抢占网络市场,将茶叶品牌建设成为茶产业集群竞争力提升的根基,更好、更有效、更充分地满足海内外群众对茶叶产品的消费需求。

猜你喜欢

龙头企业集群竞争力
齐口裂腹鱼集群行为对流态的响应
基于信息素决策的无人机集群协同搜索算法
苏州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列全国第二
战略应对力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兴宁19家企业获评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
广东“5+1”全链条给农业龙头企业“点睛”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北上广深”pk城市竞争力
海南橡胶被认定为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