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平台科研育人机制研究①
2022-11-26廖力
廖 力
(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长沙 410124)
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思想政治教育要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的长效机制。科研育人作为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育人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科教融合与团队合作的意识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1〕如何充分发挥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平台的资源优势,为科研育人工作注入新的动力,已成为当前科研育人工作开展的新路径。目前,国内部分高职院校在科技创新平台导向下的科研育人工作实践当中,存在资源配置不到位、合作成效不明显、运行管理制度设计不合理等问题,严重阻碍了科研育人工作的创新与发展。〔2〕因此,有必要加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平台科研育人机制的研究,为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平台科研育人体系的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一、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平台在科研育人中的作用
(一)科技创新平台为高职院校人才培育提供软硬件保障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高职院校进行研发活动的重要场所,往往汇集了学校最具优势的科技资源。其中不仅有先进的仪器设施设备,同时还有创新团队、科研教师以此为舞台,在成熟的科研规章制度管理下,以项目实施为导向,长期进行研究开发与实验活动。如果能够将这些优势软硬件资源融入科技育人的环节当中,不仅学生可以实现技能操作水平的提升,而且在平台科研教师的指导下,对科学研究活动形成更为直观的认知,激发创新意识,为今后所从事的创新活动积累经验。
(二)科技创新平台有助于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养
科技创新平台参与高职院校人才培育,提升了高职院校的教学实践能力,通过参与多元化人才培育模式的实施,最终促进学生应用能力与职业适应能力的双重提升。近年来,一些高职院校借助科技创新平台,大力推动了“学赛研培”“项目教学”等新型高职人才培育模式的实践,不仅学生的实践时间、实践内容、实践方式以及实践深度获得了有效提升,而且更加清晰地了解自身在目前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这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为自身设定更为明确的学习目标。〔3〕借助科技创新平台所形成的这种“实践—反思—实践”循环式人才培育模式,学生的学习能力将会获得累积式提升,学习的兴趣与参与的积极性也将会逐步增强。
(三)科技创新平台为高职院校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实践载体
科研育人的过程往往伴随着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借助于不同类型、不同方向的科技创新平台,多样化课程教学方式得以更广泛的运用,有助于丰富和推动理论知识与操作实践的有效结合,而且通过科技创新平台科研环境的模拟与实践锻炼,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真切地体验到未来可能面对的创新工作环境,在实践中积累工作经验。与此同时,科技创新平台导向下的教学实践形式也更开放化。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通过个性化教学、小组合作研讨、自创项目实践等具体的教学形式,既可以促进学生实现创新创业能力的个性化发展,又可以使学生深切地体验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升职场适应能力,这也与课程教学体系改革的总体目标相一致。
(四)科技创新平台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进行技术研发和学术研究的场所,通常具有良好的科研氛围。在这一氛围的影响下,学生通过参与研究项目或课题,与指导教师形成了合作共同体。指导教师不仅扮演科研引路人的角色,而且可以成为学生创新精神培育的示范人。指导教师借助科技创新平台,指导学生融入科研团队,强化其对科研精神的认知,并通过以身作则的示范,促进学生的学术道德和思想政治道德的全面提升。学生通过参与科研的部分工作环节,对科研氛围与学术环境有更真切的体验,实现其科学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平台科研育人机制构建的基本导向
高职院校基于科技创新平台构建科研育人机制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要在实践中对机制的内容进行完善与修正。因此,在机制构建之前,必须提出明确的构建思路,为机制整体的设计指明方向。结合当前高职院校基于科技创新平台进行科研育人的成功经验,机制的设计应当重点体现出以下三方面导向。
(一)嵌入融合导向
多年来,在高职院校工作运行当中,科技创新平台的主要职能在于开展专业化研究,基本没有承担高职院校教学课程设计与教授的任务。因此,基于科技创新平台科研育人机制的构建,首先需要有效解决科技创新平台在日常运行过程中,如何同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的问题。只有将高职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合理地嵌入科技创新平台的运行环节当中,发挥科研平台的项目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才能有力地推动科研育人的深入开展,实现高职专业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
(二)协同管理导向
科研育人作为一项新型高职人才培育模式,需要将高职院校教务管理部门、院系以及科技创新平台运营机构的职能与任务进行重新整合和分配。〔4〕因此,只有形成统一的协同管理机制体系,才能有效地保障科研育人各个工作环节的有效衔接与高效开展。其中,需要设立管理部门,负责整体机制的设计、实施、监控与考核反馈,并结合运行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对机制中各项规章制度的具体内容进行动态调整。
(三)创新发展导向
随着我国逐步迈入创新型国家的行列,高职院校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育工作,都要秉持创新发展的理念,推动各项工作的进步与完善。因此,基于科技创新平台的科研育人机制设计,也应当随着科技创新平台、人才培育在新形势下的变化,不断进行优化调整。尤其是机制设计框架下的各项规章制度,要不定时地进行废止、补充、修订与完善,以确保制度的实施具有准确的指向内容,能够与最新的课程教学内容相一致、相吻合。
三、高职院校科技创新平台科研育人机制的构建策略
(一)外部驱动机制
科技创新平台导向下的科研育人的外部驱动机制,具有促进“科”“教”“研”“学”等各个要素组合的动力机能,对于科研育人目标的实现起到激发和引导的作用,是科研育人模式能够顺利运行的前提和基础。从内容上看,主要包括政策支持、经济支持、科技创新环境三个方面。其中,政策支持具体体现为国家或有关部委所出台实施的政策性文件,他们对于科技创新平台导向下科研育人的实施具有宏观布局和科学指导作用,并提供了科学规范的制度环境;经济支持具体体现为国家以及各级政府直接应用于科学研究的财政经费投入以及间接性的财政优惠政策。是否能够获得充足的经费支持,将直接关联到科技创新平台与院系的互动协作,并通过开展合作促进高质量人才的培养进程;科技创新环境具体体现为科技创新成果的应用对于高职院校课程设计以及平台发展的影响,他将直接决定科技创新平台导向下科研育人模式的发展方向。
(二)内部驱动机制
内部驱动机制主要是指存在于平台运行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的各方内部动力机制。〔5〕利益吸引和自身发展是内部驱动机制构建的主要因素。一方面,无论是何种合作,内在动力都是基于双方共同利益的实现,脱离了这一目标,协同合作就不可能深入与持久,即使是存在于高职院校内部的科技创新平台与院系之间的合作也不例外。因此,科技创新平台与院系之间应当围绕自身优势,以实现利益共享为目标,通过双方资源的高效整合与优化配置,逐步推进内部驱动机制的完善与发展。另一方面,发展是硬道理,科技创新平台与院系作为科研育人工作的两个主体,只有充分实现了自身的发展,才能更为有效地承担现代化高职教育所面临的任务,才能通过自身资源的不断优化与完善,为科技创新平台的科研育人工作注入新的动力。
(三)运行机制
运行机制是指科技创新平台导向下科研育人系统结构以及运行的机理,是合作各方在开展协同工作的过程中的关联方式,展示的是各类要素在系统结构中彼此影响、相互作用的具体情况。运行机制是科技创新平台导向下科研育人模式中最为重要的机制,运行机制是否科学合理,将直接决定着科技创新平台导向下科研育人模式能否正常、有效地运行。从内容上看,运行机制的设置包括沟通协调机制、资源整合机制、人才协同培养机制以及考核激励机制等四方面内容。其中,沟通协调机制建立的目的在于通过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使模式运行的各个主体间能够相互配合、顺利高效地完成既定任务;资源整合机制建立的目的在于使得来源于不同主体间的资源,能够统一于既定的管理机构当中,科学合理地进行配置使用;人才协同培养机制主要是从人才培养计划协同、师资队伍建设协同、平台共建共享协同三个角度丰富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式,提升人才培养的质量;考核激励机制建立的目的在于充分调动不同合作主体以及双聘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营造良好的科研育人环境。运行机制所包含的四方面主要内容并非独立运行,而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只有不断优化完善这四方面内容,才能够使科技创新平台导向下科研育人模式的运行取得最佳的效果。
(四)保障机制
科技创新平台导向下科研育人模式的健康运行离不开必要的保障机制,因此,必须从管理体系构建、政策保障、资金保障、师资保障以及监督评价五个角度入手,构建保障机制。〔6〕其中,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高职院校成立科研育人工作领导小组体系,明确科技创新平台导向下科研育人工作的负责机构以及机构的职能、职权;政策保障机制的构建,需要高职院校出台实施科技创新平台导向下科研育人工作的实施方案、配套制度措施等政策性文件,通过文件的约束力确保机制的有效运行;资金保障机制的构建,需要高职院校提供专项资金,并确保科技创新平台导向下科研育人工作经费能够专款专用;师资保障机制的构建,应当灵活地把握科技创新平台导向下科研育人工作的特点,通过政策与制度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一支质量优异、结构明晰、氛围良好、奖惩合理的专项人才团队;监督评价机制的构建,应当形成组合科学、原则明确、内容详细的指标评价体系,通过定期测评,及时有效地掌握工作运行状态,为监督工作的开展提供客观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