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研究

2022-11-26周笑梅胡嘉慧侯智瑀

关键词:加工业辽宁省加工

周笑梅 胡嘉慧 侯智瑀

(1.沈阳师范大学,辽宁 沈阳 110136;2.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沈阳 110122)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富裕文明程度。农产品加工业是辽宁省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柱型产业,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辽宁省的农业现代化水平。然而,就目前来看,辽宁省的农业发展面临着农产品收益低、浪费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不仅对提高农产品收益具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更能够改善辽宁省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关系。因此,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提高农民收益、促进辽宁省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

一、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现存问题分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辽宁省政府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加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且立足于辽宁省的农产品资源禀赋已经构建起以粮油、果蔬、畜禽为主导产业和以榛子、中药材等为特色产业的农产品加工业格局;初步形成了稻米、乳品、生猪、牛羊、肉禽、水产、果蔬、林木、特产、饲料、造纸、食用油、酒类、纺织、调味品等15大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创建了“禾丰牧业”“大连棒棰岛海参”“五女山酒业”“西丰鹿茸”“真心罐头”等一批具备影响力的区域品牌。目前辽宁省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55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646家;建有20个省级农产品产业园,全省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521个,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02.6亿元,利税总额达到166.6亿元。2019年农产品出口创汇实现354.5亿元,增长4.5%,位居全国前五位。已建成省级农产品加工集聚区23个,主营业务收入达到845亿元,呈稳步发展态势。随着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不断涌现,农产品加工的产品种类也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有着非常好的发展前景。但是从整体来看,辽宁省的农产品加工业仍处于“粗加工”阶段,这无法满足辽宁经济、辽宁农业快速发展的需要。辽宁省的农产品加工业还存在着产业链利益分配机制不合理、品牌优势不足、技术落后、资金动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了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的高质量发展,同时也阻碍了辽宁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一)农产品加工业产业链相对较短,销售渠道单一

农产品加工产业链由农产品生产、加工和销售等环节组成,发展模式主要有“市场—加工—生产”和“生产—加工—市场”两种。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主要是以第二种模式为主。近年来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趋势较好,不仅纵向延伸加快而且横向拓展程度也在不断加深。但是由于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仍处于“粗加工”阶段,“精深”加工很少,导致辽宁省加工业产业链仍处于低端层次,这阻碍了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扩大发展。目前来看,辽宁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的产品销售渠道较为单一,主要是送往超市或农贸市场,这种初级销售模式与现阶段的“互联网+”、直播带货等网络销售模式不相适应。以辽宁省大连“美早樱桃”为例,其口感和品质都不输于智利“车厘子”,但“美早樱桃”仅仅是送往超市或由农户直接出售,个别农户会选择“微信朋友圈”出售,这种还停留在初级阶段的销售方式,不仅产生的社会影响力和经济效益较低,而且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导致樱桃损耗较大。

(二)农产品加工业龙头企业较少,缺乏品牌优势

辽宁省的农产品加工业大多数都是中小型企业,现有的大型企业发展也较为缓慢。由于辽宁省的农产品加工业缺少品牌产品,现有的国家级、省级的品牌无论是市场占有率抑或是知名度都很低。虽然辽宁省的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在国内排名靠前,但是在国际市场甚至国内市场中辽宁省加工业并没有具备较大影响力的大型企业品牌集团,这就导致了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足。辉山乳业属于辽宁省乳制品加工的龙头企业,是辽宁省乳制品加工业的品牌企业。虽然辉山乳业在省内具有较大的品牌影响力,可是相比蒙牛集团在国内国际市场的品牌影响力和知名度,辉山乳业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几乎为零。

(三)农产品加工业技术水平落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的生产装备水平较低。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现阶段不仅存在着生产效率低、耗能高等问题而且对于污染的处理也不够及时。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在机械装备信息化、自动化和专业化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与农产品加工业发达地区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目前来看,与辽宁省特色农产品加工业相匹配的专用机械种类偏少,并且这些生产设备装置大多是从其他省份购买的,其中科技含量较高的机械装备多为进口。辽宁省大多数的农产品加工企业所欠缺的不仅仅是高新技术与装备,更重要的是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与自主创新能力,重引进轻创新,重模仿轻研发。正是因为企业的科技投入不够、研发能力不足、专业人才极度匮乏,导致了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的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缓慢、科技成果转化率低、资源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

(四)农产品加工企业融资困难,难以进入良性循环发展阶段

当前,辽宁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数都是由家庭作坊或家族企业发展而来的,资金投入较少,没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扩大再生产。由于银行贷款的门槛较高,造成农产品加工企业贷款困难。当前对于农产品加工业的财政支持力度较小,缺乏针对性政策,导致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资金不足,企业难以进入良性循环的发展阶段。铁岭市清河区润霖集团在进行扩大生产、延伸产业链、开发新项目时,由于缺乏资金来源,资金投入不足,向银行申请贷款失败,最终导致润霖集团资金链断裂,企业破产倒闭。阜新市辽宁彩客彩刻食品有限公司、新益达等许多企业都因无抵押物、资金不足等问题难以进行企业扩大再生产。

二、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农产品加工业缺乏加工配套体系,销售模式落后

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在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各阶段衔接不够紧密,目前尚未形成一个彻底的产销一体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化体系。辽宁省的农产品加工业大多数都是以初级加工为主,缺少水平较高的精深加工,这使得农产品增值幅度较低。并且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加工原材料基地建设、产品包装设计、贸易物流等农产品加工配套环节的发展尚不完善,还未形成统一的规划管理。目前“美早樱桃”仍处于初级生产销售阶段,尚未发展到“精深加工”阶段,因为缺少从原材料到包装销售的配套体系和一体化流程,所以“美早樱桃”所获的经济效益较低。农户因收入低导致其生产积极性低,农户缺乏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导致地方经济发展缓慢,进而阻碍了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二)农产品加工业规模较小,难以形成品牌优势

辽宁省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数是由家庭手工作坊或家族企业发展而来,工作人员多以家庭成员为主,规模较小。由于资金有限,只能依靠简单、快速的初级加工实现资金周转,缺乏资金购买加工设备扩大企业规模进行“精深加工”,因而难以形成大型龙头企业。丹东“九九草莓”在辽宁省有较高的知名度,属于省内品牌产品。但是草莓生产商大多数都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户个体生产,自产自销,极少会选择多户联合集体生产经营。这种分散的小户经营模式导致农户们只能进行最初级的草莓生产、销售,不能通过“精深加工”增加草莓的附加值,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进而形成规模生产经营,发展成为大型龙头企业,并不断提升知名度,最终打造成国内知名品牌,从而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以确保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

(三)农产品加工业缺乏高水平技术人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从事农产品加工业的农业技术人员大多数都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所工作,并不在农产品加工企业,并且加工企业内部现有技术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因此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企业缺乏专业的技术人员,科技创新能力不足。并且由于企业技术装备陈旧落后、企业科研投入少、科技创新能力弱、吸收新技术能力不足,缺乏持续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的科学技术支撑,难以推广“智慧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等新兴技术。庄河市地处辽东半岛东侧,黄海北岸,拥有着便利的交通以及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但由于该地区的农产品加工技术水平低,缺乏高水平技术人员,庄河市的多数农产品都是以“粗加工”为主,农产品的潜在价值难以充分发挥,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这不仅不利于农业技术的普及推广,更是与乡村振兴战略所倡导的绿色发展理念背道而驰。

(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政策落实不到位,地方资本无法满足企业资金需求

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了辽宁省的农业现代化水平。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是提高农民收益、促进辽宁省农业经济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但是当前与农产品有关的政策中,缺乏支持和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的专项政策。大多数都是一些对于农业发展的鼓励政策或企业投资政策。并且由于地方财政对农产品加工业的扶持力度较小,没有针对性的财政政策支持,导致农产品加工业所享受的支持比例较小、所获扶持力度较低,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受到限制。同时由于银行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贷款限制多、要求严,企业由于自身规模较小,缺乏可抵押物,很难找到担保,因此农产品加工企业很难获得银行贷款。再就是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企业大多数都是由家庭手工作坊或家族企业发展而来,几乎没有股份制合作企业,因此辽宁省的农产品加工业难以进行社会融资。

三、推动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对策

(一)提升农产品加工企业聚集水平,优化农产品销售渠道

提升农产品加工业集聚水平,建设一批生产、加工、流通为一体的农产品加工聚集区,实现企业集群发展,集约利用资源要素,拓展产业链功能。加大对农产品聚集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仓储物流、金融服务等平台体系,使集聚区真正形成区域企业群体化,起到带动和辐射作用。同时科学规划布局农产品加工聚集区,科学合理布局全省农产品加工集聚区发展,引导产业重点区域和园区集聚。铁岭市西丰县的“鹿”产业是当地特色产业,同时也是支柱产业。截至目前,西丰县已经形成了一条较为完整的以“养殖—加工—商贸—物流—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为特色的“鹿”产业链。“西丰鹿茸”“西丰鹿鞭”被国家质监总局认证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丰县也被辽宁省政府定为鹿业“一县一业”示范县,并且“鹿”产业也成为西丰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先导产业,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不仅仅体现在装备设施的现代化,更是体现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构建。互联网、云计算、区块链、二维码和5G等技术的应用已经延伸到乡村的各个领域。针对农产品加工业销路难的问题应结合辽宁省实际情况,利用好信息时代提供的便利,积极利用“数字+”农业创新模式,通过“互联网+”、直播卖货等形式,采用订单式销售、产加销一体化垂直经营等“智能化”“精准化”销售模式以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加快发展现代农产品新型销售模式,提升农业数字经济所占比重,推进我省农业现代化建设。

(二)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加工业品牌建设

强化龙头企业的发展。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带动地方农产品规模化发展,实现“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供销一体化。注重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真正实现壮链、延链的目标,让农产品变成商品,让农民致富增收,带动产业的健康发展。强化农产品品牌建设。发展壮大现有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保持“原字号”壮大“老字号”发展“新字号”。实现基地生产和企业加工与市场需求完美对接。辽宁省应加大政府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制定相应的财政和税收奖补政策,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争创品牌企业、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加大推广宣传力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品牌展示、推介和宣传活动,建立全省农产品加工业的国外展示平台和销售渠道,提升品牌影响力;通过一系列的政府推动、企业创新、市场承接,不断提升品牌创建转型升级,创造更多的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促进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促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三)培养高水平技术人员,增强科技创新力度

高水平技术人才,是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加大科研院所与企业的紧密对接,实现院企联合、院地联合。加大科研院所培养人才的力度,不仅强化理论水平的提升更要强化实用型人才的培养。目前,辽宁省铁岭市与省内农科院所建立了共建模式,特别是遴选科研院所的专家到县、乡挂职,成立专家服务团为地方农产品发展服务。这种直接将人才和技术与地方需求与企业需求的有力对接,极大解决了地方的困难和问题,这将是辽宁省未来推动企业的发展有力的支撑。科技创新是发展核心。紧紧围绕地方农产品资源,开发适合辽宁省农产品精深加工新技术、提升精深加工智能化水平。大力发展农产品绿色精深加工,建立企业加人才加科技加地方农产品资源的绿色精深加工体系,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打造一个专属辽宁省的特色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以推进辽宁省农业现代化建设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四)积极落实政府支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充分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在财政、金融、税收等方面制定相应的政策,为辽宁省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通过税收调节,降低企业运行成本,提高收益带动企业良性发展。通过减少税率,使农产品加工企业获得更大利润空间,企业让利于农户,农民生产积极性提高,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稳定供销关系,进而实现利益共赢。制定奖补政策,特别是对“三品一标”的农产品品牌加大扶持力度,更有利于鼓励同类农产品产业壮大发展规模,从而带动农产品质量提升、品牌推广。扎实开展金融业和企业的有效对接,让金融企业能够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资金支持。认真组织实施金融与农村产业对接试点示范有关的工程和项目,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和要求,固定资产投资等以缓解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建立健全金融风险的评估机制,进一步完善农产品加工业的金融扶持政策,为农产品加工业提供一些灵活性较强的贷款项目。同时,引导社会资本,构建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机制,真正实现从市场需求到龙头企业到农户的直接有效、紧密连接的经营模式。

猜你喜欢

加工业辽宁省加工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订阅单
认识“超加工食品”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农业部部署扎实推进主食加工业提升行动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工业4.0背景下的机械加工业优化升级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