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云菜”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2022-11-26唐世凯西南林业大学教授

社会主义论坛 2022年10期
关键词:云南蔬菜特色

文 唐世凯 西南林业大学教授

云南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刘丽芳 云南省贸易经济学校讲师

目前,在“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新格局下,如何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社会关注热点和学界研究重点。《云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要求“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并指出: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实施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产业兴旺,就是云南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云南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因地制宜地探索出一条鲜明的产业发展路径,与全国同步实现乡村振兴,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菜篮子”与人民的生活健康息息相关,是各地政府的一把手工程。云南是中国蔬菜主要产区之一,云南蔬菜在国内国际享有较高声誉,在农产品出口创汇中举足轻重。本文基于高质量绿色持续发展视角,从多重价值、多样优势和多维体系,探索利用禀赋性资源优势发展云南特色蔬菜(优质高效的木本、药食同源和食用真菌等蔬菜类型),产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

发展特色蔬菜产业的多重价值

助推乡村产业发展的多重作用。一是打造“绿色食品牌”自然优势强。可以充分利用云南禀赋性自然资源,发挥优越蔬菜生产条件,形成“云菜”特色和品牌溢价。二是破解产业与粮争地热点难题。采用粮—菜—粮或菜—粮—菜等种植制度,合理轮作间种耕作制度,实现菜粮用地不发生冲突,化解与粮食产业争地矛盾,促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三是“短平快”禀赋性优势明显。蔬菜生产周期短、复种指数高,蔬菜价格相对平稳,职业菜农收益见效快。四是密集使用劳动力生产特点显著。稳定职业菜农就业与收入、增加“三农”收益,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实现乡村产业兴旺。五是破壁结构性与节令性失衡。满足消费者对蔬菜多样性消费需求,实现蔬菜节令性平衡供应,解决蔬菜供需结构矛盾和消费者不断增长的蔬菜品质需求矛盾;增强蔬菜市场实力,延展蔬菜产业链,增值蔬菜价值链。六是提升云南蔬菜国际贸易地位。依托“一带一路”建设和“泛亚铁路”国际大通道为“云菜”出口提供新路径,打破交通运输瓶颈,增强“云菜”国际贸易的便捷性和“云南鲜菜”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拓展“云菜”的国际市场。

提高乡村产业发展的多向效能。随着技术不断创新和社会组织化程度持续提升,生态环境日趋友好、产能大幅增长、供给日益丰富、质量持续提高和销售日趋有序,催生蔬菜产业发展新格局。在蔬菜供给侧上,从“价格数量效益型”蜕变为“结构质量效益型”;在蔬菜需求侧上,蔬菜消费从对“量”的满足到对“质”的需求。目前,特色蔬菜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特色蔬菜种质资源种类和保护的综述以及特色蔬菜常规种植技术集成等,而对于特色蔬菜产业发展的种质资源、新物质及功能作用深度研发等方面尚未形成完整体系,尤其是云南生物多样性在国际重要意义的前瞻性研究还处于全新阶段。充分认识和利用云南禀赋性资源发展特色蔬菜产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具有重要研究价值。在特色蔬菜的品种选育、生产技术、加工贮运及商品流通等生产环节中贯彻生态循环和绿色经济理念,加强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和标准建设,确保化肥农药“零增长”“负增长”,有效控制和减少农膜对土壤环境的污染破坏,实现农药化肥、生产环节、劳动用工和生产成本的“减量化”,产品质量、资源效益、资金效率和社会福利的“增量化”,颠覆性重构现有蔬菜产业的生产—流通—消费新业态,具有生态性、健康性、安全性、经济性和社会性等综合价值。

提升农业价值增值的多种效能。聚焦特色蔬菜的种质资源保护、品种开发利用、三产融合、商品研发、生态环境保护、供给与需求等方面综合研究,通过系列特色蔬菜产品研发及其产业化发展,培育打造特色蔬菜品牌,在国际国内率先形成智慧化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有效提升特色蔬菜产区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以特色蔬菜“生产—流通—消费”为重心的全产业链驱动并向前后两端延伸,前端连接生产资料,后端拓展消费群体,以实体门店、线上线下相结合和跨境电商等多种营销方式实现特色蔬菜产业链延伸和价值链增值,做特“绿色食品牌”。

促进乡村生态经济的多面发展。一是劳动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创业增收,培育现代乡村内生动力。发展特色蔬菜产业,可将“易地搬迁”后的可用林地集中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因地制宜地发展木本、药食同源和食用真菌等类型的云南特色蔬菜,并把特色蔬菜的生产技术、精深加工技术和市场营销等对农民进行专业培训,增强农户的科学生产和管理意识。通过适度规模种植示范,起到以点带面和先进带动后进的作用,大量吸引当地乡村居民便捷参加特色蔬菜的原料生产、精深加工和农村电商等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新的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吸纳较多农业劳动人口长期从事特色蔬菜产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这是一个从传统“农民”向现代“职业农民”转变的质变过程。进而能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并实现山区脱贫人口持续就业、创业、增收和脱贫地区的内生动力培育,防止“卡户”脱贫后“返贫”和“边缘户”成为“贫困户”,实现共同富裕,维持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二是多年多次持续采收受益,保护修复发展生态环境。有针对性地发展特色蔬菜产业,减少土地翻耕频次或不作翻耕不扰动土壤恢复地力,减少对化肥、化学农药、植物激素和农膜等的使用量或不使用,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优势和相关政策,促进土地“用养结合”,实现“健康安全”;又可以利用荒山荒坡进行人工种植特色蔬菜,对石漠化和荒漠化的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与保护大有裨益,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发展;还可以将农村大量劳动力因进城务工后无人耕种的土地,通过流转后进行适度集中连片种植,实行粮菜轮作。对可用林地进行“林下菜”及“林下菌”等生物多样性“林下产业经济”活动,有效提高土壤生物生活力和土壤肥力。通过绿色经济可持续循环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乡村产业与乡村振兴的路径探索,推动生态文明进步,共享“金山银山”带来的美好生活。

发展特色蔬菜产业的多样优势

自然资源禀赋突出。云南立体气候和地形地貌多样丰富,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明显,区域间差异性较大,发展特色蔬菜潜力巨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气候多样。云南省内分布着从北热带、南亚热带、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中温带和北温带七个气候类型,是气候多样性的典型区域。气候多样性奠定了特色蔬菜种类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特色蔬菜生产的健康性和安全性、特色蔬菜产品的优质性和经济性。二是水量充足。云南省内有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南盘江、红河、伊洛瓦底江6大水系,人均水资源超过1万立方米,是全国平均水平的4倍,居全国人均拥有水量的第三位,全省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1100毫米以上,南部部分地区可达1600毫米。呈现出“年均水资源丰富,季节性和局部性缺水”的特征。根据云南农业对水利资源的利用率较低的现状,可以通过匹配相应特色蔬菜品种、优化布局和“异质性”发展等,可将云南水资源“季节性缺水”劣势转化为“综合利用丰水”优势。三是地形多样。云南典型的低纬高原立体地貌,呈山地、丘陵、盆地、河谷分布特征,山多坝少,坝区面积占全省陆地面积的6.45%。受其影响,综合考虑劳动力成本和农村交通运输等因素,布局上应重点考虑走特色蔬菜产业发展的路子,兼顾适度规模经济。四是环境优越。云南属长江流域重点生态保护区域,森林覆盖率近70%,居全国前列,污染少、空气优、水质清,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优势凸显,发展特色蔬菜产业的生态环境得天独厚,策略上应积极推行“农菜结合”“林下蔬菜”和“林下菌子”等综合发展模式。

综合资源优势明显。云南综合资源优势明显,可塑性强。体现在:生物多样性得天独厚,种质资源优势明显;植物种类世界第一,可形成较好的差异化特色蔬菜产品,打造高端特色蔬菜品牌彰显市场优势;生态环境质量优良,可作为发展高端特色蔬菜产业不可复制的优质产区;交通和旅游优势较佳,可吸纳更多的消费者,提高特色蔬菜的消费黏度;边贸区位优势凸显,可扩大绿色生态高端特色蔬菜的出口贸易。云南特色蔬菜产品可重点选择供应北、上、广、港、澳等国内市场以及通过泛亚铁路通道供应新加坡等国际市场。

云南集生物多样性、气候多样性、土壤多样性、地质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等禀赋性资源于一体,体现出极强的发展优势,也存在相应的瓶颈。云南蔬菜产业在资源禀赋系数、国民生产总值、蔬菜种植面积和蔬菜产量上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国民生产总值、蔬菜种植面积和蔬菜产量随着资源禀赋系数的增加而上升,这为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了可行性依据。可见,一方面云南的综合优势聚集于“山间”,另一方面云南乡村产业发展“壁垒”显现于“山间”。故,云南蔬菜产业发展不能简单套用国内其他省份大规模发展常规蔬菜的产业模式,而应独辟蹊径重点发展特色蔬菜,走高质量绿色发展模式,关键应从“特色”“优质”“品牌”“创新”四个维度打破“绿色壁垒”以实现“云菜”的价值增值。

构建云南特色蔬菜产业的多维体系

构建品种选育与产业化云南特色蔬菜生产技术体系。从云南禀赋性资源状况、高质量绿色持续发展、特色蔬菜适应性分布和土地承载力等方面,可选择优质区域建设特色蔬菜种植区15~20个,每个种植区10万~20万亩,打造“高端特色蔬菜”商品基地,为精深加工提供原料,供应省内外及国际高端鲜菜消费市场。

发展云南特色蔬菜食品的精深加工和冷链贮运体系。培育5~10个特色蔬菜精深加工企业(基地),重点加强云南特色蔬菜的材料、类型、分级、包装、标识、加工、冷藏和运输等建设,利用“5G”和AI等技术,延长特色蔬菜货架期,降低损耗,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建立云南特色蔬菜商品市场流通体系。在实体门店基础上,建设云南特色蔬菜电商营销平台1至2个,设立跨境电商海外仓,开通国内外营销渠道,开展线上线下和跨境电商销售。运用大数据平台管理,组织好特色蔬菜精深加工企业(基地)的特色蔬菜商品的营销工作,可采用“互联网+实体店”的方式实行线上线下销售,提高“云菜”市场集中度和话语权。

构筑云南特色蔬菜产业发展工程体系。选育具有独具特色、药食功能性较强的特色蔬菜品种,做好资源库建设和种质资源保护工作,建设一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基地,统一商品质量标准和营销渠道,塑造优质、特色和名牌形象。提升产能和效能,开展特色蔬菜种植技术培训。培养广大农户在农业生产管理中学习、运用科技的意识,让广大农民学到切实可行的特色蔬菜种植技术。收集、整理相关数据,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为特色蔬菜产业持续绿色健康发展夯实基础。

发展云南特色蔬菜产业保障体系。建立省、市、县、乡、村、社六级联合联动体系,体现校企融合、产教结合、共同投资、合作经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构建完善的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市场监测管理体系和失德违法处罚体系,确保市场良序和消费者权益。

充分利用云南禀赋性资源发展特色蔬菜产业,积极探索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和生产者主责的利益耦合机制,完善土地、资金、劳动力、数据和技术等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并积极发挥其效能。在绿色发展生态文明条件下,做特“绿色食品牌”,抢抓机遇,明确发展任务,充分发挥行政推动、科技驱动、示范带动、服务促动的作用,推动云南特色蔬菜产业良序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提质增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全面乡村振兴步伐。

猜你喜欢

云南蔬菜特色
云南茶,1200年的发现
奇怪的蔬菜
云南邀您来“吸氧”
云南是你避暑的最佳选择
蔬菜
一图读懂云南两新党建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蔬菜也“疯狂”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