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慢性病护理中连续护理模式的运用价值评估

2022-11-26马晓倩

健康之友 2022年10期
关键词:慢性病效能常规

马晓倩

(聊城市茌平区肖家庄镇卫生院 山东 聊城 252115)

慢性病主要是指慢性非遗传性疾病,具有病情迁延难愈、病程长等特点[1]。高血压、脑卒中、冠心病、糖尿病等均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病类型,会给患者带来严重危害,降低患者生活质量水平,且治疗费用的不断增加还会明显增加患者家庭负担。加之老年患者大多对疾病和治疗的认知不足,易产生交流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患者后续治疗造成不利影响,因此积极为患者开展有效的护理措施尤为必要。传统护理模式虽能在院内为患者提供基本的照护,但出院后患者往往难以得到及时且专业的指导,易出现不遵医用药,甚至放弃治疗等情况。连续护理模式是新型护理方法,可针对患者病情制定有效且针对的护理策略,有利于保证护理的有效性和连续性[2]。为此,本文选择2019年4月-2021年5月我院诊治的88例慢性病老年患者进行研究,结果内容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4月-2021年5月我院诊治的88例慢性病老年患者展开分析,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常规组(44例)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龄最大87岁,最小61岁,均龄(75.42±3.58)岁;慢性病病程2-8年,均值(5.14±1.26)年。实践组(44例)中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最大86岁,最小61岁,均龄(75.51±3.62)岁;慢性病病程2-9年,均值(5.27±1.31)年。组间一般资料对比,P>0.05。

1.2方法

常规组予以传统护理:为患者发放健康教育手册,指导患者自行阅读,说明不同药物的具体使用方法和剂量,叮嘱患者定期回院复诊。

实践组予以连续护理模式:①对患者实施综合性评估,建立健康信息档案,详细记录患者家庭住址、联系电话、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掌握患者心理负性情绪产生原因,积极与患者沟通,为患者说明连续护理模式的具体内容、开展目的等,介绍疾病相关知识,说明后续治疗的具体内容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促进患者主动参与到护理中,提升其自我护理意识。②健康宣教活动:每月定期举行一次健康教育讲座,通过一对多的教育形式介绍慢性病防治知识,主要以睡眠习惯、运动计划等教育为主,在掌握患者发病机制后,促进患者养成健康的生活饮食习惯。同时针对患者疑问采取一对一的形式进行讲解,及时帮助患者答疑解惑。③饮食指导:与患者建立网络平台沟通桥梁,定期推送健康饮食相关知识,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饮食计划,通过帮助患者养成健康规律的饮食,能有效促进患者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制定更加适合患者的饮食结构方案,在合理分配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情况下,保证患者合理进食,叮嘱患者饮食以清淡食物为主。④生活指导: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以慢跑、太极拳、走步等运动为主,叮嘱患者睡前洗漱,用温水洗脚以促进血液循环。通过记录患者的血脂、血压等指标,积极预防系列并发症的发生,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自我效能及满意程度。①针对患者自我效能的评估,采取自我效能评估表进行评价,共包含26个条目,6个维度(涉及按时用药、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规律运动、足部护理及血糖异常应对能力),总分0-130分,得分高低与患者自我效能感高低呈正比。②针对患者满意程度的评价主要从十分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三个方面进行评估,满意度=十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

1.4统计学分析

用SPSS24.0统计学工具处理相关数据,自我效能计量资料的对比用均数±标准差形式表述,经t检验,满意度计数资料的对比用百分率形式表示,经卡方检验,P<0.05说明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对比组间自我效能

护理前,实践组按时用药(10.68±3.56)分、血糖监测(9.22±2.13)分、饮食控制(17.27±2.85)分、规律运动(9.43±1.47)分、足部护理(12.56±2.13)分及血糖异常应对能力(13.86±3.47)分等自我效能评分,与常规组的(10.28±3.47)分、(9.11±2.56)分、(17.68±3.14)分、(9.64±1.65)分、(13.47±3.56)分、(12.96±2.34)分相比,t=0.533、0.219、0.641、0.630、1.455、1.426,P=0.594、0.827、0.530、0.149、0.157,无统计学差异。

护理后,实践组按时用药(14.13±3.11)分、血糖监测(11.39±2.13)分、饮食控制(20.38±3.47)分、规律运动(11.67±1.84)分、足部护理(15.38±2.17)分及血糖异常应对能力(16.94±3.27)分等自我效能评分,与常规组的(12.45±3.56)分、(10.08±2.16)分、(18.26±3.22)分、(10.44±1.71)分、(13.26±3.11)分、(13.84±2.41)分相比,t=2.357、2.864、2.970、3.248、3.708、5.062,P=0.020、0.005、0.003、0.001、0.000、0.000,有统计学差异性。

2.2 对比组间满意程度

实践组十分满意25例,基本满意17例,满意度为95.45 %(42/44),常规组十分满意20例,基本满意15例,满意度为79.55 %(35/44),经检验χ2=5.090,P=0.024,有统计分析意义。

3 讨论

慢性病病因相对较为复杂,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医疗条件、社会条件、气候等因素密切相关,且60%以上的慢性病发病原因均与患者自身不规律的生活方式有关[3]。由于疾病病程相对较长,患者在治疗期间易产生焦虑、厌烦等负面情绪,严重甚至会产生拒绝服药或逃避治疗等情况,不利于患者正常生活。现阶段老年慢性病患者出院后往往会选择养老机构和社区等进行护理服务,由于其利用率较低,加之老年护理服务平台等尚未完善,往往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连续护理模式是近些年来新型护理模式,主要是指在患者居家恢复,或从一个就诊环境转移到另一个就诊环境后,期间需要患者家属、患者及医护人员的共同配合,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为实现最佳预后而制定的针对性护理模式[4]。在患者转移就医环境后,需要制定连续的护理服务计划。针对慢性病老年患者自身特点和病情恢复情况等,针对性制定有效的护理服务计划,不仅能有效缩短患者病情恢复时间,还能有效降低患者出院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保障健康服务的有效性和连续性。针对慢性病老年患者实施连续护理模式,针对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更为有效[5]。此次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自我效能感评分差别不明显,P>0.05;护理干预后,实践组按时用药、血糖监测、饮食控制、规律运动、足部护理及血糖异常应对能力评分均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差异性;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实践组高于常规组,P<0.05,具备统计学差异性。

综上所述,在慢性病老年患者的护理中实施连续护理模式相比常规护理的应用优势更加显著,在提高患者自我效能感、提升其满意程度方面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慢性病效能常规
肥胖是种慢性病,得治!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健康管理和健康教育在老年人慢性病控制中的应用
常规之外
健康体检常见慢性病及指标异常流行病学分析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逆转慢性病每个人都可能是潜在的慢性病候选人!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