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夏枯草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2022-11-26吴冬梅于同月

吉林中医药 2022年8期
关键词:夏枯草肝火半夏

吴冬梅,于同月

(1.梨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北京 101101;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

夏枯草为唇形科植物夏枯草Prunella vulgarisL.的干燥果穗,于夏季果穗呈棕红色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即得,主要含三萜类、黄酮类、有机酸类、甾醇类、香豆素类及糖类等成分。夏枯草味辛、苦,性寒,归肝、胆经,具有清肝泻火,明目,散结消肿等功效。自古有“传方不传量”之说,用药剂量是否得当,可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以及临床疗效的好坏。现通过整理古医籍及现代医家运用夏枯草的临床经验,总结夏枯草的临床用量、常用配伍及治疗疾病等规律,以飨同道。

1 经典名方用量与配伍

古书记载夏枯草可通过不同配伍治疗瘿瘤、瘰疬、痰核、失眠、目珠胀痛、疮疡等疾病。配伍浙贝母,如夏枯草汤(明《外科正宗》),夏枯草(二钱约7.4 g)配伍浙贝母,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之力加强,治疗肝郁化火、痰火凝聚之瘰疬、瘿瘤、痰核;配伍半夏,如双夏汤(明《重订灵兰要览》),夏枯草(五钱约18.5 g)得至阳之气而生,半夏得至阴之气而长,二药相伍,顺应阴阳,治疗阴阳不和之失眠诸证;配伍香附,如夏枯草散(清《张氏医通》),夏枯草(每日约10.8 g)泻肝火以明目,配伍香附疏通肝气,清肝理气之功更强,治疗肝热气滞之目珠胀痛;配伍金银花,如化毒丹(《青囊秘传》),夏枯草(四两约148 g,每服二钱约7.4 g)泻火散结,配伍长于清热解毒之金银花,于清热解毒中化滞散结,治疗火热邪毒郁结所致之各种疮疡。

2 名老中医用量与配伍经验

朱良春自拟半夏枯草煎治疗慢性肝病久治不愈或误治或久服西药而导致的长期顽固性失眠,方中夏枯草配伍半夏、珍珠母共奏交通阴阳、平肝定惊之功,其中夏枯草清泻肝火、养阴舒肝,用量为12 g[1];治疗甲状腺癌、肺癌、恶性淋巴瘤等疾病,多在半夏、海藻、牡蛎等化痰破坚、消肿散结的基础上,加入夏枯草增强化痰散结之力,用量为12~15 g[2-4];常用夏枯草配伍枸杞子、石决明等补肝肾、平肝阳之品治疗高血压之肝阳上亢证伴头目胀痛者,其中夏枯草清肝泻火,用量为15 g[5];治疗慢性咽炎、扁桃体炎等热毒郁结之证,常用单味药10~30 g 煎汁代茶饮,取其清热散结之功[6];亦可在百部、黄芩清肺润肺的基础上,加入夏枯草、代赭石清火平肝,治疗肺结核、支气管扩张之顽固性出血,夏枯草用量为15~30 g[6]。

周仲瑛常以酸枣仁汤养血安神为底方,加入夏枯草、半夏清泻肝火、交通阴阳,用于治疗失眠各种证型,夏枯草10 g[7];治疗冠心病痰瘀痹阻证,常以瓜蒌薤白半夏汤通阳泄浊为主方,配伍夏枯草化痰散结,用量多为10 g[8];从“痰瘀”论治高脂血症,常以夏枯草、玄参为药对清泻肝火、散结通脉,夏枯草15 g[8]。

颜正华常以天麻钩藤饮平肝潜阳为基础方,加入夏枯草、菊花清肝泻火,治疗高血压、冠心病等引起的眩晕不适证属肝火偏旺者,夏枯草15 g[9]。

吕仁和常用夏枯草配伍鬼箭羽[10]治疗糖尿病肾病,夏枯草清热散结明目,鬼箭羽活血化瘀,用此药对可降低血糖、改善肾脏血流量、保护肾功能,夏枯草10~15 g。

3 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用量与配伍

仝小林教授提出消瘰丸加用大剂量夏枯草,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等甲状腺相关疾病合并糖尿病者,消瘰丸中玄参、牡蛎、贝母清热化痰、软坚散结,配伍夏枯草加强消瘰丸清热散结之功,夏枯草起始剂量为30 g,可根据甲状腺抗体异常程度逐步加至45 g、60 g、90 g,最大用至120 g(随处方入煎剂,连续应用3 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11-12];用夏枯草配伍善于消痰燥湿之枯矾,用量比例为 10:1,取夏枯草清肝明目、化痰散结之功,用量为60 g(随处方入煎剂,连续应用6 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12]。

张炳厚教授常以当归六黄汤为基础方,加入夏枯草、野菊花清肝泻火,治疗肝肾阴虚、肝阳上亢之高血压头痛,夏枯草15 g[13];治疗暑温后期伤阴证,在生地黄、麦冬、枸杞子等养阴生津的基础上,配伍夏枯草、金银花、蒲公英清余热、解余毒,夏枯草20 g[14]。

李赛美教授提出六经辨证治疗原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之阳明证者,以白虎汤清气分热为基础方,加入夏枯草、玄参清肝泻火、滋阴散结,夏枯草15 g[15]。

马融教授治疗多发性小儿抽动症之风邪犯肺证,多采用银翘散加减疏散外风、清肺驱邪,眨眼多配伍夏枯草、青葙子、菊花以清肝明目,夏枯草10 g[16];治疗小儿扁桃体炎之表邪未解,入里化热,尚未腑实者,常以消瘰丸为基础方,配伍夏枯草、连翘加强清热解毒散结之功,夏枯草15 g[17]。

4 现代医者用量与配伍

4.1 配伍决明子 二者配伍,清肝降压明目之效甚好,可治疗肝火上炎型高血压病,夏枯草15~30 g,决明子15~20 g[18];治疗肝经湿热,兼有瘀滞型春季卡他性结膜炎,夏枯草10 g,决明子10 g[19]。

4.2 配伍僵蚕 两药伍用,清火散结、化痰软坚之功显著增强,适用于火、热、痰、瘀互结所致的胃炎性息肉、声带炎性息肉、牙周炎、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夏枯草15~30 g,僵蚕12~30 g[20]。

4.3 配伍蒲公英 二者相须为用,清热泻火、解毒消肿、通滞散结之力倍增,尤宜用于乳痈肿痛;亦可治疗蛇串疮(带状疱疹),夏枯草15~30 g,蒲公英15~50 g[21];治疗热毒炽盛型痤疮,夏枯草30 g,蒲公英15 g[22];夏枯草配伍蒲公英、金银花、连翘等治疗扁平疣,可有效抑制病毒繁殖,促使疣体消散,夏枯草15~20 g[23]。

4.4 配伍仙鹤草 治疗多种证型崩漏,二者配伍可凉血止血,收敛止血,夏枯草30 g,仙鹤草30 g[24]。

4.5 配伍龙胆草 夏枯草清肝火、散郁结,龙胆草清泻肝火、兼清热燥湿,二药配伍,泻肝清火之力大增,直折火势,用于治疗肝火亢盛之高血压、头痛、眩晕等病,夏枯草15 g,龙胆草10 g[25]。

4.6 配伍柴胡 治疗肝胆瘀热、肝气上逆所致的三叉神经痛、胁痛(胆囊炎),二者配伍疏肝理气、共泻肝经瘀热,夏枯草20 g,柴胡10~15 g[26-27];治疗乳腺增生、急性化脓性乳腺炎,二药配伍可散结解毒消痈,夏枯草15~20 g,柴胡8~12 g[28]。

4.7 配伍葛根 治疗肝经风火上扰,中阳不举导致的头痛,用夏枯草一清肝经火热,二补肝体以制亢阳,葛根升阳解肌、驱散风邪,二药相合,内清外疏,升降协调,夏枯草20 g,葛根15 g[28]。

4.8 配伍蜈蚣 治疗风痰郁结,气血痹阻所致的㖞僻(面神经炎),用夏枯草入厥阴气分,消顽痰、通血络,蜈蚣通行经络、息风化痰,两药相伍,夏枯草得蜈蚣不致于寒凉郁遏,又防蜈蚣耗气化燥之弊,夏枯草15 g,蜈蚣6 g[29]。

4.9 配伍苍耳子 治疗儿童腺样体肥大气血瘀阻型,二药一温一凉,通窍散结的同时,又可防止中伤脾胃,夏枯草5~10 g,苍耳子3~6 g[30]。

4.10 配伍桑白皮 治疗肝火犯肺所致的咳血(支气管扩张),二药合用,肝肺同治,夏枯草30 g,桑白皮12 g,诸症好转或咳血轻症可每日用单味夏枯草60 g 水煎服[31];治疗肺胃热盛型痤疮,夏枯草30 g,桑白皮15 g[32];治疗小儿咳嗽(多见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等疾病),二者配伍可使肝不刑肺,肺气肃降,夏枯草12 g,桑白皮9 g[33]。

4.11 配伍败酱草 二者配伍解毒除湿,化瘀散结,可治疗盆腔炎,夏枯草20 g,败酱草20 g[34];治疗湿热下注型带下病,夏枯草30 g,败酱草15 g[24]。

4.12 配伍王不留行 夏枯草清火软坚散结,王不留行活血通经,散结祛瘀,功专通利,能走血分,二者配伍可治疗乳腺增生、卵巢囊肿、多囊卵巢、子宫肌瘤等多种顽固性妇科疾病及恶性肿瘤,夏枯草10~30 g,王不留行30~100 g(随处方入煎剂,王不留行加至100 g 后应用1 月,未见明显不良反应)[35]。

4.13 配伍车前子 治疗淋证(泌尿系感染)无论新久虚实,皆可用夏枯草利尿除湿,配伍车前子可增强利尿通淋之功,其中夏枯草30 g,车前子15 g[36]。

4.14 单用 民间常用夏枯草代茶饮清热降火治疗急慢性咽炎、高血压、流行性腮腺炎、急慢性中耳炎等疾病,用量15~60 g;亦可治疗妇女经期吐衄,取其清肝泻火、凉血散结之功,用量为30~60 g[37]。

5 总结

通过总结经典名方、名老中医、“方药量效研究委员会”专家以及现代医家临床应用夏枯草及其用量经验,得出临床用量为7.4~120 g,汤剂为9~120 g,常用量为10~30 g,丸、散剂为7.4~10.8 g;可根据疾病、证型、症状的不同,寻求夏枯草最佳用量与配伍。如夏枯草化痰散结,可配伍牡蛎、贝母、玄参、半夏、海藻等,治疗甲状腺疾病、各种恶性肿瘤、糖尿病、高血脂、肝硬化、胃炎性息肉、声带炎性息肉、前列腺增生、乳腺增生、卵巢囊肿、多囊卵巢、子宫肌瘤、儿童腺样体肥大、扁平疣、痤疮、面神经炎,汤剂为10~120 g,散剂为7.4 g;解毒消肿,可配伍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治疗各种疮疡、扁桃体炎、急慢性咽炎、急慢性中耳炎、流行性腮腺炎、急慢性乳腺炎、牙周炎、带状疱疹,汤剂为15~60 g,丸剂为7.4 g;清肝泻火,配伍天麻、钩藤、葛根、龙胆草,治疗高血压病、胆囊炎、三叉神经痛,汤剂为10~30 g;养阴和阳,配伍半夏、珍珠母,治疗多种顽固性失眠,为9~30 g;凉血宁络,配伍代赭石、仙鹤草、百部,治疗顽固性咳血(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等)、各种证型崩漏、经期吐衄,为15~30 g;清肝平肺,配伍桔梗、杏仁、桑白皮,治疗小儿咳嗽(上呼吸道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等),为10~15 g;利尿除湿,配伍败酱草、生薏苡仁、车前子,治疗带下病、泌尿系感染,多为30 g;清肝明目,配伍香附、决明子、菊花,治疗目珠胀痛、结膜炎,汤剂为10~15 g,散剂为10.8 g。

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夏枯草具有抗肿瘤、抗菌消炎、抗病毒、降血压、降血糖、调血脂、调节免疫、抗氧化、保肝、抗抑郁、心肌保护等药理作用;夏枯草味道清新,功效独特,安全性良好,未见明显毒副作用,但在使用时应注意患者是否过敏体质,防止出现特异性过敏情况,以及脾胃虚弱者慎用。现总结古现代医家运用夏枯草临床用量、配伍及所治疾病规律,旨在为广大中医同道提供可靠依据并指导临床用药。

猜你喜欢

夏枯草肝火半夏
夏枯草的量效与配伍关系研究进展
微信在线
古方常用之半夏,有哪些功效呢
夏枯草的妙用
降肝火,这些水果有效果
半夏入药多炮制
去肝火,一只脚就够了!
清肝散结夏枯草
花开半夏 Let the flower blooming anywhere
夏天清热,离不开夏枯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