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风”论治小儿过敏性疾病

2022-11-26崔子朋陈慧天津中医药大学天津3009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天津30050

江西中医药 2022年2期
关键词:风邪紫癜丘疹

★ 崔子朋 陈慧(.天津中医药大学 天津 30093;.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天津 30050)

小儿过敏性疾病是儿科临床常见的多发疾病,包括小儿鼻鼽、风咳、哮喘、荨麻疹、紫癜等,具有起病迅速、易反复、迁延难愈的特点。西医认为,小儿过敏性疾病跟儿童过敏性体质有关,往往和遗传相关,当机体接触致敏原后产生过敏反应,例如皮肤过敏反应、呼吸道过敏反应、消化道过敏反应,甚至过敏性休克等[1]。中医则认为儿童过敏性疾病多与风邪有关。临床上从“风”论治小儿过敏性疾病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1 诸病因“风”而起

1.1 风邪为阳邪,易伤阳位

风为阳邪,其性开泄,能开皮肤腠理。正如《素问·咳论篇第三十八》所云:“皮毛者,肺之合也。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从其合也;其寒饮食入胃,从肺脉上至于肺则肺寒,肺寒则外内合邪,因而客之,则为肺咳。”故风邪侵袭首先犯肺,加之小儿脏腑娇嫩,五脏六腑形与气皆不足,故更易为风邪所侵而致病。《小儿药证直诀·变蒸》则记载:“小儿五脏六腑,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故风邪极易侵袭小儿肺卫,例如鼻鼽患儿常常在受冷风或者闻刺激性气味后突然出现鼻痒、鼻塞、喷嚏、流涕等呼吸道过敏症状,甚至伴有眼干眼痒、肤起风团丘疹、皮肤骚痒等局部皮肤过敏症状[2]。这些表现都符合风邪“轻扬开泄,易袭阳位”的致病特点。

1.2 风为百病之长,善行而数变

风为百病之长,指外邪侵犯人体往往与风邪相合致病。《临证指南医案·风》云:“盖六气之中,惟风能全兼五气,如兼寒则曰风寒,兼暑则曰暑风,兼湿则曰风湿,兼燥则曰风燥,兼火则曰风火。盖因风能鼓荡此五气而伤人,故曰百病之长也。”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肺常不足,最易为 “外风” 所伤。如荨麻疹患儿多因风邪夹湿所致,临床可见皮肤突然出现风团丘疹,丘疹发生部位不固定,骤起骤消,自觉皮肤瘙痒,大便粘腻,脉象多为浮滑[3]。再如患儿哮喘发作形式多样,如典型哮喘患儿喉间哮鸣有声、呼吸困难;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刺激性干咳,以夜间和晨起为主;再如患儿只表现胸闷憋气,或鼻塞咽痒等症状。

1.3 风气内动生内风

风邪除“外风”致病以外,还有“内风”。内风源于肝,肝属木,木生火主风,感邪后容易化火动风。小儿受风邪侵袭,邪毒停滞于内,从阳化热,风热相搏,郁而化火,火热之毒循经走窜,灼伤脉络,迫血妄行,血溢脉外,则生血证,例如过敏性紫癜、鼻衄等[4]。肝主藏血,血为阴,若肝不藏血,肝阴血亏虚,血虚则津亏,津亏则肌肤失于滋养,进而化风,导致皮肤干燥、脱屑、瘙痒等过敏性症状。

1.4 小儿先天之“伏风”

除“外风”“内风”外,近几年来,有很多中医学者提出“伏风”致病学说。“伏风”是一种源于先天禀赋,平时深伏体内,若遇有外风侵袭或者接触刺激性气味、物品,随及被引动而发为风病的“风邪”[5]。伏风平时潜伏体内,不为发病,但其禀受于父母之先天,疏之不散,息之难平,成为多种风病夙根,这也就是现代西医所讲的过敏性体质。“伏风”所导致的疾病多为过敏性疾病,如鼻鼽、风咳、哮喘、荨麻疹、紫癜等,在儿科临床颇为常见,并且因时代发展、环境污染而有日渐增多的趋势。此类疾病多表现为鼻塞、鼻痒、喷嚏、流涕、咽痒、哮鸣、气喘、肤起风团、皮肤瘙痒等。小儿先天禀赋有异,伏风内潜,再加上外邪影响,在小儿过敏性疾病发病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2 “从风论治”医案3则

2.1 荨麻疹

张某,女,7岁。2019年4月10日初诊。主诉:全身皮肤风团样丘疹伴瘙痒3 d。患者3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散在风团样丘疹,色鲜红,骤起骤消,伴瘙痒,自行外用止痒软膏(具体不详),效果不明显。现患儿躯干四肢散在风团样丘疹,伴剧烈瘙痒,偶有咽痛,无发热,无腹胀腹痛,纳食可,夜寐欠安,小便短赤,大便干,2日1次。舌质红苔略黄,脉浮滑。辅助检查:血常规未见异常。过敏原检测(食入组):鱼、虾、蟹、蛋等食物过敏。西医诊断:急性荨麻疹;中医诊断:瘾疹(风湿热型)。治以清热祛风、化湿止痒。方用消风散加减。处方如下:当归10 g,荆芥10 g,防风10 g,苍术10 g,蝉蜕6 g,生石膏10 g先煎,熟地黄10 g,苦参10 g,地肤子10 g,胡麻仁10 g,炒牛蒡子10 g,木通3 g,甘草6 g。共7剂,水煎服,早晚温服。嘱患者忌食海鲜、牛羊肉等发物。1周后电话随访,服用3剂后丘疹开始消退,瘙痒明显减轻;连服7剂后,症状消失。2周后电话随访,患儿原皮疹已全部消退,未复发。

按:荨麻疹中医称之为“瘾疹”。《金匮要略·水气病脉症并治》中云:“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发痒,痒为泄风,久为痂癞”“风性善行而数变”。临床中荨麻疹常突然起病,皮疹状如风团,状态及形状不一。“风为百病之长”,临床荨麻疹多由风邪兼湿邪、寒邪或热邪所致。此案为风湿热型瘾疹案,患儿感受风邪则起病,夹湿则皮肤起疹,自觉瘙痒,夹热症见咽痛,舌苔略黄。方中荆芥、防风、蝉蜕透表祛风,牛蒡子祛风透表同时还润肠通便,苦参、地肤子清热燥湿止痒,甘草调和诸药,全方以清热祛风化湿为主,故丘疹自消。

2.2 过敏性紫癜

王某,男,8岁,2018年10月24日初诊。主诉:双下肢皮肤紫斑10 d,加重2 d。患儿于10 d前因外感后出现双下肢皮肤紫癜,色鲜红,偶咳,无发热,于当地医院治疗后,效欠佳。2日前患儿出现紫斑增多,遂来就诊。现症见四肢及臀部大量皮肤紫癜,米粒大小,色鲜红,偶有腹痛,无发热,咽痛纳差寐安,小便黄大便干,2~3日1次。舌质红苔黄厚,脉浮数。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计数正常;尿常规未见异常。西医诊断:过敏性紫癜;中医诊断:紫癜(风热伤络型)。治当以疏风散邪、凉血安络。处方如下:金银花10 g,连翘10 g,薄荷10 g后下,防风10 g,炒牛蒡子10 g,生地黄10 g,茜草6 g,牡丹皮10 g,当归10 g,赤芍10 g,川芎10 g,白鲜皮10 g,牛膝10 g,炙甘草6 g。共7剂,水煎服,分早晚温服。二诊:患儿皮肤紫癜较前减少,腹痛消失,原方去金银花、薄荷、牛蒡子、白鲜皮、牛膝,加蒲公英10 g、水牛角粉10 g、鸡血藤10 g、丹参10 g,共7剂,服法同前。三诊:紫癜消失,未见新出,原方继服1周。1月后电话随访,患儿紫癜未复发。

按:本案为过敏性紫癜案,患儿由外感风邪,邪毒停滞于内,从阳化热、化火,灼伤脉络,使血液不能循于脉中,而溢于脉外,外溢肌肤而发红斑,表现为皮肤紫癜。风邪其性游走而多变,易夹湿夹热。风湿两邪若客于脾胃,致使气机雍滞,不通则痛,则患儿可见腹痛。治以祛风、凉血并用。方中金银花、连翘、薄荷、防风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牛蒡子清热疏风利咽且润肠通便;生地黄、牡丹皮、赤芍、茜草等清热凉血,使血循于脉中;当归、芍药养血和血,散血中之风。全方既疏风清热,又凉血散瘀,故紫癜自消。

2.3 过敏性咳嗽

陈某,女,6岁,2019年3月24日初诊。主诉:反复咳嗽2年余,加重1 d。患儿反复咳嗽2年余,遇冷空气咳嗽加重,早晚咳甚,干咳无痰,流清涕,打喷嚏,时有咽干咽痒。现症见精神不振,面色晄白,咳嗽痰少,流清涕。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浮。查体:听诊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啰音。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等计数正常;过敏原检测(吸入组):尘螨、花粉等过敏;胸片检查未见异常。患儿家族史:父亲患有过敏性鼻炎。西医诊断:过敏性咳嗽;中医诊断:咳嗽(风犯肺卫型),治以益气祛风止咳,方用玉屏风散加减。处方如下:黄芪10 g,白术10 g,防风5 g,桑白皮10 g,苦杏仁10 g,陈皮10 g,茯苓10 g,辛夷10 g包煎,僵蚕10 g,地龙6 g,甘草6 g,生姜2片,大枣3枚。共7剂,水煎服,分早晚温服。服用7剂后,患儿咳嗽次数减少,症状缓解,再继服7剂。1月后电话随访,患儿现无咳嗽、流涕等症状,已痊愈。

按:本案为过敏性咳嗽案,追问病史发现该患儿父亲患有过敏性鼻炎,属过敏体质。患儿先天禀赋异于常人,内有“伏风”,平时深伏体内,一接触冷空气,而被引动,表现为咳嗽、流涕、鼻塞等症状。治疗应以驱邪与扶正并用,小儿脏腑娇嫩,五脏六腑形与气皆不足,多以脾虚为主,故临床多以益气健脾扶正。方用玉屏风散扶正补脾,改养体质,方中防风袪风邪,辛夷袪风止痒通鼻窍,僵蚕、地龙祛风解痉止咳,黄芪、白术补气健脾,陈皮、茯苓健脾化痰,生姜、大枣调和营卫。全方扶正补脾与祛风散邪并用,药后故咳嗽而愈。

3 小结

小儿过敏性疾病病位广泛,涉及多个系统,且发病形式和临床表现多样,这些特点均与中医对风邪的认识相符,因此中医认为小儿过敏性疾病多因“风邪”所致。小儿脏腑娇嫩,五脏六腑形与气皆不足,故更易为风邪所侵而致病。中医从“风”论治小儿过敏性疾病,“散邪祛风”“和血祛风”“培土祛风”等治法在临床上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从“风”论治,不仅仅局限于过敏性疾病,对于某些免疫类、皮肤类的疾病同样开拓了治疗思路。作为现代的中医工作者,更应该将其发扬光大,并进一步探索,提高临床疗效。

猜你喜欢

风邪紫癜丘疹
张士卿基于敏湿热瘀辨治过敏性紫癜经验
治风邪 按摩风府穴
得了丘疹怎么办?了解这几点治疗方式很重要
花露水治蚊虫叮咬?治标不治本!
从湿毒挟风论治炎症风暴引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程演进
5-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联合常规方法治疗玫瑰痤疮疗效观察
过敏性紫癜是一种什么病
耳甲丘疹与胆石症关系的临床研究
容易混淆的两种小儿紫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