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世界是我们的课堂

2022-11-25赵静

新作文·教育故事 2022年2期
关键词:本堂加拿大垃圾

赵静

“热爱自然,绿色生活”是这一期Skype中加连线活动的主题。孩子们围坐在教室里,通过云课堂,正和Ada和Coco商量着这期环保主题活动的呈现方式。

“中美千校携手”活动项目已经在我们班开展三年了,我们牵手加拿大的5名初一学生,以不同的主题,通过Skype课程连线,分享孩子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很快,孩子们就分好小组,围绕环保开始了第一次研讨。孩子们从了解环保的意义,理解环保的重要性;我们有哪些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地方,可以逐步养成节能减排的好习惯;用实际行动宣传环保概念,使环保观念深入人心三个方面来开展此次的研讨。

双方学生热情讨论后,Ada提出本堂课第一个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自己和身边的人是怎样进行环保的?我们班杨浩彬接过了问题,用流利的英语说道:“爷爷经常绿色出行,马路上的汽车尾气有污染,所以爷爷外出大多都是骑自行车,骑自行车不仅锻炼身体,而且还保护了环境。”

他的回答似乎给了大家新的启发,李湘祺接过话筒:“妈妈去超市购物时,总会带着环保购物篮,从不会买塑料袋。”

雄雄从抽屉里拿出个袋子,分享了他的环保方法——减少使用一次性物品。以杯子为例,随身携带水壶代替一次性纸杯,因为水壶可以反复用,纸杯浪费纸,一次性塑料杯有污染。

同时,加拿大的学生也分享了不少他们国家的环保经验。Annie说,她会尽量缩短淋浴时间,洗头洗澡抹洗发水和肥皂时关闭淋浴喷头,减少水资源的浪费。Carl补充道,他在洗衣服时会根据数量调节洗衣机用水量,用洗碗机时应满负荷使用以及在抽水马桶里安装节水装置。

同学们的激烈发言中,Coco对以上讨论内容做了总结。他表示,在我们身边,点点滴滴都能体现出对环境的保护。“一水多用、随手关灯、少用空调、自备餐具、垃圾分类、回收废电池、拒食野生动物、购买环保产品”,各种环保搭档真的是举不胜举。可就是这些点滴小事,许多人却不愿甚至懒得去做。只要我们多“顺便”一些,多“留意”一些, 不难发现,我们身边到处是保护环境的行为。让我们呼吁更多的人加入到“选择低碳、绿色生活”中来。”

本堂课第二个环节是中国学生和加拿大学生用模型展示自己国家的垃圾分类。以日常生活垃圾分类为例,目前国外城镇乡村居民家中都备有3种不同颜色的大垃圾桶,用来进行垃圾分类。蓝色的桶用来装可回收再利用的垃圾,如报纸、纸屑、塑料瓶、易拉罐、玻璃瓶和各种金属等;绿色的桶用来装果皮、杂草和树木的残枝败叶等;黑色的桶用来装无法回收的生活垃圾。而中国上海也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湿垃圾和干垃圾4种生活垃圾分类标准。

经过井井有条的展示,孩子们也感受到了外国与自己国家在垃圾分类方面的不同。Coco对本堂课做了总结,通过本堂交流课,同学们了解到中国和加拿大在环保方面的共同点和差异,我们可以取长补短,学会从多元维度看环保、思考问题、学会提问,将环保知识融会贯通。不论是中国同学还是加拿大的同学,都可以从环保角度开始增进对对方国家的了解。“教育将人与世界、人与人之间紧密相连,为我们打开新的可能性,并增强我们开展对话和行动的能力。”通过这次交流课,巴蜀的孩子们能够分析当地、全球的环保问题,理解和欣赏他人的环保观点,提高可持续发展采取行动的能力。

三年里,我们交流的主题丰富多彩,“学在‘衣中”活动中,我们的学生展示了中国56个少数民族的服装特点,而加拿大的同学也分享了他们具有国家特点的服饰;“交往中的艺术”活动中,中国孩子和外国孩子分别分享了在自己国家人与人之间交流的方式与禁忌,感受不同文化下在交往的方面的异同;“我们的节日”活动中,中外学生分享了自己国家的节日以及节日中的习俗,孩子们了解到了不同国家有属于自己的优秀文化。三年来,通过这种云课堂的交流方式,孩子們受益匪浅。我们也将继续将这个活动开展下去,让学生学会“多元维度”看世界。

哈佛教授“多智能之父”霍华德·加德纳曾说:“理想的学校就应该像儿童博物馆一样,给孩子上课的老师应该是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这样的好处是,能带着孩子一起在真实道德世界探索和解决问题,教给孩子们真正实用的知识和能力。”

让世界成为孩子的课堂,我们一直在努力!

猜你喜欢

本堂加拿大垃圾
垃圾去哪了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走进崇本堂
我在加拿大留学的第一年
多元加拿大
务本堂
务本堂
加拿大看病记
我对课堂练习的理解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