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流域水环境现状调查及分析
2022-11-25梁宇鑫苟思斯任怡洁
高 兰,梁宇鑫,李 卿,苟思斯,任怡洁
(1.保定学院生物化工与环境工程学院,河北保定 071000;2.保定学院河北省土传病害绿色防控技术创新中心,河北保定 071000)
引言
雄安新区自2017年设立起,就致力于建设蓝天、碧水、绿树,蓝绿交织的生态宜居城市。同时,启动“千年秀林”工程,至今已形成“三带、九片、多廊”的绿色空间骨架。2018年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中提出,雄安新区蓝绿空间占比将稳定在70%。其中,“绿”是指“千年秀林”,“蓝”则是指雄安新区的主要流域—白洋淀。在已确立的设计规划中,将水系和景观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水环境状况作为水系规划的重要基础在实际实施中得到了重视。良好的水环境状况不仅是水系规划的重要前提,更是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据调查显示,白洋淀流域水环境仍存在一定的环境问题,因此继续提高雄安新区水环境质量依旧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白洋淀淀区是华北平原上常年积水的最大淡水淀泊[1],面积366km2,主要由淡水湖和草本沼泽湿地组成,多年平均水域面积约占41%。白洋淀淀区由白洋淀、马棚淀、烧车淀等大小不等的143个淀泊和3700多条沟壕组成[2-3]。白洋淀系大清河水系各支流冲积扇的前缘洼地,上承九河,下流入海[4-5],是雄安新区地势最为低洼的区域。因此,每年6-9月雨季是白洋淀水量丰沛时期。
为进一步了解淀区水环境质量,寻找生态环境破坏与水体污染的原因,课题组成员通过问卷调研和实地观察的形式,对白洋淀流域水环境进行调研,为雄安新区主要流域的水环境治理与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相应对策。
1 调研构成
1.1 调研时间
2021年3月20日—2021年4月10日:材料收集阶段
2021年4月11日—2021年4月20日:调研问卷的编写及修订阶段
2021年4月21日—2021年4月30日:前期准备与路线规划阶段
2021年5月1日—2021年5月3日:在白洋淀流域附近开展实地观察,了解当地水环境状况并收集数据
2021年5月3日—2021年5月20日:采用线上方式进行网络调研
1.2 调研对象及范围
调研主要集中在白洋淀流域附近,通过对白洋淀及周边流域的实地观察以及对当地居民的网上问卷调研,对当地水域环境状况进行数据收集。
1.3 调研方法
主要采用实地观察法和问卷调研法。
1.4 调研内容
问卷主要从附近居民基本情况、白洋淀水污染及其治理情况、白洋淀水污染及其治理的建议或意见三部分进行调研。从基本信息入手对调研人群做出一定的了解,以便后续对问卷结果展开分析。基于对文献及时事新闻的查阅,总结出水污染各类成因、水体变化各类表现及白洋淀流域现行水污染治理措施,并以多项选择题的形式呈现,以此了解白洋淀流域的水环境状况及水污染治理措施的落实情况。问卷同时设计了对于水环境治理方面的措施以及实施情况等,并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调研人群根据自身的环境经历,选择对问题的认识度。综合以上各个角度,了解当前白洋淀水域环境现状,并分析白洋淀水环境现状成因,了解当地居民对未来的展望,从而对白洋淀及其附近流域水环境提出合理的建议或意见。
2 数据分析
结合问卷调研的结果,对白洋淀及附近流域水环境具体状况进行概括与阐述。
由表1可知,在此次调研所选择的对象中,有50名老年人,他们从小就生活在白洋淀及周边水域,对于水质的变化有着最切身的感受;68名中年人、81名青少年,他们除了耳濡目染的切身体会外,又有信息时代的新兴手段了解水环境状况。综合各个年龄段和学历进行调研,使数据更加全面、更加真实。数据显示,他们对白洋淀水环境状况的了解途径大多为直接观察,或通过电视、手机、居(村)委会宣传等途径了解。因此,得出的结论具有真实性、合理性。在接受调研的199人中,仅有1.01%的人不关心白洋淀的水环境状况,也就是说,绝大多数当地居民对白洋淀及其附近流域水环境状况非常关心,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水域环境现状,这也是当地居民本土情怀的体现。
表1 调查人群的基本信息
由表2可知,对于“影响白洋淀水体环境的行为”这一问题,每个选项都占有较高的选择比例,其中,77.39%的人认为是居民倾倒生活污水、53.77%的人认为是政府管理力度不够、68.84%的人认为是养殖业发展造成的污染、78.39%的人认为是工业发展造成的污染、38.19%的人认为是旅游业开发造成的污染。因此,在此后的水环境保护措施中,不仅要继续实施已有措施,还应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的力度。
该地区通过多种措施进行水环境保护,其中定期进行水体污染源调查、加强水源上游环境监测、依法治理水污染、污水收集处理、养殖业改善、生态补水更为人所熟知,实行更加有效。数据显示,以上治理措施的实施已经起到了一定作用,64.82%的人认为水质已逐步达标,85.43%的人认为实现了水由浊变清,39.79%的人认为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得到改善,41.74%的人认为生态地质环境得到修复,可见措施的效果十分可观。受调研人群中仅有1.01%的人对治理的满意程度为“不满意”,因此,继续实施现有治理措施,定期进行水环境监测,并对养殖业进一步加强管理。
表3 调查人群对未来的展望
由表3可知,该地区居民对于今后如何进行水环境保护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其中,提高居民环保意识被放在了首要位置,其次分别是实施河道清洁专项行动、建立生态补水机制、对水污染系统作进一步防控、建设生态净化系统。
3 白洋淀水环境成因分析
白洋淀水环境问题有多种因素影响,其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3.1 上游污水排放
白洋淀上游流域排入的污水影响了白洋淀的水环境。在上游的聚集化纤、纸、胶片、蓄电池等工业企业,是工业污水排放主渠道[7]。上游污水处理厂管网不完善,导致部分尚未处理的污水直接流入水域,进而流入白洋淀。针对这一问题,所在地全面推行河长制,全力推进河流综合治理。调研结果显示,目前这一现象已经得到了好转,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生态环境。
3.2 农业污染
白洋淀的农业污染主要来自于养殖业与种植业的污染。随着经济的发展,使得农业用水量与排污量急剧增加,影响了白洋淀流域的水环境[8]。白洋淀畜禽养殖以养鸭为主,约占淀区总畜禽养殖量的99%。但畜禽养殖模式与粪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落后,粪便资源化利用水平低下。淀区养殖模式多为散养且规模大,养殖户常跨越禁养区或限养区养殖,粪便直排入湖或随意堆砌湖边随雨水再次入淀[9]。根据实地调研显示,目前雄安新区已经出台了相关规定,禁止在白洋淀流域发展养殖业。
3.3 旅游业发展
旅游业是白洋淀周边各县市大力发展产业,仅2018年国庆小长假期间,白洋淀就实现了1.002亿元的旅游收入。除了旅游开发的人为因素外,游客的客观因素也影响了白洋淀的水质。白洋淀作为河北省唯一的湖泊类5A级景区吸引了大量游客观光游览[10]。散客、观光团等旅游团队每日的耗水量以及游览产生的不必要生活废水对白洋淀水体质量有一定影响。同时白洋淀旅游行业的发展离不开船只乘坐和能源消耗,这些客观因素也导致水体水质的下降。
3.4 白洋淀入水量不足
白洋淀上游九条河流,除府河外其余均长期断流。且由于干旱气候造成降水量减少、工农业方面用水量增加和上游修建大量水利工程导致截断水源,雄安新区整体水位下降,作为其主要流域的白洋淀流域水位严重下降,只能通过大规模跨流域生态补水来维持白洋淀水位。
4 建议和措施
4.1 加强上游污水监测与处理
关于白洋淀流域上游污水的处理问题,早在2017年就曾开展上游河道清洁专项活动,以此从污染源头加强监管。要想使白洋淀流域水质保持良好状况,就要严格执行并保证各河流入淀水质达标制度,在排放入淀前进行严格处理。因此应加强白洋淀流域上游的企业排放污水的监测,有效提升入淀水质。
4.2 加强生活垃圾与生活污水的治理
在问卷调研中,有77.39%的人认为居民倾倒生活污水对雄安新区的水体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在走访调研的过程中,了解到《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条例》已经于2021年4月1日正式实施,且政府对于相关政策的宣传比较到位。已加强对农村污水、垃圾等问题一体化综合系统治理力度,有效的改善了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对白洋淀流域水环境的影响。
4.3 旅游业合理有序发展
在问卷调研中,有38.19%的人认为旅游业的发展对水体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近年来伴随着雄安新区的建设与白洋淀的进一步开发,每年的旅游人数剧增,在给当地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白洋淀的生态环境。在4.3中,对旅游业发展及生态环境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认为合理开发旅游业,在提升景区环境的同时,注重对生态环境的保护。目前白洋淀景区正处于整修状态,希望开放后通过控制游客的数量、制定相关的环境管理制度等措施来降低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
4.4 修复水域生态环境
为改善白洋淀流域水环境现状,加强上游生态保持力度,白洋淀流域的治理应继续加强生态修复技术。通过植树造林等绿化工作,提高植被覆盖度、涵养水源、防治水土流失[11]。在淀区周围建设河滨带、生态浮床或绿化工程,既能增加淀区植物多样性,又可利用水生植物消耗氮磷,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建立水生生物生态屏障、恢复水生生物资源种群结构,如针对入淀河流府河,通过打造河道生态走廊示范区以提高鱼类繁殖发育、外来物种防控、污染净化等功能,修复水域生态系统,实施复合人工生态系统。通过“以渔净水、以水养鱼”模式,更好的调控白洋淀流域水环境,真正的实现生态系统的修复。
4.5 坚持跨流域调水与生态补水
历年来,白洋淀流域水位下降、水量减少,从多次经验来看,跨流域调水与生态补水是解决水位下降、维持水位处于一定高度的最有效措施。应坚持南水北调工程,积极争取引江、引黄,协调调度白洋淀上游水库,利用多水源向白洋淀实施生态补水。白洋淀补水工程应从多角度、发展的眼光去看,白洋淀下游的补水任务也应得到重视,只有在全方位得到了有效的调控,才能在整体上呈现良好的效果。水量的增加既可以直观上改善白洋淀流域水环境,又可以在间接上调整水域生态环境,使其得到更好的修复,应坚持跨流域调水与生态补水。
4.6 提高居民环保意识
据调研结果显示,在199人中,75.88%的人认为应该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在主观题中,有30人提出了“提高居民环保意识”等相似的建议或意见。只有环保意识得到提高,才会在日常行为中得到体现,并促使当地居民自发参与水环境的保护中去,使水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结语
通过对白洋淀流域的实地观察以及对当地居民的问卷调研,分析了白洋淀水环境问题的成因,主要为上游污水排放、农业污染、旅游业发展等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加强污水监测与处理、生活垃圾与污水的治理、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旅游业发展以及提高居民环保意识等措施和建议,从而进一步提升白洋淀流域生态环境,并为其他流域水环境的改善提供有益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