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高校海洋学科人才培养的探讨
2022-11-25李春华张海云刘肖鹏滕兆哲
李春华,张海云,刘肖鹏,滕兆哲
“三大定位”是党中央在2015年对广西发展作出的新定位,即构建面向东盟的国际大通道、打造西南中南地区开放发展新的战略支点、形成“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当前广西已经与东盟各主要港口构建互联互通海上通道,其北部湾港是西南中南地区最近的出海口。与此同时,作为有着“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区位优势的广西来说,其作为“一带一路”有机衔接重要门户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因此,从“三大定位”的内容可以看出,作为我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省份,广西向海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同时也肩负着新时代的历史重任。2017年4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广西时提出“要立足独特区位,释放‘海’的潜力,激发‘江’的活力,做足‘边’的文章”①陈国军,向志强,何伟.广西:凝心聚力加油干八桂大地绽新颜[EB/OL].(2022-07-29)[2022-07-30].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39702121375713545&wfr=spider&for=pc。。这是继中央赋予广西“三大定位”后,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提出的新命题、赋予的新使命,也为广西向海经济的高质量和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
一、向海经济及其人才与智力支撑
向海经济是以陆域经济为基础,以海洋经济为依托,统筹利用陆域和海域资源,加快开放开发进程,实现经济良性发展的相关经济活动。向海经济与传统的海洋经济不同,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区域概念,也不是沿海地区的经济就叫作向海经济。向海经济是指面向海洋,向海洋要资源、向海洋要经济,这包含了海洋资源与陆地资源的交融发展、海洋交通与陆地交通的交融发展、海洋安全与陆地安全的结合发展等,是一个范围更为宽广的经济概念。
向海经济的建设不仅要求对海洋的开发,还要求海洋与沿海陆地甚至更远的内陆的联动与交流,以此推动产业创新与资源创新,以海洋带动周边城市、周边国家的交流互通,推动经济发展。这是围绕海洋而延伸的开放、开发、合作所开展的一切经济活动的总和,也是以海洋为依托、现代化港口为枢纽、向海通道为支撑,以海洋经济、沿海经济带经济、通道经济(向海)为主体,以陆海统筹、江海联动、山海协作为发展模式的开放型经济。向海经济产业包括海洋产业、临海(临港)产业、腹地向海产业、向海通道产业、境外经贸园区产业,囊括第一、二、三产业。
近年来,广西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区GDP的比例逐年上升,从2016年的6.8%上升到2020年的7.4%②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2020年广西海洋经济统计公报[EB/OL].(2021-06-11)[2022-07-30].http://hyj.gxzf.gov.cn/zwgk_66846/hygb_66897/hyjjtjgb/t9289849.shtml。,在国民经济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为了促进向海经济的发展,广西从2022年开始建设全长约140公里的平陆运河,建设周期约10年。平陆运河的建成不仅将在广西向海经济中起到核心驱动作用,而且对于整个广西经济发展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向海经济的发展需要得到人才与智力支撑。而在支撑向海经济的人才结构方面,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着不同的理解:一是狭义和广义的海洋人才。前者是指传统的以围绕水产为主的人才,也包括海洋科学与技术、船舶与海洋工程以及航运等方面的人才;后者包括有电子信息、大数据、人工智能、国际政治、文化产业在内的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二是基础型、应用型和复合型的人才。既包括海洋地质、海洋生物和海洋化学等基础性学科的人才,也包括应用型技术开发的人才以及复合型的管理人才。三是支撑现代海洋服务业的专业人才、带动战略性海洋新兴产业的创新人才、提升传统海洋经济的高端人才以及推动外向型海洋经济发展的国际化人才。
而无论从哪个角度去理解支撑向海经济的人才结构,高校的人才培养都是向海经济人才培养的重要摇篮,是向海经济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那么,当前广西高校的向海经济人才培养总体情况如何?相关专业设置、培养层次、培养人数等具体情况如何?目前的人才条件能否满足向海经济的发展需求?与国内其他沿海省、市、区的向海经济人才培养有何区别?尚存在哪些不足?应该如何进一步为广西向海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持?这些问题需要做出回答,以更好地为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方面的服务和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区域协作与广西资源优势分析
(一)区域协调发展理论
统筹区域发展是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个统筹”之一,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为基础,以逐步缩小区域差异、实现均衡高效发展为目标,强调在国民经济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促进生产要素跨地区自由有序流动,形成区域之间合理分工、互动合作关系。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明确指出“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新模式,推动区域板块之间融合互动发展”。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EB/OL].(2018-11-18)[2022-07-3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11/29/c_1123786594.htm。区域经济系统协同发展,就是在一定条件下,通过调节控制各个经济要素的独立运动以及要素之间的关联运动,使经济要素之间的关联支配各个要素的独立发展,形成各个经济要素相互协作的发展态势,进而主导整个区域经济系统的发展方向,使整个区域经济系统由旧转新,实现区域内部与外部经济互惠共赢、区域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②王力年.区域经济系统协同发展理论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目前,国内已有涉海专业的高校多采用校企协作的形式,但广西当前的向海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尚缺乏成熟的协作模式。广西的北部湾大学现有“广西北部湾海洋生物多样性养护重点实验室”“广西北部湾海洋灾害研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省级海洋学科发展平台。但总的来看,广西高校依旧缺乏具备真实海洋环境和满足多种学科要求的海上实践基地,更没有投资巨大的深远海基地。
(二)广西的资源优势
广西是整个西部地区唯一一个既沿海又沿边的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广西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尤以铝、锡等有色金属为最,是全国10个重点有色金属产区之一,占全国已探明资源储量矿种的45.8%,其中64种储量居全国前10位,有12种居全国第1位。在45种国民经济发展支柱性矿藏中,广西探明资源储量的有35种。广西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境内河流众多,河流流域面积达到23.67万平方公里,水力资源蕴藏量达到2133万千瓦,其中红水河段长658千米,滩多水急,被誉为中国水电资源的富矿。全区森林面积达到147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62.3%③广西优势——资源优势[EB/OL].(2020-11-09)[2022-07-30].http://tzcjj.gxzf.gov.cn/tzgx/tzzn/gxgkzrjjqwd/t808945.shtml。。
在海洋资源方面,包括海洋生物资源,广西是世界海洋生物物种资源的宝库,在海洋资源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天然港口资源,广西沿海可开发大小港口21个;矿产资源,滨海地区有石英砂矿等开发利用潜在价值很大的矿产资源。滨海旅游资源,广西海岸线曲折,风景秀丽。广西沿海还有海洋石油、天然气资源,盐化工资源以及淡水资源等。因此适合为区域共建实践基地提供资源与场地支持④吴小玲.广西海洋文化资源的类型、特点及开发利用[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18-23。。
(三)立足区域协作,开发特色教育
在向海人才的培养上,应立足区域协作,包括全国沿海特别是华南地区的分工与合作。由于涉海专业的特殊性,内陆高校往往不具备实践条件,即使是临海的海洋类高校,因所在城市的产业结构限制或经济条件限制,也不全部具备所有专业的在地实践条件,而跨区域的合作能够为专业学生培养提供优质的实践基地,进一步提升向海经济人才的培养。
海洋专业的实践场所有近岸、近海和远海,因海面和海底的严峻环境使得建设和运行成本高昂,且受严格的岸线和海域规划限制,高校难以自行建设真实的海洋环境,迫切需要涉海产业参与专业人才的培养,为其提供真实的产业条件和从事市场导向的技术研发。涉海实践基地建设和运行成本高,有鲜明的区域性,单个高校各自建设既不可能也无必要,以往的实践基地多为同城的校企合作共建共享,涉海学科内陆沿海都有,而大型实践基地多位于沿海。目前缺乏针对涉海专业和行业的跨区域协作机制的研究和实践,而异地共建共享是必然之选。
因此,广西与华南地区具有向海相关专业的高校可以采取区域合作的形式,集中相近学科专业的要求建设大型综合设施。这能提供多学科及交叉学科的研究和实践条件。政府引导广西海洋高校与其他资金来源丰富但缺乏场地和海洋资源的地区高校或企业相结合,共建一批大型设施,向相关高校开放,共同培养海洋方面人才。政府还应支持多所高校共同申报大型共性涉海实践基地项目。考虑到涉海的地域条件和资源条件,临海的政府、高校、企业应发挥在地优势、管理优势、教学优势,内陆高校应参与建设、分担成本,遵循按贡献享受权利、按收益分摊成本的原则,建立起分工合理、产权明晰、条件共享、成本分担的政产学研共建共享机制。
在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广西还应大力发展特色教育,坚持特色办学。目前广西高校已有海洋科学、水产养殖学、机械与海洋船舶工程、石油与化工等与向海经济相关的优势特色专业,但培养学生的数量较少,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等高素质学科人才更少。特色教育要与广西向海经济的发展切实相关,与广西海洋经济中心切实相关,在向海经济的发展浪潮下,广西高校应在区域协作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特色教育发挥好,比如结合广西的中国—东盟信息港,培养具备东南亚小语种的海洋学科人才,凸显广西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与其他地区高校、企业共同培育海洋学科人才,广西既要有特色,又要有助于广西向海经济的发展。
三、广西高校海洋学科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现状
(一)广西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总体情况
为了解广西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总体水平,将广西和全国在这方面的纵向发展情况以及广西与全国和其他沿海省份的情况做横向比较,可以了解总体上广西人口受教育情况在时间轴上的发展变化规律以及在全国和沿海省份中的位置。
图1是广西和全国2002—2020年的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人口的占比情况。从图1可以看出2002—2020年的18年期间广西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人口占比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总体上呈现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越来越大的趋势。2002—2004年期间,广西的受教育水平与全国平均水平尚且相差不大,差距在1%以下,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差距越来越大,到2020年变为4%左右,且在2018年的差距最大(7%左右)。从图1来看广西的6岁及以上人口的受教育水平位居全国比较靠后的位置。
图1 2002—2020年广西和全国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人口占比
为了进一步了解广西人才培养的总体情况,我们还将2020年全国以及11个沿海省、市、区的15岁及以上人口受教育年限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如图2所示。从图2来看,平均受教育年限最高的是上海市(11.81年),最低的为广西(9.54年)。全国平均受教育年限为9.91年,沿海的11个省、市、区中有河北、浙江、山东、福建和广西共5个省区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广西最低。从数值来看,广西与位于全国平均水平以下的河北和浙江等地相差不大,只有0.3年左右,但与上海和天津相差较大,差距分别为2.27年和1.75年。因此,从这个指标可以看出广西15岁及以上人口的受教育年限不仅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在全国11个沿海省、市、区中是最低的。
图2 2020年全国以及中国11个沿海省、市、区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
由此从纵向来看,广西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总体水平虽然在最近的18年处于上升态势,但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其差距有日益加大的趋势。从横向的比较来看,广西人口受教育程度也在沿海省、市、区中处于最低水平。
(二)广西高校海洋学科人才培养情况
1.广西高校相关海洋专业人才培养情况
通过将广西各高校官网公布的招生人数数据进行整理,得到广西向海经济人才培养相关的信息如图3所示。
图3 广西四所高校向海经济人才招生人数
广西目前有4所高校招收海洋相关专业学生,分别为北部湾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大学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其中北部湾大学是建设海洋相关专业最多的高校,共有4个学院设置有海洋相关专业;也是设置海洋相关学科最早的高校,该大学的海运学院于2007年开始招生。广西民族大学的海洋与生物技术学院开设的海洋相关学科只有本科专业,但开设时间较早,2014年开始招生。广西大学具有最完整的海洋方向人才培养链,其海洋学院包含了本科、硕士和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的海洋工程学院开办时间较晚,2017年开始招生,但已有硕士点。
2021年6月3日,广西教育部门发布公示表示同意筹备建设广西海洋学院,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和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北海校区联合建立。这所学院的建立能够更好地培养向海经济所需人才,对于广西来说是一个好消息。
从招生人数来看,北部湾大学的海运学院从2007年开始招生至今,一共招收了1527名本科生和174名硕士研究生。从2007年到2021年,北部湾大学共招收了3947名本科生和174名硕士研究生。广西民族大学自2014年以来共招收了533名本科生;广西大学自2016年以来共招收了490名本科生和52名硕士、博士生。桂林电子科技大学自2017年以来共招收了625名本科生和34名硕士研究生。总的来看,广西4所高校目前共招收了5595名本科生和260名研究生,共5855名本科及以上学生。
然而这只是广西各高校的招生情况。虽然广西各高校招收了将近6000名本科及以上的学生,但由于各种原因,就业人数往往少于招生人数。《广西大学2020年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数据显示,2020届海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在25个学院中位居第4位,就业率超过90%。又如《北部湾大学2020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数据显示,2020届海洋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在14个学院中位居第3位,就业率超过80%。这些数据一方面说明相较于其他专业,广西海洋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较好,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仍有10%~20%的学生没有就业,说明即使培养了近6000名相关海洋专业的人才,但真正从事相关海洋产业的人数少。
2.中国沿海各省、市、区高校相关海洋专业人才培养情况
为了进一步进行比较,我们将沿海11个省、市、区的高校海洋相关专业建立和招生等方面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得到表1的结果。
表1 中国各沿海省、市、区相关海洋专业人才培养情况
就建立有相关海洋专业的高校数量来看,广东和江苏拥有多达10所的高校,其中广东拥有为数最多的海洋相关专业——24个。广西拥有的高校数量(4所)与其他沿海省份相比并不是最少的,高于海南和河北;专业数量(9个)也不是最少的,高于河北和福建,但都位于中下水平。就专业设立年份来看,许多省、市、区高校设立相关专业的年份较为久远,有着较深的历史渊源,像上海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前的1912年,福建为1920年、山东为1946年;多数省份也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就开始设立有相关的海洋专业,例如辽宁(1949年)、江苏(1952年)、浙江(1953年)、广东(1958年)等。广西直到2007年才开设海洋相关专业招生,对海洋相关人才的培养较晚。
从招生层次来看,上海、辽宁和江苏这三个省市高校主要的招生层次为本科、硕士和博士,学科发展体系非常完善,人才培养的中高层次都囊括在内;除广西以外的其他7个沿海省、市、区高校招生层次都是以本科和硕士阶段为主,而广西只有广西大学拥有相关海洋专业的博士点,广西整体的招生层次还是以本科生为主,高端人才的培养相对落后。
从招生数量来看,广西高校的招生数量并不是最少的,高于河北、浙江和福建,但与海洋经济较为发达的广东等省份相比,招生数量仍然偏少。虽然限于资料的可得性,表中的“最少招生数”并不能真实反映各沿海省份各高校的实际招生人数,但仍能大体做一定的比较分析。
总的来看,各沿海省、市、区高校的招生数量与高校数量、专业数量、招生层次和专业设置年份等是成正比的。综合来看,广西与其他沿海省、市、区相比,高校海洋专业的设置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三)社会需求现状
根据《2020年广西海洋经济统计公报》的数据,2016年广西海洋生产总值为1251亿元,2017年为1377亿元、2018年为1454亿元、2019年为1613亿元、2020年为1651亿元①2020年广西海洋经济统计公报[EB/OL].(2021-06-11)[2022-07-30].http://hyj.gxzf.gov.cn/zwgk_66846/hygb_66897/hyjjtjgb/t9289849.shtml。,凸显了广西向海经济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
2021年底,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发布了《广西向海经济发展战略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为《规划》),提出要在向海产业体系的构建上按照“强龙头、补链条、聚集群、抓创新、创品牌、拓市场”的发展思路,加强陆海产业链供应链对接整合,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形成一批向海发展的主导产业聚集区,构建具有广西特色的现代向海经济产业体系。
《规划》还提出了向海通道产业集聚区的建设设想,以西部陆海新通道为牵引,培育枢纽经济;加强沿海与内陆产业对接,引导生产要素向通道沿线关键节点集聚,打造电子信息、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再生资源、商贸物流等现代向海产业聚集区,形成“物流+贸易+产业”新业态,打造高品质陆海经济走廊。
与此同时,《规划》提出,在2020年广西向海经济生产总值3910亿元②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局.广西:全力推动向海经济发展[EB/OL].(2021-10-19)[2022-07-30].http://hyj.gxzf.gov.cn/gzdt/zhyw/t10469381.shtml。的基础上,到2025年,全区向海经济总产值突破7000亿元,占地区GDP比重达20%,向海经济实现跨越发展,向海经济空间布局趋于合理,向海基础设施网基本建成,向海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向海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初步建成区域竞争力较强、发展特色突出、全方位开放的向海经济示范区。到2035年,全区向海经济总产值突破13000亿元,占地区GDP比重达30%,届时现代向海产业体系更加完善,向海经济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向海经济发展环境更加优越,基本建成与海洋强国战略相适应,向海经济发达、陆海协同一体化、生态环境优良、海洋文化先进、海洋治理高效的海洋强区,全面建成向海经济示范区。上述信息意味着,以2020年为基期,5年后广西向海经济生产总值将是基期的1.79倍,15年后广西向海经济生产总值将是基期的3.32倍,向海经济将是一个高速发展的过程。
由此看来,未来15年左右广西向海经济的发展速度迅猛,而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支撑,广西向海经济发展的人才需求显得格外紧迫和突出。
(四)广西海洋经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不匹配
通过上文的分析可以看出,广西人才培养的总体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在专门的海洋经济人才培养方面,存在多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培养的高校少。虽然广西正在筹建广西海洋学院,但目前设有海洋专业的高校只有4所,培养的人才数量无法满足向海经济的发展需求。二是培养的人数少。与其他较发达沿海省、市、区的高校相比,广西高校开设海洋专业的时间晚了至少50年,反映出人才培养时间短,数量不足。三是专业设置少。在广西这4所高校中,除了北部湾大学,其他3所高校只设有1~2个海洋类专业,4所高校总共只有9个海洋相关专业,更是缺乏一些新兴的例如海洋金融、海洋外贸、海洋环境、海洋生物制药、海洋资源开发、海洋文旅等方面的专业。与上海相比较,上海虽然也总共只有4所高校,但却设置有14个与海洋相关的专业;海南虽然只有3所与海洋专业相关的高校,但却设置有16个与之相关的专业。四是培养层次低。目前广西高校招收海洋相关专业学生的主体是本科生,硕士和博士点稀缺。相比其他沿海省、市、区主要招收学生的主体是本科和硕士生,广西向海经济人才培养的层次相比较低,高端人才培养不足。五是联合培养少。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加强理论素养,更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尤其像向海经济这类专业,实践的意义尤为重要。总体而言,广西各高校与科研机构或企业联合培养学生的机会较少,许多高校人才无法快速将所学理论融入向海经济的建设和发展当中。
广西高校在海洋经济人才培养方面与广西未来向海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的旺盛需求不匹配。为应对这一难题,《规划》也提到要贯彻落实科教兴海战略,推动海洋领域面向东盟开展科技创新合作,依托目前广西海洋科技资源,整合优势力量,围绕完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提升海洋教育水平、打造海洋科技人才高地等方面,打造强大海洋科技核心,推动向海经济高质量发展。
四、拓展与提升海洋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
通过上文的分析,结合广西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以下各高校拓展和提升海洋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
(一)基于广西区情与发展趋势,做到适度超前
政府部门在相关的政策制定上既要考虑现实自治区区情,又要做到适度超前,注重海洋学科的人才培养。一是加快广西海洋学院的政策落地和建设力度,同时出台相关政策留住人才。二是加大力度支持海洋相关专业建设,广西海洋经济的发展有四大优势产业,分别为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海洋工程建筑业,在大力发展向海经济的背景下,海洋药物与生物制品行业发展迅速,广西高校需要设置相关的专业。三是在专业设置、招生人数、教改项目和科研课题等方面向相关专业倾斜,注重海洋相关专业的质量建设,及时做好相关的教育规划。
(二)立足区域协作与资源优势,坚持特色教育
在海洋经济的专业人才培养上,与全国沿海、华南地区特别是广东进行人才培养的合作。由于广西师资力量薄弱、教育资源支持有限、高等级的海洋学科发展平台和高成本的海上实践基地缺乏等,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对海洋经济人才的快速和高质量培养,而跨区域的合作能够为海洋专业的学生培养提供优质的师资,促进多所高校共同申报大型涉海实践基地项目,提供多学科及交叉学科的研究和实践条件,进而提升对向海经济人才的培养。
此外,广西还应利用“一带一路”建设、RCEP建设和面向东盟的地理优势,同时利用广西高校已有海洋科学、水产养殖学、机械与海洋船舶工程、石油与化工等与向海经济相关的优势特色专业,大力发展面向东盟的向海经济特色教育,坚持特色办学。一方面,广西各高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增加与东盟各国经贸相关的海洋专业,以促进广西海洋经济的人才培养和就业领域的发展;另一方面,考虑与东盟的临海国家,如越南、柬埔寨、泰国、缅甸等高校共建海洋专业,进一步培养国际化的海洋专业人才。
(三)连接学校与产业,促进产教融合
目前,国内已有涉海专业的高校多采用校企合作的形式,虽然广西的北部湾大学已拥有多个省级海洋学科发展平台,但总体而言广西目前的向海经济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高校在产教融合方面尚缺乏成熟的协作模式。各高校需要积极主动地与各相关企业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具体可以采取共同参与项目、共建专业课程、校外导师进课堂或者参与指导毕业论文写作、学生到合作单位实习和就业等方式,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形成“产”与“教”相互支持、相互促进,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深化产教融合,培养实用型和创新型人才。
(四)针对人才培养短板与不足,提升培养质量
在人才培养数量方面,需要各高校扩充相关专业、扩大招生人数,大量培养向海经济人才。当前,广西4所高校的专业设置主要是围绕狭义的海洋经济而进行,没有注意到与其他学科的关联,例如没有设置一些交叉学科专业,或者也没有将向海经济的观念贯彻到各个专业,从不同专业的角度发掘能与向海经济相勾连、起到相应作用的部分,如海洋金融、海洋外贸、海商法、海洋环境、海洋生物制药、海洋资源开发、海洋文旅、海事管理等。在扩大招生人数方面,高校同时可以考虑开设专升本班,通过各种途径招收学生,培养向海经济建设人才。
在人才培养质量方面,高校要提升培养层次、努力获得硕博授权点的建设资格,同时提高师资力量。在培养层次上,注重高、中、低三个层次人才的培养。以本科人才培养为中心,积极申报硕博授权点,向上进行高层次的硕士、博士人才培养,向下进行专升本层次人才的培养,以满足向海经济对不同层次的人才需求。师资力量的提升可通过配套专项资金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力度、对教师进行国内外的培养或培训、鼓励教师参与自治区外优质高校海洋科技项目课题、通过区域协作借力自治区外的优质师资等方式进行。
(五)面向各级教育生源与资源,培养后备力量
政府相关部门和各高校可以通过各种宣传、宣讲、免费培训等方式,相关向海经济企业可通过免费开放参观、操作体验等方式,向学龄群体展示向海经济的发展成果等,让广西建设向海经济的观念深入人心,引发新生力量对向海经济建设的向往,引导未来的生源报考向海经济相关专业和从事相关工作,为广西向海经济人才的培养和支持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