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的实践探索
2022-11-25高恒冠隋春花
高恒冠,隋春花
(1.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外语商务学院,广东 韶关 512126;2.韶关学院 旅游与地理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
我国历史悠久,具有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截至2021 年3 月,我国已有137 座城市被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及我国诸多城市迄今仍不同程度保留着反映该城市传统风貌的历史文化街区。然而在城市高速发展以及商业资本冲击下,这些历史文化街区常常在旧城改造或房地产开发中面临着被破坏、拆除的厄运。这些历史文化街区不仅仅是我国城市发展的见证和物证,更是我国城市发展的血脉和根基。拆老街,建新街或仿古街,这种大拆大建的做法必然会破坏城市发展的 “根” ,无异于杀鸡取卵,非明智之举,更违背了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的根本原则。因此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 年9 月出台《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特别强调: “在城市更新中禁止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以假乱真。”[1]
如何保护和活化利用好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在文旅融合大背景下,用旅游的方式来保护和活化历史文化街区已成为一种趋势。《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四五” 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32 号)》强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基本原则,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过程[2]。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景观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历史文化街区保存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是极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其独特价值和稀有性能够吸引大量游客前往参观游览,如北京的王府井大街、西安的大唐不夜城步行街、广州的北京路步行街等。有学者指出:旅游可以成为文化遗产管理的强大同盟,成为实现文化遗产资产真正可持续利用的强大工具[3]。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数据显示,2020 年国庆假日期间,参观历史文化街区的游客占比高达41.8%[4]。这正说明历史文化街区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在赋能旅游发展方面具有强大作用。
因而,用旅游的方式盘活历史文化街区,赋予历史文化街区新的内涵和形式,对活化历史文化街区、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大有裨益[5]。然而如何避免历史文化街区在活化利用过程中被破坏,并且得到更好的保护?对此,《国务院关于印发 “十四五” 旅游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 “十四五” 时期,我国将着力构建科学保护利用体系,坚持保护优先,在保护中发展、发展中保护,以优秀人文资源为主干,深入挖掘和阐释其中的文化内涵,把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入旅游业发展,提升旅游品位;与此同时,充分利用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等资源,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突出地方文化特色,建设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2]。
要保护好历史文化街区,大拆大建、拆真建假、以假乱真的做法已列入禁止之列,但原封不动地把历史文化街区 “封存” 起来显然也不是一个明智的方法。正如《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所强调的: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关键要推进活化利用,并坚持以用促保,让历史文化遗产在有效利用中成为城市和乡村的特色标识和公众的时代记忆,让历史文化和现代生活融为一体,实现永续传承[1]。因此,只有在保护的前提下,充分利用旅游等方式活化好历史文化街区,让它们重新焕发生机和活力,为当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才能更好地实现 “以用促保” 和 “永续传承” 的目标。
一、韶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的实证分析
韶关历史悠久,自古是粤北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交通中心,素有 “岭南名郡” 之称。1982 年,韶关成功入选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截至2019 年,韶关市共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339 处,其中省级58 处,国家级9 处,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的数量居全省地级市前列。
近年来,韶关积极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14 年韶关市委提出了 “大力实施文化名城战略” 。2015 年韶关市召开了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动员会,强调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韶关城市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2017 年《韶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韶府规审〔2017〕2 号)颁布实施,为韶关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活化和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迄今韶关共有省级历史文化街区3个,百年东街和珠玑古巷是其中的代表。
(一)百年东街
百年东街位于韶关浈江区东堤路,坐落在浈江河畔,包括广富新街及升平路历史文化街区等,曾是华南地区最繁荣的商贸街之一。因其历史悠久,该街区被后人统称为 “百年东街” 。100 多年前,大量货物商品须停经浈江畔的太平关缴纳关税,因此大批商贾云集于此,这里便成了韶关的商贸中心、交通枢纽。东堤路沿街商铺大多是清末民初流行于岭南城镇的竹筒屋形骑楼建筑。据不完全统计,改造前东堤路累计房屋为 446 栋,其中大部分前铺后屋,为临水而建的骑楼建筑[6]。经历了百年的发展,百年东街已成为韶关的重要历史文化符号。然而由于年久失修和缺乏管理等,街区内不少历史建筑破败不堪,甚至变成危房,加之街区交通杂乱,缺乏活动的共享空间,因此保护和活化该历史文化街区迫在眉睫。
《广东省韶关市优秀近现代建筑保护规划》对百年东街的近现代建筑保护与改造制定了各种措施,尽量保护街道的历史风貌,合理布置一些配套的公共设施[7]。2015 年《韶关市广富新街及升平路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获批。随后,韶关市开始实施百年东街整治和修缮工程[8]。根据规划,百年东街整治修缮工程的根本目的是把保护历史文化与文化创意、旅游发展等业态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挖掘文化新内涵、创新商业业态,让百年东街实现可持续发展,重现繁华景象。百年东街项目总建筑面积约8 万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约 4.8 万平方米,地下停车场面积约3 万平方米,共有四个不同主题的商业组团,每个商业组团经营不同类型的商品。百年东街的整治修缮工程分为两期:第一期为试验段,对从青石街到中山路的街道进行整治提升;第二期工程对剩余的百年东街进行整治修缮。
百年东街整治修缮工程的初衷是保护历史文化和重现往日的繁华。然而项目实施后,百年东街原有的许多历史建筑被拆除后重建,变成了一栋栋钢筋混凝土仿古建筑,见图1。现在的百年东街已变身为大型综合性现代商业街:一条集休闲、娱乐、餐饮、商贸为一体的滨江商业步行街。百年东街的新建商铺和地下停车场由一家民营企业负责管理运营。为了方便商家和顾客,几乎每栋新建的建筑都安装了电梯,见图2。尽管韶关市政府要求有关部门全面保护好百年东街具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做好历史文化资料收集、整理和研究工作,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尽可能恢复历史风貌、延续城市记忆,确保与周边风格统一协调,彰显城市文化内涵[8]。但是,目前只有广富新街及其周边原来保存较好的历史建筑保留了下来,并活化了部分代表性建筑,如盛隆酱园楼已活化为盛隆酱园博物馆,见图3,韶关市文物保护单位斌庐已活化为一个公益展览馆,主要展示百年东街和韶关的历史风貌,见图4。东堤路其他不少旧建筑已被新建的仿古建筑所替代。这种拆旧建新的做法并不能很好地实现保护历史文化的目标。历史文化街区的核心要素是街区内的历史建筑,历史建筑被拆了,依附在历史建筑上的历史和文化就不复存在了。
图1 百年东街新建的大门
图2 百年东街建筑内新安装的电梯
图3 活化后的盛隆酱园博物馆外景
图4 活化后的斌庐外景
综上,百年东街项目显然属于商业项目活化模式。该模式主要通过房地产开发、步行街打造等现代商业项目来活化历史文化街区。不少城市在旧城改造过程中常采用这种模式。拆旧建新,仿古建筑自然应运而生。从历史建筑的保护角度来说,仿古建筑无异于假古董。在商业利益驱动下,我国城乡建设中历史建筑屡遭破坏和拆除的例子并不鲜见。尽管百年东街保留并活化了部分代表性建筑,但其中的教训是深刻的:采取 “大拆大建” 的方式换来的只是短时的经济利益,而牺牲的是金钱无法买到的珍贵历史建筑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在商业资本驱动下,商业项目活化模式极易对历史文化街区造成建设性破坏。因此保护和活化历史文化街区应审慎采取商业项目活化模式,应高度关注和警惕建设性破坏问题。
(二)珠玑古巷
韶关南雄市珠玑镇是我国古代中原、江南地区通往岭南的一个商业重镇。珠玑古巷坐落在韶关南雄市珠玑镇珠玑村,是古代通往梅关驿道的必经之路。珠玑古巷南起驷马桥,北至凤凰桥,全长1 500多米,现保存着三条主要历史街道和四个古巷,并留存有几十座姓氏祠堂,被誉为 “中华姓氏祠堂博物馆” 、广府人的祖居地,是中国三大寻根地之一。近年来韶关市依托珠玑古巷大力发展大珠玑旅游项目。2012 年珠玑古巷已建成集姓氏文化展示、寻根问祖、旅游观光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4A 级旅游景区。
作为岭南地区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珠玑古巷以其独特的姓氏文化为特色。当地政府投资进行整体改造、开发,保护地域历史建筑风貌及文化特征,打造城市旅游品牌,使珠玑古巷成为国家4A 级旅游景区。当地居民继续居住在古巷内,以经营旅游工艺品和地方特产为主。珠玑古巷项目显然属于文旅融合活化模式。该模式主要把历史文化街区保存的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旅游吸引物,用旅游的方式赋予历史文化街区新的内涵,以用促保,从而达到更好地保护和活化历史文化街区的目的。
早在1982 年,珠玑巷已被列为南雄县文物保护单位。如今,珠玑古巷依然保存着一些古祠、古楼、古塔、古桥,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建筑包括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胡妃塔、始建于唐朝的张昌故居、具有700 余年历史的驷马桥、始建于清朝的南门楼和北门楼等。珠玑古巷的活化并没有破坏原有的历史建筑,见图5。在保留原有姓氏宗祠和其他历史建筑物的前提下,当地政府专门规划新的区域用于兴建新的姓氏宗祠,见图6。这种 “留旧建新” 的做法不仅没有破坏原有历史建筑,延续了历史文化街区的肌理,同时也能够满足民众对祖先崇拜的心理需求。当前珠玑古巷每年吸引大量海内外游客前来寻根问祖和参观游览。据统计,2018 年珠玑古巷和梅关古道景区共接待游客218 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 2.61 亿元[9]。2021 年仅国庆假期 7 天时间,珠玑古巷和梅关古道景区共接待游客10.65 万人次,同比增长9.61%[10]。游客普遍对珠玑古巷独特而深厚的姓氏文化赞叹不已。
图5 珠玑古巷内原有的姓氏宗祠
图6 珠玑古巷内新建的姓氏宗祠
由于传统的旅游业态难以满足游客日益多样化的需求,随着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及文化消费热潮的兴起,文旅融合活化模式已成为历史文化街区活化的重要途径。珠玑古巷 “留旧建新” 、 “文旅融合” 的保护和活化经验值得肯定和借鉴。 “留旧建新” ,既保留了历史文化街区原有的历史建筑及其功能,同时与时俱进,满足了新时代民众对历史文化空间拓展的需求。相对于商业项目活化模式,文旅融合活化模式的优势在于在保护的前提下有序合理开发,而不是大拆大建;将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和旅游发展有机融合,相得益彰,实现以用促保,可持续发展。正如有学者强调的:旅游开发应该全面树立遗产活化的理念,将遗产保护与街区的持续发展结合起来,使得街区的遗产成为满足游客观光休闲需求、改善街区生活条件、解决街区居民就业、增加街区居民文化认同感的重要资源依托,充分发挥文化遗产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科研价值、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11]。
二、对韶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的建议
(一)把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在内的遗产保护和活化列入政府施政考核范围
近年来,特别是《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以来,我国各级政府对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在内的文化遗产保护越来越重视,韶关市在2017 年出台了《韶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该办法的颁布实施无疑有利于促进韶关各级政府重视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然而该办法仅规定了韶关各级政府和相关主管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基本职责和有限的法律责任,并没有把包括历史文化街区的遗产保护和活化的内容列入政府施政考核范围。今后,建议在修订《韶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时把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在内的遗产保护和活化等内容作为地方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以切实提高各级政府对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工作的重视程度,从而推动韶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二)成立市级管理和决策咨询机构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住建部和国家文物局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部门,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则直接负责保护和监督管理辖区内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12]。根据对接上位法和工作衔接的原则,《韶关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规定,韶关市住房与城乡建设管理局和文物局负责统筹全市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韶关市发展和改革、住房和城乡建设、城市综合管理、旅游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管理和利用的相关工作[13]。据了解,韶关市迄今还没有成立负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工作的组织管理机构,也没有成立相关决策咨询机构。据笔者调查,百年东街活化后的建筑如盛隆酱园博物馆、斌庐均由韶关市博物馆负责管理和运营;新建的百年东街商铺及地下停车场则由企业负责管理。作为4A 级景区,珠玑古巷则由韶关旅游行政部门管理和经营。韶关市不仅拥有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遗产,而且还拥有广东省迄今惟一一处世界自然遗产,因此有必要成立市级遗产保护和活化专家委员会,专门负责和统筹协调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在内的遗产保护和活化等工作以及为当地政府提供相关的决策咨询服务。
(三)持续创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活化的理念和模式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绝不等于简单地改造和重建。要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好,必须要有先进的保护和活化理念与模式。其中城市再生理念便是当今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一种先进理念。城市再生是一项旨在解决城市问题的综合、整体的城市开发计划与行动,以寻求某一地区的经济、物质、社会和环境条件的持续改善[14]。综观百年东街和珠玑古巷两个案例,商业项目活化模式主要通过把都市商业活动引入改造和重建好的历史文化街区,以发挥历史文化街区的经济效益。这种活化模式实际上是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针对特定人群,借助特定文化氛围的创造而被符号化了的一种消费空间,其本质是一种赢利型的空间生产行为和强行推动绅士化的过程[15]。实践证明,商业项目活化模式往往难以摆脱商业资本逐利的天性,历史文化街区极易受到建设性破坏。相对而言,文旅融合活化模式有利于历史文化街区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进行旅游活化与业态创新,从而形成文旅融合、可持续的活化模式,更具有创新性和先进性。可见文旅融合活化模式更符合城市再生理念,更有利于保护和活化好历史文化街区。因此韶关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应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模式,多践行先进的保护和活化理念。
三、结语
历史文化街区遍布我国各地。这些历史文化街区无疑是各地城市发展乃至社会发展的活生生的 “物证” 。由于种种原因,国内不少历史文化街区正面临被破坏或拆除的命运,它们急需得到有效的保护和活化。结合韶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经验教训和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相关政策制度,本文提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建议。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和活化,首先应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并成立专门的管理和决策咨询机构。其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必须科学规划、合理设计。没有一成不变的保护和活化方法,也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保护和活化方案,应依据活化对象为其量身定做出保护和活化方案。最后,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加强区域空间规划和利用的科学性,遵循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规律与要求,充分利用好现代先进技术,做到以用促保,实现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活化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