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是你立于世界的坐标
2022-11-25铥铥科幻电波视觉中国
文/ 铥铥科幻电波 图/ 视觉中国
《千与千寻》是吉卜力工作室的经典之作,虽然上映于20 多年前,却能让人时时回想起它的奇妙、温柔和力量。丰富的世界观、有趣的意象、出色的人物成长经历……众多闪光点中,最为经久不息的感动却是对“名字”的巧妙运用。
贯穿《千与千寻》的底层设定,是一种独特的日本文化——人们相信言语如同武器,有着不可轻视的力量,最典型的表现便是:万物都有其真正的名字,当你知道它的真名,便可以驱使它为己所用。
在东西方神话和全世界的经典幻想作品中,都不乏对“真名”的应用,比如《西游记》里的经典桥段“我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就是一部本土版的《你的名字》:银角大王的紫金葫芦威力极大,呼唤某个人的名字,对方若答应了,就会被吸进葫芦。
《千与千寻》也是一个“找名字”的故事。千寻来到异世界,为了存活,她必须在油屋打工。油屋的老板汤婆婆留下了千寻,但收走了她的真名。从此,千寻变成了小千,被汤婆婆控制。其实油屋的员工们,包括白龙和小玲,都被收走了真名,任由汤婆婆役使。渐渐地,有人忘了自己的身份和来处,有人却在反抗遗忘。小玲和千寻闲聊时望着远方的灯火说,有一天我会离开这个地方;白龙暗中叮嘱千寻“不要忘了名字”,后来他也在千寻的帮助下想起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名字是一首最短的诗,是一个最强大的咒语。它是你在世界上的坐标,每当别人呼唤,你会知道那就是你。夺走名字就是夺走了坐标,令你失去方向,迷失自己,让别人再也找不到你。
没有名字的无脸男便是最佳例证,他是空虚的化身,失去自我,到处寻找外物来填补内心。无脸男的失控爆发证明,金钱、美食甚至他人(千寻)的认可,都无法让一个人定位自己。唯有在乡下的钱婆婆家里帮工,他才通过朴素的劳动找到了自我价值。所以,找名字,也是找到自爱与自尊。
《千与千寻》没有正邪对抗,唯有少女靠努力找到名字和回家的路。千寻相貌平平,四肢孱弱,腮帮上挂着两坨红晕,好像永远在生气,这就是宫崎骏眼中信息时代的孩子:很有主见,但对现实世界的实感却有些淡薄。他想用区别于过往吉卜力主角的画风探讨:现代的孩子应该怎样对待生活和自我?电影开头,跟随父母一同搬家的千寻眼神涣散,仿佛对一切都提不起兴趣。在油屋经历了一番考验后,她收获了爱与勇气,千寻最后的回眸变得清澈、坚定——她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坐标。
穿过异世界的隧道,回到现实世界,很多人通过名字实现着个人价值。我们在笔名、昵称里寻找自我的B面。一个人的名字,还可以用来命名定律、星辰、飞船、山脉、建筑,最终被千万人呼唤——名字,不只是自己的坐标,还会成为他人的坐标,如灯塔般指明方向。
月球的南北极,有名为“毕昇”和“蔡伦”的环形坑;无垠深空中,名叫“袁隆平”“陈景润”“屠呦呦”的小行星正在默默运行;一半被冠以“钱学森”之名的“卡门-钱学森公式”,成为空气动力计算方面的权威,是研究飞行器如何翱翔天际的美妙公式;享誉全球的科幻剧集《星际迷航》系列中有一艘以“刘慈欣”命名的星舰,用以致敬这位拓宽了人类想象力边界的科幻作家。
人类群星闪耀时,名字就是星斗的坐标,表达了对他们个人价值的肯定,记录着他们以何种方式为人类进步做出了永不磨灭的贡献。
无论是宫崎骏的幻想世界,还是现实中的遥远星辰,都昭示着这样的道理:名字是一种真实存在,拥有大声宣告、不被忘却的力量。它是一个人最初和最后的珍宝。认识自己,知晓自己的姓名,从而知晓自己的来处和去路,是名字赋予我们的实现感。临别时,千寻的发绳在阳光下一闪,那是在提醒我们:不要忘记你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