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Q355B钢板截面磁粉探伤显示磁痕的原因

2022-11-25王攀峰康学勤

上海金属 2022年6期
关键词:磁痕珠光体磁粉

王攀峰 李 明 康学勤

(1.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 南京 210035; 2. 中国矿业大学 材料与物理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Q355钢是低合金高强度工程结构钢,具有良好的塑性、韧性、加工工艺性能和焊接性能等,被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机械、锅炉、船舶和汽车等领域[1]。近年来,随着基础建设的发展,对Q355B钢板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钢板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钢板必须满足规定级别的探伤要求[2]。国内各大钢铁企业在Q355B钢板的生产过程中通常采用超声波探伤的方法检测材料的缺陷[3]。

磁粉探伤适用于检测钢铁等磁性材料的表面或近表面的缺陷,检测过程中材料受到磁力的作用,缺陷部位泄漏的磁力会将散布在材料表面的磁粉吸住,形成磁痕。这种方法能有效快速地检测钢板的表面缺陷,且设备和操作简单,便于大型工件的现场检测,成本较低,重复性较好[4],因此Q355B钢板通常采用该方法进行质量检验。在对Q355B钢板截面进行磁粉探伤时发现部分10~20 mm厚的钢板截面出现磁痕,严重时甚至导致钢板在加工成工件的过程中出现开裂[5- 6],产生质量异议,并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采用金相检验、能谱分析及电子探针等对不同钢厂生产的15~18 mm厚Q355B钢板,在磁粉探伤时显现磁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用Q355B钢板的生产工艺为:铁水脱硫扒渣→转炉冶炼→钢包精炼炉精炼→板坯连铸→板坯加热→热轧→精整→入库[2,7]。

1.2 试验方法

采用UniMT- 12000A/D型荧光磁粉探伤机对Q355B钢板截面进行检测,并对磁痕进行记录和分析,确定钢板截面的磁痕位置,用线切割从显现磁痕的部位取样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和金相检验,以揭示磁痕产生的原因。

2 试验结果

2.1 磁粉探伤结果

对出现磁痕的Q355B钢板截面采用荧光湿法及复合磁化(周向电流3 500 A,纵向电流2 000 A)的方法对其再次检测,以确认磁痕形貌和位置。再次磁粉探伤时Q355B钢板截面的磁痕形貌与首次磁粉探伤时所呈现的一致,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钢板A的截面磁痕松散不浓密,线条不清晰;钢板B的截面磁痕松散不浓密、有一定宽度或呈带状,线条较清晰;钢板C的截面磁痕浓密清晰,两端有尖角,呈直线或曲线状。用着色渗透法对钢板A、B和C截面进行检测,发现这些钢板截面并无宏观裂纹。为了进一步确定产生这些磁痕的原因,对钢板进行了成分分析和金相检验。

图1 Q355B钢板A(a)、B(b)和C(c)截面上的磁痕Fig.1 Magnetic particle patterns on sections of the Q355B steel plates A(a), B(b) and C(c)

2.2 化学成分分析

采用Bruker Q4型直读光谱仪分析了钢板的化学成分,结果如表1所示。可以看出,钢板的化学成分符合GB/T 1591—2018《低合金高强度结构钢》的要求。钢板A和B为同一家钢厂生产,其Nb含量较高;钢板C是另一家钢厂的产品,其Nb含量较低[8]。

表1 Q355B钢板的化学成分(质量分数)Table 1 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the Q355B steel plates (mass fraction) %

2.3 金相检验

2.3.1 夹杂物

图2为Q355B钢板截面的夹杂物形貌。可以看到,钢板A和B仅含有少量的点状夹杂物;钢板C中夹杂物较多、尺寸较大。根据GB/T 10561—2005《钢中非金属夹杂物含量的测定 标准评级图显微检验法》对3件钢板的非金属夹杂物进行评级,结果如表2所示。由表2可知,钢板C中A类夹杂物级别明显高于钢板A和B,3件钢板中仅有少量B类和D类夹杂物,基本没有C和DS类夹杂物。

图2 Q355B钢板A(a)、B(b)和C(c)中的夹杂物Fig.2 Inclusions in the Q355B steel plates A(a), B(b) and C(c)

表2 Q355B钢板中非金属夹杂物的评级Table 2 Evaluation of non- metallic inclusions in the Q355B steel plates 级

2.3.2 显微组织

图3~图5为钢板A、B和C截面磁痕部位的低倍和高倍组织。可以看出,钢板A截面磁痕部位的显微组织为带状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带状形貌明显,较连续; 低倍下贝氏体呈带状,高倍下贝氏体不连续。钢板B截面磁痕部位的显微组织为连续的带状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钢板C截面磁痕部位的显微组织为带状铁素体和珠光体,还有带状硫化锰(MnS)夹杂物。

图3 钢板A截面磁痕部位的显微组织Fig.3 Microstructures in magnetic particle trace portion of section of the steel plate A

图4 钢板B截面磁痕部位的显微组织Fig.4 Microstructures in magnetic particle trace portion of section of the steel plate B

图5 钢板C截面磁痕部位的显微组织Fig.5 Microstructures in magnetic particle trace portion of section of the steel plate C

2.4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和能谱分析

由钢板截面磁痕部位的夹杂物和显微组织可知,Q355B钢板截面磁痕与材料的显微组织和夹杂物分布有关。为了分析夹杂物和显微组织对钢板截面磁痕显现的影响,采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EPMA)法检测了钢板A和B截面中心组织的成分,采用能谱分析(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scope, EDS)检测了钢板C截面夹杂物的成分。图6为钢板A截面磁痕部位的EPMA图,可以看出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的界面不明显,有贝氏体,Mn含量较高,C含量介于铁素体和珠光体之间,P和S含量与其他部位基本相同,说明该钢板存在一定程度的Mn偏析。

图6 钢板A截面磁痕部位的扫描电子显微镜形貌(a)以及碳(b)、硅(c)、磷(d)、硫(e)和锰(f)的分布图Fig.6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a) and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carbon(b), silicon(c), phosphorus(d), sulphur(e) and manganese(f) in magnetic particle trace portion of section of the steel plate A

图7为钢板B截面磁痕部位的EPMA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的界面不明显,有带状贝氏体和马氏体,Mn和P含量较高,C含量介于铁素体和珠光体之间,Si含量与其他部位基本相同,说明该钢板有一定程度的Mn和P偏析。

图8为钢板C截面磁痕部位的EDS图。可以看出,夹杂物呈片层状,主要成分为Mn和S,结合其形貌可以推断为MnS,材料中C分布均匀,夹杂物下方与基体材料间有空隙,界面明显。

3 分析与讨论

对Q355B钢板截面的磁痕形貌、化学成分、夹杂物和显微组织的检测和分析表明,磁粉探伤过程中其截面显示磁痕与夹杂物和带状组织有关。

钢板A截面上有线性磁痕,但是磁痕非常细且不连续,实际操作过程中可判为无磁痕,其截面夹杂物尺寸较小,显微组织为带状铁素体、珠光体和贝氏体,磁痕部位有带状贝氏体,但宽度较小、长度较短且不连续;钢板B截面有线性磁痕,磁痕较宽但不连续,夹杂物尺寸较小,显微组织为带状铁素体、珠光体、贝氏体和马氏体,磁痕部位有带状贝氏体和马氏体,较宽、连续性较好且有一定的长度;钢板C截面有线性磁痕,磁痕宽且连续,有带状夹杂物(MnS),夹杂物尺寸较大,级别较高,磁痕位置和尺寸与夹杂物相对应[9]。

图9为Q355B钢板组织和夹杂物的示意图,表明钢板显微组织为铁素体和带状珠光体时,磁粉探伤过程中磁力线能通过铁素体和珠光体中的铁素体,钢板截面不会显现磁痕。贝氏体、马氏体和夹杂物(MnS)改变了材料的磁性,磁粉探伤过程中会有部分磁力线绕过带状贝氏体、马氏体和夹杂物(MnS)泄漏到钢板表面形成泄漏磁通,钢板截面的磁粉被吸附到泄漏磁通,形成磁痕。钢板A中贝氏体带较窄较短且不连续,其截面上产生的磁痕细且不连续。钢板B中贝氏体和马氏体带较宽且有一定的长度,其截面上的磁痕有一定宽度,由于贝氏体和马氏体带长度有限,磁痕并不连续。钢板C中有一定量的MnS夹杂物,夹杂物与钢基体间有裂纹,磁粉探伤过程中将产生沿MnS夹杂物分布的磁痕,磁痕的长度、宽度和连续性与MnS夹杂物的尺寸相关。钢板C中由于MnS夹杂物尺寸较大,磁粉探伤过程中形成的磁痕浓密清晰,两端有尖角,呈直线或曲线状[10]。

图9 Q355B钢板中带状组织和夹杂物产生磁痕的示意图Fig.9 Schematic diagram of magnetic particle trace resulting from banded structure and inclusions in the Q355B steel plate

由检测结果可知,Q355B钢板截面出现的磁痕是钢中带状夹杂物(MnS)和带状组织(贝氏体和马氏体)造成的。在Q355B钢的冶炼过程中,铁液中S可以无限溶解,但固态铁中S的溶解度却很低,所以随着铁液温度的降低和铁水的凝固,高温溶解于铁的S必定形成硫化物夹杂,在Fe- S二元系中析出的硫化物是FeS。在炼钢温度下,形成FeS和MnS的倾向是相同的,而室温下MnS是更稳定的夹杂物相[11- 12]。Q355B钢中Mn含量较高,其夹杂物通常为MnS。MnS具有良好的高温塑性,在钢板轧制过程中易变形,沿轧制方向延展为大尺寸片层状。MnS与钢基体相比收缩系数大,在钢板轧制后的冷却过程中易在MnS夹杂物周围产生裂纹。钢中的P是极易产生偏析的元素,主要是由于钢锭表面冷速较快,富集溶质的液相还未长程扩散便已凝固,从而凝固初期P的分布较为均匀。在铁液凝固过程中,富集溶质的液相有条件进行长程扩散,使铸锭中心的P含量急剧升高,从而形成严重的中心偏析[5,13]。Q355B钢板中心P和Mn含量的增加显著缩小奥氏体区,杂质元素在体心立方结构的δ和α相中的溶解度低,而在面心立方的γ相中的溶解度高,因此缩小的γ相区杂质元素更易富集[14],有利于非金属夹杂物、贝氏体和马氏体的形成[15]。

以上分析表明,夹杂物(MnS)和带状组织(贝氏体和马氏体)是Q355B钢板截面出现连续和断续磁痕的主要原因。建议在炼钢过程中严格控制S含量,以控制夹杂物(MnS)含量和形态;调整连铸冷却速率,以消除Mn、S和P的偏析。

4 结论

(1)磁粉探伤过程中Q355B钢板截面松散不浓密的磁痕是钢板中带状贝氏体和马氏体所致,浓密清晰的线状磁痕是钢板中一定尺寸的带状夹杂物(MnS)所致。

(2)带状夹杂物(MnS)与钢基体间有裂纹,严格控制钢液中S含量,减少轧制后钢板中MnS的数量和尺寸,可减少和消除Q355B钢板截面浓密清晰的线状磁痕。

(3)降低Q355B钢铸锭中元素Mn和P的偏聚,从而减少轧制过程中带状显微组织贝氏体和马氏体的形成,可以减少和消除Q355B钢板截面松散不浓密的磁痕。

猜你喜欢

磁痕珠光体磁粉
提升珠光体组织的耐磨性能以及热稳定性
充电式交流磁粉探伤仪的应用研究
核电站堆内异型结构组件的磁粉检查工艺
磁粉夹持正压力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
牵引电机转轴磁粉检测中的磁痕判定
Al元素对高碳珠光体钢连续缓慢冷却相变行为的影响
机车铸钢轮心磁粉检测的常见磁痕
铁路客车轴承外圈磁粉检测的非相关磁痕分析及改进措施
轴承零件的非相关磁痕显示形貌及产生原因
图像处理技术的荧光磁粉探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