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MHT调查与分析
——以胶州市为例
2022-11-25耿姗姗张立信李寿欣
李 文,高 飞,耿姗姗,张立信,李寿欣
(1. 胶州市教育和体育局,山东 胶州 266300;2.山东师范大学 心理学院,济南 250358)
一、前言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社会转型,对中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带来挑战。有研究者[1-2]对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所提供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进行元分析,结果显示,心理问题的总体发生率为12.4%,突出表现为学习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自我评价较低且敏感,以及情绪稳定性较差等方面。学习焦虑的发生率约为64.5%[3],并成为中小学生的首要心理问题[4-6]。
中小学阶段不仅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生理和心理发展出现更明显性别差异的时期。女生的MHT总分或总体阳性检出率高于男生,而MHT不同因子得分与阳性检出率的性别差异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学习焦虑因子女生得分与阳性检出率高于男生[7-9],而孤独倾向因子无性别差异[10-11]。但通辽市[12]与江西省[13]的研究对孤独倾向因子的调查结果不一致,前者显示女生得分高于男生,而后者的结果是男生阳性检出率高于女生。多数研究者[14-16]采用MHT进行的研究发现,女生的总体心理健康水平低于男生,且女生更易受到学习的困扰;不同学段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是,学段越高的学生越易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
尽管以往研究者采用MHT发表了较多的调查报告,但仍不能涵盖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全貌。如以中小学生为对象的研究[17-18],只是调查了小学生和初中生,而未涉及高中生。缺乏高中学段学生的结果,我们无法从整体上把握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发展和变化的一般性规律。也有研究[19]对三个学段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了研究,但却未分析性别与学段的交互作用。另外,地域的差异可能是造成不同研究间关于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研究不一致的原因之一。本研究以胶州市的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该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较早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改革,目前,未见对该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调查的文献。对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进行大规模调查,分析不同学段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及存在的性别差异,可以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提供重要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取样方法,从胶州市69所小学、20所初中和6所高中取样,其中,小学为5年级、初中为8年级、高中为11年级的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在教室进行团体施测,强调作答真实性以及个人信息保密性,调查结束后学生得到一份精美礼物。先剔除无效问卷,再将MHT中效度量表得分在8分及以上的问卷剔除,最后实得有效问卷3504份。被试年龄10-19岁(平均年龄为12.66±1.99岁),性别、学段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被试性别、学段分布情况
(二)研究工具
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ental Health Test, 简称MHT)。该量表由华东师范大学周步成(1991)[20]翻译并修订自日本铃木清等所编的《不安倾向诊断测验》。MHT由8个内容量表和1个效度量表构成,共计100个项目。内容量表包括: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除效度量表10个项目外,其余90个项目得分相加为MHT总分,分数越高表明心理健康问题越严重。将量表总分≥65分,或者分量表>8分,作为心理健康问题阳性的检测标准。在当前研究中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数为0.96。
(三)统计方法
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用均数±标准差描述。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了三个学段学生MHT总分及各因子得分的差异,并做了事后检验;运用t检验比较了不同性别学生MHT总分及各因子得分的差异;运用χ2检验比较了不同性别和学段学生MHT总体和各因子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并用Bonferroni调整法做多重比较。
三、研究结果
(一)不同学段男、女生MHT总分比较
被调查学生的MHT总分为(26.56±18.76)分。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学段学生的MHT总分差异显著(F(1,2)=133.05,P<0.000, η2=0.07),事后比较进一步表明,高中生的MHT总分(36.33±16.60)>初中生(32.46±18.74)>小学生(23.14±18.06)。t检验结果显示,女生MHT总分(28.43±19.21)显著高于男生(24.77±18.15)。不同学段学生的MHT总分存在性别差异,具体表现为:随学段的升高,女生MHT总分呈不断上升的趋势;而男生MHT总分在初中与高中阶段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小学阶段(见表2和图1)。
表2 不同学段男、女生MHT总分比较(M±SD)
图1 男、女生的MHT总分在三个学段上的发展变化示意图
(二)不同学段男、女生MHT各因子得分比较
t检验结果显示,除孤独倾向外,其他因子得分均女生高于男生。进一步的不同学段MHT各因子得分的男、女生比较分析显示,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和自责倾向方面,小学男、女生得分差异不显著,且初中男、女生在自责倾向上差异也不显著,而高中学段在各因子(除孤独倾向)上均表现为女生得分高于男生。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初、高中生在孤独倾向、身体症状和恐怖倾向上得分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小学生,而其他因子得分则随学段升高而增加。进一步的不同性别MHT各因子得分的三个学段比较分析显示,在学习焦虑、对人焦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和冲动倾向方面,女生得分随学段升高而增加,男生得分除过敏倾向外,初中与高中学段间无显著差异,但均大于小学学段,这同时也表现在身体症状方面;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表现一致,即初、高中女生得分高于小学女生,但男生得分仅初中高于小学,而高中男生得分与其他两个学段无显著差异(见表3)。
表3 不同学段男、女生MHT各因子得分比较(M±SD)
(三)不同学段男、女生MHT总体阳性检出率情况
以MHT总分≥65分作为总体心理问题阳性筛选标准,共检出心理问题阳性学生103人,总体阳性检出率为2.94%。男生心理问题阳性检出39人,阳性率为2.18%;女生心理问题阳性检出64人,阳性率为3.73%。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女生的总体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χ2=7.42,P<0.01)。小学阶段心理问题阳性检出48人,阳性率为2.04%;初中阶段心理问题阳性检出40人,阳性率为4.83%;高中阶段心理问题阳性检出15人,阳性率为4.66%。卡方检验结果显示,初、高中生总体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χ2=0.01,P=0.91),但均显著高于小学生,且主要体现在女生方面(见表4)。小学阶段,男、女生的总体阳性检出率无显著差异,而初、高中阶段,女生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男生(见表4)。
表4 不同学段男、女生MHT总体阳性检出率(%)与检验结果
(四)不同学段男、女生的MHT各因子阳性检出率情况
以量表分>8分作为各分量表心理问题阳性筛选标准,其中学习焦虑是学生心理问题最突出的方面,表现为:女生阳性检出率(32.26%)高于男生(26.87%)(χ2=12.24,P<0.000),且检出率随学段的升高而增加(高中生(46.58%)>初中生(37.03%)>小学生(24.52%),χ2=95.82,P<0.000)。而在孤独倾向方面,则表现为男生检出率(2.63%)高于女生(1.63%)(χ2=4.11,P<0.05),且只表现在小学阶段(详见表5)。
表5 不同学段男、女生MHT各因子阳性检出率(%)与检验结果
男、女生的MHT各因子阳性检出率在三个学段上的表现(表5):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方面,仅小学男生的检出率高于女生;在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及冲动倾向方面,仅初中女生的检出率高于男生;在自责倾向方面,仅高中女生的检出率高于男生;而在学习焦虑和恐怖倾向方面,仅初、高中女生的检出率高于男生。
三个学段学生的MHT各因子阳性检出率在性别方面的表现(表5):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和冲动倾向方面,初、高中女生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小学女生;而在学习焦虑方面,女生的检出率随学段升高而增加,但在恐怖倾向方面,三个学段女生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在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和恐怖倾向方面,三个学段男生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在学习焦虑、过敏倾向及身体症状方面,初、高中男生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但均高于小学男生;初中男生在冲动倾向方面的检出率高于小学男生,但高中男生却与其他两个学段男生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
四、讨论
(一)该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处于正常范围,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仍较明显
调查结果显示,胶州市中小学生的MHT总分为26.56±18.76分,总体阳性检出率为2.94%,略高于菏泽市(2.0%)[21]和会宁县(2.30%)[22]的总体阳性检出率,但低于贵州9个地市(3.30%)[23]、通辽市(5.29%)[24]和东莞市(7.00%)[25]的总体阳性检出率,与合肥市(2.60%)[26]的总体阳性检出率接近。可见,胶州市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与其他省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基本处于同一水平,处于正常范围。不同地域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差异表现,可能与经济发展水平[27]、家校合作的心理健康教育[28]密切相关。作为全国百强县的胶州市,不断完善学校、家庭与社会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有效维护了学生的心理健康。[29]
但不容忽视的是,初中生(4.83%)和高中生(4.66%)的总体检出率较高,与已有的研究一致[30]。中学阶段是儿童走向成熟的过渡阶段,其最大特点是生理和心理的快速变化,如果处理不好,会引发各种心理问题。有调查发现,11.51%的青少年有情绪-行为问题[31],14.60%的中学生重度饮酒,33.40%的中学生尝试吸烟,14.50%的中学生网络成瘾,甚至有13.70%的中学生考虑过自杀。[32]因此,要高度重视这一时期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提供心理援助。
(二)与男生相比,小学女生在人际关系上表现更好,而初、高中女生更易受心理问题困扰
调查结果显示,小学男生在对人焦虑和孤独倾向上的阳性检出率高于女生。这与以往对小学生的调查结果[33-35]不一致。对人焦虑和孤独倾向反映了个体的人际交往质量[36],即对人焦虑和孤独倾向水平越低的个体,则越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37],善于与人交往,且人际矛盾关系不突出[38]。儿童心理品质的发展变化和家庭的养育环境可能是其发生的原因。研究[39]发现,在与人际关系密切的同情品质和包容品质上,小学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且随年龄的增长而有明显下降的趋势。我们的研究也发现,小学女生在对人焦虑和孤独倾向上的得分显著低于初、高中女生。另外,有研究[40]发现,男童(3-6岁)的家庭养育环境不如女童,更易被忽视、干涉并受到更多惩罚,这可能不利于男童在情感温暖、语言表达、社会交往等方面的发展。
调查结果还显示,MHT总分及总体阳性检出率以及学习焦虑、过敏倾向、身体症状、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等因子得分和阳性检出率,女生均高于男生,这提示女生相较于男生更易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该结果与其他研究一致[41-44]。调查结果还显示,尽管小学女生的MHT总分高于男生,但在总体阳性检出率方面却无性别差异。进一步的数据分析显示,初中女生(7.04%)和高中女生(7.10%)的总体阳性检出率显著高于小学女生(2.09%),这提示女生心理问题的困扰可能主要发生于初、高中学段。小学生尚未进入青春期,其生理和心理特征的性别差异不明显,在心理问题上也无性别差异[45]。而处于青春期的中学女生则会经历比男生更多的心理困扰,比如,初中女生比初中男生更容易发生科学学习困难[46],初中女生有较高的学习压力;高中女生既情感丰富细腻,又过分在意自我形象和他人评价,易形成含蓄、内向及敏感的性格特征[47]。在相同压力情境下,高中女生心理障碍的易感性强,更易遭受情感困扰和引起身体不适,从而引发心理问题。
(三)女生心理焦虑水平随学段的升高而提高,且学习焦虑是首要心理问题
由三个学段学生的MHT总分及各因子得分的年级差异趋势可知,学生的心理焦虑水平随学段的升高而提高,且女生的这种趋势更为明显,初、高中女生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相应学段的男生。
首先,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学习压力的不断增加而导致的焦虑,成为学生心理问题首要的、最突出的方面(阳性率为29.51%)。我国较大的人口基数与有限的教育资源,加剧了中、高考的竞争。对于生理、心理都未完全成熟的初、高中学生而言,不断积累的学习压力给他们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而来自父母、教师及同伴的较高期望,则加剧了焦虑水平。情况严重且无法应对的学生甚至会采取自杀等极端行为[48]。
其次,初、高中学段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关键期。该学段学生对来自他人的评价过分敏感,会为一些小事而烦恼,容易出现较低的自我价值感[49]和不良行为[50]。过敏倾向主要由家庭原因引起[51]。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心理活动激烈而动荡,且尚未发育成熟和稳定,但却急于摆脱对成年人的依赖,开始加速探索属于自己的人生经验[52]和自我概念[53]。相比小学生同父母之间有亲密的关系,中学生则更具独立意识和闭锁性,逆反心理更强烈,亲子冲突加剧。[54]
第三,初、高中女生的阳性检出率高于相应学段的男生。当个体面临不可控压力而消极应对时,女性则多采用情绪宣泄、自责和哭泣等策略[55],而男性相对理性,采用情绪抑制的策略[56]。当面临更高强度的学习压力时,女生更易感到紧张和焦虑,不能采取合适的应对方式来处理这种负性情绪,从而对其心理健康产生负性影响。
最后,本研究发现,男生的MHT总体阳性检出率,以及对人焦虑、孤独倾向、自责倾向和恐怖倾向因子的阳性检出率,不随学段的升高而增加,这与以往研究一致[57]。大多数研究在探讨不同学段学生心理问题发展变化时,并未将男、女生分开分析,因而得出心理健康问题在不同学段间存在差异的结论[58-60]。男生的心理焦虑水平之所以不随学段升高而提高,可能反映了社会文化对不同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期望和要求。父母会不自觉地给男孩玩“变形金刚”,给女孩玩“布娃娃”,使得男孩在面对困难时更坚强,也较少出现心理问题[61]。社会认同理论也认为,男、女的性别类属思维不一致,女性更加感性,其典型特征为关注情绪和关心他人;而男性更加理性,其典型特征为独立、进取和勇敢[62],这或许让男生从小便树立了独立面对困难的信念。
五、教育建议
首先,要切实做好缓解学生学习焦虑的工作,真正落实双减政策。学习焦虑是全国中小学生所面临的首要心理问题。依据不同学段学生在心理问题上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改革,将真正落实双减政策和解决中小学生的学习焦虑问题。例如,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焦虑水平低,此时家长和教师不要人为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而应重点培养学习兴趣、学习习惯以及良好的人格品质;高年级学生的学习焦虑水平随学业负担的增加而增加,究其原因可能是由应试教育和家长及教师的不合理期望所导致。在政策层面需改变偏重知识传授为主的应试教育,开展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降低考试成绩在学生评价中的比重,注重对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考察。家长和教师应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多站在学生角度,积极沟通,为经历生理和心理上巨大变化同时也体验学习艰苦和竞争激烈的青少年提供帮助和支持。
其次,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存在个体差异,需因材施教。一是心理健康问题存在性别差异。女生是心理问题的易感人群,涉及学习、亲子关系、自我认知及情绪管理等多个方面,而男生则在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方面亟待加强。二是心理健康问题存在学段差异。初、高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应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这一时期面临来自学习、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等各方面的压力,较易受到心理问题的困扰。依据教育对象的不同,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做到因材施教。女生应重点锻炼抗压能力,培养乐观自信、自立自强的积极心理品质;男生应重点练习人际交往的技巧,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合作。
第三,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全面性,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需注重全面性,形成一个完备的教育体系。不同学段学生因心理发展阶段的不同而面临不同的发展问题,因此有必要制定符合本学段学生发展特点的教学课程内容体系。例如,小学阶段可重点讲解自我认知等知识,初中阶段重点讲解青春期生理发展特点、自我调节和情绪管理等知识,高中阶段则重点讲解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等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