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农业现代化发展对城镇化建设的作用机制分析
——基于1990—2020年度数据的实证研究

2022-11-25吴华敏

台湾农业探索 2022年3期
关键词:城镇化贵州现代化

吴华敏

(贵州大学经济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统筹城乡发展历来是我国实现国家现代化一以贯之的措施。近年来,伴随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提出,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又得到了学界新的关注。农业现代化作为我国五化资源协同整体发展战略基础不可或缺的部分,在研究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之间的连带关系时,往往将其置于该框架下思考与探究其内在逻辑性问题。张红宇等[1]认为农业现代化是必然之势,政府方面应在其中发挥关键作用,以实现借助该方式调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新型城镇化建设与农业现代化的稳步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当城镇化水平较低时,城镇化对农业的使用需求就会减少,从而阻碍农业长足发展;而城镇化建设对农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如要求增加劳动力以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城乡一体化顺利推进的前提是农业现代化得到顺利发展,我国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相比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度最低[2]。

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国内关于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关系的研究已经进入深入阶段,研究结论对于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但由于目前的研究文献偏向于对全国或一些省内局部地区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研究,而对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区域的研究则还没触及。鉴于此,本研究瞄准西部欠发达地区,以贵州省为典型研究对象,基于其特殊环境,构建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1990—2020年贵州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发展水平,探讨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的作用机制,为贵州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持久驱动力。

1 文献综述及研究假说

农业现代化发展可以促进土地、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流动,有利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及农业经营模式创新,进而促进农民市民化、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3]。因此,提出研究假说:

H1:贵州农业现代化对促进城镇化发展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和推动力

农业现代化通过大规模发展农业机械化生产,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产品产量增加、品质提升,为城镇人口提供了所需的绿色高效农产品[4];同时,机器代替人力,农业中的大量隐性失业人口得以释放,为城镇二三产业提供了劳动力供给。由此,提出研究假说:

H2:贵州农业现代化主要通过提高农业投入水平,提供粮食和劳动力,从而提高城镇化水平

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带动农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现代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农产品商品化,为加深与二三产业的合作奠定了良好产业基础,为城镇化提供粮食、工业品销售市场和工业生产原材料[5]。因此,提出研究假说:

H3:贵州农业现代化通过农业产出水平的提高,增加城市食物和原材料供给,以利于城市人口数量增长和优势产业发展,进而促进城镇化发展水平

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伴随着农村农产品的开发和市场化,农业成为农民的支柱产业,农民收入直线上升,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一样具有消费能力,随之扩大了对生活品质、医疗消费及第三产业的支出比例,为城镇化开拓了农村消费市场[6—7]。基于此,提出研究假说:

H4:贵州农业现代化通过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及降低恩格尔系数等途径进一步使得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得以提高,从而提升农民消费城镇二三产业产品的能力,促进城镇经济发展

农业现代化通过延伸和优化农业产业链,既实现了农村二三产业发展,同时促进了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需要对现有资源进行整合重组,倡导绿色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以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因此,提出研究假说:

H5:贵州农业现代化通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高促进贵州的城镇化发展水平

2 研究设计与数据说明

2.1 数据来源

本文的研究个体单位为贵州省,其数据均来源于1990—2020年《贵州统计年鉴》《贵州农村统计年鉴》,部分缺失数据采用插值法预测得到。

2.2 指标选取

为分析贵州省农业现代化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作用机制,需要对相关变量进行设定,即对相关影响指标进行回归分析来判断二者的相互影响机制。

为此,该研究参考李静等[8]、吴妍[9]和范辉等[10]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贵州农业发展现状,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4个维度构建了包含15个指标在内的贵州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表1)。此外,城镇化水平以人口城镇化率来衡量。

表1 贵州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体系

2.3 评价指标权重和发展水平计算

采用熵值法,将农业现代化体系的4个维度15个指标合并处理,得到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计算步骤如下:

(1)指标量纲不一致会导致不同指标的数据大小不同,会对计算结果产生一定影响。为了消除量纲产生的影响,采用极差法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计算方法如下:

式(1)、式(2)中,Zi(i=1,2)表示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后的值,Xmax、Xmin表示各个指标数据的最大值和最小值,Xi表示每个指标的原始数据。

(2)计算标准化后数据的标准差,方法为:

式中,σi表示标准差,i表示平均值。

(3)计算各个指标的权重 ωi,计算公式如下:

(4)根据各指标权重,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计算公式如下:

根据计算公式确定的各维度权重,进一步计算贵州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X)。各指标构建及权重得分如表1所示。

2.4 模型构建

为更好地评价贵州农业现代化水平对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机制,分别构建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水平及其各维度对城镇化水平的回归模型:

式(6)、式(7)中,Yurb表示城镇化水平,X表示农业现代化水平,α和α1为常数项,β表示自变量的贡献度,ε为随机扰动项。

3 模型估计结果分析

3.1 贵州农业现代化水平对贵州城镇化水平的作用关系

本文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研究贵州农业现代化水平与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机制问题。通过熵值法计算得到贵州农业现代化水平(X),并将其作为自变量进行OLS回归分析,且使用Robust稳健标准误差回归方法进行研究。从表2可以看出,模型R2=0.048,意味着农业现代化水平可以解释贵州城镇化水平4.8%的变化原因,且模型通过F检验(F=4.909,p=0.035<0.05),也即说明贵州农业现代化水平一定会对贵州城镇化水平产生影响关系。由此分析可知,贵州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回归系数值为31.190,并且呈现出0.05水平显著性(t=2.216,p=0.027<0.05),意味着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发展状况会对城镇化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即贵州农业现代化水平每增加1%,城镇化水平相应增加31.19%。模型结果验证了贵州农业现代化促进城镇化发展的判断,研究假说H1得到了验证。

表2 OLS估计结果

3.2 贵州农业现代化各维度对城镇化水平的作用分析

为了进一步检验贵州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水平的作用机制,采用参数估计其回归分析结果方法,对农业现代化综合发展水平4个分维度与贵州城镇化水平的关系开展进一步分析(表3)。为保证结果的一致性,同样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对模型(7)进行分析,得到R2=0.645,因而通过分析得到模型公式为:

表3 分维度OLS回归分析结果

(1)农业投入水平(X1)的回归系数值为37.718,并且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t=4.216,p=0.000<0.01),意味着贵州农业投入水平会对城镇化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表明贵州农业投入水平的提高能够有效促进城镇化发展水平。换言之,贵州通过加大对农业机械、农业从业人员及农林牧渔业固定资产的投入,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从而有效促进了城镇化水平的发展。研究假说H2得到了验证。

(2)农业产出水平(X2)的回归系数值为32.610,但并没有呈现出显著性(t=1.947,p=0.052>0.05),意味着贵州农业产出水平并不会对城镇化产生影响关系。这可能是因为贵州的农业产出水平不够,粮食产量及农林牧渔业产值低,无法释放出更多的农业劳动力和原材料,大量剩余劳动力还停留在农林牧渔业,无法向城市提供相应劳动力供给。研究假说H3未被验证。

(3)农村社会发展水平(X3)的回归系数值为—196.223,并且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t=—3.015,p=0.003<0.01),表明了乡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将会对新型城镇化进程形成明显的负向作用关系。农民经济社会生活程度的改善将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和降低恩格尔系数,降低农民进城意愿,不利于城镇化发展。研究假设H4得到了验证。

(4)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X4)的回归系数值为146.230,并且呈现出0.01水平显著性 (t=4.249,p=0.000<k/>0.000<0.01),意味着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会对贵州城镇化水平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关系,说明贵州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高能有效促进城镇化水平的发展。通过提高有效灌溉率、农林牧渔业产值使得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表现良好,为城镇化发展奠定了生态环境需要和产业发展需要。研究假说H5得到了验证。

3.3 稳健型检验

3.3.1 Tobit回归模型似然比检验 首先对模型整体有效性进行分析,从表4可知,此处模型检验的原定假设为:是否放入解释变量(X1,X2,X3,X4)两种情况时模型质量均一致;检验所得p值小于0.05,因而说明拒绝原定假设,即在构建模型期间输入的解释变量是有效的,并且模型构建是有意义的。

表4 Tobit回归模型似然比检验

3.3.2 Robust稳定性检验 为了考证回归结论的稳定性,本文选择使用Robust进行检验[11]。对城镇化作为因变量进行Robust回归分析,其分析结果见表5第(1)列,从系数估计结果来看,核心解释变量即城镇化水平的系数大小及其正负性与回归模型得到的结果相对应,其估计结果并未发生显著变化,因此可以证明本研究的结论是稳健有效的。

3.3.3 替换核心解释变量 为了检验模型的有效性,本文选择对4个解释变量取对数,回归结果见表5第(2)列,由此可以得到农业现代化水平四个自变量仍然在5%水平上显著,其他参数估计没有发生明显变化。从判断结果来看,本研究结论是稳健的。

3.3.4 缩尾处理 通常数据样本中会存在一些极端值,而这些极端值又可能会影响最后的回归结果,因此需要对极端值做一些缩尾处理。所谓缩尾就是将超过设定百分位之外的数值用百分位处的数值替代。得到回归结果表5第(3)列,可以发现缩尾后的系数大小及估计结果仍然是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上显著,并且与前文所得的结论均无明显变化,由此可以判断该结论是稳健可行的。

表5 稳健型检验

4 结论与政策启示

该研究在借鉴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通过构建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统计测算了贵州农业现代化对城镇化发展水平的作用关系,并得出结论:贵州省农业现代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镇化发展,但同时也表明单一地提高农村现代化水平对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的影响有限。分维度的机制检验结果表明,贵州农业投入水平、农村社会发展水平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所带来的食物贡献、劳动力贡献、原材料贡献和市场贡献是贵州城镇化发展水平提升的重要机制。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值较低导致产出水平得不到有效提升,使得农业产出水平促进城镇化的作用还未凸显。

为了更好地提高农业现代化以促进贵州城镇化水平的发展,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贵州农业现代化的农业投入,提高农业机械化、产业化方面的生产效率;二是提高贵州现代农业的市场化,完善农业全产业链,以城镇需求为导向,开展订单生产,实现高质量农产品加工,提高农业效益,同时精准供给城镇化水平提高带来的需求变化,缓解农产品供给对城镇化发展的制约;三是贯通城乡要素流动渠道,加快城乡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城乡交易机制,使农业领域的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在城乡间实现自由流动;四是盘活农村市场,在实现乡村振兴的过程中,激发农村消费潜力,为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产品提供消费市场,同时助力农村社会发展。

猜你喜欢

城镇化贵州现代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现代化何以起飞和推进
——评《中国现代化论》
贵州,有多美
沉醉贵州
多彩的贵州 多彩的茶
我与贵州茶一起
家乡的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