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收入群体收入结构变动及优化路径研究
——以福建省A市246户样本追踪数据为例

2022-11-25蔡元榕杨昌霖刘飞翔

台湾农业探索 2022年3期
关键词:年收入经营性低收入

蔡元榕,黄 翔,杨昌霖,刘飞翔

(福建农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随着2020年脱贫攻坚战的结束,我国贫困治理已迎来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要“让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共享发展成果,在现代化进程中不掉队、赶上来”[1]。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内我国相对贫困治理的主要任务。如何保证低收入群体持续稳定增收成为了今后关注的重点问题。

因此,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低收入群体长效增收机制。如尹洪举等[2]从普惠金融角度入手,认为应构建普惠金融体系、完善金融服务筛选机制和建立普惠金融服务基金来促进低收入群体长效增收。阮敬[3]从地区经济角度入手,提出要以“涓滴”效应为基础的发展策略与对低收入群体的精准帮扶相结合共促增收。卢盛峰等[4]从政府服务角度入手,认为政府将保障性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相结合能提高低收入群体增收能力。叶文辉等[5]从最低工资政策角度入手,发现最低工资的提高会促进低收入群体的就业概率,认为要提高最低工资,且要考虑改政策在不同地区间造成的差异。高超[6]从科技帮扶角度入手,提出了建设多功能集成的科技帮扶平台,以提升农村低收入群体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现有文献在分析解决低收入群体增收问题的对策上,主要集中于提出宏观政策的增收建议,针对性不强。中国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性导致全国在解决低收入群体增收问题上所制定的政策无法一概而论。同时,鲜少有学者从分析低收入群体收入结构的角度入手提出增收建议。研究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结构变动,不仅能反映收入的数值变化,还能深层次挖掘增收是否稳定,收入结构越趋于多元化,低收入群体增收便越稳定。福建省A市自2018年起便在全省率先将减贫战略重点由消除绝对贫困向减缓相对贫困转变,开创后扶贫时代率先探索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的“A减贫经验”,并取得一定成效。因此,本文以福建省A市246户低收入群体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分析福建省A市政府在解决低收入群体增收问题上的现状及成效,对福建省A市在促进低收入群增收中的不足之处进行思考,进一步针对性地提出低收入群体增收政策建议,为其他地区提供借鉴。

1 数据来源与特征

1.1 数据来源

文中数据来自课题组实地调研与走访。福建省A市以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8640元的非低保户为低收入群体认定条件。课题组于2018—2020年连续3年对福建省A市17个乡镇(街道)251户低收入群体展开追踪调研,采取问卷调查法和重点访谈法,调查对象的范围为逐一入户的全面调查,其中因户籍迁出、人口死亡、特殊情况等因素退出4户,1户无法获取有效信息,因此有效样本量为246户,总计733人。调研内容包括低收入群体的家庭基本信息、基本保障情况、脱贫前致贫原因、巩固性帮扶措施、政策落实及效果等。从样本整体概况来看(表1),福建省A市低收入群体主要表现为病残弱群体占比高,达60%以上,劳动力不足,部分劳动力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特殊技能,总体自主造血能力差。

表1 受访者信息的描述性统计

1.2 样本收入特征

人均年收入是衡量低收入群体收入水平的指标。因此,研究选取家庭基本信息中的人均年收入和构成人均年收入的三大来源进行分析。如表2所示,2018—2020年,福建省A市低收入群体人均年收入先减后增,其中经营性收入基数较小,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是其主要收入来源。说明福建省A市低收入群体自主经营基础薄弱;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呈现上升趋势,转移性收入呈现下降趋势,且工资性收入逐渐超过转移性收入,说明了该市低收入群体收入结构的持续调整趋于多元化,及劳动增收意识的提高。

表2 2018—2020年福建省A市低收入群体人均年收入及其各单项人均收入 (单位:元)

2 福建省A市促进低收入群体增收的政策概述

2.1 促进经营性收入增长方面

福建省A市各乡镇街道政府立足实际情况,发展如“文化+旅游”、电子商务、花生油等相应优势产业,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积极推进产业规划和建设,坚持“政府引导、企业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思路,推进“产业+”,鼓励引导低收入群体“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基层帮扶干部积极成立各村股份经济联合社,对全村的所有土地进行有效的开发,积极鼓励低收入群体创新创业,引领探寻适合各村低收入群体的增收致富之路。金融帮扶方面,福建省A市政府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三农”及帮扶工作的金融支持。2019年,A市扶贫办统一为全市246户低收入群体购买商业保险,为妇女办理创业贷款137笔共1668.30万元,增强低收入群体自主造血能力。在国家大力推选清洁能源,助力光伏扶贫的大背景下,A市政府成立光伏攻坚小组,让项目进一步落地,动员低收入群体安装光伏发电项目,投资建设智能云电站,帮助低收入群体实现产业脱贫,稳定增收。

2.2 促进工资性收入增长方面

福建省A市政府积极组织开展“五个一批”工程,大力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提供“一户一培训,一户一就业”,创建就业帮扶信息库,根据低收入群体实际情况,积极搭建供需平台。2018—2019年底,A市政府多次开展基础的技能培训班及专场招聘会56场次,累计培训626人。2020年以来,为具备劳动意愿、劳动能力但处于失业状态的低收入群体、病残弱人群等弱劳动力及其他特殊群体提供合适岗位,拓宽低收入群体就业创业途径,给予精准的岗位匹配46人,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2人。A市政府还发动社会力量,介绍困难群众到辖区内企业工作或依托周边产业开展家庭小作坊、小手工制作等;同时,创新扶志工作方式,充分理解和尊重帮扶对象,善用“面子文化”使之成为帮扶对象努力自救的精神支撑,充分发挥新乡贤文化,激发帮扶对象就业意愿,提高帮扶对象自我发展意愿,以促进增收。

2.3 调整转移性收入方面

A市政府积极发动龙头企业的社会力量,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在电台、报社开设宣传专栏,广泛宣传全市扶贫领域先进人物和典型案例,借助爱心企业家、镇级慈善总会等,扩宽帮扶资金来源渠道;同时致力于精准划分低收入群体类别并区分帮扶。2019年,A市政府对部分低收入群体停止或减少发放救助金,却没有跟进更精细到位的“绣花针”织补巩固措施,导致人均总收入下降,群众满意度递减。后续工作中,A市政府进行了调整补救。对于“老弱幼病残”等无劳动能力的群体,政府兑现落实好各级兜底保障政策,发挥好社会救助、慈善救助在帮扶中的作用。截至2020年12月,在246户低收入帮扶对象中共有168户享受低保政策,低保在A市帮扶工作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对于具备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体,A市政府酌情减少或停止发放转移性补贴,鼓励创业就业,注重扶志扶智工作,以降低其对补贴的依赖性。医疗帮扶方面,通过组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将低收入帮扶对象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纳入试点范围,为病残人员购买医疗安康保险,以释放家庭劳动力。教育帮扶方面,A市教育局做好贫困大学生助学贷款,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中职等各教育阶段助学金以及少数民族国家助学金的发放工作,2020年以来有44名学生共获得助学金10万元,阻隔了贫困代际传播。由2020年A市低收入群体人均总收入在转移性收入下降时仍然上升可以看出,A市政府调整转移性收入政策取得成效。

3 研究方法与实证分析

3.1 研究方法

3.1.1 灰色关联分析法 灰色关联分析法是指对一个系统发展变化态势的定量描述和比较的方法[7]。选取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若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之间的灰色关联度越接近1,则联系越紧密,关联程度越大[8],即说明该比较数列因素是影响系统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9]。

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设人均年收入为参考数列 (X0(k)),各单项人均收入为比较数列(Xi(k)),其中i=1,2,3,分别代表人均经营性收入、人均工资性收入和人均转移性收入;k=1,2,3,分别代表2018、2019、2020这3个自然年。(2)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本文选择使用均值法处理数据,即:

(3)计算数列差的绝对值,得到最大绝对差和最小绝对差。数列差为:

最大绝对差为:

最小绝对差为:

(4)求关联系数 ξi(k):

分辨系数 ρ∈(0,∞),ρ越小,分辨率越大,一般取值区间为(0,1)。当 ρ≤0.5463时,分辨率最好,通常取 ρ=0.5。(5)求关联度和关联序:分别计算比较序列对应元素的关联系数的均值,以反映各比较序列与参考序列的关联关系,并称其为关联度ri。

对关联度进行排序,可得关联序。

3.1.2 结构变动分析法 结构变动分析方法是指通过描述费用结构变动情况,描述费用内部构成变化,反映收入的构成变化和总体特征变化的方法[7]。

结构变动分析法的具体步骤如下:(1)求结构变动值VSV:

式(7)中,i=1,2,3,代表各单项人均收入,Xi0为初期第i项收入占人均年收入的比例,Xi1为期末第i项收入占人均年收入的比例。(2)计算结构变动度DSV:

(3)求结构变动贡献率:

结构变动贡献率指各单项收入构成比的变化对总收入的影响程度大小[7]。取值在0~100%之间,越接近100%,表示该单项人均收入的变化对人均年收入的变化影响程度越大。

3.2 福建省A市低收入群体的灰色关联分析

对2018—2020年福建省A市低收入群体人均年收入进行灰色关联分析,以人均年收入X0为参考序列,人均经营性收入X1、人均工资性收入X2和人均转移性收入X3为比较数列。对表1数据进行均值化处理,并计算灰色关联系数和关联度(表3、表4)。

表3 2018—2020年福建省A市低收入群体人均年总收入关联系数

表4 2018—2020年福建省A市低收入群体人均年总收入关联度

结果显示,经营性收入与人均年收入的关联度为0.508,工资性收入与人均年收入的关联度为0.782,转移性收入与人均年收入的关联度为0.770。得到的灰色关联度按照从大到小进行排序: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经营性收入。

3.3 福建省A市低收入群体的结构变动分析

2018—2020年,福建省A市低收入群体各单项人均收入占比的数据如表5所示。

表5 2018—2020年福建省A市低收入群体各单项人均收入构成占比

3.3.1 人均年收入的结构变动度分析 如表6所示:2018—2019年,人均年收入结构变动度为21.23%,变动幅度较大,其中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呈现正向变动,转移性收入呈现负向变动;2019—2020年,人均年收入结构变动度为14.84%,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持续正向变动,转移性收入持续负向变动,除经营性收入变动幅度大于上一年,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变动幅度小于上一年;2018—2020年,从3年总的变动来看,人均年收入结构变动度为36.30%,收入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这是因为3年中福建省A市政府致力于促进低收入群体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的增长,调整转移性补贴的发放,以开发比较优势产业促进经营性活动、创新金融产品以降低经营风险等政策促进经营性收入持续上涨,以搭建就业供需平台提高就业率、开展技能培训以提高就业稳定性等政策促进工资性收入持续上涨,对部分低收入群体逐渐减少或停止发放转移性补贴,以就业创业帮扶为主,使得转移性收入占比下降。而且,在政府帮扶激励下,不少低收入群体思想观念发生改变,追求自力更生,强烈希望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角色分工。在政府和低收入群体双方共同努力下,低收入群体收入结构发生了较大改变,更趋向多元化。

表6 2018—2020年福建省A市低收入群体各单项人均收入的结构变动值及变动度

3.3.2 人均年收入的结构变动贡献率分析 福建省A市低收入群体各单项人均收入的结构变动贡献率如表7所示。2018—2020年,转移性收入的结构变动贡献率为50%,工资性收入的结构变动贡献率为46.88%,经营性收入的结构变动贡献率为3.12%,3年人均年收入的变动主要受到转移性收入的影响。这说明福建省A市低收入群体对政府转移性补贴的依赖性较强,初期“填鸭式”的转移补贴帮扶使得部分低收入群体形成了“等、靠、要”的依赖心理。其中,2019—2020年的经营性收入贡献率相较于2018—2019年增加5.07%。这是因为福建省A市是经营实体生意的经济发达地区,其外界经营环境十分良好,低收入群体经政府扶持后在经营经验借鉴、材料获取等方面具有较大优势,初始上升空间较大,增幅上涨,使得贡献率增加。2019—2020年的工资性收入贡献率相较于2018—2019年下降5.6%。这是由于大部分病残弱主体、普通劳动力的技能可得性存在上限导致工资上涨空间有限,部分病残家庭的有效劳动力会因为照顾家中病残人员而无法外出就业,且政府和低收入群体都遵循着政策惯性和兜底依赖,前者止步于不创新的“懒人政策”,后者坦然于不行动的“软骨症”,此外,基层帮扶干部对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培训帮扶比例由2018年的10.16%下降至2020年的3.25%;所以工资性收入增幅下降,贡献率随之下降。2019—2020年的转移性收入贡献率相较于2018—2019年有略微下降。这是因为虽然转移性收入占人均年收入比重下降,但其减幅也是下降的。初期政府能够初步筛选出相对较多依赖性强但具备一定改善生活能力的低收入群体实施减少或停放补贴措施,随着识别机制逐渐完善,筛选留下大量不具备劳动能力的病残主体,这些群体离不开政府兜底保障,补贴减少力度下降,因此贡献率略微下降。

表7 2018—2020年福建省A市低收入群体各单项人均收入的结构变动贡献率

3.4 讨论

3.4.1 如何大幅提升经营性收入占比值得关注 经营性收入虽持续增长,但占比仍然很小。调研的17个乡镇街道中,有5个乡镇街道的低收入群体3年经营性收入都为0,一户多残、以老养残的群体特征问题严重,出于生理和心理原因,即使有政策帮扶,这些群体也不具备能力和精力进行自主经营。而对于具备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体,家庭中的有效劳动力通常选择务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创业意识不强、创业知识缺乏、经营启动资金的获得困难与经营失败风险是阻止其进行自主经营的主要原因;该类人群是经营性增收政策作用的主要对象,如何让该类低收入家庭实现经营性增收是关键。

3.4.2 如何提升工资性收入增幅有待讨论 工资性收入虽然持续增长,但增幅却在下降。福建省A市低收入群体的文化、受教育水平通常较低,其就业多分布于二、三产业,如服装制造业、餐饮服务业、手工作坊或建筑行业等,竞争力较弱,工资增长天花板较低,很难获得高薪工作或使工资进一步提升;部分群体存在病残家庭中有效劳动力无法释放的问题,就业结构的单一阻止着工资性收入增幅上涨[10]。且在就业培训帮扶方面,政策顶层设计与基层具体执行存在一定的脱节与背离,基层帮扶工作缺位,帮扶干部意识松懈,突出表现为存在自我发展意愿的低收入群体在求职、自我提升上四处碰壁,因此工资性增收体系有待改善。

3.4.3 如何厘清政府帮扶边界仍是个问题 转移性收入虽持续下降,但其贡献率仍然较大。福建省A市低收入群体受贫困文化和过去“输血式”帮扶的影响,长期一贯的物质补给和政策兜底让帮扶对象产生了“等、靠、要”思想,在政府补助力度减弱甚至停止的情况下,部分帮扶对象出现不适应的现象,其中不乏入住套房、劳动力充足却还抱怨还款困难的,隐瞒自身实际收入并对调研组重复强调“全靠你们帮忙了”的;除此之外,大部分群体由于家中缺少劳动力、缺乏发展生产所需要的资源禀赋等,现阶段只能依靠兜底政策维持基本生活。如何厘清政府帮扶边界,应扶尽扶,应退尽退是个问题。

4 优化低收入群体收入结构政策建议

基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福建省A市低收入群体收入结构逐步优化,但增收仍存在较大空间。为进一步优化低收入群体收入结构,促进各地区低收入群体稳定增收,提高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根据实地调研发现,结合福建省A市政府政策,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优化低收入群体收入结构的建议。

4.1 促进经营性收入的提高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虽然当地政府实施了为低收入群体购买商业保险等措施以减轻经营失败风险,但存在部分低收入群体不知道政策的存在或对政策不了解而充满顾虑。政府应在实施购买商业保险、政策性保险以及设立风险基金等措施的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并派专人上门进行政策解读,保证惠民政策在政策宣传和执行上进一步落实到位,打消其经营顾虑,以提升低收入群体自主经营可能性并促进经营性收入增加。部分选择经营线下鞋业、花生油制造等实体生意的低收入群体,均存在经营不善、资金不足以支撑进一步发展、经营负担重、竞争优势小等问题。创造良好的外界经营环境固然重要,但对于低收入群体经营个体的精准关注度也必不可少,政府部门应在激励低收入群体进行自主经营的同时,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教学,从制造到管理,为自主经营户增添信心[11];进一步深化金融帮扶机制,重点提供金融信贷服务,供给方优化服务,需求方建立低收入群体专门的信贷系统,开通信贷绿色通道,解决其经营过程中的资金流转短缺问题;提供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设施用地优惠、电价优惠等政策,减轻其经营负担;动员社会企业对经营者进行挂钩帮扶,建设线下实体展示与线上专区相结合的帮扶电商体系,助力线下实体向线上、线下互动升级的经营模式转变,以提升竞争优势。

4.2 保证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福建省A市的低收入群体的群体特征限制了有效劳动力向外转移的可能性,因此实现当地化就业是提高工资性收入的重要途径。加大挖掘当地特色产业,可促进低收入群体实现创业、就业[12]。调研发现,当地存在弱劳动力虽具备就业意愿,但因自身技能、身体健康状态、家庭环境等因素限制未能寻找到合适稳定的工作,且多数雇主不愿雇佣此类人群或刻意压低工资进行雇佣的情况。政府应加大创造就业岗位力度,重点是要保持就业帮扶的可持续性,不可重短期目标、轻长远发展;鼓励社区、工厂和相关组织创立如护林员、护理员、环卫工人等公益性的岗位;联系周边企业和工厂作坊,提供手工活等轻体力活,优先吸纳低收入群体中的弱劳动力就业,提升低收入群体就业率;同时落实最低工资政策执行情况并加强执行监察,维护低收入群体最低工资劳动报酬权益。在2020年新冠疫情的冲击下,63.31%的低收入群体家庭认为受到了负面影响,不少人因此失去工作,凸显了其劳动增收的脆弱性。政府应完善劳动力保障机制,加强低收入群体面临突发风险挑战时的抵御能力,根据其年龄、身体状况、文化水平等,聘请不同的专业人员给予线下专业知识和技能指导,增加培训频次,定时线上或线下回访,促进工资性收入可持续增长。

4.3 差异化发放转移性收入

福建省A市低收入群体主要由孤寡老人、残疾人、长期患慢性病、患大病等“无业可扶、无力帮扶”主体及部分教育文化水平低、缺乏技能的群体组成。要区分不同群体进行精准帮扶,避免“钻空子养懒汉”现象的存在。要实行动态管理,低收入群体动态性较强,返贫的再生性较易,要实时调整低收入群体人口,及时优化帮扶资源配置[13]。对于家中无病残弱人员,具有劳动能力的低收入群体,政府在适当减少或停止直接的转移支付补贴的同时,要注重其心理健康状况并实行鼓励就业创业的激励机制。调研过程中发现存在隐瞒自身实际收入,十分依赖政府帮扶的群体,对待这类群体要加强扶志帮扶工作,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实现其从被动帮扶到主动脱贫的转变。对于家中有病残弱,因而劳动力受限的低收入群体,要保障解决其病残压力大的问题,进行生态资源、医疗保障类转移性补贴,在劳动能力情况许可下安排简单的临时工作,释放有效劳动力。对于孤寡老人、患有精神残障等疾病的低收入群体,政府要坚持无条件转移支付的多层次兜底保障政策,发挥好政府、社会、企业的作用,及时开展好慈善救助。扶持一批,保障一批,兜底一批。精准不仅仅是精确到人,更要精确解决低收入群体的致贫关键,满足其合理诉求,对症下药,同时厘清政府帮扶的边界,让公平公正贯彻到方方面面。

猜你喜欢

年收入经营性低收入
No.3 海底捞预计2021年最高亏损45亿元
我国已有6200多万低收入人口纳入动态监测预警范围
山西六类低收入群体可获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户均1.4万
军工院所经营性固定资产投资存在的问题及管理提升建议
年收入3000万美元的玩具网红
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的思考
娶低收入老婆
最难成为1%人群的美国州
关于公立医院经营性问题的思考
非经营性、准经营性项目如何吸引社会资本参与P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