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振动排痰仪在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2022-11-25柯丽莉刘姗王君莲

医疗装备 2022年21期
关键词:例数支气管通气

柯丽莉,刘姗,王君莲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 (江西南昌 330000)

重型颅脑损伤(severe cranio-cerebral injury,SCCI)多见于交通事故、坠落、暴力等事件,可导致患者颅内严重损伤,常伴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甚至昏迷,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尽早进行机械通气是抢救SCCI 患者的重要手段,可有效改善患者通气功能,但治疗过程中患者处于高耗能状态,抵抗力显著下降,易并发感染,增加肺炎风险[2]。SCCI患者呼吸困难,咳嗽及咳痰能力差,易导致痰液淤积于呼吸道,诱发肺部感染,增加病情严重程度,不利于预后[3]。因此,采取有效的排痰措施至关重要。传统人工叩背排痰虽可在一定程度上松动痰液,但力量轻重不均,节律不规整,且操作者体力消耗大,难以有效排出深部小支气管乃至肺泡产生的分泌物,应用存在一定局限性[4]。振动排痰仪则根据胸部物理治疗原理,通过振动松动痰液,促使痰液咳出,改善通气功能,预防感染。基于此,本研究比较人工叩背排痰与振动排痰仪排痰在SCCI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78 例SCCI 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9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18 例;年龄30~66 岁,平均(48.69±5.17)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3~4.6 h,平均(2.01±0.47)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6 例,意外坠落12 例,暴力或其他11 例;损伤部位,基底节11 例,额叶15 例,颞叶或其他13 例。观察组男23 例,女16 例;年龄31~68 岁,平均(48.93±5.05)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2~4.9 h,平均(2.11±0.43)h;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5 例,意外坠落11 例,暴力或其他13 例;损伤部位,基底节12 例,额叶17 例,颞叶或其他10 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纳入标准:符合《重型颅脑损伤救治指南第四版》[5]SCCI 相关诊断标准,且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伤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6]评分6~8分;具有明确外伤史;存在自主呼吸功能障碍,需行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肝、肾等重要脏器病变或其他颅内病变;伴脊柱骨折、凝血功能异常或恶性肿瘤。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常规护理,如评估患者病情,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并加强病房管理,保持病房良好通风,并定期消毒;此外,加强对患者口鼻腔清洁,每日进行口腔护理2~4次,并给予患者呼吸道护理等。

在上述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人工叩背排痰:协助患者取侧卧位,操作者一手扶患者肩部,另一手五指并拢,保持手指关节微曲,呈半握拳状态,自然形成120°~150°角,通过腕关节的力量,用指腹与大小鱼际肌有节律地叩击患者背部或胸部,方向从外向内、由下向上,力量由轻到重,以患者可承受为宜,每次叩击产生空响,然后协助患者翻身至另一侧,用同样的手法叩击,5~10 min/次,促使患者咳出痰液或吸出痰液。

观察组采用振动排痰仪排痰:选择YS8002CX 型排痰仪(常州思雅医疗器械)干预,频率为24 Hz,模式为自动工作,患者取侧卧位,操作者一手持叩击头柄,一手固定患者,将叩击头轻轻置于患者一侧肺底部,按照由肺底部至肺尖部、由外侧向内侧的顺序缓慢移动叩击头,再用同样方法开展对侧叩击,20~30 min/次,2~3次/d。

1.3 评价指标

(1)排痰效果:优,干预后,患者肺部湿啰音范围明显缩小,痰液明显减少,无痰鸣音,血氧饱和度>95%;良,干预后,患者肺部湿啰音范围有所缩小,有痰鸣音但不明显,血氧饱和度在93%~95%之间;差,干预后,患者肺部湿啰音、痰鸣音无改善,血氧饱和度<93%;优良率=(优例数+良例数)/总例数×100%。(2)临床相关指标:比较两组ICU 停留时间、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3)生命质量:干预前、后,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brief scale,WHOQOLBREF)评估患者生命质量,该量表包括社会、心理、生理和环境4 个维度共27 项条目,每项1~5 分,总分27~135 分,评分越高表示生命质量越高[7]。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检验水准α=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排痰效果

干预后,观察组排痰效果优于对照组,排痰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排痰效果比较

2.2 临床相关指标

观察组ICU 停留时间、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d,±s)

表2 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比较(d,±s)

组别 例数 ICU 停留时间 通气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39 7.25±1.36 3.69±0.91 20.36±4.58对照组 39 9.68±1.67 4.43±1.02 22.91±3.67 t 7.046 3.381 2.713 P<0.001 0.001 0.008

2.3 生命质量

干预前,两组WHOQOL-BREF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WHOQOLBREF 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WHOQOL-BREF 评分比较(分, ±s)

表3 两组WHOQOL-BREF 评分比较(分, ±s)

注:WHOQOL-BREF 为世界卫生组织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表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观察组 39 63.69±5.58 89.67±7.64 17.149 <0.001对照组 39 64.02±6.03 80.02±8.06 9.927 <0.001 t 0.251 5.427 P 0.803 <0.001

3 讨论

SCCI 发病急且病情重,主要是由于交通事故、坠落、暴力等作用于头部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头疼、感觉障碍等表现,且会引起颅内出血,形成血肿,压迫脑神经,加之脑组织释放炎症因子,进一步损伤机体神经系统,导致认知功能障碍,不利于预后[8-9]。随着病情进展,患者甚至出现呼吸衰竭、休克等不良情况,威胁生命安全。尽早进行机械通气是抢救SCCI 患者的重要手段,但人工气道的建立可使患者自主咳嗽、咳痰能力减弱,易造成痰液淤积,进而诱发肺部感染,因此,在治疗的同时对SCCI 患者实施有效的排痰干预至关重要。

既往临床多采用人工叩背法促进患者排痰,但该方法叩击患者肺部的力量不均,且标准不易掌握,难以确定效果,可能增加患者痛苦及操作者工作强度,存在一定局限性;且人工叩背排痰方法无法有效清除肺泡内的分泌物,导致排痰效果有限[10-11]。体外振动排痰可弥补传统排痰方式的不足,通过将叩击头置于患者肺部进行有序振动,改善支气管纤毛间的相互作用及纤毛活动,进而达到排痰的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观察组排痰效果优于对照组,排痰优良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ICU 停留时间、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WHOQOL-BREF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分析,其原因可能在于,传统人工叩背排痰手部叩击仅作用在肺部浅表层,且力量及频率难以控制,难以使得痰液定向移动,导致深部小支气管的分泌物难以排出。而振动排痰仪可通过垂直和水平方向的叩击力起到促进排痰的作用,其中,垂直力是一种垂直于身体表面的力量,可通过震颤帮助支气管黏膜表面的黏液及代谢物松弛与液化,水平力是平行于身体表面的力量,能够帮助支气管内液化的黏液按照选择的方向排出体外,两者协同对排除、移动肺内分泌物有显著作用,利于吸痰工作,促进患者排痰,提高排痰效果[10]。此外,振动排痰仪操作简单,利用低频作用力透过皮层、肌肉、组织到达细小支气管,可随着病情调节,改善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状态,降低肺部水肿程度,进而降低肺炎、气管插管风险,利于缩短ICU、通气及住院时间;且该方法可促进患者呼吸功能恢复,加快生理功能恢复,进而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综上所述,相较于人工叩背排痰,振动排痰仪可提高SCCI 机械通气患者的排痰效果,缩短治疗时间,提升患者生命质量。

猜你喜欢

例数支气管通气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OSAHS合并肥胖低通气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特征分析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