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康复联合游戏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

2022-11-25林燕芬丁美兰

医疗装备 2022年21期
关键词:脑瘫例数依从性

林燕芬,丁美兰

福建省泉州市妇幼保健院·儿童医院康复科 (福建泉州 362000)

脑瘫指小儿因感染、出血、外伤等原因引起的脑实质损害,出现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而发展为瘫痪的疾病[1]。患儿主要表现为视觉、听觉及语言功能障碍等,且伴有不同程度的脑血流灌注异常,若未能及时进行有效治疗和干预,可直接影响患儿的健康发育和成长,亦会为家庭、社会带来较大负担[2-3]。目前,临床对于脑瘫尚无特效治疗方案,通常采用语言训练、营养脑神经等方法进行干预,虽然也可取得一定效果,但疗效不甚理想[4]。游戏干预是一种新兴康复疗法,一般利用多种类型探索性游戏刺激患儿的脑部发育,从而增强其脑力活动,提高康复效果[5]。本研究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福建省泉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探讨语言康复联合游戏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福建省泉州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80 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在“临床干预差异性”原则下分为两组,每组40 例。对照组男21 例,女19 例;年龄2~8 岁,平均(5.04±1.68)岁;病程1~5 年,平均(3.05±0.88)年。试验组男22 例,女18 例;年龄3~7 岁,平均(5.11±1.62)岁;病程1~6 年,平均(3.22±0.8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纳入标准:明确诊断为脑瘫;临床资料完整、真实;家属或监护人充分了解研究内容、过程及目的,同意加入研究,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家属或监护人具备一定的交流、配合能力。排除标准:合并先天性疾病;伴有癫痫等精神疾病;重要脏器组织功能不全或障碍;存在小儿生理性暂时运动迟缓;中途脱落或退出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语言康复干预,结合患儿实际情况为其制定语言康复干预计划,并详细告知家属或监护人实施语言康复干预的作用、重要性,引导其共同参与,具有干预内容如下。(1)口肌训练:指导患儿进行舌部收缩练习,如龇牙、拢嘴等动作,同时还可指导其开展吹口哨、吹蜡烛等训练,10~15 min/ 次,3 次/d。(2)表达训练:先指导患儿进行手势语言的模仿训练,利用手势语言的模仿引导其进行口部运动的模仿,从而达到咿呀学语的过渡;在此期间,教会患儿正确使用单词、语言符号等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10~15 min/次,2~3次/d。(3)理解训练:先指导患儿进行词汇理解训练,提升其理解能力,合理使用日常用语帮助训练和提升患儿的理解能力,并灵活应用图片、实物及语言和手势相结合,促使患儿能够更加充分、准确理解表达意义,10~15 min/次,2~3次/d。(4)交流训练:借助患儿喜好的玩具、活动等,与其进行语言交流、目光交流等,交流期间保持平视患儿目光,并发布简单指令,如站起来、坐下等,让其听从指令执行相应动作,10~15 min/次,2~3次/d。(5)重复经颅磁刺激:使用经磁场刺激仪(武汉依瑞德医疗设备新技术有限公司,型号:YRD CCY-1)刺激患儿大脑半球皮质运动区,刺激期间合理调整强度、频率等,20 min/次,5次/周。

试验组采用语言康复联合游戏干预,语言康复干预内容、措施等与对照组一致,同时根据患儿喜好选择简单、多样的游戏方式,具体如下。(1)卧位踢铃铛:指导患儿以仰卧位躺于床上,在床边合适位置放置铃铛,让患儿通过伸髋、屈膝去触碰铃铛,使其发出声响。(2)坐位踢球:指导患儿端坐在床沿,于正前方放置球,让其通过患肢踢出。(3)跪走比赛:指导患儿以平衡跪位跪于运动软垫,鼓励、引导其进行跪走比赛,并根据比赛名次予以适当奖励,激发其积极性。(4)娃娃蹲:指导患儿保持站立位,随机点名,要求被点名患儿和两边患儿均由站立位变为半蹲,再次点名变为全蹲,后要求采取蹲走形式交换位置。(5)站立接球:嘱患儿拿接球袋,医护人员向袋内扔彩色球,要求患儿尽可能接住,对接球数量多的患儿给予一定奖励。(6)感知性游戏:使用软毛刷、转椅等工具,设计以看、摸、听等为主的感知性游戏,刺激患儿的感觉发育,提升其整体发育水平。(7)诱导训练游戏:采用巴氏球游戏训练法,进行促脊柱伸展(指导患儿仰卧在bobath 球上,下肢保持屈曲,医护人员用胸部紧贴患儿屈曲下肢,缓慢向前、向后滚动球,刺激患儿身体各部位做出调整反应)、促进肌肉放松(指导患儿趴在bobath 球上,医护人员轻轻摇球,减少患儿肌肉张力,改善痉挛情况)及肘关节屈伸(指导患儿俯卧在bobath 球上,让其肩胛带前伸,伸肘取物,或者让其手握圆锥状物体触碰前方物体)等操作;在游戏干预期间应结合患儿意愿选择最佳游戏方法,忌医护人员强制性选择游戏模式,且进行游戏干预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由慢到快原则,30 min/次,2次/d。

两组均干预3个月。

1.3 观察指标

(1)临床依从性:完全依从,患儿能够完全遵照、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语言康复干预和游戏干预;部分依从,患儿大部分情况能够遵照、配合医护人员进行语言康复干预和游戏干预,偶见配合度不佳情况;不依从,不符合上述判定标准;总依从率=(完全依从例数+部分依从例数)/总例数×100%。(2)心理神经发育情况:于干预前、干预后,采用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量表进行评价,该量表共5个功能区,分别是大动作、精细动作、认知水平、语言及社交行为,各功能区分值范围0~100分,评分越高说明心理神经发育情况越好[6]。(3)康复效果:显效,精神症状、语言及运动功能障碍等显著改善(提高2个阶段);有效,流涎、构音障碍以及运动功能等相关症状有所缓解(提高1个阶段);无效,不符合上述判定标准;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4)家属满意度:于干预结束,使用科室自制满意度问卷调查表评价,满分为100分,≥90分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基本满意,<70分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4.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依从性

试验组临床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依从性比较

2.2 心理神经发育情况

干预前,两组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量表5个功能区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儿心量表5个功能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心理神经发育情况比较(分,±s)

表2 两组心理神经发育情况比较(分,±s)

组别 例数 大动作 精细动作 认知水平 语言 社交行为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 40 56.16±2.32 63.44±3.08 57.37±2.65 62.59±3.68 56.96±2.35 62.08±3.13 55.88±2.31 61.63±3.05 56.02±2.45 63.17±3.26试验组 40 56.08±2.55 66.39±4.66 57.44±1.39 65.32±4.71 56.68±2.40 65.47±4.55 55.74±2.42 63.78±4.33 56.11±2.36 65.28±4.01 t 0.147 3.340 0.148 2.889 0.527 3.882 0.265 2.567 0.167 2.582 P 0.884 0.001 0.883 0.005 0.600 0.000 0.792 0.012 0.868 0.012

2.3 康复效果

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康复效果比较

2.4 家属满意度

试验组家属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家属满意度比较

3 讨论

脑瘫是导致儿童残疾的主要疾病之一。该病病因、危险因素较多,包括产前因素、围产因素及非进行性脑损伤等[7]。随着产科技术、围生医学的发展和进步,过去难以生存的早产儿、极低体重儿等得以生存,而这类新生儿也是脑瘫的高发群体,加之受各种外界因素的影响,导致脑瘫发病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成为影响儿童健康、安全的重要疾病[8-9]。虽然目前该病暂无法被治愈,但经积极正规治疗,患儿的综合能力、日常生活技能均可得到良好提高,且生活质量也可获得明显改善[10]。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脑瘫患儿的临床疗效是临床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研究从多个方面观察和评估了语言康复联合游戏干预在脑瘫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总依从率高于对照组(P<0.05)。李进等[11]研究显示,对脑瘫患儿实施以游戏为主的康复干预,可有效促进其生活自理能力、运动功能等恢复,且能够提高其康复锻炼依从性。本研究结果与其相似,提示语言康复联合游戏干预可提升脑瘫患儿的临床依从性。分析原因为,单纯进行语言康复干预患儿依从性不佳,而联合游戏能够引起患儿兴趣,激发其积极性,进而促使其主动参与到语言康复和游戏干预中,提升其依从性、配合度。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试验组小儿神经心理发育检查量表5个功能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语言康复联合游戏干预可改善脑瘫患儿的心理神经发育情况。分析原因为,与常规语言康复干预比较,游戏的娱乐性较高,且具有可重复性的优势,能够反复进行[12];卧位踢铃铛、感知性游戏及诱导训练游戏等能够有效刺激患儿认知、语言等功能恢复,同时,游戏介于训练和生活之间,将治疗延伸至现实生活,还能够显著提升自理能力,且在不断互动过程中,也有利于语言功能、社交行为的提升[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家属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更高(P<0.05),提示语言康复联合游戏干预可显著提升康复效果和家属满意度。分析原因为,患儿临床依从性、心理神经发育情况等不断改善后,可起到一定刺激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从而改善神经受损程度,促使脑血流指标降低,形成良性循环,进而提高康复效果,提升家属对临床干预的满意度[15]。

综上所述,脑瘫患儿行语言康复联合游戏干预,可有效提高其临床依从性,改善其心理神经发育情况,且可提高康复效果和家属满意度。

猜你喜欢

脑瘫例数依从性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盆腔灌注法治疗慢性盆腔炎的临床效果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
孕晚期经会阴超声评价宫颈各参数的临床意义
健康教育对改善癫痫患儿治疗依从性的效果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