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时代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振兴路径与对策探析

2022-11-25袁合涛

中国农学通报 2022年30期
关键词:科技研究

袁合涛

(安康学院陕南生态经济研究中心,陕西安康 725000)

0 引言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1],乡村振兴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诸多方面[2]。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的实现过程是推进各类资源与生产要素向乡村聚集、重组与转换,从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3],应积极营造良好的乡村产业振兴环境[4]。乡村振兴是推动民族复兴的驱动力,科技创新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生产力,没有产业振兴,其他振兴目标就难以实现,要实现产业振兴,根本出路在科技创新。

自从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以来,国内相关专家、学者对科技创新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方面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探索。徐春光[5]认为乡村发展需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完世伟[6]发现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仍旧存在科技创新引领发展能力不强等问题。王卓君[7]研究了如何通过基层农业科技创新平台促乡村振兴。周晓光等[8]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从产业创新环境、产业创新主体和产业创新平台3个维度构建了创新驱动乡村产业振兴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宋保胜等[9-10]结合科技创新利用自身功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内在逻辑,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科技创新的诉求和有效供给现状进行了描述分析。佘茂艳等[11]通过分析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的内在联系及其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纪宗华等[12]立足山东省科技创新发展的实际成效,深入分析山东省在推进科技发展和支撑乡村振兴战略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秦颖等[13]梳理了四川省科技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发展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王文彬[14]系统整合农村科技创新的各种资源,进而从制度构嵌、政策互撑、资金注入、主体联合和绩效评测等方面推进科技创新体系重塑工作。张丽娜等[15]以河北省赤城县为例,分析了其如何借助科技助力产业扶贫。秦健[16]以河南为例研究了科技创新助力乡村振兴。江凤香等[17]研究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陕西省特色农业发展路径选择的对策。丁绪辉等[18]认为发展绿色农业创新系统有利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杨磊[19]基于供应链视角研究科技创新振兴乡村发展模式。汪厚庭[20]立足乡村产业振兴视角分析乡村治理的发展模式。孙婧雯[21]利用锁定效应分析了乡村旅游产业振兴路径。孙宁[22]在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研究了乡村文化振兴。望超凡[23]认为应谨慎选择农村产业的振兴路径,多鼓励本土精英自主创业发展经营农村产业。周昊天[24]基于乡村振兴战略的视角,从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主要特征和重要性入手,认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创新发展对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刘学敏[25]认为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科技创新有利于支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

通过对上述研究的梳理分析,多数专家、学者认识到科技创新对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巨大作用和重要性,并对制约科技创新驱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就如何解决科技创新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效融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但乡村振兴作为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前的成果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鲜有从微观视角和实证层面有针对性地研究产业振兴对科技的实际需求。鉴于此,本研究尝试结合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时代背景,在梳理现有研究成果,厘清科技创新价值的基础上,以陕西省安康市为例,研究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振兴的路径与对策,以科技力量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1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振兴的现状与问题

1.1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振兴的现状

“十三五”以来,安康科技创新综合实力明显增强,主导产业创新成效显著提升,科技创新和转移转化平台建设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规模稳步增长,科技型企业快速发展,科技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创新机制和创新体系更加完善,科技支撑产业振兴的作用进一步发挥。

1.1.1 科技创新主要指标再创新高“十三五”末,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研发经费强度由0.15%提高到0.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研发经费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0.09%提高到0.3%。全市技术合同市场交易额累计近7亿元。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达到0.35%。建成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四主体一联合”、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科技企业孵化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各级各类科技创新平台70多个。

1.1.2 主导产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 围绕主导产业培育和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在富硒食品、生物医药、新型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制造、生态旅游、电商物流、社会发展、生态种植业、生态养殖业等领域深入开展技术创新和示范推广。组织实施国家级、陕西省、安康市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07项,其中:省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33项,争取省级及以上科技计划项目经费8735余万元;市级科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74项,下达市级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专项经费840万元。

1.1.3 科技助推扶贫成效显著提升 陕西省首个科技特派员服务公示牌在紫阳县双坪村挂牌,岚皋县科技扶贫“3321”模式全面推广。围绕富硒产业、油茶、拐枣、猕猴桃、水产等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西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等合作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试验示范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

1.1.4 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增强 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需求,实施了企业创新工程、主导产业创新工程、县区科技工作“四个一”工程。科技与金融结合成效显著,先后成立了安康循环产业科技创新投资基金和安康贫困地区(科技)产业发展基金,两只基金的建立为全市打造“创新+创业+创投”新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通过抓点带面、示范带动的方式,打造了一批县域科技创新示范点,提升了科技创新驱动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发挥了科技支撑产业振兴的作用。

1.2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振兴存在的问题

一是企业创新能力较弱。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不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大多数企业还没有形成依靠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驱动企业发展的模式,产品低端化造成产业核心竞争力不强。二是科技创新水平不高。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意识还需要进一步增强,科技创新水平不高,科技创新工作还缺乏更加有效的体制机制。三是财政科技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较前些年有较大幅度增加,但研发经费占比与全省其他市相比差距还较大,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投入强度偏低。四是科技创新人才偏少。科技人才严重缺乏,结构不合理,分布不平衡,管理不到位。在服务产业发展方面的专业科研人员比较少,特别是高层科技创新人才比较匮乏。

2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振兴的机遇与挑战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全面贯彻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给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振兴带来新的机遇。2020年,习总书记来陕视察时强调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陕西新时代追赶超越的新要求,也是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的新要求。以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应着力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营造优良创新环境,着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构建具有安康特色的产业创新链和科技体系,最大限度发挥科技创新在产业振兴中的支撑作用。

安康的发展背景和现有基础给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振兴提出新挑战。安康经济总量规模依然较小,经济运行面临速度与质量双重压力,制约高质量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比较突出,“四区叠加”环境资源约束加剧,科技与经济的结合不够紧密,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的压力大,高新技术产业、新兴产业及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迫切需要以科技创新支撑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建设。

3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振兴的有效路径

3.1 提升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创新能力

从安康现代农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实际需求和优势资源出发,围绕富硒茶、富硒猪、富硒魔芋、富硒核桃、富硒渔业五大农业特色产业部署科技创新链,同时在生态种植、健康养殖、智慧农业等重要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推广应用,提升科技支撑现代农业创新能力。

3.1.1 富硒产业

(1)富硒茶。开展富硒茶优良茶树品种选育、富硒茶高效栽培、茶园绿色管理、茶蛋白提取、茶叶加工等技术研究。开展‘陕茶1号’等新品种的选育推广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开展富硒茶聚硒规律研究和茶叶中硒形态检测技术研究,创新研发复合茶产品以及富硒茶日化产品,建设标准化富硒茶生产示范基地,积极改进传统茶叶工艺,提高精细化程度。开展夏秋茶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及富硒茶食品创新研发,研究天然富硒茶有机硒赋存状况、营养、品质、功效,挖掘安康富硒茶独特优势。

(2)富硒猪。研发富硒猪肉生产和深加工关键技术,开发富硒猪生态放养与综合生产技术。研究中草药替代抗生素技术和产品,研究规模化猪场粪污资源化利用与疫病防控关键技术、硒元素在猪体内沉积与代谢机理、富硒饲料关键技术;研究非洲猪瘟、猪蓝耳病、猪伪狂犬病等重大疫病的防控及净化新技术。研究肥育猪补硒剂量、富硒猪肉生猪品种筛选、杂交组合以及生态猪标准综合体。

(3)富硒魔芋。开展魔芋全产业链关键技术研究,选育并运用抗病高产新品种,研究建立标准化的魔芋种芋繁殖技术、消毒技术、储存技术,研究魔芋轻简化、机械化、生态绿色的生产技术,利用魔芋葡甘聚糖特性,研究高附加值的魔芋功能产品。研究魔芋病害机理,探索绿色安全高效经济的防病技术,研究高产高效的丰产栽培技术。

(4)富硒核桃。开展秦巴山区核桃园生物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及示范、富硒核桃新品种选育及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体系研究、核桃富硒技术推广及示范基地建设、核桃专用硒肥开发等项目的研究和示范工作。开展地方核桃种质资源发掘、保存、创新以及新品种定向培育;支持核桃果品采收、初加工、储运,以及衍生品精深加工技术研究;研究核桃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技术,天然硒核桃果实硒含量与土壤环境重金属的相关性等。

(5)富硒渔业。大力发展净水渔业,开展花鲢、鲢鳙鱼、鳜鱼、匙吻鲟、钱鱼、大鲵等鱼类的生态、营养、繁殖、养殖、疾病防控技术和产业化开发技术研究,开展水生经济动物养殖的标准化技术和示范推广模式研究;建立秦巴水生动物种质资源库,研究放养品种、数量、规格,不同放养、捕捞时间对水域牧场产量和效益的影响,建立水域牧场高产高效养殖模式;建立人工增殖放流标准,野生种群的复壮等,大力推广“稻渔融合”生态养殖模式,研究制定富硒渔技术标准。

3.1.2 生态农业

(1)生态种植。针对农作物高产高效协同、全产业链协调的科技需求,重点支持农业部认定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技术开发。开展聚硒植物研究,以种植规模较大的稻谷、小麦、油菜、猕猴桃、绞股蓝等为对象开展新品种选育和新产品开发,研发设施蔬菜和功能蔬菜种植技术和提质增效技术。开展桑树多用途种质资源的创制、品种培育与开发利用研究。

(2)健康养殖。开展地方动物品种保护与经济杂交利用技术、野生中草药替代添加剂技术研究,对镇坪乌鸡、富硒猪、肉牛、肉羊、鸡、鸭等主要动物开展疫病检测与防控,为养殖业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3)智慧农业。开展富硒粮油精深加工技术和新品种研究,确保粮食安全。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示范行动,推进互联网与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融合。应用推广“互联网+”技术,构建农业产品选种、农产品种植、农产品销售以及农业技术咨询的网络服务平台,发展大数据农业管理、农产品营销等智慧农业。

例如汉滨区忠诚村充分利用科技手段(见图1),以农业部认定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为核心载体,选址月河川道自然地形,按县区地图位置逐步展示平利女娲茶、白河木瓜、宁陕香菇、宁陕猪苓、宁陕天麻、镇坪黄连、镇坪洋芋、镇坪乌鸡、旬阳拐枣、旬阳狮头柑、紫阳富硒茶、岚皋魔芋、瀛湖枇杷、石泉桑蚕茧、石泉黄花菜,形成“农之窗”特色窗口,分设“兴农之窗区、植物工厂区、智慧农业区、功能蔬菜区、绿色蔬菜区、花卉苗圃区、瓜果采摘区、亲水休闲区、农民培训区、生产加工区”10个功能区,建设具有生产、生活、生态特征,融“观农之窗、采农之果、赏农之道、品农之味,带农之货、感农之情”六大功能于一体的乡村产业振兴微样板,是远近闻名的幸福村、富裕村。

图1 生态农业产业振兴村——汉滨区忠诚村

3.2 提升科技支撑新兴工业创新水平

从安康工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实际需求和优势资源出发,围绕新型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部署科技创新链,同时在道地药材、中药技术、生物提取等重要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推广应用,提升科技支撑新兴工业创新水平。

3.2.1 新型材料 攻关智能控制技术及应用示范,百兆瓦级全钒液流电池连续化生产线及关键技术,新型低成本锌基液流电池技术及中试生产线关键技术,储能用正极材料的研究与应用,高性能正极材料前驱体的研究与应用等。开展高端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研发及生产关键技术研究,新型聚集诱导增强发光(AIE)功能材料开发及应用研究,MAXene二维材料制备及电化学性能研究。开展高性能陶粒骨料制备关键技术研究,轻质高强陶粒在装配式建筑结构中的应用研究,功能分离材料和吸附材料研发,环保建材研发与生产环保型NF高性能系列混凝土掺合料技术研发,轻质多孔陶粒在水处理及园林栽培种的应用研究,高效能反渗透、纳滤膜研发及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超大高纯氧化铝基复合型匣钵/坩埚关键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YZ-改性环氧砂浆材料研发,超大高纯氧化铝基复合型匣钵/坩埚关键制备技术及其产业化研究。碳素电极糊新产品技术研发与应用,B20生物调合燃料研发及应用等。

3.2.2 智能制造 开展电梯安全智能控制系统、智能语音技术在非接触式电梯中的应用研究,研发纯电动餐厨垃圾车清洗车、智能关键基础零部件、高性能仪器仪表和大功率无刷电机井用潜水泵。开展汽车CVJ零部件、车前后桥零部件、变速箱齿轮、发动机凸轮块及其他精密锻件研发。研究特种船舶及配套设备、PLC全自控污水处理控制系统、智能污水处理控制系统、智能微动力污水净水器、农村散户生活污水一体化污水处理净化装置、畜禽粪便固液抽排分离沼渣再利用技术等。

3.2.3 生物医药 研究杜仲、葛根、黄精、丹参、白芨、香橼、连翘、天麻、菊花、金银花、牡丹、黄连、白术等道地药材种植和加工技术。开展野生优质重楼、淫羊藿等品种人工驯化和品种改良。综合利用秦巴山区特色中草药资源,研究菊芋多糖的分离纯化及其抑制HepG2肝癌细胞活性,开发富硒桑有效成分,研究其药物配伍及用于肺部疾病的作用等。开发利用绞股蓝、黄芪等地域特色富硒中药材,研究其作为治病、保健补硒药物的治疗效果及可行性。开展大宗道地中药材规范化栽培、珍稀濒危药材种苗繁殖、陕南道地中药材种苗繁育及推广,研究工具酶在中药植物提取中的应用。开展茶叶有机硒的提取、富硒茶速溶粉提取、茶蛋白提取、茶多酚提取、硒代安基酸、富硒蛋白提取、富硒食品添加剂等高端技术研究。开发出低污染、低成本、高效率的生物提取分离工艺,提高产品的科技附加值。

3.3 提升科技支撑社会事业发展能力

从安康社会事业发展对科技创新的实际需求和优势资源出发,围绕文化旅游、健康养老等产业部署科技创新链,同时在电子商务、智慧物流、生态环境等重要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产业化推广应用,提升科技支撑社会事业发展能力。

3.3.1 文旅康养 聚合“商、养、学、闲、情、奇”旅游新要素,强化文化旅游服务研究,打造智慧旅游,以融合的通信与信息技术为基础,激励产业创新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开发多样性和个性化富硒健康食品,加强富硒食品的标准化技术及新产品研发。开展秦巴山区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素的筛查,提升应急处置技术能力。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联防联控、重大自然灾害救治中,做好科普宣传工作。把握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发展机遇,建立多层次精准医疗知识库体系,开发疗效预测及监控等精准化应用解决方案。

例如石泉县胜利村自然禀赋得天独厚,人文历史悠久厚重,杨家大院遗址依稀可见,保留了陕南独有的自然风貌(见图2)。胜利村充分挖掘三国文化、子午栈道遗迹、吴玠抗金等历史文化内涵,精心打造“子午驿站”,大力发展文旅康养产业,增强村级自身功能和辐射带动能力,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发展产业,以现代农业科技体验馆为窗口,以“子午古村·魅力田园”为发展定位,建成集休闲农业、文化旅游、健康养老、休闲林业、观光农业、果蔬采摘、农耕文化和亲子游乐体验为一体的文化康养小镇,实现了“村庄美、产业兴、农民富、环境优”的目标。在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之时,胜利村以此为契机,打破常规桎梏,创新产业振兴模式,倾力发展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实现共同富裕。

图2 文旅康养产业振兴村——石泉县胜利村

3.3.2 电商物流 加快电子商务服务技术研发与应用示范,研发网络化生产、流通、消费相关技术,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加大重点生产资料、生活资料、旅游、直播带货、专业市场等领域电子商务服务技术开发及示范应用;加强移动电子商务技术与装备的研发,支持移动智能终端、智能卡和芯片、读卡机具和安全管理等技术应用。加快“无水港”“铁路港”建设,构建多式联运物流新通道;推广自动识别、电子数据交换、可视化、货物跟踪、智能交通、物联网等先进物流技术;推动5G、3S、机器到机器(M2M)、无线射频识别(RFID)等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在物流领域中的应用。

3.3.3 生态环境 围绕“一江清水供京津”研究生态环境技术,开展湖水生态安全评估及水源地可持续发展技术研究。开展秦岭生态环境保护及破坏区域植被恢复群落研究,开展白河硫铁矿区污染治理、大气环境监测、农村绿色宜居关键技术、生活垃圾处理、改厕技术、森林废弃物、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和生态处理技术研发推广。打好“青山、蓝天、碧水、净土”四大保卫战,确保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加强危险性分析、风险评估和灾害情景预测分析,减轻重大自然灾害人员和财产损失。

4 科技创新赋能产业振兴的对策建议

4.1 以主导产业重大创新赋能产业振兴

围绕“十四五”时期主导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加强科技创新成果产出与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技术需求的密切结合。通过项目的全链条设计和一体化组织实施,发挥各类科技资源的合力,研发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推动民营企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向创新型、科技型、高新技术型转型升级。完善中小微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壮大一批技术水平高、带动性强的科技型企业。通过创新驱动深入推进“一县一产业”快速发展,促进县域经济提质增效,支持建设一批创新型试点县(区)。大力推进县域农业现代化,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促进更多科技成果在县域示范推广。围绕县域优势特色产业,找准技术需求,解决制约县域特色产业发展的技术难题,构建县域特色产业创新链,深入实施县域重点创新工程,壮大县域科技服务业规模,新建一批科技示范基地,探索依靠科技创新实现县域经济持续发展模式。

4.2 以创新平台升级发展赋能产业振兴

围绕企业紧缺的技术需求统筹项目、平台、团队等资源,实现资源开放共享,不断优化创新平台运行机制、服务模式、管理制度及评价体系,形成设施先进、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的创新平台体系。建立技术成果与市场需求双向对接平台,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让科研人员在创新活动中得到合理回报,体现创新价值。吸引国内外高校、大企业到安康设立分支机构,鼓励重点民营企业与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联合设立和运营好各类研发平台。建立政府、企业、高校、院所高层次人才队伍共建共享机制。

4.3 以科技资源创新服务赋能产业振兴

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提升科技创新服务能力,积极搭建各类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打造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继续加强市、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建设,把市、县科技资源统筹中心建设作为科技部门延伸科技服务工作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互联网+科技”的成果转化模式,搭建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供需对接精准服务平台。强化和规范科技中介服务水平,建立科技创新服务战略体系联盟。加强科技资源信息和数据互联互通,构建市县网格化、数字化科技信息和共享平台,充分发挥科技服务在产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建立科技资源共享网络体系,为科技信息发布、技术指导与推广提供支持,促使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生产力。

4.4 以科技创新生态营造赋能产业振兴

加快形成市县联动、部门分工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大科技”工作格局。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不断提高科技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以多种形式参与科技创新,建立科技创新发展基金。加大农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力度,推行科技人员基层服务行动,优先支持乡村振兴关联产业技术发展。围绕村镇主导产业发展,开展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支持基础条件较好的镇村先试先行。积极开展科技合作和交流,全面推进众创、众扶、众包、众筹,培育科技服务新业态。开展有突出贡献专家、最美科技工作者等形式的表彰奖励。大力弘扬“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大力践行“安康创优精神”。提高全社会科技素养,以创新促创业、以创业推创新,进一步营造科技创新生态,激发创新创业活力,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推进产业振兴中的支撑作用。

5 结语

科技创新具有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新管理制度、改善社会环境等功能,是产业振兴的重要驱动力,应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重要位置。围绕富硒产业、文旅康养、新型材料三大千亿级产业部署创新,聚焦现代农业、新兴工业、社会事业重大需求,引导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紧密融合。在科技管理、科技经费投入、科技成果产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人才引进与培育等方面持续努力,充分发挥科技创新促进产业振兴的重要作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积极推动市内外高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创新合作,选准着力点和主攻方向,集中力量突破一批制约产业振兴的关键技术,培育一批具有优势特色和竞争力的创新主体,不断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效率,推出更多涉及产业振兴的科技成果,推动科技资源向农村聚集,让科技创新更好地助推乡村振兴。

致谢:感谢安康市科技局为作者提供的挂职锻炼机会及对本文的支持。

猜你喜欢

科技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2020年国内翻译研究述评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笔中“黑科技”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