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2022-11-25

新课程 2022年26期
关键词:表现性评价能力

刘 琳

(江苏省昆山市张浦镇第二中心小学,江苏 昆山)

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逐步深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日益难以适应现代教育的要求。基础教育的多元智能理论愈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个学生的特长与学习成就是多元化的体现,并非所有的教学成果与学业成就都能用传统的纸笔测验来加以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各个方面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评价普遍采用传统的理念和方法,即笔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教师则是评价活动的主体。

传统的评价模式以笔试卷面分数对学生进行唯一性的量化评价,具有极大的片面性。仅从精确的知识点与技能点来评价一个人的各项能力与综合素质不利于学生个性化的发展。现代教育的教学理念认为,只有充分对学生学习结果多角度、多层面进行全面评价,才能真正反映学生的真实水平。因此,我们的小学语文教育需要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法。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具有综合性的评价方法,不仅能反映出新课程理念,还能准确反映学生的实际学习效果,对教学目标的完整性和普遍性也表现出尊重,能促使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一、表现性评价的教育应用价值

表现性评价是在20 世纪末兴起的一种教学评价方式。它是建立在学生完成一个阶段或某个部分的学习任务后,教育者让学生完成某项具体实践,借此评价其学业成就。其中包括表现性任务和对学生表现的评价。这种评价方式与传统的纸笔卷面的测验性评价完全不同,是一种对学生能力表现进行直接性的评价。表现性评价运用于学科课程评价中,现已成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独立的评价方式。在课堂上运用表现性评价,不但可以有效考查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由此看出他们的学习情感、学习态度,从而实现学生多元化、综合性的发展。同时,从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视角考量,表现性评价重视评价的多元性和真实性,可以促进语文教学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融会贯通。可以直接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培养小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此外,表现性评价要求学生在语文开放性实践活动中从思维方式、举止仪态、品质素养等方面通过具体言行表现出来。

二、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表现性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明确表现性评价目标

评价目标主要是指表现性评价应用的真实目的,需要与传统的评价进行区分。传统评价是以笔试的方法了解学生学习所取得结果,从而进行划分;表现性评价的目标则是学生的全面发展。表现性评价的内容不仅是学生学习的最终结果,还包括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等。因此,在应用表现性评价时需要保证评价目标和标准的合理性。

首先,确定的评价目标要参考实际教学内容和新课标要求,将其作为重要的依据。新课标是指导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文件,教师只有明确新课标对小学语文教学的需求,才能了解语文教学的本质和目标、教学目的和意义。在设计和应用表现性评价时,要符合语文的课程标准,使二者紧密联系起来,从而提高教学质量和学习效果,在语文教学中发挥出表现性评价的价值。与此同时,表现性评价目标还应具备具体化特点,以便促进学生学习。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制订评价目标,并将目标细化为各个小目标,提高目标的具体性、可操作性,促使学生逐步实现小目标,进而提高学生实现整体目标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中“我的暑假生活”时,教师可以在制订目标之后将其细化为详细地描写暑假的某一天、某一件事或者是某一个人等,在这个基础上指导学生系统化总结暑假生活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其次,表现性评价目标还应具有简洁性、可操作性以及明确性。评价标准是对学生进行评价时非常重要的指标,要求教师在评价时遵循可操作性、简洁性以及明确性等原则,并促使教师和学生之间能客观、公正地实施评价,明确衡量的科学标准;简洁性则是指教师制订的标准通俗易懂、简单明了,不能复杂化;可操作性则是结合学生的情况制订具有实际性的标准,且该标准在学生在努力下能达到的标准,不能超出学生的实际情况。

(二)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

首先,结合小学语文的特点以及价值设计表现性任务。语文的主要特点就是人文性和工具性,教师所设计的表现性任务也要体现出这两点。表现性任务不仅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加以锻炼、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识记以及掌握,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性特点可以认为是人性与文化的融合,因此可以从学生的文化、思想情感、道德水平以及价值观等方面展开评价,体现出语文教学的内涵以及本质。例如,在“我的暑假生活”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口语表达情况作出评价,评价的内容包括学生所表述的语句是否通顺、词语使用是否正确以及表达的情感、价值观等,进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作出综合性评价;同时,及时纠正学生在语文知识、情感以及价值观方面的不足或者错误认知。

其次,根据学生的情况设计表现性任务。教师在综合考虑学生情况的基础上设计任务,保证任务难度的合理性,不能因过高地评估学生的能力而设计难度高的任务,这样不仅无法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还容易影响学生的信心以及学习的积极性;但对学生的评价也不能过低,简化学习任务,导致学生不需要经过努力就能顺利完成任务,没有在学习中获取新的知识和经验,认知水平也没有在这样的过程中获得提升。同时,设计的任务还要考虑小学生的心理水平以及发展规律。这个阶段的学生对活动的需求非常强烈,包括运动、游戏等,因此设计的表现性任务要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增加游戏活动以及动手实践等活动。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是差异性也会非常明显,发展速度表现出明显的不同,这就需要教师考虑学生的整体水平,发挥出优秀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优势,并发掘出学习能力较强学生的潜在能力。

(三)在综合性学习中应用表现性评价

新课标中指出小学语文的综合评价要注意学生的创新能力、探究精神以及语文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重视学生的表现,是否积极参与综合性学习,包括发现和探索问题等。教师将表现性评价应用在学生的综合性学习中,可将其应用在不同的阶段。例如,应用在综合性学习的前期阶段,教师结合学生的情况设计评价量表,将学生的情况记录在评价量表中,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比表格内容,针对个人的情况在放学后进行补充,并及时更新综合性学习的完成情况,经过一段时间的坚持和教师的监督,学生可以基本实现预期学习目标。如果是在综合性学习的后期阶段应用表现性评价,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个评估表,评估的学生主要包括学生个人任务完成情况、团队合作学习情况、与家长的合作效果等,并且完成评估表;教师根据评估表的内容对学生的综合性学习进行表现性评价,确保评价的科学性与可靠性。此外,在这种形式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走出分数的限制,自由且积极地投入学习中,展示出自身的综合能力。

(四)制订合理的表现性评价标准

使用表现性评价时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语言能力,设计公平、公正的评价标准。标准中主要包括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等。同时,教师分析学生在完成表现性任务时可以设计不同的表述方法。例如,在教学口语交际“名字里的故事”时,教师所设计的评分标准可以包括以下方面:其一,学生所表达的态度以及完成口语交际的能力;其二,是否正确使用了本单元新学的词语等、对这些词语的含义掌握是否准确;其三,学生语句表达顺序是否准确、是否具有逻辑性等;其四,学生的表述是否表达出自己的实际生活、语句是否有创新性和趣味性等。教师在评价中需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能力以及个性,坚持将“以生为本”作为评价理念,评分标准的设计要坚持公正和公平,避免区别对待班级中不同语文能力的学生。评分过程中需要坚持一视同仁,评语要对学生进行指导,并关心学生,鼓励有创新的口语表述,对表述上有错误的学生进行充分引导等。评分标准的合理性、公正性是教师实施表现性评价的重要条件,也是培养学生识字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口语能力的关键,能提高学生应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五)创新表现性评价过程管理

小学语文教师在应用表现性评价过程中,需要明确自身所扮演的角色。在传统模式的教学中,教师是评价活动的主体,是讲授知识的主体,是教学活动中的主角。但是,在使用表现性评价过程中,教师不再处于主体地位,而是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教师成了活动的组织者与管理者,为学生设计科学、合理的任务,并且是发现和挖掘学生潜在能力的开发者。在评价中,教师需要认真观察学生的实际表现,同时收集相关的证据,为分析工作提供可靠的条件。此外,教师可结合具体情况采用多元化的方法收集相关资料。例如,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学生的仪态、言行举止以及表情等;利用访谈法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和思想情感等;使用评价标准记录表,真实地记录学生的表现,体现出学生之间的差异和真实的语文水平等。

综上所述,由于表现性评价测量方法与传统纸笔测验方法有着非常明显的差别。实际上,这正是对传统纸笔测验的革新之处。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应用,应灵活运用表现性评价,才能真正让表现性评价模式体现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价值。参考学生的学习需求、语文能力,收集相关资料,学习同行、专业学者的经验以及理论,从而提高自身的理论以及实践能力,并且设计科学的表现性评价标准以及任务,在这个基础上落实评价工作,为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有效性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提高对学生评价的综合性与有效性,进而有效提高小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与综合素养。

猜你喜欢

表现性评价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高中说理性文言文表现性评价案例设计
“表现性”语文课堂风景——建瓯市东峰中学课改观摩侧记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