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2022-11-25王忠国
王忠国
(甘肃武威凉州区清水镇中心学校,甘肃 武威)
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更多是小学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其知识框架结构与脉络走向,大部分学生已经有清晰的认识。这就导致初中数学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时若不重视有效性的提高,会使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不利于学生学习更深层次的知识。因此,对初中课堂教学有效性提高方案的制订,是教师需要深思熟虑的事情,可以从学生学习主体地位、营造浓郁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通过有效的教学情境、创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重视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为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础。
一、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现状
从当前初中数学的教学现状来看,许多教师在给学生讲解数学题目的过程中,大多推崇熟能生巧,认为只要学生熟练做相同类型的数学题目,那么再遇见相似的题目时,就能够非常顺利地解答出来。而这种教学思想导致大部分学生解题步骤和解题思维的固化,在考试的时候只能解决和平时练习相似的题目,只要题目稍微出现一些变化,就会无从下手。因此,在日常的初中数学学习中,教师不能将所有的精力放在提高学生解题方法上,更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数学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灵活的数学学习方法,从而快速找到解题的思路。让学生在解题时可以根据数学题目的变化迅速找到切入点,再结合自己的思考以及分析来解决数学问题。数学这门学科本身就是非常灵活的科目,涉及的内容较广,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有效教学时,要重视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加强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从而有效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策略
(一)彰显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这句话在学习中同样适用——“你永远也提高不了一个不想学习的人的学习成绩”。由此可以知道,若想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需要彰显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共同推动学生学好数学。第一,教师要深刻认识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一名学生因成长环境、小学基础知识积累、学习习惯以及先天因素等的不同,其理解能力与应用、掌握能力也各不相同。因此,数学教师在安排课堂教学活动时,要综合考虑班级内所有学生的特点,科学设计教学内容与实施方案。此外,在布置课堂练习时,教师也要重视运用分层作业法,使每一个学习层级的学生都有锻炼学习的机会,并在练习中有效提升个人学习能力。第二,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要重视彰显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引导与辅助,并不是将教材知识按照教学大纲一步步讲解给学生知道,而是要引导学生意识到自身学习主体的地位,从而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帮助,使其主动吸收并消化应用教材知识。此外,在课堂教学中,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较强,知识理解程度更深,教师要给予表扬与支持;一部分学生学习能力一般,但基础知识扎实,教师要重视给予鼓励与引导;一部分学生理解与学习能力都较差,但上课态度良好,教师要重视给予激励并推动。这样每一层级的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有所收获,从而继续积极学习,成绩就会有明显提高。
(二)注重数学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
数学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可以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良好的基础。浓郁的教学氛围可以有效推动学生快速进入课堂学习中,将目光放在教师讲解的知识点上,有效培养思维发散能力。因此,要想有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获得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教学氛围的营造必须引起数学教师的重视。数学是一门集抽象、逻辑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其中涉及的知识点众多。虽然有一部分知识点学生已经接触并了解过,但对学生深入学习并理解知识点的引导,需要教师营造一定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主动学习,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全面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获得更高的教学质量,完成教学目标。例如,“概率”知识的学习,教师首先要重视课堂教学氛围的营造。这时,教师可以从学生生活出发,借助情境开展教学活动,营造教学气氛。同时使学生明确数学学科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对高效课堂的构建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如,中秋节来临,小明一家去商场购物时发现有抽奖活动,只要购买1000 元以上商品就可以参与抽奖(商场内所有商家消费都可以累计叠加计算),奖项分为五种: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参与奖、纪念奖。那么,大家的中奖概率一样吗?为什么?教师通过情境的引导,可以使学生专注力集中在情境中的数据信息上,这时再给学生讲解“概率”知识,最后由学生根据内容进行概率计算,就会让学生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中掌握数学知识并学会应用。
(三)重视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推动学生主动学习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更重视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向学生多讲解知识点,反复多次强调知识点的重要性,并要求学生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进行巩固。虽然在一定时间内,学生的数学成绩会获得明显提升,但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负担,产生抵抗情绪,不利于学生以后的学习与成长。因此,重视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推动学生主动学习,是目前初中数学教师更应该重视的问题之一。当学生对某一事物产生兴趣,就会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与深入研究,只依靠教师短时间的辅助与引导就会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例如,“解一元一次方程——合并同类项与移项”知识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同类项”“移项”的意思,如 2a、a、3、5b、6a、7b 中哪几个是同类项。学生会回答:“含有相同字母的项就是同类项,2a、a、6a 是同类项;5b、7b 是同类项。”列式表示:2a+a+6a=270,合并同类项为:9a=270,系数化为 1,a=30;移项列式:2a+a=270-6a,将6a 移到式子的左面为:2a+a+6a=270,最后计算a=30。通过提问、回答的互动过程,学生对“同类项”“移项”有了清晰的认识,并在练习中形成对知识学习的兴趣,进而主动进行更多的习题练习,深入探究更为复杂的方程练习题。
(四)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
教学情境的创设是数学学科知识学习的重要手段之一,可以有效帮助并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与培养。首先,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数学知识若只讲不问,学生被动学习,不仅课堂教学效率不高,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研究、探索,最终在思维高速运转的情况下,深挖并理解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其次,创设实践情境,为学生思维培养提供丰富经验。将实践与理论教学有效融合,可以在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深度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使其发现数学学科的学习意义与价值,进而积极主动地进行数学学习。如在学习“几何图形”知识时,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动手制作各种几何图形,并利用拼接的方式深入研究各种几何图形的特点与联系,拓宽知识学习的深度与广度,为数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提供有效帮助。最后,创设讨论情境,帮助学生发散思维。初中生都有较强的竞争意识与表现想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将教材知识点变成一个个模块,为学生讨论创造话题,引导学生在不断的讨论与研究中激发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此外,为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教师需要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从而灵活创设各种教学情境,有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学习与锻炼,逐渐形成数学逻辑思维。
(五)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模式,重视教学各个环节的优化,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要重视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这是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础条件。只有教师知道课堂上重点讲什么、学生学什么、用什么讲、用什么辅助教学,才能有效利用课堂45 分钟时间,并将教学效果最大化。其次,重视课堂教学中知识的有效传递。教师要想将知识传递给学生,必须明确要传递的是方法、过程,结果需要学生自己去学习、理解并融会贯通。此外,教师要重视数学模型的建立与讲解,当学生跟随教师讲课思路在脑海中建立有效的数学模型后,会对模糊的知识点形成清晰认识,并主动将理论知识学习能力向应用实践能力转化,形成个性化的数学思维,提高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等设备,将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点通过图画或视频的方式形象地展现给学生,这样可以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最后,教师要重视知识的内化、延伸。教师要及时通过有效手段获得学生在本次课堂教学活动中对知识的学习与掌握情况,全面掌握班级学生的学习程度,进而在做下一堂课课程安排时,及时并合理调整教学结构,使每一堂课的教学质量都有明显提高,教学作用得到全面发挥。教师只有灵活掌握“教”与“学”之间的“度”,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采用多种有效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模式、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增强对初中数学学科的重视程度,从而主动在课堂学习中积极与教师互动,全面地、深度地掌握数学知识。因此,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数学教育的根本,更是促进数学教学长远发展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