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建科技创新平台打通“最后一公里”

2022-11-25本刊评论员

中国农村科技 2022年6期
关键词:最后一公里县域要素

本刊评论员

“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在城乡融合背景下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实施路径的核心是把发展要素从农村向城市单向流动转变为发展要素在城乡之间双向流动,尤其是促进发展资源包括市场、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要素从城市向乡村流动,利用现代的生产技术来最大程度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确保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给中国的粮食安全和农村地区稳定增添保障。

一边是农民在传统农业里举步维艰,渴望新技术来提升农产品质量、增加亩产效益,一边是国家农业科研成果下不去,困在实验室不能有效实施。面对产学研用对接难、项目基地平台人才融合难、协同创新跨界难、社会资本资源进入难等难题,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自2019年8月开始建设“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以科技计划项目为牵引,强化绩效产出和创新供给,提高成果转化服务效能,推动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和创新要素集聚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主战场。此次在科技部主导下实施的科技计划成果“进园入县”行动,能够满足园区、县域对农业科技创新成果的迫切需求,通过主要类型涉农创新主体在“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下,开放协同、跨界融合、重心下移,从而加快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转移转化,形成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一盘棋”,打通科技“最后一公里”的发展局面,促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走下去”。针对园区、县域创新发展中存在的科技、人才、平台、金融等创新要素分散,开放协同薄弱,创新资源聚集不够,开展“进园入县”行动,能够把成熟度高、可转化的科技创新成果及时送进园区、送入县乡村,使其真正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推动形成科技成果有效供给、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创新人才加速下沉、创新要素有效集聚,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并为科技特派员、科技特派团提供有效支撑,真正实现“科技下乡、人才下沉、服务三农”。带领县域基层创新,使产业链与创新链融合,完善县城产业服务功能,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龙头企业做强做大。

“强起来”。实施“进园入县”行动,是用科技的手段、创新的模式,助力园区和县域补短板、强发展,把科技成果深度融合到乡村产业发展的实践中,实现把科技成果送到农民家里、交到农民手里,让科技真正成为农民可持续增收致富的“金钥匙”。同时发挥园区和县域的“出题者”和“检验者”作用,一方面衡量“十三五”科技计划成果是否真正满足产业需求,是否真正提升企业效益,并推动“十四五”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实施过程中“沿途下蛋”,提高科研成果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发现并找出农业农村产业发展的科技需求和技术难点,推动项目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与园区县域相互衔接、精准对接,形成科技创新和乡村振兴耦合互动的“双螺旋”发展格局。科技强则农业强,将农业真正建设成科技含量高、产业链条长、附加价值高的现代化产业,实现农业产业工业化。从而推动各类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下沉农村,形成以点带面、纵横贯穿的农业农村科技创新新格局。

正如科技部邵新宇副部长所强调的,“进园入县”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一定要强化系统观念,最初一公里要“明”,最后一公里要“通”,使“进园入县”行动从“纸面上”落到“地面上”。 这就需要各部门携手联动互补,共同推进。

“进园入县”行动的实施,使科技计划成果落地的同时,使科技信息、市场信息、金融资本、现代化管理等要素一并流入偏远的农村,使园区和县域产业质效明显提高,农民增收及农民素质都得到实质性提升,社会影响和产业贡献率大幅提高,对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的支撑作用更加充分,可见“进园入县”行动意义深远。

猜你喜欢

最后一公里县域要素
基于融媒体环境的县域媒体技术创新
县域经济 绥德“网上货运港”
县域高中文科数学生态课堂的“三味”
国家十项举措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
2015年8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
2015年6月债券发行要素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