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编辑记者如何使用网络语言

2022-11-25李志银

新闻传播 2022年18期
关键词:用语汉语言中华

李志银

(山东省郓城县融媒体中心 菏泽 274799)

在融媒体时代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之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大众开始喜欢上网络语言这种表达形式,对此山东省创建了闪电云平台为融媒体的共有采编平台,有很多新闻编辑记者在新闻编写的过程当中也会运用网络语言,可是这些网络语言有不少是不符合中华汉语用语习惯的。因此,编辑记者本身需要了解网络语言的主要内涵,分析网络语言如何运用才能既表达含义又能够保持中华用语习惯的规范性。本文将立足于这一核心思想,首先分析融媒体时代网络语言产生的主要影响,然后探究编辑记者应当如何使用网络语言。

一、融媒体时代网络语言产生的主要影响分析

(一)从积极影响方面来看

网络语言的产生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所以从事物存在的合理性方面来看,网络语言的出现也具备一定的合理性。现在互联网上有非常多种类的网络语言,主要包含以下几种:用英文字母代替一句话或一个字,如“yyds";用特定称谓来表示某一类人或某一类事物,如“绿茶”,直接运用这些网络语言,能够减少对于某一类人或事物的细致描写,言简意赅且新奇有趣,也正因为如此网络语言才能够在社会大众当中迅速扩散并流行开来。除此之外,不同的网络语言也能够对社会带来不同的影响,有些网络语言能够为社会正能量的弘扬提供积极帮助。例如“点赞”,这个词通常运用在对某一类人或事物进行表彰的时候,用点赞这样的动词来形容溢美之情,常常将一些具备正能量的人或事推动到更加广泛的领域,影响更多社会受众的意识和行为。由此可见,网络语言在融媒体时代的运用当中具备诸多方面的优势,对于现代人生活产生调剂作用的同时,也形成了一种新型的网络文化。[1]

(二)从消极影响方面来看

新闻作为社会舆论导向的主要工具,在进行编写和传播的过程当中必须要充分把握严肃性和真实性。可是一些编辑记者在进行新闻编写的时候,往往因为个人受到网络语言的影响而在新闻编辑过程当中去运用一些网络语言。如“yyds”“哦买噶”等。这些语言在新闻当中运用非常不合时宜,一旦这些网络语言在新闻传播当中出现,很多受众可能会产生网络语言值得提倡的错误观念。通过互联网上网络语言的梳理和汇总,不难发现很多网络语言都带有粗鄙、讽刺的含义。如“医生”被异化为“医牲”;“难受想哭”化为“蓝瘦香菇”;“我不行”化为“臣妾做不到啊”等等。这些语言虽然幽默风趣,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中华汉语言文字的一种错误运用,如果这种运用方式在互联网上广泛流传,将很可能对我国青少年产生非常重要的不良影响。纵观各个年龄阶段学生在进行作文创作的时候,不难发现很多学生也开始在作文当中运用网络热词,甚至有些学生直接把网络热词作为自己的语言表达习惯来进行运用,直接影响学生文化素养和语文能力的提升。由此可见,在融媒体时代当中所产生并流行的网络语言具备各种优势的同时也具备诸多不利影响,因此编辑记者在网络语言运用的时候必须慎重考虑。

二、编辑记者合理运用网络语言的必要性分析

首先从中国汉语语言文化的传播来看,在我国数千年的文化历史当中,汉语语言始终具备非常强的凝聚力,能够使中华民族保持高度的民族自信心与文化自信心。网络语言运用当中常常存在对汉语言用语习惯、用语规则、汉字书写规范等方面的异化。这种现象如果广泛流传,很有可能对我国青少年造成重要不良影响,甚至导致中华文化在传播过程当中生命力逐渐削弱,所以在融媒体时代合理运用网络语言,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之处,是编辑记者在进行内容输出的时候必须着重考虑的。第二,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来看,在教育工作当中必须严格按照中华用语习惯来进行,尤其是语文学科不仅作为学生知识技能培养的主要途径,同时也是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在语文教学工作当中最忌讳出现用语不规范的现象。所以,通过编辑记者的自我调整,在内容创作与输出的时候进一步提高规范性也是为了保持我国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第三,从我国文化竞争力的提升方面来看,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现阶段我国也逐渐走入世界舞台中央,在此过程当中也引起了很多西方国家的不满,他们纷纷在国际范围之内宣扬“中国威胁论”,同时也开始尝试以各种各样的文化渗透形式来侵蚀我国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因此在编辑记者进行内容创作的时候,必须具备抵御文化过度渗透的理念,注重保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基。综上所述,在融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运用当中,不仅关系到语言习惯的改变,同时也关系到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所以编辑记者必须合理运用网络语言,保持中华文物用于习惯。[2]

三、融媒体时代编辑记者使用网络语言的策略分析

(一)明确网络语言的情感色彩和内涵

越来越多的人对某一网络语言的判断存在各种各样的误差。比如原本是用来褒扬某一事物的网络语言,经过一段时间的传播以后,会逐渐出现歧义,也被一些人用来贬低或讽刺某一类事物。因此融媒体时代的编辑记者,在网络语言使用过程当中,必须要首先明确其情感色彩和主要内涵,针对那些自己了解不深入,不能完全把握这一类语言情感色彩的词语就不能随便运用,以免对社会大众的信息了解造成不良影响。此外要想在新闻编辑过程当中运用某一类网络语言,必须对这一网络语言的产生和内涵进行深度追溯,比如“臣妾做不到”这一个短语,就出自曾经热播的电视剧《甄嬛传》中,主要是为了表示一种自我否定,形容自己难以达到某种要求或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主观性,是形容对自己的评价,所以在新闻编辑过程当中一定要谨慎使用。除此之外还有非常多的网络语言,它们的情感色彩、主要内涵以及来源都不尽相同,因此在新闻编辑过程当中明确这些方面的知识是保证新闻真实性和权威性的基础条件。[3]

(二)遵守汉语言的表达习惯,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延续

在汉语言的运用过程当中,一句话离不开主语、谓语和宾语这三个主要成分,对于一个人或某一个事物进行描述的时候必须面面俱到,词语和标点的运用必须符合规范。在融媒体时代,记者进行内容编写的时候也同样如此,必须要遵守汉语言的表达习惯,在用语当中遵守汉语言规范。例如,编辑记者在新闻编辑的时候为了符合当代大众的审美和信息选择趋向,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网络热词,但是在网络热词应用过程当中必须要以引号作为标注,因为在中华用语习惯当中,引号一般是表示引用或者特指,也能够提醒信息受众这样的词语并不在中华用语规范范围之内,而是一种调侃或者特指。此外,记者在新闻编写的过程当中,如果运用了某些网络语言,还要对其含义和具体用法加以强调,以避免社会大众对这些网络语言产生误解。只有编辑记者在内容创作的时候能够首先尊重汉语言的表达习惯,针对不同的网络热词进行着重标注提醒社会大众,这些网络语言并非中华汉语言当中的组成部分,只是社会发展当中的一种潮流表现,这样才能够以新闻这一权威方式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延续。[4]

(三)融入闪电云平台,扩展融媒体新的客户端

融媒体时代编辑需要更多有效信息加入,以山东省最具代表性的采编平台闪电云平台为例,闪电云平台是为了打通传统广电业务和新媒体业务,整合全台自采新闻资源,避免新闻重复采制或闲置浪费。同时通过灵活高效的业务流程,对收录新闻拆分,向电视栏目、广播新闻、新媒体、报纸等业务系统提供优质新闻节目,使新闻资源统一管理、统一使用,一站式生产,实现全台节目跨媒体、跨终端的分发和传输,改变单向传播、受众被动接受的方式,加速立体化新闻生产,再造融媒体釆编流程,打造融合发展的广电融媒体传播体系。

结语

总而言之,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之下信息表达的方式越来越多,人们对于新奇有趣的事物也越来越追捧,于是网络语言的运用也日渐广泛,甚至深刻影响人们的文化选择和理念。所以编辑记者在进行内容创作的时候,必须要保持新闻本身的严肃性和准确性,同时也要注重合理使用网络语言,避免对网络语言过度宣传而影响汉语言的规则使用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猜你喜欢

用语汉语言中华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国家级一流专业 汉语言文学
西南大学汉语言文献研究所简介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礼貌用语大家学!
来华汉语言预科生学习焦虑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