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 奋力推进中国自动化事业高水平发展
——中国自动化学会成立六十周年工作报告
2022-11-25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
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
郑南宁
今天,我们怀着激动和喜悦的心情在这里隆重集会,热烈庆祝中国自动化学会成立60周年。首先,我代表中国自动化学会,向莅临此次大会的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关心、支持学会工作的各界同仁、自动化及相关领域广大科技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次大会是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大会,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会议的主题是:弘扬老一辈科学家精神,奋力推进自动化高水平自立自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科技强国做出更大贡献。
1956年,党中央发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为贯彻落实科学技术十二年发展远景纲要,在周总理的亲切关怀下,在钱学森、沈尚贤、钟士模、陆元九、郎世俊等老一辈科学家的倡议下,中国自动化学会于1961年11月27日,宣告成立,钱学森任学会第一届理事长。
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灿烂的科学春天”,中国自动化学会恢复和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中国自动化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2012年党的十八来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加强了对科技事业的全面领导;中国自动化学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抓机遇,锐意改革,积极创新,昂首阔步迈向新的发展阶段。
六十多年以来,自动化科学与技术不断地将人类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不断地拓展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领域,不断地提升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日益增长,自动化已经开始并继续将人类从复杂的脑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新的智能化时代。经过六十年的发展,中国自动化已长成为一棵根基深厚、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孕育产生了许多新兴学科,在空天科技、深地深海前沿领域、轨道交通、生物医疗、智慧农业、社会治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取得了重要突破。
第一部分:历史回顾
六十年来,中国自动化学会和中国自动化事业大体上经历了开创发展、追踪发展和加速发展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创发展期(1961年至1976年)
中国自动化学会成立之初就立足国家发展战略:主动参与国家科委关于自动化科学学科组工作;组建自动化元件及装置等五个专业委员会;创办《自动化学报》等期刊;成为国际自控联的发起成员国之一;以及举办展览会等;为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建设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
第二阶段:追踪发展期(1977年至2012年)
1978年,邓小平同志在全国科学大会上做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确立了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中国自动化学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1977年9月学会正式恢复开展学术活动。自此,在宋健、胡启恒、杨嘉墀、陈翰馥、戴汝为、孙优贤等理事长的大力领导下,中国自动化学会已经成长为拥有4万余名会员、80个团体会员、26个专业委员会的科技社团。
1978年,学会在太原召开第一次大型学术年会,1979年复刊《自动化学报》、创刊《机器人》。自1980年起逐步增建仿真技术专委会等,全面开展学术交流、学科研究等相关工作。自此学会每年平均举办40余次全国性综合或专门领域的学术会议。
学会高度重视国际学术交流活动,1981年与美国IEEE控制系统学会共同主办“中美控制系统学术会议”;1999年承办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第14届世界大会等,为提升中国自动化的国际地位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会积极开展人才培养工作,2007年与中国宇航学会共同设立杨嘉墀科技奖,组织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高校自动化大赛等自动化系列赛事。学会创办中国自动化产业世纪行活动,推动产学研用协同发展。
第三阶段:加速发展期(2013年至今)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自动化学会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与时俱进全面深化改革,团结凝聚科技工作者不断促进科技创新、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深化国际科技合作,向科学技术的广度和深度进军。
在中国科协的坚强领导下,在中科院自动化所的大力支持下,中国自动化学会在近十年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学会个人会员数量翻番,现有个人会员近8万名,团体会员由80家增长至近300家,新增27个专业委员会、53个科普教育基地、23个学会服务站,参与筹建2个国际学术组织,荣获“全国科协系统先进集体”称号,获评世界一流科技社团评价“五星级社团”。
第二部分:近十年主要工作与改革创新成果
过去十年,是自动化领域科技工作者砥砺奋进的十年。我国自动化在基础理论、关键技术、产业应用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重大突破。
过去十年,是中国自动化学会锐意进取的十年。学会坚持党建引领,民主办会,全面深化学会改革,全力打造有温度的科技工作者之家,构筑多层次学术交流和科普格局,引领学科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战略支撑力,助力科技经济深度融合,为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技术的繁荣发展,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做出积极贡献。
一、立根铸魂,以党建促会建,全面推进学会发展。
夯实党建之基。学会自成立以来不断增强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自觉,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不断加强思想建设,建立学会理事长、知名科学家讲党课常态化机制;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喜迎建党百年等专项政治学习活动,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学会发展实践。以党的制度建设为保障,制定《中国自动化学会党委工作会议议事规则》等,不断推动学会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切实发挥党组织的政治引领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
弘扬科学家精神。学会于 2015 年打造“口述历史”系列访谈,深度采访“七一勋章获得者”百岁院士陆元九等与学会建设和学科发展息息相关的老一辈科学家,以科学家精神引领时代风尚。
筑牢党建强会主阵地。自2012年至今,学会连续9年积极承担中国科协党建强会计划,切实开展“科技精准扶贫”系列活动。“CAA党员先锋队”的足迹已遍布云南、贵州、甘肃等全国20余个地市区,建立2所爱心图书馆,8个智慧教育实验基地,广泛开展助学助教工作,普及科技新知,助力乡村振兴,作为唯一一家全国性社会组织,入选中国社会组织扶贫50佳案例。
深化学会治理结构与治理机制改革。自上而下分工合作、权责明确,创新理事会五级例会制度,形成位阶有序的议事规则;规范分支机构动态管理,推进学会办事机构实体化建设,增强服务能力。
矢志不懈,戮力奋斗。学会党建工作得到了中国科协党委的充分肯定,连续6年荣获党建强会项目“优秀组织奖”,2018年荣获全国学会“星级党组织”称号(八星级),并在建党百年之际被中国科协评为“2018-2020年度中国科协党建工作先进学会”。
二、以人为本,打造有温度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学会充分发挥组织优势,以品牌凝聚人才,以服务温暖人心,以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才,以信息化平台为手段,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服务科技工作者,建设深受广大会员喜爱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以品牌凝聚人才,构筑学术交流高地。搭建高端学术交流平台,打造中国自动化大会等10余个品牌学术会议,形成层次清晰的学术交流矩阵。
以服务温暖人心,实施会员精准服务。面向全体会员,学会设立会员服务月,每年定期开展10余次专属会员活动;面向女性会员,设立“女性科技工作者发展计划”项目;面向青年会员,全力打造青年菁英系列论坛、钱学森国际杰出科学家讲座等品牌活动;打造CAA线上云讲座系列活动;在疫情来袭之际,第一时间向疫情地区会员邮寄口罩等防疫物资,为会员提供有温度的服务。
以核心价值观引领人才,强化人才培养力度。建设科技奖励体系,实现多层次人才评价。此外,学会不断拓宽奖励举荐渠道,2015年获得直推国家科技奖励资格,经学会推荐的3个项目荣获国家科技奖;依托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支持38位青年人才茁壮成长;广泛开展人才培训和评价,承担国家专业人才知识更新工程,探索工程师能力标准国际互认试点。
以信息化平台为手段,开创智慧学会新局面。以信息化平台为手段,开创智慧学会新局面。以“互联网+”集成学会优势资源,提升联通能力,建设会员服务系统、学术交流系统、期刊采编系统、奖励系统、组织管理系统和科研动态系统,与学会各项业务工作同频共振。
三、砥砺深耕,坚守学术本源,引领学科高质量发展
中国自动化学会以高端交流平台和高水平科技期刊等为抓手,汇聚国内外顶尖人才,筑牢开放合作基础,突出高端学术引领,建设支撑科技自立自强新高地。
搭建开放交流平台,构建三位一体学术会议体系。学会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可持续发展目标,紧扣时代发展主题,构建以中国自动化大会为代表的“综合交叉类学术会议”、以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国家智能车发展论坛、中国认知计算与混合智能学术大会等为代表的“前沿高端类学术会议”。58个分支机构面向不同的二级学科建立品牌学术会议。学会每年约召开千余场学术活动,受众人数近两千万人次,交流论文上万余篇,覆盖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领域的基础研究、技术开发、产业应用和教育等各个方面,有力地助推了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的自主创新和人才培养。
支撑引领原始创新,加快一流期刊品牌建设。学会紧跟学科发展趋势,大力培育9种精品学术期刊,形成一流期刊集群。编制发布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形成《中国自动化学会推荐学术期刊目录(试行)》。
深耕学科发展,积极组织撰写领域学科发展研究。学会连续四年开展“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发展研究”,编制《中国控制科学与工程学科史》《自动化学科发展路线图》和《智能控制:方法与应用》,发挥学科战略引领作用,预判学科发展趋势,推动自动化学科快速发展。
四、精准布局,发挥智库优势,服务科技经济融合发展
中国自动化学会以国家和区域产业发展需求为牵引,把科技共同体人才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为提升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提供科技支撑。
学会组建多个产业科技服务团,汇聚200余位专家学者,走访50余个城市,成立23家学会服务站、2个院士工作站,形成20余项技术开发合作项目,为产业集群和重点企业提供定制化组合式服务。创办国家机器人发展论坛、等十余个品牌学术活动,构建供需对接信息平台、人才技术赋能平台,形成 “成果库”“专家库”“需求库”以及重点技术领域专利信息库,发布《前沿科技领域成果汇编》、《区块链技术前沿热点综述》、《工业控制系统信息安全》等重点领域系列发展报告;开展团体标准制定和科技成果评价工作,完成百余项目技术成果鉴定;开展“智汇中国”平台建设,参与中国科协学术会议成果智库化项目,将学术交流成果有效转化为智库成果;前瞻性提出未来竞争优势的重点布局,为制定科技战略和规划提供依据,为自动化产业及科技社团发展建言献策,突出科技社团治理特色,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
五、肩负使命,合力打造“科普之翼”
中国自动化学会始终肩负传播自动化、信息及智能科学领域新知识、提高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使命,积极推动自动化、信息与智能科学领域内科普传播协同化、侧重化、多样化发展。
搭建多主体参与、多样化传播的共建共享平台。组建以科研院所、媒体及企业为主体的科普工作委员会;组建“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科普百人团及9个科学传播团队;建立53家科普教育基地,织密科普工作网络。此外,学会积极参加全国科普日等活动,加强《自动化博览》等科普刊物建设,出版科普书籍;积极探索“互联网+科普”新模式,广泛传播领域知识。
构建培养青少年科技人才的开放高地。组织开展了RoboCup Junior青少年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中国机器人大赛、3E国际青少年智能与创意设计大赛、世界青少年创客奥林匹克竞赛(WYMOLY)中国赛等系列赛事,组织开展了全国高校青年“自动化与人工智能”知识普及志愿活动。
学会微博进驻科普中国潜力榜,荣获科普新媒体传播飞跃奖,连续多年荣获中国科协“全国学会科普工作优秀单位”称号。
六、开放合作,提升学会国际影响力
中国自动化学会着力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学会改革创新,不断提升学会开放合作能力。
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学会成功承办IFAC第14届世界大会、第23届世界人工智能国际联合大会、国际智能车大会等10余个大型在华国际学术会议,其中学会于1999年承办的IFAC世界大会是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召开的国际自动控制界的一次盛会;世界人工智能国际联合大会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被誉为人工智能界的奥林匹克,是自创办45年以来首次落户中国。
提升参与全球科技治理能力。学会参与筹建智能科学与技术协会(AIST)和智能产业促进协会(AAII);与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以及国际模式识别学会(IAPR)等建立互惠合作网络。推荐百余位会员当选国际学术组织Fellow,担任国际学术组织重要领导职务,有力提升了我国自动化的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第三部分:“十四五”发展设想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中国自动化学会将继续围绕党和国家的发展大局,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科技社团建设;以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中心,繁荣学术研究和交流,促进开放合作,涵养创新生态;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强有力的历史担当,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中国自动化事业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自动化同仁们!
岁月峥嵘,甲子荣光。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我国自动化事业的发展道路上留下过辛勤的汗水,谱写过辉煌的篇章。宏图引领未来,使命呼唤担当。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中国自动化学会将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坚持“四个面向”,发扬科学家精神,勠力同心,奋勇前进,为推进我国自动化事业高水平发展,为使我国真正成为世界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强国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