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探索
——以扎兰屯职业学院农林工程系为例

2022-11-25刘佳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2年1期
关键词:畜产品一体化加工

刘佳

(内蒙古扎兰屯职业学院 内蒙古 呼伦贝尔 162650)

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是为了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效衔接,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其主要内涵是打破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现代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重新整合优化教学资源,将实践技能的培养和职业素养的灌输贯穿于各个教学环节[1]。

“一体化”教学可以将教学从知识传递向知识处理转变,将教师授课从单一模式向任务驱动转变,将学生从被动接受向动手实践和发现问题转变,将教学形式从传统的集中教室授课向实训室转变,将教学手段从讲授和黑板向现代化和信息化教学手段转变。

通过多年来对农林工程系高职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体会,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并按照社会岗位需求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积极开展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积极探索“一体化”教学,提高培养水准,适合社会岗位需求。

1 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传统教学方式存在的问题

1.1 理论教学多,实践匹配少

高职畜产品加工技术等多数课程教学内容均匹配相应的实践实习内容,但是由于理论内容、实验条件和实习指导教师等条件限制,致使理论教学较多,与之匹配的实践教学较少,因此大部分的学习形式依旧以班级授课为主。

1.2 教学方式旧,学习效果差

畜产品加工技术等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大多是“填鸭式”和“满堂灌”模式,直接由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方法比较老旧,致使学生听课状态差、学习效率不高。对学生来源进行摸底发现学生底子薄、基础差,本身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缺乏生活常识和经验,很多东西都没有见过,一旦教学过程和生产实际脱节,绝大多数学生听不懂,导致学习兴趣不足,学习效果差。

1.3 实训条件差,缺乏“一体化”

畜产品加工技术实验室建设时间早,实训条件差,实验室部分设备老旧,设备提供的参数和老师提供的参数不相符。而且缺少畜产品加工成套设备,缺少从原材料到成品整个加工流程的设备。

1.4 教师不匹配,社会实践少

农林工程系教师所学专业绝大多数是农学类专业,主要以农业发展方向为主,食品专业的教师比较少,而食品类专业本身要求教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要有参与实践和指导实践的能力[2]。农林工程系教师除了授课之外身兼数职,如兼任班主任、学院组织部和学院教务处科室等行政工作,到企业实习实践的时间和机会比较少,对于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的老师而言很难胜任实践教学任务。

1.5 考核不科学,能力不凸显

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考核设计不合理,结课考核多以笔试为主,以考查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为主要手段。农林工程系目前评定学生期末成绩的主要方式是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各占50%。其中平时成绩主要从学生出勤、作业和课堂表现等方面进行考查,期末成绩为本课程期末测试。因此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得不到有效评价,不利于学生专业水平的提升和专业技能的拓展[3]。

2 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2.1 整合优化课程内容,重建实践技能包

通过对校企合作单位的走访,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了充分研讨,并通过对毕业生跟踪调查方式与区外多家企业联系,对食品加工行业所涉及的专业岗位需求、岗位运作和相关仪器设备等进行调研,根据调研情况,重新整合优化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内容。根据企业对岗位的设置和对人才要求,建立本课程的实践技能包,重新匹配理论和实践学时分配,专项培养学生动手实践操作,直接与岗位对接,争取达到“上学即上岗”和“毕业即就业”目标。

2.2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

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最适合的方法和手段。比如任务驱动法、视频展示法、小组讨论法和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手段,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与教师互动,提高学习的兴趣,营造学生主动学习的氛围。

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主要涉及肉品、乳品和蛋品等产品的原料、加工工艺流程及生产技术等内容。例如在肉制品-香肠加工内容中选择任务驱动法、小组讨论法和实践操作法等教学方法,学生们分组自行查找和研制调料配方,然后进入实验室,运用香肠加工设备,完成从原料到成品的整个操作,然后根据本组作品进行讨论,完成任务报告;例如在乳制品内容中,选择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和产品展示法等教学方法。超市的货架上有很多奶制品,如纯牛奶、调和奶、高钙奶、早餐奶、酸奶和乳酸菌饮料等,这些奶制品有什么区别?小孩、成年人以及老年人选择哪一款奶品比较适合?可以通过这几种奶制品实体展示或者在网上查找相应的产品,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小孩、成年人以及老年人选择适合的奶制品,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3 积极引进专业设备,完善校内实践条件

培养社会岗位需要的专业技能型人才,必须在教学中突出专业的实践性和职业性,组织好学生进行实习实训是重点和难点。为此,根据学校畜产品加工实验室内现有的设备以及企业岗位运行调研,淘汰老旧机器,根据企业提供的设备参数引进符合岗位运行和学生发展相结合的专业设备,为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生产实习提供基础。

2.4 建立健全教师培训,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

培养“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健全教师培训,努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全面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水平,是高职院校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要建立健全教师培养制度,定期安排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和锻炼。另外,可以邀请企业专业技术人员入校或通过远程等方式为教师进行培训,指导教师参加社会服务,并根据教师技能水平进行专业考核,真正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技术水平。

2.5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凸显学生能力本位

对于专业课程而言,应当建立多元化考核方式。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成绩考核应该紧紧围绕能力培养目标来进行,突出过程、实践和态度,学生的综合评价与考核不仅体现出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多地体现在参与工作的主动性、创造性、工作态度、工作方法、团队意识和职业素养等方面[1],根据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现有的考核项目新增专业实践考核和答辩考核内容。为此,畜产品加工技术考核主要包括平时的成绩考核、理论成绩考核、实操技术考核和专业技术答辩考核4个模块,突破传统的考核方式,将考核贯穿于整个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过程中。

3 结束语

农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一体化”教学改革是专业课程改革之一,改革的过程也是大胆尝试和不断摸索的过程,如何更科学、合理地制定和完善“一体化”教学改革方案,如何使课程改革更适合当今高职教育的发展,如何在提升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课堂效果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还需要不断地探索。

猜你喜欢

畜产品一体化加工
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控制措施
《煤炭加工与综合利用》杂志订阅单
认识“超加工食品”
自由曲面加工中数控加工技术的应用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克里米亚完成入俄“一体化”
看,塑料制品是这么加工来的
四川大中城市8月中旬畜产品价格等
青海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