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音乐教学中情感体验研究
2022-11-25姜寅秋
姜寅秋
(陕西师范大学 教育学部,陕西 西安 710062)
音乐的节奏曲调、歌词内容及其蕴藏的情感等都能为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因此,教师需要充分正视幼儿的情感需求,立足于现代教育的正确理念,引导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教学活动,促使幼儿逐渐从“在音乐中感受情感”转变为“借助音乐表达情感”.
1 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意义
3~6周岁的幼儿有表达自己情感的需求,处于情感培养非常重要的时期,对于周围任何事物都抱有极强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幼儿教师可以充分运用音乐教学活动对幼儿进行培养,促进幼儿获得丰富、健康、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1].音乐中轻快的节奏、悠扬的旋律等都能快速吸引幼儿注意力,并引导其主动参与到探索活动中.让幼儿在倾听音乐时用身体动作来感受音乐情绪,合乎节律的动作能唤起幼儿的本能,建立身心和谐的协调性,提升幼儿思维水平,使幼儿感情更细腻,更活泼健康.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引导幼儿体验情感是符合其发育需求、情感需求及身心成长规律的必要环节.
不仅如此,对比其他的幼儿教学活动,从幼儿阶段开展音乐教学,可以让幼儿获得更加多样化的情感体验方式.这样,不仅可以让幼儿通过音乐理解作品、表达思想情感,还能实现对幼儿的艺术启蒙教育,使幼儿在与音乐的对话中,体验情绪,表达情意,表现情感,从而达成陶冶情操的目的.同时,在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培养幼儿热爱生活的积极情绪,丰富其想象力,满足其对艺术审美的心理需求,并最终提高教学质量.
2 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原则
(1)趣味性原则
趣味性原则是幼儿教学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它要求指教师在教学活动设计中,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各个教学环节都充满情趣,以此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幼儿带着喜悦的心情,在愉快的氛围中,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获取知识和技能.
根据3~6周岁幼儿发展的特点,幼儿的注意力集中时间为10~20分钟不等,在课堂上不可能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到某一项学习内容上.一次教学活动能否顺利开展取决于教学设计是否具有趣味性,是否能够一开始就吸引孩子的眼球,让他们有想听的欲望,是否可以抓住孩子的思维,使他们按照教学设计认真地投入到活动中.只有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激发起幼儿的兴趣和注意力,才能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潜能,完成接下来的教学任务,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趣味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想方设法地使每一个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可以说,趣味性原则是幼儿音乐教学的必然要求.它要求教学时应当充分认识到幼儿活泼好动且易受新鲜事物吸引的身心特征并挖掘出他们的兴趣取向,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尽可能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开展具有趣味性的音乐教学活动.
需要注意的是,趣味性原则需要教师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和兴趣,使他们自己主动感受,而不是被动接受,只有确保幼儿充分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挖掘学习潜能和培养多元化审美观念,促使幼儿在兴趣的指引下更进一步地了解音乐艺术,赏析音乐作品,体会音乐情感及维持学习和探索兴趣[2].
(2)渗透性原则
德国教育家第丝多惠指出:“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3].
幼儿音乐教学中的情感体验离不开渗透性原则,一方面要把教学活动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艺术来源于生活,音乐与生活具有紧密的联系;另一方面音乐教学活动不能孤立进行,主要将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想象力进行有效地融合.
因此,渗透性所强调的就是非强制性与有吸引力,教师要把握音乐教学活动流程,充分挖掘不同音乐教学素材和教育资源,并循序渐进地培养幼儿情感,促使幼儿在教师所营造的充满情感体验因素的活动中健康成长.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发挥内在驱动力的作用,感受音乐教学资源中蕴藏的不同情感价值.
(3)体验性原则
不同学科对体验的定义也有所不同,从美学的角度讲,体验就是受众在欣赏和享受美时产生的鲜活的、深层的一种特殊的内在感受,它往往伴随着丰富活跃的想象及热烈欢快的情感.体验性原则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任务,创设相关的教学情景,从而引导幼儿亲自去感知和领悟音乐内容,激发幼儿的情感体验.
幼儿情感体验的原则要求教师站在幼儿切实需求的角度改进音乐教学的形式和手段,保证他们能体会音乐作品中的丰富情感与其中的艺术魅力,借助音乐引导幼儿在陶冶情操和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走出教室去感受自然环境的声音并鼓励其学会挖掘声音的多元价值,从而实现激发幼儿发散思维能力,提高幼儿音乐创造力,满足幼儿情感培养需求等目的.[4]
体验性原则强调的是幼儿个体的实践经历,是幼儿对音乐的直接感知和参与.这种体验越丰富就越能够提高体验者对音乐、对情感的全面理解能力.要想让正处于感官探索时期的幼儿顺利发育形成自我个性就必须让他们去聆听、去参与、去感受,只有亲力亲为,才能形成自身独有的心理感受.
3 幼儿音乐教学情感体验存在的主要问题
(1)未能发挥幼儿自主性
素质教育的迈进步伐渐大,有一些教师缺乏音乐教育专业化的经验,往往会认为幼儿过于“无知”,低估了幼儿的学习能力,认为幼儿对音乐作品了解程度不足以保证他们充分理解音乐内涵和体会丰富情感,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往往代替幼儿完成其应当完成的一系列活动,不能有效地给予幼儿更多的音乐自主学习和活动的时间与机会.对幼儿独立思考的要求不高,忽略了对幼儿感受音乐兴趣的激发,从而不能充分引导他们主动感受音乐作品中的丰富情感.幼儿难以体验学习成就感后,容易丧失参与音乐教学活动的兴趣.
(2)情感体验不足
部分幼儿教师为了保证能按时完成音乐教学任务,而使预先设置的某些教学计划出于种种原因被搁置,有一些教师加快音乐授课进程,压缩幼儿的体验时间,幼儿体验不足.还有部分教师安排的音乐教学内容和形式过于单一,幼儿情感难以保证幼儿与更丰富的音乐作品之间产生情感共鸣.形式与内容单调的音乐教学活动还会对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和学习产生负面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传授幼儿理解情感体验的方法,也会使幼儿不能获取足够的情感体验.
4 幼儿音乐教学中情感体验问题的解决对策
(1)重视幼儿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幼儿教师要重视幼儿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把音乐活动渗透于日常生活之中,使幼儿在快乐的音乐氛围中开拓眼界,激发学习动力,为幼儿整体素质教育奠定基础.如根据不同的节日让幼儿学唱与节日相符的儿歌,以此来感知和体验歌曲与节日气氛所带来的不同情感,并让幼儿展示给小朋友.还可以让小朋友根据不同的儿歌创作不同的小舞蹈,用自己创作的小舞蹈来体验音乐的节奏和自己肢体动作要表达的情感.教师要在幼儿活动中对幼儿自主性的发挥给予及时的肯定,使幼儿体验到创作的成功,从而对以后的创作充满信心,这样才能挖掘幼儿自主性,并使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如教师可以借助图谱作为音乐教学素材引导幼儿认识和体验不同情感,并获得一定的生活经验.以《小树叶》歌曲为例,幼儿教师可以事先准备画着伤心表情和开心表情的两片小树叶及每句歌词对应的图谱,一边出示图谱,一边演唱歌曲的形式夸张、形象地表现出歌曲中蕴含的不同情感,教师可以提出诸如“小树叶离开妈妈是什么心情呀”“小树叶掉下来心里想的是什么呀”“小树叶回到妈妈身边又是什么样的心情呀”等类似问题,引导幼儿认识不同情感,结合实际情况体验情感,了解季节变化,明确大树与小树叶的关系.
(2)选择多样化教学方式
教师要着眼于幼儿切实的感受、学习能力、情感发育需求、个性化特征等综合信息,选择多样化教学方式与内容.
多元化导入与情境创设.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熟悉的生活素材,创设故事情境来,逐渐导入主要教学内容.譬如,教师可以利用表演的形式引导幼儿体会音乐中的情感,并促使其将自我情感与之产生融合交流,以《我上幼儿园》这首歌曲为例,教师可以组织幼儿一边唱歌一边按照自己所理解的歌曲含义进行个体表演,促使每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歌曲表演环节中,感受音乐情感与表达自我情感.又如,教师在教唱《小红帽》歌曲时,可以利用小红帽故事结合团体表演的形式作为课堂导入,由两名教师分别表演小红帽和大灰狼来展现故事的大概内容,并通过肢体语言传达故事情感,在表演结束后可以通过自由发言的形式让幼儿表达自己对小红帽故事的认知,紧接着再组织幼儿参与《小红帽》歌曲学习活动进行更深刻的感知体会.教师所选的教学素材要能够满足幼儿理解能力水平、情感体验需求、兴趣取向、教学内容主题、现实生活等多方面条件,确保幼儿获得深刻体验.
(3)培养幼儿实践意识
教师在开展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要有意识将实践活动有机地渗透到幼儿园活动中.例如,角色游戏中,可以让幼儿复习音乐教学中的教学内容,也可以进行即兴的创造表演,可以利用乐器或其他的道具进行自发的音乐探索活动,体验音乐带来的创作乐趣.教师将民族乐器的图片或绘画作品进行张贴和布置,并摆放不同的乐器,这样,既丰富了环境的创设,又能吸引幼儿进行主动的探究.教师在教学中要明确育人职责,发挥音乐情感的积极影响作用,培育幼儿的爱国意识及良好的品行、行为习惯.如,教师在教导幼儿学习《我们的祖国是花园》《升国旗》等爱国歌曲时,让幼儿体会祖国的美丽,和幼儿一起观看升旗仪式,培养他们的爱国意识.在教唱《捡到一分钱》《礼貌歌》等强调优秀品质的歌曲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开展音乐教学,构建真实的教学情境,引导幼儿进行实践活动,为幼儿提供运用所学知识的空间,培养他们的良好品行,帮助其体会不同情感[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