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校外语教师智慧教学素养的表征与发展*
2022-11-25廖百秋
廖百秋
(乐山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四川 乐山 614000)
在后疫情时代,融合了“互联网+”“智能+”技术的智慧教学已经成为中国高等教育和世界高等教育在教与学方面的重要发展方向。这给学校课堂教学带来了三大转变:教学模式从教师单向传授硬知识为主向师生共同建构软知识为主转变;教学评价从学习输入评价为主向学习输出评价为主转变;教学管理从刚性管理、层级化管理向弹性管理、扁平化管理转变[1]。这些转变给高校外语教师带了三大挑战,即新技术应用、跨学科学习和智慧教学管理。而以女性教师为主的外语教师群体在面对后疫情时代大规模新技术应用过程中的技术贫乏与焦虑不容忽视,如何平衡“技术”与“思想”,“智能”与“智慧”不单纯是观念问题,更是心理和行动问题。因此,本研究探讨高校外语教师智慧教学素养的表征和发展,以增强外语教师智慧教学的适应性发展能力。
1 后疫情时代智慧教育教学的特征
“后疫情时代”是当前使用频率颇高的一个新词。该词至少包含三层涵义:体现在时间上,它不是疫情的结束,而是疫情高潮过后持续存在和影响的一段时间;作为时代而存在,它体现了疫情对社会影响的广度和深度,具有显著特征;“后”字往往隐含了思维方式的转变,这种转变很可能会推动社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诚如后现代、后方法给予人对现实的反思和行动。
与之相比,智慧教育并不是随疫情而生的。早在2008年IBM提出“智慧地球战略”时,智慧教育的概念就应运而生。研究者从不同视角对智慧教育进行了深入探讨,形成了诸多基本共识。智慧既是智慧教育的手段又是智慧教育的目标。作为手段,它体现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泛在网络等新一代数字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和场景中的推广应用,从而实现教育环境的智慧化、教育资源的智慧化、教育管理的智慧化,最终引向教育活动的智慧化;作为目标,它体现为教育对人培养的价值追求,以区别于对于知识、智力、品德等不同教育维度的观照。因而,在宏观上智慧教育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倡导运用智能化的理念、技术手段、方法和策略等,让学习者在理性智慧(求知求真)、价值智慧(求善求美)和实践智慧(求实求行)的教育上获得成长;在微观上,智慧教育表现为教师深度能动地运用技术的智能性特征,提供丰富的学习内容、学习工具和实践机会,使教育主体在智能化的教育环境中获得良好的教育体验[2]。
由此可见,智慧教育是融合了技术理性与人文精神的新型教育形态。它不是简单的“+信息化”的概念,是信息技术全面介入教育系统,使其发生结构性改变,教育系统要素的角色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得以重新建构,教育环境、教育策略以及教育手段等得以重新界定。在这个新的复杂的教育生态系统中,一切要素的整合适应都取决于教师认知,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复杂的、实践性、个人化、情境性知识、想法和信念网络[3],去推动课堂智慧教学,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而,面对智慧教学的挑战,教师的专业素养也亟待适应性调整与升级。
2 高校外语教师智慧教学素养的表征
智慧教学素养是整合了“技术”与“人文”的教学素养,它是智能时代教育对教师教学素养发展的新内容和新要求,表征为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观念、知识、能力、情意的复杂适应体重构教学设计、增强教学效果、创生教学模式的潜势。
祝智庭、魏非认为,智慧教育呼唤智慧教师,智慧教师需具备四个主要特征:具备智慧教育的先进理念、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具有良好的数据素养、拥有出色的终身学习能力[4]。这并不能完全概括智慧教学素养的内容,因为智慧教学素养是更微观的层面,是智慧教师素养,特别是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TPACK)在智慧教学实践中的体现。王明丹,吴金航指出,智慧教学视域下的教师教学素养是教师契合时代要求,融合智慧化教学中所需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因素,在智慧教学过程中深化而成的多种能力,表征为有效选取教学资源和分析教育数据的数据素养,在智慧教育环境下开展智能化教学的空间素养,创设人文关怀课堂所需要的人文素养[5]。但实际上,素养是比能力更宽泛的概念,应该是多要素综合体形成的良好实现智慧教学目标的潜势,其表征形式更多是内容层面的,忽视了相互之间的协同性和目标指向性。
一般而言,素养是融合了观念、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思维模式等要素的复杂适应体,是行为人在实践活动中长期修为的结果。而教学素养是教师素养在教学层面的表征,包含教师的教学认知、教学能力、教学情意三个主要维度。其中,教学认知涉及教学观念、知识系统,教学能力涉及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和反思能力,教学情意涉及教学态度、信念、伦理等。而智慧教学素养,并不是简单地为教学素养添加智慧要素,因而不同于信息化教学素养、智能教学素养在字面上更加表征为技术取向,它是“技术”和“人文”在教师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和反思过程中的整合适应性发展,可以表征为普恩特杜拉等建构的技术增进教学的“SAMR”模型所表征的四个发展阶段在教师教学实践中的渐次达成,包括数字技术对传统信息技术的替代、增强教学效果、重构教学设计和创生新的教学模式[6]。
对于外语教师而言,智慧教学素养的核心是基于TPACK框架的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整合适应力,即外语教师具备整合技术、学科、人文等多维知识框架,与智慧教学环境的构建保持动态适应性和协同性,以利于基于TPACK框架的智慧教学设计与实践,给学生带来良好学习体验的潜势。
3 高校外语教师智慧教学素养培养路径分析
3.1 智慧教学环境的建构与利用
3.1.1 打通智慧教学管理
后疫情时代大规模智慧校园建设是推动教师智慧教学素养形成的基础设施,当前,智慧教学系统基本上在高校已普遍建立和应用,智慧教室成为教师探索智慧教学的主要场域。对于这些基础设施的使用,外语教师面临的第一大认知门槛便是智慧教学管理。这种管理既来自行政部门对教师教学性事务的智慧管理,也来自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智慧管理,因而,教师处于双向互动当中面临更多挑战。
宏观而言,与教学相关的行政管理部门应建立完善的教师教学能力检测、评估的数字体系,且具有及时性与动态性,能贯穿教学全过程、覆盖教学各环节;能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对教师课堂行为数据、系统使用数据等进行搜集、分析和评估;能够从科学、客观、理性的角度评估教师教学能力、把握教师智慧教学系统使用的倾向和习惯。微观而言,教师要增加对智慧教学系统的熟悉度,把握人机互动的表现形式、特征和应用潜力,丰富教师对智慧管理的体验,深化教师对智慧管理架构逻辑的认识,进而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提升教学管理质量。
3.1.2 构建智慧教学实践共同体
想要增强外语教师的智慧教学素养,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也要以智慧教学实践共同体为载体,构建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同成长空间。教师实践共同体侧重于新手在与专家共享的实践参与过程中通过观察、模仿、讨论、协商等方式获得学习和教师身份并成长为熟手。这对于以女性教师群体为主,常常面临技术贫乏与焦虑的外语教师而言,更为适用。实践形式应以教师共同成长为目标,充分考虑外语学科特点、外语教师性别及年龄特征,接受度差异等,实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案例分析,打通智慧教学设计与实施的堵点,提升技术、学科、人文的整合适应性。特别是根据院校教学目标以及未来发展要求系统培训、动态调整,突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与教育发展的一致性与趋同性[7],通过师带徒、同侪合作等带动其他教师学习与完善,促进经验分享,实现共同成长。
3.2 智慧教学的实践性锻炼
3.2.1 提升跨学科学习能力
智慧教学素养是智能技术与人文教育的整合适应,跨学科学习不可或缺。当前,智慧教学较多的是将数字技术依附到传统教育体系上去,让课堂教学有智能化的工具可用,但这只能算是提高了教学、学习的效率,解决部分的教学质量问题,却无法产生颠覆性作用,因为有些问题的根源并不在信息技术使用的有无,而在于对教与学本质认识,甚至是教学目标的定位。如果智慧教学环境建设围绕的主体不变,这些问题无论通过何种数字技术也无法解决。因而,跨学科学习的目的在提升教师智慧教学的整合适应力,特别是对于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外语教育技术知识等的学习。这种学习既要建立长效机制,在国家政策方针与院校发展目标的指导下,以教师实践共同体为载体,进行培训和相互学习,也要鼓励教师积极探索,参与跨学科教学研究,融入多学科知识,形成丰富、多样的科研成果并将其融入到教学活动中[8],形成教学、教研、教改的多元互动。
3.2.2 挖掘智慧教学资源
智慧教学的目的是达成更好的学习体验,实现学习者智慧成长。这就需要发挥智慧教学资源的作用,破解传统教学手段在展示复杂关系、抽象概念、微观世界、动态变化、真实场景体验等方面的局限。以实践教学为例,可通过分析外部市场、行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定制外语数字化教学课程,如国际谈判、商务会议的VR课程,也可针对性收集、整理、开发与之关联的数字资源,形成特色明显的智慧教学资源库,为外语教学提供更多可能性。VR技术的真实性、交互性能够创设一个现实沟通场景,也能升级外语情景教学,融入人文、技术等知识,同时还有游戏化教学,更加契合00后学生的生活世界,激发学习动机,让学生获得沉浸式学习体验,在思考、交流中掌握深层次的外语知识。
3.2.3 深度开发互动模式
互动模式的多元开发是外语教师尝试智慧教学的重要形式。只有充分了解和运用教育信息化手段,挖掘“技术”与“人文”的结合点,才能激活学生的学习,提升教学的成效。翻转课堂是这种结合的重要体现,能让学生主动探索、积极实践,获得成长。但当前的翻转课堂更多是形式上,没有产生颠覆性的改变,需要外语教师基于对智慧环境下学习科学的认识不断尝试和创新模式,其中目标导向性、设计系统性、内容关联性、沟通及时性尤为重要。比如课前为学生提供在线学习资源,通过学习目标、内容和检测的设定,让学生了解教师的教学框架,形成基本认识,也能带着问题学习,了解自身不足之处。教师则需具备丰富的人机协同能力,能够根据线上线下学习状态、问题回答及作业完成情况,分析教学效果。教师还要充分发挥平台功能,如签到、测验以及讨论等,进行线上考试,利用信息平台分析考试结果,不断破解学生的学习难点和堵点。由此,通过多元互动拓展学生的课堂学习、加强情感互动,融洽师生关系,丰富技术的人文价值。
4 结语
后疫情时代背景下,5G技术的推广应用加速了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进程,智慧教学已经成为未来课堂发展的趋势。以女性教师为主的外语教师群体普遍面临技术的贫乏与焦虑,为促进教师智慧教学素养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构建教师智慧教学发展生态,立足于外语教师历史的、个体的、动态的观念生活及其相关环境要素,去探索教师认知的整合适应性,以使智慧教学理念能够落实为具体的教师课堂设计和行动,实现智慧教学环境下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