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经济与社会课程教学效果的措施探讨

2022-11-25胥建国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27期
关键词:教师应课程课堂

胥建国

(山东省济南商贸学校 山东济南 250014)

引言

经济与社会课程属于德育学科,其课程内容较为枯燥,如果教师仍采取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致,也无法提高该学科的教学效果。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深入,教师应注重课程开发,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一、优化经济与社会课程教学效果意义分析

经济与社会是提升学生道德素养、培养学生优良品格的核心课程。教师应当重视该学科的教育教学价值,并将自身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职业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运用现代教育理论,创新教学模式,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学生通过经济与社会学科的学习,能正确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分析、解决问题,树立正确三观,成为道德高尚、人生奋斗目标明确的新一代社会主义接班人[1]。

二、经济与社会课程教学现状

1.教学方法固化、单一

由于经济与社会课程自身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较为紧密,对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在一起,不断丰富课程教学方法,增加教学实践环节,提升课程应用效果。但现阶段,在经济与社会课程教学中,部分教师仍是按照书本内容讲解,导致教学形式单一。此外,课堂仍由教师主导,教师未在课程中采用小组讨论等有效的自主式学习方式,且未为学生搭建思考与交流平台,影响课程教学质量。

2.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脱离

目前,一些中职学校在开展经济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及模式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在授课期间,教师未能结合学生实际进行知识传递,导致课程教学与实际脱节。此外,教师过分强调对课程的控制,忽视引导学生进行主动学习,使得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中,学习也多停留在理论层面,极大影响后期实践学习。

3.课程考核与评价体系不完善

受教育体制影响,在经济与社会课程考评中,教师多采用单一考评方式。由于考核体系建设不完善,教师不能通过多样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能力,只是采用期末考试理论答题的形式。这样的考评方式单一,只能实现对学生记忆力及适应力的考核,难以全面反映出学生实际知识运用能力[2]。

三、提高经济与社会课程教学效果措施

1.创设教学情境,带学生走进历史的时空隧道

在经济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如果教师采取单纯讲解的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使得课堂枯燥乏味。为避免出现上述问题,有效提高该学科的教学水平,教师应结合本课程实际及学生实际情况,选取学生熟悉的“道具”,展开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更多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任务中。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在教学中,应善用多种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具体如下:一是,教师借助歌曲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内心与课程内容产生共鸣。例如,在学习“人民当家作主”课程知识时,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播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的视频,让学生走进历史的时空隧道,全面了解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艰辛岁月,先后经历了哪些波折,这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提升教学效率,使学生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习,立志为祖国发展贡献力量。

与此同时,教师还为学生搭建充分展示自我的平台,通过社区调研、课堂辩论等形式,为学生创设不同的学习场景,以增强学生体验感,更加透彻地理解课程理论知识。例如,在学习“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相关知识内容时,教师组织学生去社区调研,收集并采访相关资料,汇总如何保证每位公民行使自己民主权利,公民在平时是如果做的,然后让学生汇报调查结果,将所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提高理论知识指导实践的现实价值。

2.完善评价体系,师生平等和谐相处有道

和谐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效率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不断更新自我教学观念,加快教学角色转变,平时和学生多交流勤沟通,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并心怀包容,理解、爱护学生,让学生主动向教师敞开心扉。经济与社会科学不同于其他课程,教师需要完善和创新该课程考核体系,改变单一以笔试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错误考核方法,应将学生的课堂表现、三观品质等纳入学生综合测评中,利用富有弹性评价指标去评价和认识每一位学生[3]。此外,教师应采取以表扬为主的评价模式,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例如,学生对智能产品使用十分精通,因此,教师可私下虚心询问学生,这不仅能增强学生学习自信心,还能增进师生感情。

此外,由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不同,在学习过程中会有一定的个性化差异。对此,教师应因材施教,不采取统一标准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发展。在经济与社会课上,有的学生注意力不集中、违反纪律,教师不应在全班同学的面挖苦该学生,而尝试用眼神或肢体语言暗示学生,这种方式更易让学生所接受。

3.鼓励学生走出理论,走进实际

学习效率的提升不仅依靠教师在课堂讲了多少、学生记了多少,重点在于学生消化了多少,并能借助学习的知识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实用性人才,这对教学则提出了更高要求,实用性人才的培养将是今后教师教学的重点。由于经济与社会课程本身特点,易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丧失学习兴趣,影响教学效率。针对这一现象,中职教师为进一步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在课程内容讲解中,需采用适当教学方法,以提升教学效果。对于经济与社会课程而言,最常用且最有效的方法便是理论分析与实际的结合。学生只有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才能更加深刻体会政治经济内涵以及其在生活中的具体运用。例如,在学习“货币的神奇力量”部分内容时,由于该课题贴近生活,学生日常生活当中也经常会用到货币,教师可以针对这一现象,让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学习货币面值、种类,了解货币产生来源以及每个国家的货币由来等[4]。此外,结合当下的电子货币,让学生真正地掌握所学知识,并鼓励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会,在实践过程中,将课本知识与自己实践相联系。例如,在学习“建设和谐文化”章节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社区生活,让学生发现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文化建设,如健身器材、老年活动中心、社区宣传栏等生活常见事物,让学生深刻领悟文化建设涉及生活方方面面,绝非仅限于课本知识。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主探寻生活中社会经济的有关话题,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合理进行自主探究,将所学知识运用生活中,更好地理解经济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内涵,促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

4.组织丰富多样化的实践活动

受传统教育教学理念影响,教师只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忽视实践活动组织,甚至错误认为实践活动浪费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因此,教师应转变该理念,让学生学习和掌握一些专业技能,让他们在学校期间所学知识能成为其今后求职的敲门砖。学生通过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会更加深刻理解社会发展,并意识自己在学习和工作中应该做出哪些改变,这对于他们成长成才十分重要。因此,教师在进行经济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实践活动放在课程教学重要位置,已实现课程教学更好地为学生健康成长服务。教师具体可以尝试按照如下步骤进行:一是,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设计活动方案,教师只是负责对学生方案进行指导,将课堂教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更多学习认识课堂他们才是真正的主人[5]。二是,学生设计多种方案后,教师应鼓励他们思考哪种方案最优、方案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什么等,这样利于学生打开思路,开阔视野。三是,将班级所有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小组形式参与,做好小组成员间的分工。四是,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借助调查问卷、公益活动等方式展开,小组成员整理实践活动结果。五是,教师让学生活动结果讨论,并鼓励小组成员写下书面材料及实践活动经验积累心得等[6]。

5.互动教学,调动学生注意力

除了上文提及组织丰富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以外,教学还是要回归到课堂中。鉴于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课堂教学中易出现精力不集中、搞小动作等现象。对此,教师应注重课堂师生互动,可通过提问或学生间互问互答等方式,调动学生的课堂教学参与度。互动教学方式,不仅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使得师生成为亲密的朋友,进而让更多学生爱上经济与社会课程,培养学生的学科专业素养。此外,互动教学与课堂活动的结合,利于教师组织各类课堂活动,如朗诵比赛、分角色表演等[7]。由于该阶段学生争强好胜心较强,教师可以借此激发好胜心。有研究表明,学生参加活动时兴致越高,课堂教学效果往往越好。

6.发挥信息技术优势,丰富教学方法

信息技术与教学的结合能有效提高教学效果。在经济与社会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整合教学资料,让课程教学案例更加鲜活生动。在信息技术使用过程中,教师应注意把握好度,一味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常会转移学生的注意力,使得学生忽视了原有的教学重点,而将更多的精力放在多样化的课件上[8]。此外,在使用信息技术展示课程内容时,教师应为学生营造身临其境的环境。例如,在学习“法律在我身边”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列举生活常见酒驾、醉驾及偷盗抢劫等违法例子,或播放相关新闻视频,引导学生认识到违法的严重后果,或是向学生介绍一些与大家生活密切相关的新规,如2022年4月1日起将调整交通违法记分等新法规,打开学生知识视野,知识不仅仅停留在书本上。

此外,教师应注意凸显学生课堂主体地位,丰富教学模式,如将学生分为能力均衡的几个小组,提问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由领导能力强、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带领这方面能力较差的学生,达到相互监督、共同进步的目的[9]。

7.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稳定学习热情

良好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果,促使其在学习中发掘自己潜能。但对于中职学生而言,其处在青春发育期,加之学业压力较大,一些学生在学习上常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对于经济与社会课程而言,该学科理论性较强,学生易丧失学习兴趣。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应充分考虑结合该年龄段学生发展特点,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开展日常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热情,提升教学效果。例如,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解、学生听讲,可以将这种方式改为学生讲课,教师听讲的方式,或是这两种方式轮流交替。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又能帮助学生更加扎实地记住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通过视频讲解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教学内容,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学质量[10]。

结语

综上所述,如果不能有效解决经济与社会课程学科教学过程中现有问题,将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应结合职高学生特点,采取多样教学手段,包括创设教学情境、完善评价体系、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组织丰富多样化的实践活动、互动教学、借助信息技术及优化教学方式等形式,促使学生扎实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教师应课程课堂
“双减”政策下教师应做好高效课堂的践行者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管理学原理》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高中文言文教学刍议
教师应如“水”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