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淡水养殖品种
——杂交翘嘴鲂
2022-11-25罗凯坤,刘少军,肖军
杂交翘嘴鲂是湖南师范大学淡水鱼类发育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团头鲂和翘嘴红鲌属间远缘杂交选育的新型淡水养殖鱼类品种,已通过全国水产原种和良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获得了水产新品种证书。
一、主要优势性状
1.外形特征。该品种体侧鳞片银灰色,背部稍暗,腹部色淡、呈银白色。体长棱形、呈侧扁状,体背隆起。头较小,向后呈快速上升的弧形,口呈上位,下颌较坚硬且上翘,斜竖于口前。该品种外形综合了双亲的外形特征,具有团头鲂体背高的特征(杂交翘嘴鲂体长/体高平均值为2.6,更接近团头鲂的体长/体高平均值2.4,与翘嘴红鲌的体长/体高平均值4差异更大),又具有翘嘴红鲌嘴巴上翘的特点。
2.生长速度快。该品种生长速度快,在池塘养殖条件下,采用蛋白质含量为32%的配合饲料养殖,1龄杂交翘嘴鲂成鱼平均体重可达1公斤以上,比相同养殖条件下的父本团头鲂重26.2%,比母本二倍体鲂鲌F1重40.8%,亩产量可达1000公斤以上,比团头鲂和翘嘴红鲌增产25%以上。
3.草食性。该品种下咽齿三行,齿式为2.5.3/4~3/4.5.2,主行齿由侧扁形下咽齿组成,具有较强的切割力,与草食性的原始亲本团头鲂一致,在食性上表现为草食性。
4.肉质好。该品种肉质鲜嫩,水分含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较低,蛋白质和脂肪含量较高,呈味氨基酸含量高,富含不饱和脂肪酸。肌间刺数目在116~125之间,平均值为120根,少于翘嘴红鲌的130根,具有优良的养殖经济性状。
5.生产性能稳定。该品种不同批次鱼主要外形特征无显著差别;不同年份、不同地点养殖的群体内个体间体重差异系数低于0.1。
二、养殖特点
该品种是一种优质淡水养殖品种,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养殖。但宜在人工可控的水体如池塘、网箱中养殖,不宜投放于自然水域中养殖。
三、产业化推广优势
该品种在人工催产实践中,以二倍体鲂鲌F1为母本、团头鲂为父本的杂交组合,其催产率要高于对照组团头鲂自交,并且其产后母本的死亡率低,更适应人工繁殖操作,受精率可达82.3%以上,孵化率在72.6%以上,苗种成活率在75.2%以上,易于实现大规模的苗种生产。
该品种遗传了团头鲂的草食性,降低了养殖成本;生长速度快,比其父本、母本均要快20%以上,体现出了明显的杂交优势;其肉质细嫩,肌间刺少;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如耐低氧、抗病等,因此是优质的淡水养殖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