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骨感染合并骨缺损临床治疗进展分析
2022-11-25郑如福
郑如福
(广西合浦县人民医院骨科二区,广西北海,536100)
创伤后很容易因为细菌入侵,进而造成感染,当患者出现骨感染后,骨膜骨质以及骨髓均会发生严重变化,而且疾病发生后,往往迁延不愈,病程较长,治疗难度系数较大。针对这一情况,需要以控制感染,彻底清创以及骨重建治疗策略为主。针对目前治疗疾病技术主要有Masquelet 技术,Ilizarov 骨搬运技术、开放植骨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这些技术可以实现患者骨缺损治疗,同时减少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患者疾病救治有显著价值。
1.Masquelet 技术
Masquelet 技术在为患者进行治疗过程中,通常分为两个环节,第一环节需要对发生感染位置进行样本获取,而后进行病理学检查,以及相关菌培养试验和药敏试验,同时将内固定物取出后,将病灶位置进行彻底清除,将硬化骨质进行磨出血,而后利用双氧水以及生理盐水进行伤口消毒,同时进行碘伏浸泡创口15 分钟。利用骨水泥填充实现骨折端1cm 位置覆盖,但是在这一环节中,需要充分注意骨水泥凝固后温度的降低问题。除此之外为患者放置引流管,然后进行伤口缝合。完成伤口缝合后,为患者使用支架或者石膏进行患肢固定,同时术后为患者使用抗生素进行抗感染处理。当患者出院后没有出现异常情况下,需要在6~8 周后再次进行第二环节的治疗。将骨水泥取出后髓腔通畅,保护诱导生物膜,取髂骨后咬成小颗粒状松质骨与人工骨混合植入骨缺损区,而后采用内固定或者外固定实施患者患肢固定[1]。相关学者[2]在创伤后骨髓炎患者疾病治疗过程中进行技术应用治疗,治疗结果显示治疗后5~18 个月后,参与治疗的患者没有发生取髂骨处并发症,内(外)固定没有出现异常,疾病治疗后没有出现再次骨折。1 例第1 治疗环节术后3 周感染复发,采取针对性的处理,术后感染得到控制。完全负重时间为14~32 周。这一情况下可以进一步说明Masquelet技术对创伤后骨感染合并骨缺损的疗效。纪振钢, 周大鹏, 韩天宇[3]在报道中对52 例下肢长骨损患者进行研究,并且给予患者使用Masquelet 诱导膜技术,完成手术后对患者进行用Paley骨折愈合评分,同时观察患者白细胞技术,CRP,PCT,ESR 等指标,发现其指标评价恢复正常与术前相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而且相关研究发现患者骨缺损长度较为理想,尽管在治疗中存在1 例患者出现创口感染,但是通过及时处理,感染位置恢复正常,而且有1 例患者存在下蹲的时候出现疼痛感,其他患者关节活动度以及屈伸受限,情况均良好。更加进一步说明了该技术对于骨缺损的骨折愈合以及肢体功能恢复有重要且积极作用。而导致关节活动受到限制的主要原因经分析主要是由于缺损后的延迟治疗造成,所以当患者疾病发生后为保证疾病治疗有效性,需要在第一时间给予救治。
2.Ilizarov 技术
骨搬运技术同样是创伤后骨感染合并骨缺损疾病治疗的关键技术。该技术主要利用通过对成骨或者人工进行牵拉,实现骨缺损位置的填充。利用移动游离的健康骨质,使得骨块与原来正常组织成骨,但是在技术应用过程中需要对移动骨速度进行控制,保证成骨可以正常进行,防止成骨出现硬化,使得搬移段行走的部位能够形成连续的骨痂,生成新的骨组织,这样的情况下,可以进一步实现骨缺损位置填充[4]。该技术在应用过程中难度系数较大,且受多因素影响,术后出现并发症概率较高。如何预防并发症发生是保证患者疾病治疗成功有效率的关键[5]。在患者开展手术前需要通过助C 型臂X 线机的辅助进行相应的手术操作,将固定架放在患者患处,同时与关节避开,完成固定后对发生感染位置进行清除,将死骨截掉,在进行截骨过程中需要保证骨面出现血液后停止,同时在手术中对清创组织进行菌培养,完成手术后使用双氧水以及生理盐水1:1的比例对创口进行清洗,对同时在使用9ml 的生理盐水进行再次冲洗,直到创面清洁干净后为患者进行伤口缝合。如果患者存在伤口缝合困难,可以进一步应用带蒂皮瓣或者游离的皮瓣移植以覆盖创面,以此结束疾病治疗[6]。相关学者[7]在报道中通过选择3 例腓骨横向骨搬移治疗胫骨骨髓炎合并大段骨缺损患者为例,通过对三例患者感染控制骨折愈合情况,患肢功能恢复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随访,发现三例患者创面愈合均较为良好,而且并没有出现感染复发情况,同时也不存在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尽管在治疗过程中出现针道感染,但是经过局部消毒,且针孔处加压处理后感染得到有效控制[8]。
感染性骨缺损疾病治疗过程中需要对患者进行清创,如果未能及时为患者进行清创,在骨生长过程中极易导致患者出现再次感染,进而导致骨组织坏死发生。Ilizarov 技术主要通过牵拉成骨进行治疗。该种治疗方式可以对患者缺损位置进行充分填充,进而使骨长度增加,减少出现感染风险[9]。在患者进行疾病治疗过程中,联合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可以进一步提高患者疾病,治疗有效性同时增强患者肢体关节功能性。李冬飞[10]在报道中通过78 例长骨感染性骨缺损患者为例对患者实施分组治疗,一组实施抗生素骨水泥治疗,并组在其治疗基础上结合Ilizarov 技术,经过治疗结果相比较使用Ilizarov 技术当患者骨性结果94.87%,未使用Ilizarov 技术患者骨性结果74.36%。而且观察两组患者功能性,发现实施Ilizarov 技术治疗患者功能优良率占比97.44%好于另一组患者的79.48%。导致这一情况发生,主要是由于抗生素骨水泥在疾病治疗过程中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对于死腔的发生可以进一步避免,同时对患者缺损病灶位置的血液循环可以起到重要改善,除此之外,对于生物膜可以进一步起到抑制,对于后期骨重建有重要意义。相关学者[11-12]也在报道中针对该技术在创伤后骨感染合并骨缺损疾病治疗中进行研究,研究结果与上述学者研究结果相似,进一步说明了该技术在疾病治疗过程中控制感染,提高骨功能中的实施价值。
同时在为患者进行Ilizarov 技术治疗的同时联合髓内引导针技术可以进一步提升患者疾病治疗效果,对减少患者并发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刘彬, 王超, 王新光[13]在报道中进行相关内容研究发现,实施骨搬移技术治疗后对患者使用髓内导针引导控制搬移骨块的力线,发现骨搬移创面均闭合,同时不需要实施皮瓣转移术。而且ASAMI 评分较为良好,并发症发生情况较少,而且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有所提升,患者的精神健康维度水平与正常人没有差异。
3.负压封闭引流+骨搬移
创伤性骨缺损目前在临床中发生情况较低,但是随着近年来交通发展,以及人们老龄化趋势加重,导致疾病出现概率逐渐增多,手术治疗作为疾病常见的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病情有积极意义,而在疾病治疗过程中重点是坏死组织清除工作,同时还需要对患者骨功能以及骨稳定性进行要求。随着临床医疗技术水平的发展以及提升,VSD 联合开放植骨技术逐渐应用到疾病治疗过程,起到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具体治疗内容:为患者进行清创处理,而后进行常规的手术准备,使用生理盐水对患处进行冲洗,并且将可以看到的死骨进行去除,完成相关操作后,为患者使用VSD 负压吸引,当创面出现肉芽组织后,对患者实施感染控控制,将髂骨剪切成为1-2cm 的长棒、薄片状,其中加入抗生素,而后将其放置在骨缺损位置后,保证骨缺损位置被完全覆盖,长度超出1cm 即可,同时保证植骨压实骨缺损位置,而后为患者进行止治疗[14]。相关学者[15]在报道中对30例感染性胫骨骨缺损患者为例,对患者实施分组治疗,对照组实施开放性植骨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其疾病治疗基础上为患者使用VSD 治疗,治疗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肉芽组织完全覆盖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以及患者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是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更佳,而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总结
创伤后骨感染合并骨缺损临床治疗一直是骨科疾病治疗领域的一大难题,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发展,在针对疾病治疗中需要保证清创工作顺利进行同时做好抗感染处理,文章中重点对Masquelet 技术、Ilizarov 技术、负压封闭引流+骨搬移等技术进行治疗分析,并且对其具体治疗内容进行讨论,旨在为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分析提供理论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