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徽州文书量词研究综述

2022-11-25汪凌峰

文化学刊 2022年7期
关键词:俗字量词徽州

楼 枫 汪凌峰

一、引言

徽州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古称歙州,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改歙州为徽州。徽州府下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现在分属安徽省黄山市、宣城市和江西省上饶市。徽州地区山多田少的特殊地理环境使得当地不适宜大规模开展农耕业,粮食无法自给自足的现实情况逼迫当地一部分人走出大山外出经商。此种情形下家中田地无暇顾及,佃仆制在徽州本地因此盛行开来。而佃仆制的兴起使得徽州地区田地、山丘、家塘等契约文书大量出现,再加上徽商常年在外经商积累了不少家产,承继、合同、账簿、信札等文书也应运而生。徽州文书数量庞大、年代清晰,对于徽学领域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徽州文书的研究现状

徽州文书所涵盖和记录的范围很广泛,与之相关的社会学、文化学、经济学、商学、农学、法学等研究方兴未艾,从语言学角度开展的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成果。目前以徽州文书作为研究对象的语言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方面。

(一)俗字研究

方孝坤首先发表了《徽州俗字的研究价值》[1]《徽州俗字成因探微》[2]等文章,对徽州文书中的俗字概况、成因,以及在推进汉字发展史、汉字学和汉语史研究中的价值等做了详细论述。其专著《徽州文书俗字研究》[3]对徽州文书中古文字进行了第一次大规模整理。储小旵的《“厶”字考》[4]《徽州契约文书俗字考六则》[5],储小旵、张丽的《宋元以来契约文书俗字在大型字典编纂中的价值》[6]等文章,考释了徽州契约文书中的数例俗字和字典中“音义待考”的字,充实了大型字典中没有收录的俗字,提前了某些字的首见时间。

徽州文书俗字研究展现了明清时期徽州地区民间百姓真实的文字书写面貌,为厘清文字形体的发展轨迹提供重要参考。然而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俗字的个案考释和概况描写,对俗字的成因以及与其他地域文书俗字之间的比较研究还鲜有涉及。

(二)俗语词研究

目前以徽州文书为材料的俗语词研究主要有三类。

一类为词语的考释。储小旵、张丽的《徽州契约文书语词例释》[7],储小旵、周小凤的《徽州契约文书语词例释》[8],张丽的《徽州契约文书语词例释十则》[9],张丽、胡荣华的《徽州契约文书释词十七则》[10]等文章对徽州契约文书中的多则方言俗语词和疑难词语进行了考释,对大型辞书失收的词条和义项进行了补充。

另一类是对一些考释进行校正。储小旵的《徽州契约文书校读释例》[11],储小旵、张丽的《徽州契约文书校读释例(二)》[12]等文对一些错误解释的词语加以校正,并分析其误释的原因。赵永明的《徽州契约文书词语校释》[13]主要聚焦于疑难词语进行考释,并就一些学界的不当解读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赵永明的《徽州契约文书词语释义商补——以<中国历代契约汇编考释>为例》[14]《徽州契约文书文本整理与词汇释读指瑕——以<中国历代契约汇编考释>为例》[15]等文则对《中国历代契约汇编考释》中部分误释的词语进行重新考校,并对有争议的部分进行探讨。

还有一类则是就单个词进行考辨。黑维强、王躍的《徽州契约文书“力分”释义考辨》[16]一文对“力分”的不同书写形式和大量的文献用例进行考辨,揭示了“力分”的两个意义。王年年的《徽州契约文书词语“起业”释义》[17]一文考释明清时期其他文献中“起业”的用例,指出“起”字具有“开始”义,“起业”为开始管理产业之义。

徽州文书俗语词研究有利于丰富汉语词汇史的研究成果,有益于方言辞书的增补完善,有助于古籍文献的研究整理。然而目前对于徽州文书俗语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个别词语的描写和考释,缺乏对构词理据、历时演进等方面的探讨,全面系统研究的成果较少。

三、汉语量词的研究现状

汉语量词数量庞大,其意义和用法的发展路径较为特殊,且对语言类型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学界一直关注汉语量词,相关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某一时期的量词作共时研究

李建平的学位论文《先秦两汉量词研究》[18]参考了两百余种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献,对先秦两汉时期的量词系统进行了全面描写。刘世儒《魏晋南北朝量词研究》[19]一书论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的各类量词,详尽探讨了量词的语义特征、句法功能和演变发展等。

(二)对某类著作、文献的量词作专书研究

洪艺芳《敦煌吐鲁番文书中之量词研究》[20]一书探讨了4世纪中至10世纪中中国西北地区的口语量词。王贵元《战国竹简遣策的物量表示法与量词》[21]一文全面描写了六批战国竹简遣策中的量词,对十八个固定量词的用法和词义进行了分析,并归纳出四种物量表示法。

(三)第二语言习得的量词教学研究

李计伟的《量词“副”的义项分立与对外汉语教学》[22]一文在分析“副”的语义基础上,将其意义分类并对其搭配情况进行归纳解释。胡清国《中高级留学生汉语量词习得的调查与分析》[23]一文通过问卷调查考察留学生的量词习得情况,并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四)量词比较研究

何青霞、尉春艳、刘常飞《藏缅语族动量词语义特征初探——兼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对比》[24]一文将藏缅语族的一些独特的动量词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动量词作语义参项方面的对比并归纳异同。许巧云、打西阿且《汉彝量词比较——兼论英语中量的表达》[25]一文对同属汉藏语系的汉语和彝语中的量词进行比较分析,同时也将汉彝量词与属于印欧语系的英语的表量结构进行对比研究。

(五)方言量词研究

汪化云《黄冈方言量词的单用》[26]一文指出在湖北黄冈方言口语中存在许多量词前不用数词或指代词而单用的现象,并对这种现象进行分类分析。司罗红《河南新密方言附着于量词和数量结构的“子”》[27]一文指出在河南新密方言中,在量词和数量结构之后可以附着“子”,用来表示物体的量超出说话人的主观心理标准。

(六)单个量词研究

张万起《量词“枚”的产生及其历史演变》[28]一文对量词“枚”的历史发展过程进行了全面描写,并对其发展规律进行归纳总结。王毅力《动量词“顿”的产生及其发展》[29]一文通过共时与历时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了动量词“顿”的产生及其发展过程,并探讨其语法化的轨迹与机制。

目前关于汉语量词的研究成果日益丰富,但是仍有一些空白可以去填补。比如学界主要关注现代汉语中的通语量词,对近代汉语中的方言量词关注较少。近代汉语时期的民间文献,尤其是契约文书中富含大量口语化色彩浓厚的方言量词,值得深入挖掘。

四、徽州文书的量词研究现状

相较于徽州文书语言学研究和汉语量词研究,专门以徽州文书中的量词作为研究对象的成果目前还不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单篇论文中考释徽州文书中出现的某个量词

杨青青《徽州契约文书词语考释四则》[30]一文探究了量词“备”,指出徽州文书中的量词“备”是概称性量词,不表示明确的量值,只强调土地形状的完整性。赵永明在《徽州土地契约文书词语校考》[31]一文中考证了徽州土地契约文书中的“角”在亩积计量中的独特之处,并指出量词“角”作为土地使用单位早有用例,大大提前了《汉语大词典》中量词“角”的书证时间。

(二)在单篇论文中揭示徽州文书量词的某些词类特征

黑学静在《认知语言学视角下古代契约文书土地形状量词研究》[32]一文中指出在徽州契约文书中存在很多计量土地形状的量词,通过标示形状来概指土地面积大小。赵永明《徽州土地契约文书词汇的特点及价值——以明清土地契约文书为例》[33]一文揭示了在徽州契约文书中有同一事物使用多个量词的情况,这些量词侧重于从不同方面标示事物的形状,展示出徽州文书量词使用的灵活性和独特性。

(三)对徽州文书中的量词做专书的断代研究

韦岩实的学位论文《乾嘉时期<徽州文书>量词研究》[34]以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的十卷本《徽州文书》中乾嘉时期的量词为研究对象,将文书中出现的60个量词分类进行了详细的描写分析,指出在这一时期的徽州文书中,亩制量词最为丰富,并对“微量词”的成因进行了探析。

五、结语

综上所述,学界对于徽州文书语言学研究和汉语量词研究较多,但是对徽州文书中的量词进行专门研究尚显不足。目前对徽州文书中的量词研究还没有形成体系,研究成果呈现碎片化,较多局限于单个或一组俗字的考辨、单个或一类同义词汇的考释。诚然这些研究奠定了徽州文书量词研究的基础,丰富了方言词汇的研究成果,但是由于缺少基于词类系统的整体性研究,使得徽州文书量词的研究不够系统化、主题化和深入化,对徽州文书中的量词研究还可以进一步开阔视角,打开更广的研究空间。

猜你喜欢

俗字量词徽州
高山仰止处 幽密跌宕地——徽州大峡谷
徽州春雪
中医古籍“疒”部俗字考辨举隅
集合、充要条件、量词
十二生肖议量词
徽州绿荫
量词大集合
佛典疑难俗字补考
《日用俗字》词语考释九则
新出北朝墓志俗字例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