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背景下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2022-11-25陈东冬
郭 锋 陈东冬
一、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深刻内涵和重要作用
建立统一大市场的最终目的是打破体制机制壁垒,消除商品、生产要素在流通过程中的地域性保护主义和人为因素阻碍,从而实现商品和生产要素跨区域、跨行业自由流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分别制定并完善了《关于开展和保护社会主义竞争的暂行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垄断法》等一系列法律法规,以此来减轻地方保护主义对市场经济商品、要素自由流通的阻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界发展大势,有效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战略。2022年4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正式发布,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指导性纲领,标志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正式迈入快车道。
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对我国经济发展主要有五个方面的推动作用。一是能够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国土面积广袤,区域资源禀赋、发展优势均有较大差异,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能够有效的通过市场调节,逐步形成区域分工明确的发展格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项目重复建设、资源过度消耗等问题,同时,也能够改善并打破区域间的地方制度性差异带来的不公平市场竞争环境。二是更好的激发国内超级市场活力。我国拥有完善的产业体系,品种齐全,供需层次丰富,市场规模优势显著。但是,受地方保护主义和市场割裂影响,市场规模优势效应得不到充分发挥,未能转变成国际市场竞争优势。因此,建立全国统一大市场能够把众多小市场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我国商品世界竞争力。三是有效降低我国外贸依存度。我国能源、粮食等产品进口依赖度过高,总体成本居高不下,存在巨大安全隐患。全国统一大市场能够最大限度地挖掘、整合、分配国内资源,减轻我国进口依赖。四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全国统一大市场能够让更高质量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以更加优质的供给,更加低廉的价格为需求主体提供丰富的选择空间,有利于推动我国市场形成高质量的良性竞争环境。五是加快推动形成内循环发展的新格局。全国统一大市场能够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畅通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发挥国内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形成以国内市场为依托,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统一大市场范围内高效流通,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发展格局的重要支撑[1]。
二、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给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高速发展,截至2021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0.32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3.0%[2]。以5G为代表的新基建加速建设,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日趋成熟,数字经济平台跨地域、信息零延时的基本特征完全符合国内大循环中“集成畅通”的要求,所以,未来加速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数字经济必定迎来全新的发展机遇。
(一) 助推数字经济平台建设
全国统一大市场范围内的商品、服务和生产要素要实现无障碍流通、资源合理化配置,需要高效的流通平台和快速的信息传输机制,数字经济平台完美契合了这一需求。商品和生产要素通过数字经济平台,高效集成国内市场,以数字链路来打通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堵点,使创新链和产业链实现跨地域有机融合,构建创新与市场的数字通道,聚合发展动力。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快速推进,数字经济平台将不断完善和适应市场需求,持续推动线上线下相融合,创造出更多商品、要素流通和国家物流枢纽网络的新平台新业态新模式。同时,传统互联网信息平台将加快完善拓展市场信息交互通道,数字交易平台进一步优化升级,产权交易信息发布数字平台将进行整合统一,进而实现产权交易市场的互联互通。
(二) 促进数字技术创新发展
英国经济学家John R. Hicks提出技术进步是由市场相对价格昂贵所反映的要素稀缺性诱导的,市场需求引导了创新资源的分配[3]。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立能够有效打破地方保护壁垒,降低同质化竞争,数字技术将会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迭代更新,数字技术应用软硬件生命周期必然缩短,促使数字技术在全国乃至全球市场竞争中持续创新。同时,诸如半导体芯片、工业软件等一系列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卡脖子”技术将随着国际形势和国内市场创新环境的变化逐步破解,国产软件产业也会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更新迎来空前的发展机遇,数字技术供给链将形成“中国需要+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新模式,进而促进数字产业全产业链的形成,并逐步迈向国际市场最高端。
(三)倒逼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市场受地方保护影响较大,市场割裂较为严重,一些地区的落后产业改革重组涉及人员再就业,地方财政税收等因素影响较大,地方政府不得不出台一些区域政策扶持企业运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后,特别是市场准入等政策全国性统一后,这些企业面临着全国同行业同等条件下激励竞争。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是其生存发展的唯一出路,这样就迫使其加快产品升级、工艺改造和管理运营改革。未来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相同环境下的竞争中,市场信息、生产效率、生产成本等因素将占据竞争的主导优势,数字化改造升级必然是一些传统行业的必由之路,各地政府也会出台相应的政策扶持本地区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改造,这些因素为数字产业化提供了广袤的市场空间。
(四)创新推进数字化社会治理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繁荣发展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持续推动“放管服”深化改革。“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数字政府建设目标,2022年4月19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强调要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统筹推进数据融合。高效的社会治理能够更好地服务市场经济的繁荣发展。目前,我国“一网通”建设初见成效,基本实现了审批事项网上办理。随着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加快推进,市场管理体制机制和政策的统一,必然推动各省市政务审批服务网络由省、市为单位链接成全国性政务服务网络,政务服务也将由现在浅层次的审批事项向更为广阔的服务范围延展,数字化社会治理必然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 我国数字经济助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现实困境
(一)数据要素市场化相关配套体制机制亟待建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中首次明确数据作为生产要素,数据也从资产正式变为生产资料,成为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4]。在统一大市场对数字技术高度依赖的条件下,数据要素交易、流通共享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目前,我国缺乏科学完善的数据流通共享机制和配套的法律法规,建立一套统一的数据权属、价值评估标准和交易机制是未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刚性需求。
(二)核心数字技术过度依赖进口
目前我国核心数字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能满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要求。特别是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依然薄弱,核心技术自主研发能力不强,工业软件、半导体芯片过度依赖进口。随着国际形势的不断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我国采取技术封锁。近年来,我国虽然在关键“卡脖子”技术研发方面大量投入,但是目前仍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我国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命脉仍然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
(三)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能力不足
首先,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质量不高,多数企业仍保持传统生产和销售模式,产品向定制化、智能化转型的意识不足,企业自主投入数字化改造动力不够。部分企业由于资源配置效率和资源利用率不高,数字化转型成本过大,投资回报率过低,导致数字化转型内生动力不足。其次,产业和工业互联网在多层级发展不均衡。缺少高质量的区域级、行业级、企业级等多层次产业和工业互联网平台。第三,农业数字化发展相对滞后。数智乡村建设方面从生产管理数智化、流通过程数智化、营销场景数智化、“三农”金融数智化这四个方面发展仍然停留在浅层次应用。
四、数字经济在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过程中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建立统一的数据要素流通市场
首先要从国家法律层面制定科学完善的数据确权法律法规,保障数据要素所有者和使用者、开发者享有统一的、公平的数据要素分配权力。特别是在数据归属确权方面,要制定一系列公平、严谨的法律法规,确保数据要素在法律框架内自由流通。其次,要制定全国统一的数据交易标准,即:“统一确权、统一市场准入标准、统一交易规则、统一数据交易模式、统一数据要素维权机制”,建立公共数据要数开发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使数据要素市场流通和开发标准化、规范化、法制化,抢占数据要素国际标准化流程规范制定权。第三,要加快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分布式公共数据仓库和数据要素共享交易平台,以行政省市为基本单位建设多层级数据共享交易信息平台,确保数据要素在全国统一大市场范围内无障碍流通。
(二)持续加强关键数字技术领域科技攻关
数字经济发展核心要素是技术和数据,数据要素的供给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数字信息技术水平息息相关,尤其是算力和算法的发展水平。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围绕相关数字信息技术产业最紧迫、最关键的“卡脖子”技术,加大核心技术的科研投入,集中优势资源加强科技攻关。要从顶层设计上统筹协调利用好政府、高校和科研院所等资源。不断强化企业在重大专项创新突破上的主体地位,促进产学研用相协调,构建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新局面。鼓励企业和科研工作者积极参与开源社区建设,不断增强我国开源社区的影响了,引导国内外优秀人才加入到我国开源社区建设。
(三) 全面加强数字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高效的信息网络和大数据信息平台是推动我国数字经济迈向自主高端的关键,而数字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则是数字网络和大数据信息平台的根基。我国“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信息网络基础设施,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有序推进基础设施智能升级[5]”。首先,要加大数字化基础设施投入。目前,我国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进程远远不能满足统一大市场建设现实需要,统一大市场信息共享需要零延时,网络通信速度需求显著提升,这就需要加快推进以5G为代表的网络通信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信息通信速率。其次,要工业和产业互联网作为产业园区配套的基础设施,以市一级为单位建立全国统一的接口标准,形成互联互通的工业和产业互联网。再次,要加快推进网络硬件设备国产化替代进度。全力提升国产网络通信设备的自主研发能力,把网络安全命脉掌握在自己手里。
(四) 大力促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协调发展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后,数字经济发展将进入快车道。传统产业在全国市场激烈竞争下,必须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特别是人力成本和销售成本。生产过程数字化、智能化改造能有效降低人工成本,减少生产误差带来的损耗,提高生产效率。产品终端销售网络化、信息化能够有效减少信息延迟带来的弊端,实践证明,B2C销售模式能够大幅度提高企业利润,降低终端消费成本。所以,数字化升级改造是传统产业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必由之路。随着产业数字化的加快升级改造,必然导致数字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同时,也需要更多的数字产业支撑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改造。传统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布局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要进一步增强传统产业数字化升级改造的带动作用,加大政策引导力度,降低智能化改造成本,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