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瑶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实施路径
2022-11-25周倚帆
王 亮 周倚帆
在湖南邵阳隆回县的最北部的虎形山上,居住着一支瑶族分支——花瑶族,他们千百年中默默隐居在山上,敬奉着巨石、古树,身着艳丽的服装,也因其服饰色彩明艳,挑花技术精湛,所以将其称之为“花瑶”。其中,花瑶挑花和呜哇山歌早早被列为湖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花瑶挑花更是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正在发生改变,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之下,花瑶族民族文化也在逐渐被外来文化侵蚀,其独特的个性化也逐渐被大同的共性而取代。本文就如何将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有机结合起来,提出几点建议与思考。
一、花瑶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问题
(一)传承方式单一
花瑶族很多文化都是口头传授,没有具体的文字与书籍,这就导致了花瑶文化传播具有极大的限制性,导致当地缺乏传承之人。仅以花瑶挑花为例,挑花没有固定的模板与形式,而是依靠着花瑶妇女对生活的理解与感受来进行挑花。当老一辈相继去世,难免会出现青黄不接的情况,年轻的一辈中,对于挑花鲜少有人能投入热情与精力,更不必提进行熟练地挑花了。
花瑶民族文化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这本身便十分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承与发展,针对花瑶民族文化这种口传身教的单一传承方式,在注重技能传播的同时,自然要从教育出发。只有将其纳入教育体系中,通过教育让越来越多的人们喜欢上花瑶文化,才能让人们从根本上了解它,并予以接受、学习以及创新,从而解决传承方式单一这个根本性的问题,只有如此,才能摆脱花瑶文化单一的传承并逐渐为其增添活力。
(二)外来文化的冲击
花瑶族很多文化都是口头传授,没有具体的文字与书籍,这就导致了花瑶文化传播变得困难。当前社会,人们的交流快速而频繁,而人们的交流方式也多种多样。面对面的交流活动在互联网浪潮的冲击下逐渐减少,人们更多地是通过网络进行交流。对于没有文字的花瑶民族文化来说,只能通过语言来交流势必使得其民族文化越来越狭窄,而新一代的花瑶族在外来文化的影响下,更多的年轻人会紧随潮流投入到新世界当中,他们也很难用本族语言进行交流,在民族语言式微的同时,势必会影响到民族文化的发展,导致日渐式微以至于灭亡的危机当中。
(三)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与人们生活的提高,花瑶族人也在悄然发生变化。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使得花瑶人放弃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生活方式,相反,他们正在和现代化接轨,转向售卖特色产品、举办特色旅游等多种多样的生产方式。传统的耕作模式已经屈指可数,吊脚楼已经逐渐被楼房取代,三三两两的对话方式也逐渐被网络所取代,传统生产生活的改变势必会对传统文化造成强烈的冲击。
(四)花瑶民族文化受众太少
仅仅在湖南来说,大部分人对花瑶族的了解也十分稀少,很少有人知道花瑶民族文化的发展与生存状态。受到时代的影响,很多花瑶族人为了摆脱生存的困境,都选择外出打工,留在本地的青年少之又少。而留下来的这些人们,也不会将全部精力放在传承本土文化上去,这就必然造成了花瑶民族文化传播受到阻碍。人们对花瑶文化的关注度几乎为零,无法引起关注,那么又怎么将花瑶文化传播出去呢?因此,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在最大限度上传播花瑶民族文化,增加受众,将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宣传与弘扬,同时也要培养人们对花瑶文化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增强民族自信与民族精神,这样才能拓宽花瑶文化之路,使花瑶文化代代相传。
二、花瑶民族文化保护的实施路径
尽管花瑶民族文化逐渐走向式微,但仍有一些村落保留了较为完整的花瑶文化,如隆回县花瑶民俗村便是一个。隆回县花瑶民俗村较少受到外界的影响,依旧保持着千百年来古色古香的花瑶风貌。村庄内,花瑶风情扑面而来,身着艳丽民族服装的妇女们随处可见,也在“赶苗”这样的传统节日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那么,如何将花瑶民族文化完整地保留与传承,是当前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对花瑶民族文化环境进行保护
首先,要保护花瑶民族风情与其民俗文化,保持花瑶文化的原始性与完整性,如花瑶古寨、虎形山村等区域,严禁滥砍滥伐等活动,保护花瑶民族独特的文化资源与历史资源。在此基础上根据地形与交通等地理因素进行风情园的建设,将花瑶民族文化进行统一而集中的展示,如挑花作坊、呜哇山歌展演、特色饮食街、花瑶民族旅馆等多种形式,对花瑶文化环境进行合理地挖掘与利用,将文化保护与文化开发有机地结合起来。
第二,要尊重花瑶人民的生产与生活习惯。尽管现如今花瑶人受到现代化的冲击比较大,但仍有一些村民遵循着传统的生活方式。在此基础上,可以将花瑶耕地种植与自然景观相结合。很多花瑶居民都是依山而居,在延续花瑶人生活习惯的同时,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与出行,可以将部分破旧房屋进行拆除改造,集中居住。同时,在居住密集的地方设置一些休息室与广场,保证人们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始终让花瑶这块土壤充满生机与活力。同时,随着时代的进步,花瑶人的居住方式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为了解决潮湿气候的吊脚楼也在不断地被楼房取代。为了保留花瑶人原始的生活习惯与建筑特色,可以将吊脚楼底层采用砼结构,上层砼混结构,保持吊脚楼的原始特色,同时也享有舒适的居住环境,在适应现代化建筑的同时也不失花瑶建筑本真。
第三,对古树、巨石进行保护。花瑶居民祖祖辈辈居住于此,和寨子里的树石相依相伴千百年。在花瑶人的心中,这些古树、巨石不单单是植物,而是十分神圣的,他们深信这树神、石神是他们的守护神,千百年来保佑着家人平安与村子的平静,因此,花瑶甚至有“砍树宁砍人”的说法。基于此,划定古树、巨石保护范围便是重中之重,禁止该地进行其他方面的使用,设置标识,并介绍古树、巨石的传说与由来,加强花瑶文化的宣传。
(二)政府进行投资与扶持
如果政府对花瑶民族文化进行投资与扶持,那么效果应该是极为明显的。必将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与保护。
首先,政府应当加大对花瑶民族文化的投入力度,成立相应的机构来整理、归纳花瑶民族文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民族文化形成文字的形式,并装订成书籍进行售卖与宣传,便于人们了解与阅读。与此同时,还可以请花瑶老人举办相关的讲座、培训班等(如被誉为“挑花之王”奉雪妹,就对挑花技术进行了讲授),发扬本土文化,培养本土人才,成立花瑶民族文化艺术团,推动花瑶传统文化的传承。再如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世达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戴碧生,这两位呜哇山歌演唱者便经常到各地演唱呜哇山歌,传播花瑶文化。为了使呜哇山歌传承人能够安心教学,隆回县拨出专款,将其用作传承补贴,鼓励传承人带徒传艺,确保本土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隆回县有力的财政支持,让传承人再无后顾之忧。而现在,正如陈世达所说,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将“呜哇山歌”整理成书,带徒授艺,让“呜哇山歌”世代传承[1]。
其次,应当加大对花瑶民族文化的宣传,提升本土百姓的文化自信。花瑶民族文化本就源远流长,具有强烈的历史感与文化感,加之其服饰色彩极为艳丽,在此基础上,政府应深入挖掘民族文化,将具有典型的花瑶民族文化风格的产品进行包装并送入市场,让花瑶文化成为隆回县的特色文化产业,不断提升其活力和生命力。与此同时,也要对民族文化进行宣传,让花瑶文化走出深山,让更多的人知晓花瑶文化,感受中华民族不同的文化风采与面貌,体味花瑶文化独特的情致与活力,感悟传统文化与生活的紧密关联。只有提升了文化自信,才能让花瑶民族文化在强烈的外来文化冲击中站稳脚跟,避免被侵蚀与边缘化,而是蓬勃发展。
最后,政府应该支持花瑶的民俗活动。文化离不开培养其的沃土,只有让人们切身实地地感受到花瑶人的活动与生活,才能更好地对其文化进行了解。如花瑶的婚俗便十分有特色。当经过提亲、完婚等一系列烦琐的礼节之后,紧接着便是“打泥巴”“炒茅壳里”“打蹈”这令人疯狂的三步曲[2]。这令外人感到欢乐、陌生而疯狂的民俗活动完全可以民俗化、特色化,将其打造成花瑶文化的一个标志性民俗活动,扎根于每个人的心中。只有文化的土壤依旧肥沃,传承人才能有丰富的传播与创作灵感,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传承人。
三、花瑶民族文化传承的实施路径
(一)将花瑶文化纳入教育体系
如果想要更好地、更全面地传承花瑶民族文化,那么只有将其纳入教育体系当中,才能让更多的学生对其进行了解,从而传承,使其发挥真正的效用。
一方面,本土各大高校可以将花瑶民族文化引入专业当中,如艺术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等。为了保证花瑶民族文化真正被大家了解,就必须进行科学地教学与合理的评价。不仅如此,学校也要制定相应的要求与准则。如,修满多少学分才可以结业,或实地考察花瑶民族文化等等,以引起学生们对花瑶文化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由于花瑶民族文化的特殊性,用传统教学模式来传授花瑶文化是不合理的,要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灵活而高效地开展教学活动。
首先,要将专项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花瑶文化与高校专业的融合是一个长期工作,必须保证其稳定而有序地发展。学校应当对教学目标、内容、模式等进行思索与分析。尤其是在没有指定教材的情况下,可以多个高校共同开展花瑶文化专业,联合开发教材,形成当地乃至全国的特色课程。同时,也可以将花瑶传承人引入教学中,让他们在依托传统花瑶文化的基础之上,结合当代的审美需求进行灵活教学。同时,也可以采取定向培养的方式,为花瑶民族文化源源不断地培养人才,让花瑶文化蓬勃兴起,不断壮大。
其次,学校应该多多支持与鼓励学生参与到花瑶文化当中来,让学生通过多种方式对花瑶文化进行了解与学习,并非简单地用卷子考试。如,学生们可以用挑花技艺制作一些工艺品、学唱呜哇山歌,或将呜哇山歌、讨僚皈等改变成歌舞形式或文化节活动,教师也要从中进行一定的参与和指导。同时,为了更好地进行授课,当地高校也可以多多让花瑶居民进行教学,以讲座或社团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
最后,要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为了更好地学习与成长,教师可以制定一个花瑶学习评价体系,并进行总结与归纳,总括出自己的不足,并及时地进行改进。评价体系需全面,除了学生和教师的评价,也可以让学生进行互评,让花瑶文化传承人参与其中,尽可能地给予学生以指导,充分发挥评价体系的意义和功能。
(二)对花瑶文化资源进行开发与传承
首先,利用文化资源,打造花瑶品牌。对于花瑶文化,应该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一是要进行挖掘与整理,把最能体现花瑶精神面貌的东西挖掘出来,并赋予其时代内涵;二是充分利用花瑶居民自身的力量与技术,增强他们建设好家乡的热情;三是邀请相关学者参与研究,推陈出新,突出民族风貌与特色,做到雅俗共赏,合理开发。
其次,依托互联网与新媒体对花瑶民族文化进行宣传。互联网对每个民族文化的冲击都是巨大的,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然而,凡事有弊也有利,不妨趁着互联网的东风,对花瑶民族文化进行宣传与传承。如各地方文化部门可以联合开发APP等,将花瑶文化形成一个完整的脉络与文化体系,内容可以包括花瑶文化的概况、传承人简介、音视频教学、技艺互动等多方面,以方便四面八方的网友进行了解与学习。这种方式既能被当代人所接受,也彻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让人们可以安坐于家中便能感受独特的花瑶文化。花瑶文化历史久远,深藏于群山之中,再也不是“酒香也怕巷子深”的境地了。同时,花瑶本地居民也可以通过互联网对花瑶的歌舞、技艺、风俗等进行展示,制成小视频,或在自媒体进行直播,并接受网友的定制带有花瑶民族特色的衣服、器具、工艺品等,均可作为商品开发,这既传播了花瑶文化,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花瑶人的收入问题。
最后,举办旅游文化艺术节。几乎每年,瑶族都会举行文化旅游节。作为瑶族的一个分支,花瑶也可以借此机会宣传花瑶文化,如组织花瑶风情游、商品博览会等。此外,也可以通过直播的方式,带领网友全面感受花瑶地区的山水风光与人文面貌。另一方面,在花瑶各旅游观光区可以设置商品售卖以及对制作过程进行展示,同时也可以让游客动手参与创作,增加趣味性,以满足他们的求奇心理,同时也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四、结语
我国每个民族都独具特色,有其独特的历史与文化的脉络。在当今社会文化动荡、全球化浪潮席卷之际,对于花瑶民族文化,我们更应该提出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措施,对特色文化进行合理开发和利用。对于花瑶民族文化,我们要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与号召,一方面尽量保护现有的文化,以传承人为根本,加强文化的传统传承。另一方面,也要合力改革,大胆创新,在保护与开发传统特色文化的基础上,以人为本,开发适应现代生活的花瑶民族文化产业,推动花瑶文化走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迈向更高、更广阔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