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课后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2-11-25姚惠琴
姚惠琴
(甘肃省灵台县城关中学,甘肃 灵台)
为了满足学生和家长对课后服务的需求,中学教师需要基于给学生“减压减负”这一要求调整课后服务结构和内容,在满足家长时间要求的前提下,利用课后服务助力于学生学习质量和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
一、“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课后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面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针对性开展
在“双减”背景下,有很多中学已经开展了多样化的课后服务,以搭配课上教学保障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升教学成效,其中就包括数学学科的课后辅导教学。但是因为“双减”政策落实的时间尚短,所以教师对学生所给予的指导还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合理性。例如,在“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下,有越来越多的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开展差异化教学,但是在课后却面向所有学生进行统一辅导,也就是将课堂中的重难点重新教了一遍,或者根据所布置的书面作业进行详解。因此,已经充分掌握这部分知识的学生无法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
(二)没有秉持家长自愿、学生自愿的原则
课后服务应以满足学生学习以及家长时间上的需求为主要原则,从而利用课后碎片化的时间帮助学生全面发展。但是这种自主选择的课后服务却在很多学校里成为给学生“补课”的强制性“服务”。这样一来,就将为中学生所提供的课后服务变相转化成课堂教学的延伸,这种“服务”是违背“双减”政策初衷的。
二、“双减”政策下初中数学课后服务的优化对策
(一)根据学生的差异性开展针对性课后服务
为了保障“提优辅差”课后服务的有效性,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线上的学生都能够获得相应的提升与发展,教师就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来针对性开展课后服务。首先,教师要根据后进生以及学困生对当前数学知识的重难点掌握情况进行查漏补缺,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来帮助后进生以及学困生跟上目前的教学进度,避免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因为知识基础掌握不牢固而失去学习动力和自信心。在此基础上,教师还要着重培养优等生,使他们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更高层次的探索与学习,为尖子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保障每一名学生都能在课后服务的过程中实现个性化发展。
(二)根据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时间自由选择
“双减”政策全面推行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对学生的减“负”,而不是教学上的减“质”。因此教师在开展课后服务之前,就要调查中学生的学习需要以及家长时间安排,从而为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自由选择,如将课后服务根据优、中、差三个层次划分为“探究延伸,不断提升”“学习巩固,夯实基础”“查漏补缺,实现进步”等类型。再将结束时间划分为18:00 以及19:00 两个时间段,让家长根据自己的需要来自由选择时间。
(三)优化学习方式,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学生在以往的家庭作业当中通常都是以自主探究的方式来学习的,这种学习方式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独立探究能力。但是数学这门学科不仅注重对学生独立探究能力的培养,更注重对学生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注重对学生思维训练以及实践能力的提升。因此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课外服务的过程当中,所有学生都能够聚集在一起,教师可以利用这一良好的机会来引导他们进行合作探究,从而使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如教师为学生提供解直角三角形“应用举例”的5 个例题,然后引导学生对这5 个例题的解题过程进行归纳、概括,并让学生分析其中的相同点:它们都有一个实际问题作背景;都用到了方程和几何的知识;都用到了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这样学生能够在分析探究的过程当中构建起完善的知识结构,利用同一个解题思维去解不同的题型,或者运用不同思维去解一个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四)开展特色化竞赛,培养学生兴趣爱好
如果将课后服务变成与课堂教学同样的学习模式,那么学生必然会感受到参与课后服务的压力和负担,课后服务的开展也就失去了其真正意义。因此教师要转变课后服务的开展形式,将数学知识竞赛、小组挑战赛、实践模拟等数学实践活动融合进课后服务中,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兴趣,为学生各项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在“双减”政策下开展初中数学课后服务是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各项能力,从而在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保障学生的学习质量。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来针对性地开展课后服务,并进一步增强课后服务开展的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后服务当中,从而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