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文科背景下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
——以黄山学院为例

2022-11-25芦洁媛刘紫娟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文科汉语专业

芦洁媛,刘紫娟

(黄山学院 文学院,安徽 黄山245041)

在信息技术时代全新科技改革的社会发展环境下,传统社会生活模式被极大颠覆重构,教育领域也开始将文科高等教育改革活动提上了发展日程。[1]文科改革就是对传统的文史哲等老文科进行改造,而新文科建设又是近两年提出的文科改革当中的一个点,简而言之就是对学科进行融合或者说使专业进行交叉,新文科从2018年被提出,2019年5月“六卓越一拔尖”计划 2.0的正式启动,此后,就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关注。2020年11月3日,教育部新文科建设工作组在山东大学威海校区举行了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出台了重要改革性文件《新文科建设宣言》,对这项重要工作进行了宣传动员和全面部署。文科改革工作首先体现在理论创新上,既需要快速构建起富有中国特色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还要充分应用这些理论对当前文科教育实践过程中的中国问题和中国现象进行阐释说明,提高实践活动成效;还要深化文科改革活动,促使文科专业教育提高质量、增加内涵,建设新起的文科专业;最后文科教育必须对课堂进行革命,摒弃作秀式课堂教学,精心打造高效实用的实践课堂,深化改革课程内容、教学模式及教法策略等,精心打造线下课程、线上课程、混合式课程、虚拟仿真式课程、社会实践式课程等五类“金课”。这种改革模式不仅重新制定了科学适用的考查标准,同时对教育理念及课堂模式、教学方法手段等都进行了变革和完善,促使文科教学工作成效得到有效提高。伴随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汉语国际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巨大发展,汉语的语言经济学价值也在持续走高,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的海外需求也在不断增大,在此国际发展形势下,我国调整了汉语国际教育发展战略方向,彻底改变将外国人“请进来”的简单化汉语推广模式,积极推行“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策略,不断扩大汉语国际教育的培养数量和规模,积极适应满足全新世界发展格局的实际需求。但与此同时,一些实际发展问题也逐渐凸显了出来,比如说课程设置实践环节较少,比例有待进一步的调整优化,学生实践培养模式比较单一,容易导致学生在后期海外实践以及在相关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从事与汉语言文化交流传播相关工作时问题频发。例如在交流中引发歧义导致文化冲突,传达工作时言不达意等。所以,实践教学模式创新不但是“新文科”建设工作的重点内容,而且在本科人才培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方向以及新理论探索与建设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特别是在当今汉语事业在全社会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社会对汉语国际教育人才需求也在进行一个大的转变,因此必须针对这种发展变化和实际需求做好相应的体系建设和模式创新工作,才能培养出大批适应新时代的国际化、专业化的应用型复合人才,[2]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来进行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的重要性就愈发的凸显。

一、黄山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一)实践教学概况

安徽省黄山学院是一所综合型本科院校,自办学以来始终秉持着“教人求真,学做真人”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培养顺应时代发展,具有全球化视野,国际化思维,符合现代化要求的新型人才。黄山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前身原为对外汉语,于2006年获准在文学院开设,目前已有14年,共历14届本科生,是安徽省内较早接收国际学生的高校之一,自2014年以来,先后不断有来自美国、荷兰、日本、韩国、法国、俄罗斯、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孟加拉国、蒙古越南等近30个国家的近350余名国际生来到我校学习、生活。现在校的四个年级中2020级学生51人,2019级学生51人,2018级学生43人,2017级学生39人,共计184人,由近四年的学生人数的变化也可看出该校汉语国际教育是一个正在蓬勃发展的专业。近年来,该专业为顺应不断深化的科技信息革命和全球化的产业调整在教育方面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培养方案,促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掌握汉英基础知识,保有民族传统并能对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的具有较高人文素养,具备良好的汉语国际教育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毕业后不仅仅能够胜任在国内外相关学校对外汉语教学机构和海外孔子学院(孔子课堂)的汉语教学和管理工作,还能担负起国家机关的涉外文化交流传播重任。因此这就要求对于学生本科阶段的教学,不能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教授,更要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现阶段黄山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包括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两个大部分,其中黄山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理论教学体系中的实践环节学分为16学分,占比为8.99%;实践教学体系中的学分为为24学分,占比为22.47%;实践教学环节学分合计为56学分,总占比为31.46%,总学时为48学时,仅占2%,实践教学体系中学时和学分占比都较轻,由此可见对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教学实践方面的重视度还有待加强。

(二)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调查结果分析

针对现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同时为了更加全方位深层次的了解本专业的学生对自己专业实践课程的认识和看法,笔者设计了相应的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面向黄山学院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5—2016级已经毕业的本科生,题型主要是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采用线上问卷形式进行,共发放86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5份,有效回收率52%。

1.问卷设计

此次问卷调查共测试了20个问题,以基本的专业实践课程(包括校内,校外,自主实践课程)为调查内容,包括对学期实践课程的实践方式,实践内容,实践效果,以及学生对基础实践课程的态度,评价以及建议等,具有一定的广度。

2.结果分析

实践教学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步骤环节,既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实践创新能力,又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因此发展成为了重要的“新文科”建设内容,在培养优秀本科生的教育活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来说,实践教学能够有效增强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与跨文化交际能力,促使他们成长为职业目标明确、教学能力突出的国际化复合型应用人才,推动深层理论探索研究进程。[3]目前学校对实践教学重视度不够:不论是理论教学体系中的实践环节,还是实践教学体系环节,所占学分和学时都是不够的。

综合能力培养不够。只有在实际课堂中不断的进行学习并积累总结相关经验,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必须拥有良好的基础知识能力、应用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及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获得综合能力素质的全面发展。[4]实践性教学则是实现这些能力目标的有效学习途径,根据调查数据显示,84.44%的学生毕业后没有参与到本专业的就业中,且大部分都在中小型城市(安徽省内),小部分在省会城市(主要集中在安徽省)的,极少部分在江浙沪地区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践教学的贯彻度不够,学生没有过硬的实践基础来作为本专业未来职业的支撑。

校内外实践机会较少,实践教学模式比较单一,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不能有效结合,校内校外实践内容脱节:根据调查数据,只有35.56%的老师有要求学生对语言文字使用规范情况和汉语国际传播等情况做过社会实践调查,而这恰恰又是黄山学院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培养方案中实践教学体系所要求的内容。对于课内实践形式,91.11%的老师会选择学生授课与报告,对于集中实践,86.67%的老师会选择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过于单一的形式,虽能保证其教学计划的实施,但是在教学效果方面却不尽如人意,会导致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受限。当前的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及学习内容等方面存在不合理之处,缺乏与专业学习的有效契合,不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专业核心能力素养。

学生对教学目标认识不清。学生能够认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有一定的实践积极性和参与度,但是对教学目标认识不清,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部分学生的校外盲目实践,没有针对性。调查报告显示,在认为是否有必要加强实践课程方面,97.78%的学生选择了是,在认为是否有必要加强校企,校政,以及与国外院校联合培养的方式上,也有97.78%的学生选择了是,但是在本专业校内外实践课程是否有用这个选项上,只有33.33%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有用,另外51.11%的学生认为有用,但是作用不大,还有15.56%的学生认为可有可无。

同时调查显示教师检验评价实践成果的方式过于单一,主要以实践报告和结课作业作为检验评价方式的比例分别高达48.89%和46.67%,检验评价方式的单一会相应导致学生实践方式的单一。

二、新文科背景下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创新模式

(一)激活守创培养新思维

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以“没有守正,不知来路,没有创新,不知出路。”[5]明确指出了守正创新的重要意义,需要我们积极汲取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结合文科教学规律及人才培养目标,积极传承传播文物考古等历史文化成果,弘扬灿烂历史文化,而且要加强课内外双向学习,并对实践结果进行定时检测。在创新这一块,要结合现实需要。一方面要以新的思路要和跨界模式,探索适合有效的实践教学的新的着力点,培养创新性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推动现有实践教学体系的转型升级。不断调整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为提高教学效率质量、挖掘人才潜力打下良好基础,只有对优秀历史文化充满热爱、继承发展,才能受到启发产生创新灵感,才能以守正推动创新,将专业学习壁垒打破,获得理想的跨学科培养成效。

(二)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

在宏观上,要探索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本研贯通模式,可以强基计划的培养模式,进一步加强合作,整合服务于人才培养的优质资源,实现高校与境内外教学科研机构联合培养,校政,校企联合培养,跨校跨院联合培养。[6]在微观上,建立一对一“语伴”沉浸式实践教学。在学校现有留学生的基础之上,从大一开始开展“互助语言帮扶志愿者”活动,自愿报名参加,自主结成一对一辅导留学生汉语的搭档。在校大学生教本校留学生学汉语,留学生教本校大学生学外语,不止包括英语还有小语种在内。[7]加强对于“1+X”职业技能的培养,该职业技能培养计划是由国家在2019年提出的,主要面向我国在校留学生的职业培养计划。“1+X”证书指的是“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这意味着在传统的学历证明之外,留学生可以用职业技能等级证明自己的职业水平和能力。

(三)建设交叉融合新课程

开发新课程,改造老课程,比如开辟新方向开发新专业和改造通识教育,传统老文科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了,应该知难而退;教材是高效教学活动的基础,我们只有编写出内容新颖实用、紧贴时代发展脉搏的好教材,才能顺利推进新课程改革活动的进行。[8]例如紧跟社会主义建设步伐,基于全新视角,采用全新方法手段,以开放思维构建线上线下综合、虚拟仿真的优质实践课堂,课程要能跟的上时代的需求,培养出适合时代发展,能解决时代难题的人才,在遇到突发性难题时,能够经受住考验。

(四)构建实践教学新理论

在建立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新理论的同时,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支撑,深耕于中国传统文化,需要一个长期的探索与积累。[9]还需要我们不畏艰难阻碍,完善教育观念和制度规范,在学校的科学合理的顶层设计指引下,结合本校实际情况组织专家论证活动,明确重难点发展问题和需要突破解决的内容,以此做好学院规划工作。新文科变革活动需要得到政策支持,更需要得到创新发展,应当积极面对授课教师所关心的瓶颈问题,鼓励跨学院联合建设新专业、推进校内外师资力量和实训实验资源共享活动,倡导新课程研发,实行培养引进相结合、专兼职共同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模式,做好人力储备工作。

三、结语

黄山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在今后的教育培养工作中,需要将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放在重要位置,积极面对现状和问题,在本科四年的人才培养计划中,应该把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起来,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打破专业壁垒,实现跨学科联合培养,在更新实践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摸索建立全新培养模式,建设出熠熠闪光的“黄金课程”[10]。这就需要学院充分整合内外部优势资源条件,为学生提供实践场地和交流机会,促使他们在多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及社会语言活动、教学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提升自我,获得语言能力及教学实践能力的加强,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全方位实现本科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猜你喜欢

文科汉语专业
学汉语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部分专业介绍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求学·文科版201806、07合刊
追剧宅女教汉语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