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资源整合开发利用论析
——以辽沈地区为例
2022-11-25初青松马春杨
初青松, 马春杨
(东北大学 党委组织部, 辽宁 沈阳 110819)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 是中国共产党人光荣革命传统和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 党中央决定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 党史资源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显著的作用, 辽沈地区党史资源丰富且特点明显, 通过分析和借鉴国内党史资源有效开发与利用的先进典型案例, 提出辽沈地区党史资源整合开发利用的基本方略, 进而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取得实效,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一、 党史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与先进经验
党史资源是指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重要革命人物的活动及故居、重大革命历史事件旧址、革命烈士陵园以及革命历史和人物纪实等红色基因库以及红色遗址遗迹[1]。党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伟大历史进程所积淀的宝贵物质基础和精神财富,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安康而勇于拼搏、不懈奋斗的历史印记,在任何时期都具有鲜亮的底色和时代价值,是对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开展学习教育的重要资源。据报道,2012—2019年,习近平共计29次前往红色圣地、革命老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及有关地方考察[2]。由此党史资源开发利用对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1. 党史资源开发利用的必要性
党史资源开发利用能够凝练红色基因, 促使红色基因植根于受教育者的精神血脉, 挺起中华儿女的精神脊梁。 党史资源是典型的教材资源, 每一处红色教育资源景点都能呈现出一堂生动的党课, 是党史学习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 其开发利用可以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内容, 增强教育效果。
(1) 党史资源开发利用有助于党奋斗精神的传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党史学习和教育,努力从党走过的风云激荡的历史中、从党开创和不断推进的伟大事业中、从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长期实践中,深化对党的信赖,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念[3]。党史资源的开发利用通过引导受教育者亲身感受,主动思考,起到涤荡心灵、砥砺精神的作用,促使资源本身所折射出的精神价值在受教育者身上得到体现,同时,受教育者多为先进的积极分子,其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也能对其他人形成辐射带动作用。党史资源的开发利用可有效促进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深入发展,传递艰苦卓绝的精神品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传承党的奋斗精神提供有效媒介支持。
(2) 党史资源开发利用有助于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
党史资源集合历史资源、文化资源、政治资源、精神资源于一体,极大地丰富和拓展了党史教育的内容。挖掘党史资源的历史内涵和时代价值,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党史资源运用到课堂上,能够使党员干部理解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共产党的历史必然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着力培养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懈奋斗的高素质干部队伍[4]。党史资源是锤炼党性修养的有效载体,经过党史资源的深刻洗礼,能够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使党员干部了解国情、党史,汲取智慧和力量,增强干事创业的必胜信念。党史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强化人民对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的认识,增强报国奋进的使命担当。
2. 党史资源开发利用的先进经验
国内一些党史资源丰富的地区在党史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具体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政府主导系统化开发
政府部门是引导党史资源健康发展的责任者,应做到正确履行职能、明确发展方向、科学规划线路、合理保护开发,促进党史资源更好更快发展。第一,以政府为主导精准定位各方角色和职能。树立“服务型政府”的管理理念,协调好政府、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关系,公平分配并合理配置资源。第二,建立宏观调控机制。党史资源开发要顺应市场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管控节奏,控制好力度和界限,把主要精力转移到“保方向、保大局、保落实”上。第三,树立大局和系统的观念。政府遵循国家发展战略,树立全域和全系统的资源开发指导思路,推动区域内和周边的资源整合链接,实现不同区域的串联和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合作。以国内党史资源开发与教育培训典型——井冈山地区——为例,其党史资源保护利用传承工作站位高、起步早、眼界宽、效果好,建立了政府主导、整体联动的产业链条。
(2) 多方协调市场化运作
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建立市场协调、各要素参与的党史资源开发链条。一是资本链条。扩大招商引资,建立对应的奖励激励机制,进一步引进和盘活资金,对上游产业积极向下游拓展的予以奖励支持,带动社会资本向党史资源全产业链普及;对于积极开发党史资源产业新增长点且产生良好经济和社会示范效益的企业和民间机构给予适当的政策放宽、奖励和补偿。二是资源链条。科学精准界定党史资源的核心范围和扩张区域,不局限于一时一地一人,尽可能扩大其辐射范围和内容规模;建立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统一逻辑内涵和完整历史轨迹的“泛资源区”。三是人才链条。建立一整套资源体系内从业人员的选拔、培训、考核和退出机制,充分发掘其中优秀人才的潜力,进而为专业人才创造绿色的成长环境;增强领导干部和基层骨干的宏观决策和专业素养,确保党史资源开发利用的各项政策落地落实;对非专业的服务人员提高管理服务素质,进行专业化培训,保障梯队建设,为资源开发的科学可持续不断提供新鲜血液。
上海市虹口区作为“党的诞生地”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内梳理与挖掘党史资源、推进实施资政育人最生动的教材之一[5]。上海市虹口区不断对党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有机整合。虹口区的党史资源研究与开发实践真正做到了多方协同、链条完整的市场化运作,通过多样化的文化纪念活动,在全市乃至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3) 统筹设计精细化管理
党的十九大以来,延安紧扣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主题,着力平衡政府主导和市场调配的关系,建立“服务型政府”,全力打造“延安精神永放光芒”特色品牌。建立完整有效的监督管理体系,净化党史资源环境:包含“硬件”的法规政策约束和“软件”的道德诚信引导。在法规政策约束方面,又分为外部规范和内部治理两个层面。其中,外部规范通常以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为主,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资源开发利用监管标准化机制,营造规范有序、洁净和谐的环境,维护各方利益不受侵犯。内部治理侧重依托市场的自我管理监督,完善信息传播和资讯公开,利用融媒体资源开通广泛的信息反馈通道,在保障公正公开透明的前提下,充分通过公众舆论监督来鼓励合法、抵制非法,即鼓励利用党史资源开展合规的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抵制利用资源优势借助培训等名头赚取高额利润,树立党史资源开发利用的文明新风。在道德诚信引导方面,促进参与资源开发的各组织和个人公平竞争、诚信行事;政府主管部门引导经营者注重质量和诚信,将声誉作为无形资产妥善加以维护;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党史资源创文明促新风工作;树立以民为本、服务至上的观念,使市场自发自觉地坚决抵制各种不道德和失信行为。我国民政部早在2013年就开始实施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管理办法》明确了党史资源相关管理单位职能,建立了相应规章制度,进一步科学指导遗迹管理和保护。
(4) 持续发展全方位保障
党史资源在短时间内的不可再生性和不可复制性, 使其比自然资源更需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科学保护。 首先,更新观念,在不破坏原有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建设, 顺应历史规律与社会需求, 实施“红+绿”的生态发展模式。 其次,协调发展与保护,政府要认真及时治理已经出现的问题,积极推行补救措施; 企业要合理规划利益边界,保障用于生态环境保护的资金支持,协调好经济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关系。 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全民参与的理念,及时发现并坚决抵制破坏性开发, 营造开放共享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氛围。 同时,要建立多形式的党史资源开发保护机制, 统合有形的革命文物、旧址、器物,文献、数据、标语、歌谣、影像等信息和党史资源精神文化, 运用现代科技和数字化方式, 系统开发保护利用党史资源。
井冈山对遗迹和文物实施分级保护处理, 严格遵循“原风貌”开发原则, 坚决不搞破坏式开发和“想象式复原”, 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开发利用。
二、 辽沈地区党史资源特征及其开发利用的现状
辽沈地区丰富的党史资源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提供了翔实鲜活的学习平台,同时党员干部以及青少年学生教育培训所产生的社会效应也反哺党史资源的挖掘、研究和转化,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1. 辽沈地区党史资源特征
(1) 党史事件和党史遗迹数量众多、类型多样
辽沈地区共有党史资源782处,资源类型多样,其中重要机构旧址125处、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301处、重要人物故居13处、烈士墓70处、纪念设施273处。辽沈地区党史资源涵盖了各个时期的红色足迹,文化内涵丰富。同时,辽沈地区党史资源时间跨度长,涵盖了从辽宁第一个党支部的建立到抗日战争胜利、解放战争胜利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建设的各个时期,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大量的党史资源[6]。
(2) 历史经验和思想理论内涵丰富、价值独特
辽沈地区党史资源不仅包括保护完整的历史遗迹、活动地、纪念地等,也包括其中所蕴含的历史经验和思想理论。辽沈地区涌现出的大量革命事迹、英雄人物、时代楷模提供了值得归纳、总结、学习、借鉴的历史经验。辽沈地区14年抗战史形成了丰富的党史资源。辽宁作为“共和国长子”在长期历史发展实践中凝结成“长子情怀”,形成了信念坚定、勇挑重担的忠诚担当精神,敢为人先、勤劳务实的创新实干精神,不甘落后、拼搏进取的奋斗自强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意义[7]。
(3) 党史资源主题鲜明、特色突出
在东北乃至全国的发展历史和革命斗争历程中,辽沈地区长期处于领先地位,14年抗战红色文化资源成为最鲜明突出的优势资源所在[8]。在“九一八”事变后面临外敌入侵、国贼肆虐的危急关头,辽沈地区人民最先承担起国家民族的重任,不畏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最先举起了抗战救国的旗帜,体现了人民对国家的忠诚、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忠诚;辽沈地区人民作为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的先行者,在没有任何既定经验的情况下,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
2. 辽沈地区党史资源开发成效
近年来,辽沈地区充分利用区域内丰富的党史资源,以政府为主导对党史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和深度挖掘,形成了一系列党史学习教育现场教学点,深入探索了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学生教育培训的新内容、新形式、新方法[9]。
(1) 各地区主导建设党史教育基地
辽沈地区具有丰富的党史教育文化资源,各地区统筹推进了区域内革命文物资源的普查、研究和认定工作,进行了教育基地的修缮、保护和建设工作。例如:抚顺雷锋学院整合雷锋纪念馆、平顶山惨案纪念馆、抚顺战犯管理所等党史资源,通过集中授课、现场教学、访谈教学、体验教学等形式提升受众对党史文化的理解和吸收;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通过历史文物、照片等手段,反映“九一八”事变历程以及东北人民抗战过程;锦州辽沈战役纪念馆反映了东北解放战争历史,突出展示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全面、客观、真实地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光辉历史;本溪抗联史实教育基地依托东北抗联史实陈列馆、杨靖宇纪念馆等党史资源,以“重走抗联路”为核心进行党员干部教育培训。
(2) 辽宁省统筹打造党史教育线路
辽沈地区丰富、完整的党史资源也是绝佳的红色旅游资源,为庆祝建党百年,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中宣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改委推出了“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评选活动,辽沈地区“不忘国耻·英勇抗战”“辽沈枪声·解放号角”“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共和国长子·新时代工业”“兴边富民·辽吉风光”5条线路入选[10]。5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涵盖了辽沈地区8市30个重点革命文物遗址和纪念场馆,重点展示了辽沈地区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新中国建设和新时代征程中等各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线路中的党史文物、纪念场馆、景区景点为辽沈地区所独有。
辽沈地区不断加强党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辽宁省政府批准编制完成了《辽宁省革命文物遗址保护工程调研报告》和《辽宁省革命文物遗址保护工程实施计划》,2018年以来,中央和省级财政共投入革命文物保护专项资金5 500万元,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工程项目25项。目前,辽宁省以5条精品线路入选为契机,扩大工程规划和专项投入,实现党史主题教育覆盖面的扩大,丰富红色旅游线路供给,从2020年开始围绕“抗日战争寻史访踪之旅”等10个主题,策划推出100条特色鲜明的红色旅游线路[11]。通过不断挖掘党史资源的深刻内涵,将每一个红色教学点变成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筑牢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
3. 辽沈地区党史资源开发利用的不足
尽管辽沈地区在党史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是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散点分布明显,线路缺乏系统规划
总体来看,辽沈地区党史资源仍处于分散的点状分布,资源开发过程中缺少统一布局,项目的设置缺乏内在关联。在开发党史资源时,辽沈地区多聚焦于市内独立资源,没能将现有资源优势置身于全省乃至全国的整体资源利用中,也没有把党史资源置于辽沈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大局中,缺乏联动性、协调性和整体性思维。同时,目前人们对党史资源渐渐消亡的紧迫性认识不足,对开发利用党史资源能够产生深远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认识有待加强。
(2) 知名度不高,体验参与性不足
党史资源宣传报道的力度不够,总体上依靠政府、旅行社,缺乏系统全面的宣传,在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上出现频率不高,专业的旅游杂志和旅游报纸上也难以见到其身影。在户外媒体的使用中,并没有对候车室、公交车、地铁、公告栏上的广告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党史教育和旅游项目基本还处在粗放型阶段,缺少精准的设计,多为传统的“讲解-参观”式游览,缺少情感共鸣和精神层面的同频共振,仅停留在革命遗址遗迹参观、图片文字介绍和讲解员的讲解上,以静态展示为主,未能与情景体验、影视演艺、民俗活动等结合,动态内容缺乏。
党史资源的开发利用常以政府为主导,而企业、单位、个人主导开发经营的甚少。未能将辽沈地区党史教育场馆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市场的潜力和市场机制的活力未被激发。借助党史资源发展的教育培训和旅游行业与其他产业关联性强,涉及吃、住、行、游、购、娱等多种直接和间接提供服务的场所。随着时代的进步,企事业单位对教育培训的需求以及消费者对旅游的需要不断升级,辽沈地区需要适应市场的瞬息万变,合理开发配套资源,创建标准化、规范化的管理团队和管理体系,着力体现出城市文化与党史文化结合的独特之处。
三、 辽沈地区党史资源整合开发利用的基本方略
辽沈地区党史资源是建党精神的重要载体。 辽沈地区有“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抗美援朝纪念馆、雷锋纪念馆、劳模纪念馆、中国工业博物馆等一大批党史资源, 承载着党领导辽宁人民接续奋斗的历史记忆, 这些党史资源是宝贵的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 深刻认识党史资源铸魂育人的独特优势, 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 有助于不断赓续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 发挥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
1. 党史资源开发立体化
党史资源的开发必须在充分分析辽沈地区党史教育和旅游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资源优势,使党史资源的整合利用真正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带动脱贫致富的精神动力。
党史资源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兼具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必须从多维度、立体化的方向深入挖掘党史资源的深层次价值,其中历史价值是其他一切价值的基础,立足党史资源独特的历史优势,充分发挥并传承其中的精神文化,并将其厚植于每一个受教育者和游客的心中。党史资源的开发过程应坚持立体化原则:立体化意味着党史资源开发的全面化、覆盖化和一体化,将辽沈地区的党史资源“建档立卡”“推送入库”,总体规划、统一布局、通盘串联、全面覆盖,并实现不同资源的异业异态联合;立体化也意味着党史资源向下扎根挖掘,向上开发创新,实现静态展示和动态呈现结合,传统与科技结合。
第一,要深入挖掘提炼,讲好党史故事,融入“辽沈元素”。针对不同的党史资源利用不同载体,将文化注入文物,让党史资源“活”起来,从专业的视角加强对党史资源的研究,用专业的术语和生动的故事展现党史资源的独特魅力;在深入研究史实、尊重史实的基础上,注重党史资源隐藏的艺术效果,强化对重要事件和重点人物的刻画,要如同影视作品般引人入胜,增强党史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第二,要提升党史教育综合展示水平,鼓励社会各界参与筹资,加强重要党史教育基地的开发、保护和利用,通过现代技术手段和亲民的布展,对党史资源进行创新性呈现。例如,以舞台情景故事的形式展现辽沈地区的党史资源和红色文化,突出辽沈地区的红色印象和地方特色,借鉴其他省市印象剧的成功经验和现实热度,为辽沈地区的党史资源增添新的血液、注入新的活力,使党史资源真正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
第三,要做好党史教育成果的宣传应用,利用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智能互联新媒体加强对党史教育成果的广泛推介和宣传刊播。一是要凝练红色文化IP,厚植宣传素材基础。要善于提取红色资源中蕴含的具备高辨识度和社会认同度的要素,在此基础上赋予强烈的人文情怀和感召力。二是加大“走出去”力度,大力向相关领域共享党史资源信息,向潜在消费对象提供丰富资料,向关注资源开发动态的组织和个人提供科学参考,从而扩大资源影响力。
2. 党史资源建设主题化
党史资源建设主题化就是要充分挖掘党史资源的发展方向, 深度挖掘其主题内涵, 打造有特色的党史主题教育和旅游景点。 辽沈地区具有独特的党史文化印记, 从名人旧居到革命遗址, 从历史文化基地到现代文明场馆都有其独特的资源内涵, 除了要以现有的历史遗迹为依托, 还应对口头遗产进行抢救性挖掘[12], 吸引更多的受教育者和游客进行教育培训和旅游观光。 另外,可结合建党、建军等纪念日, 在网络上推出专题纪念活动, 吸引更多的人在网上打卡党史教育圣地, 为实地参观教育作铺垫,增加党史文化影响力。
1.5 统计学分析 所有研究数据运用SPSS 20.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s精确概率法,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辽沈地区具有天然的党史资源优势,凝结成众多独特而极具价值的党史教育主题:辽沈地区作为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一面旗帜,凝结成为东北抗联抗战主题;辽沈地区人民参与了具有国际影响力和深远历史意义的抗美援朝战役,凝结成为辽沈地区独有的抗美援朝主题;作为中国共产党早期活动地区,辽沈地区人民参与宣传党的主张、开展工人运动、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等,凝结成为不忘初心的爱国爱党主题;除此之外,辽沈地区还涌现出了雷锋精神、建设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奉献精神等一系列独特的党史教育主题,围绕每一个主题,都可以进行资源整合和综合包装,挖掘历史、整合文物、连通景点,以主题为基础单元进行全方位的打造。
在深入挖掘红色资源的基础上统筹开展绿色资源的建设和布局,避免单一的资源路线无法满足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辽沈地区处于我国东北,在地理环境上具有鲜明的气候特点,四季分明、山水秀丽,因此可建立“红色+绿色”的发展格局,如“重走抗联路”、模拟对战等情景再现,辽沈地区冬季严寒飞雪的天气是其他城市无法比拟的,借助气候特点和地理优势,开发党史教育实地体验课程,能够得到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和游客的喜爱。可应用VR场景再现,结合声、光、电等现代化信息技术,让受教育者身临其境感受党史故事中的生动情节,提高党史资源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3. 党史资源教育品牌化
文化性是党史资源生命力的精髓,党史资源的文化内涵被看作是在其开发过程中决定党史教育和旅游的品位、级别及生命力的首要因素,只有将党史资源的文化内涵用具体的文化品牌或者某一个动态过程加以外化,才能在教育和经济层面创造双重价值,并发挥源源不断的内生动力。
党史资源的发展要充分考虑辽沈地区的党史教育情况,以“开发党史资源、弘扬党史文化、激活党史热度、打响党史基地教育品牌”为指引,设计多种形式的党史主题教育,让党史文化融入血脉,让党的发展印记烙刻在人们心中。通过优先吸引辽沈地区当地人到辽沈战役纪念馆、抗美援朝纪念馆等党史资源场馆参加品牌活动,再逐步扩大至周边省市乃至全国,提高党史文化辐射面。同时,将党史资源与大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有机结合,延伸建立教育培训实践基地,进一步丰富完善大中小学党史教育阵地,传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
从长远和纵深的角度看,党史资源不仅是实体旧址遗迹和物品保存,更应深入发掘其背后蕴含的与时俱进的精神、文化和品牌价值财富,从而深入挖掘党史资源的发展空间。一是增强故事性和启发性,党史资源中蕴含革命故事与名人生平,将其拓展到当代热点和形势政策焦点,在寓教于乐的同时提高代入感,促进党史故事、国家发展和文化自信三重认同。二是提升党史资源旅游产品开发质量,主导推出名优旅游商品,引导发展趋势和市场走向,从品类、质量、内容和包装等多方面优化特色产品,强化红色理念,树立红色品牌。通过系列举措,提高党史资源利用后的综合收入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实现长远科学发展。
4. 党史资源产品特色化
当前许多党史资源开发模式单调且雷同,使得许多党史资源胜地特点不明显。一方面,降低了受教育者和游客对党史资源的期待值,使党史资源产业吸引力降低;另一方面,不利于党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性发展。辽沈地区需要打造特色发展道路,明确自身定位,避免党史资源不同区域的发展格局重复、发展方式重复、项目产品重复,实现党史教育内容和形式的特色创新。
目前辽沈地区的党史教育主要以静态展示为主, 而这种形式对受教育者和游客的吸引力不强, 造成某些党史资源景点鲜有人涉足的现象。 针对这种情况, 文旅部门可以教育性、体验性为基本原则,策划党史体验产品, 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内涵。
辽沈地区具有独特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党史资源,可通过组织人力进行资料汇编和历史梳理,突出辽沈地区党史内容的特色优势。同时,在智能互联时代以“互联网+”思维推动党史教育的形式创新,在党史资源展出中多维运用5G、4K等新技术,重现历史真实场景,让历史可触、可感,让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在交互式的体验中深入了解、学习党史文化。
开发具有辽沈地区特色的党史教育产品。从“九一八”事变到辽沈战役的胜利,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成功摆脱了内忧外患的复杂局势,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这一历史跨度是从弱小走向强大的飞跃,注定在辽沈地区留下了不朽的足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业的摇篮在东北孕育,东北地区的发展代表了中国的前进方向,钢铁、采矿等工业产品供应全国各地,在辽沈地区的历史上曾书写着中国工业的辉煌篇章。从抗战精神到工业文化,辽沈地区的党史资源有其自身特色,只要有效整合开发利用,一定能够在全国的红色旅游中占据一席之地,为东北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5. 党史资源整合系统化
在东北振兴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中,辽沈地区具有关键地位,发挥重要功能。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落实,沈阳市全力打造“东北亚四个中心”战略不断推进,辽沈地区应充分借助党史资源打造相关文化产业,形成文化辐射,坚持统筹协调,形成综合优势,要特别注意协调好党史资源与相关区域的城市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交通建设、风景名胜等规划的衔接,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在开发党史资源时,一方面使党史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另一方面带动经济增长,既传播党史文化,提升受众的思想道德素质,也达到发展培训和旅游的目的。
2021年,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辽沈地区围绕“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走进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体验美丽乡村、助力乡村振兴”三大主题策划推出10条精品教育旅游线路,这是有机整合促进党史资源联动的有益尝试和有力实践。辽沈地区未来的党史资源开发,应该聚焦辽沈地区抗战历史、工业文明、自然资源、地域风情、乡村振兴等,充分开发资源联动新业态、丰富“党史+”产品供给、突出“党史+”品牌建设,使党史文化可触摸、党史教育可体验,真正将党史资源与文化创意、新媒体、旅游等结合起来,实现党史资源的有效利用和高效传播。
建立党史资源联动发展机制,凭借辽沈地区丰富的党史资源特点, 在一定区域内将其整合,由点串联成线,如沈阳市内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中共满洲省委旧址、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劳动模范纪念馆等地可以根据历史脉络连接成党史教育路线; 抚顺市的平顶山惨案纪念馆、雷锋纪念馆、煤矿博物馆、战犯管理所等可以根据发展历程连接成教育路线, 形成较为规范且具有一定规模的党史教育格局。 党史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要加强源头保护和过程修护,对于不同程度、不同情况毁坏的党史资源不论在修缮还是保护上都应该分门别类, 明确党史资源的保护责任、管理责任, 明确各主体的权责以及奖惩措施, 为党史资源保护提供激励手段和惩戒依据。 在保护修缮中有针对性地聘请专业人员,成立领导小组, 推动修复工作更好地开展, 保证保护修缮工作的常态化。 强化公开透明, 增强大众的保护意识, 营造全民参与的良性氛围。
6. 党史资源运营市场化
加速党史资源的开发利用,应加快相应的法律法规建设,尽快为其营造一个规范有序的环境。开发利用党史资源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转变观念,改变落后的管理模式,在景点的开发、经营、管理等方面,根据党史资源的特点和要求,采取灵活的政策措施,鼓励党校、行政学院等各方面积极参与党史资源的开发运营。加快党史资源的开发、整合和利用,发展教育培训和旅游市场主体;加快探索党史资源场馆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的政策和办法,推进党史资源的市场化、产业化进程。文化、民政部门要制定相关政策,推动各类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党史资源基地建设,创造条件对未成年人进行免费讲解。
党史资源的整合开发利用一方面要注重历史物件和事件的深挖细研,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受教育者的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目前各种纪念馆、博物馆、烈士陵园等硬件设施的建设比较完善,但工作人员的服务理念有待加强,综合素质仍需提高,对承担党史教育这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要提升。同时,党史资源周边的酒店、餐饮等基础设施需进一步配套跟进,要以方便受教育者为原则,综合考虑高端酒店和便捷酒店布局,为受教育者提供具有辽沈地区特色的餐饮服务,促使受教育者在接受党史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家一样的温暖和舒适,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和吸引受众的最大化。
党史资源研究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课题,在东北全方位振兴的战略机遇期,辽沈地区应从可持续发展视角保证党史资源的良性利用,使其继续完成文化精神传承与革命历史教育的重任,成为中国特有的品牌,向世界展示中华民族的根基血脉和精神脊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