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路径探析 *
——基于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视角
2022-11-25杨超薇白亚锋
杨超薇,白亚锋
(山西农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西 晋中 030801)
目前,以QQ、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应用平台,使得“人人都是主播”成为了现实;从电脑网页到手机移动客户端,以个人传播为主的媒介成为潮流。这种种现象印证了在网络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全民已经进入了自媒体时代[1]。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重大机遇和严峻挑战,以辅导员微信公众号为主要载体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优化路径,从而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发展。
一、自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特征
自媒体时代各种网络平台应势而出,许多高校紧跟潮流搭上互联网这趟高速列车,探索和建设自己的网络平台,开启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篇章。但显然,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空间、教育信息、教育客体上都呈现出了突出的特点,对高校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教育空间的开放性与即时性
自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了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变,实现了多重功能的统一,突破了传统课堂教学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局限,突显了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的开放性与即时性。
教育空间的开放性表现为:自媒体平台是容纳大量信息的“数据库”,是集万千功能于一体的“技术流”。学习、生活、社交、娱乐、休闲等资源应有尽有,功能上实现了集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的统一,并且面向所有群体开放,充分满足人们的各种信息需要。教师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搜集和整理相关资料,学生也可以搜索想要的信息和内容。
教育空间的即时性表现为:从教师来看,教师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及时了解当下的时事热点、政策文件等信息,并且可以随时在平台上发布相关内容,及时发挥引导性作用,最大限度保证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从学生来看,学生也不必拘泥于课堂的时空局限,在自媒体平台上可以自行选择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参与感和自主选择权;从双方来看,教师和学生可以打破传统的面对面谈话形式,通过自媒体平台进行互动交流,解放了教师的工作时间束缚,在一定程度上也增进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度。
(二)教育信息的海量化与碎片化
自媒体平台搭建起了信息流通的快速渠道,让信息共享和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进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信息上呈现出海量化与碎片化的特点。
教育信息的海量化表现为: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是平台的操作者,是信息的发布者。自2012年腾讯推出微信公众号平台后,由于其注册门槛低,传播速度快,传播时效强的特点,许多个人、组织和单位都注册开通了自己的公众号平台,内容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吸引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微信公众号的数量达到几千万个,每个微信公众号平台每天至少可以发布一次1-8篇的推送,信息的海量化便由此产生。
教育信息的碎片化表现为: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没有更多的时间去系统地了解和学习知识,大多都是利用碎片时间“走马观花式”地浏览网络上的内容。为了适应人们的快节奏,自媒体平台推送的内容以简短凝练为主,加之信息更迭快速,时效性明显,人们往往只是看到“零碎的”信息,缺乏对知识的整体认识。此外,大部分对于政策文件和公共事件的解读也是以单一的、片面的角度分析,自媒体平台“各说各话”,缺乏系统的学习和理解。
(三)教育客体的个性化与自主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对象是大学生,由于时代发展、生活环境的不同,新时代大学生的个性化和自主化逐渐凸显,学生个性需求明显、自主意识增强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的主要性格特征。
教育客体的个性化表现为:如今的大学生年龄段以“00后”居多,这些“00后”们生活在网络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与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相伴成长,他们的日常生活和娱乐活动都和互联网密不可分,了解网络媒体的程度要远远高于此前的大学生,从而形成了互联网思维,使得他们的学习需求多样化、思想状态多元化。他们更愿意在网络平台上接收信息和学习知识,也更愿意观看形式多样、观点有趣、标题新鲜的推送内容,对于传统的面对面讲解,枯燥式传授十分抗拒。
教育客体的自主化表现为:自媒体平台的开放性让学生们可以自行获得教育资源,并且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同时,教师“一言堂式”的教育模式不再符合学生的心理期待和时代趋势,学生们更愿意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参与到教育中去,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以增强参与感。
二、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2]。社会矛盾的转变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尤其是自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得到了强烈的反映。
(一)平台搭建上不平衡不充分
首先,互联网信息技术以迅猛之势得到普及和发展,大学生们人手一部电子设备成为常见现象,但是许多高校网络育人意识不强、专项资金投入少、技术跟不上,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不到位和不深入。
其次,有的高校跟随潮流开通了微信公众号,但由于前期调研和摸底工作不踏实,没有形成计划和方案,只是简单盲目地将各类教育资讯以及前沿信息转发和传达给大学生。在运行的过程中,仅仅能够达到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要求,很多资讯材料不经筛选和加工直接转载,与学校实际、大学生实际结合的不够,导致受众范围狭窄,用户粘度不强,达不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性效果。
最后,高校利用自媒体平台的目的是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其开设的微信公众号也必须明确“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引领”“传播正能量”的定位。因此,发布的内容大多与学生管理工作有关,与思想政治教育有关,难免会相对枯燥乏味,不具有和其他非主流公众号相比拟的有趣性,再加上没有自身的独特性,从而导致吸引力不强,观看浏览量较低,影响力也大打折扣。
(二)队伍建设上不平衡不充分
首先,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养不到位。一部分高校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不上心,认为只是单纯地把线下的日常工作放到线上而已,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养不重视,造成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网络技能不够,无法开展有效的网络教育,从而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进迟缓。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精力不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主要管理和运营人员多为学校宣传部门相关教师、辅导员、思政教师等,这些人员大多还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以外的其他工作任务。以辅导员为例,高校辅导员除了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外,还承担着学生的管理工作,奖勤助贷的评定工作,有的辅导员还兼任着教学任务,他们的工作繁多冗杂,对于媒介理论学习、网络热点关注和网络技能提高投入的时间很少,导致大多数辅导员心有余而力不足,难以运用有效的手段去引导和教育学生。
最后,高校对学生队伍的培养不到位。完成一篇微信公众号的推送需要撰写审核稿件、拍摄搜集照片、图文表格排版,同时还需要兼顾内容的有趣性和吸引力,这需要一个专业团队的协作来共同完成。而当前高校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学生运营队伍基本上是学生兴趣使然,缺乏专业的指导和熟练的操作技能。
(三)服务意识上不平衡不充分
首先,自媒体时代可以随时在网上接收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大学生群体好奇心强,思维活跃,愿意接受不一样的观点碰撞,还会自己参与发表看法,但同时他们身心发展尚未成熟,人生观、价值观也还没有稳定,缺乏对信息的鉴别能力,容易受到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也容易抒发一些负面的非理性的情绪。面对社会发展变化和时事动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是被动应对,缺少主动掌控,往往舆论形成了以后才有所察觉,这时再发布内容引导舆论为时已晚。
其次,多数高校自媒体平台定位模糊,形式单一,内容缺乏吸引力和亲和力,同时由于生活年代、社交环境、接触事物等方面的差别,对于大学生平时喜欢观看内容的特点还是很难掌握,知识性有余而趣味性不足,难以吸引学生群体的广泛关注。
最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不是娱乐平台,也不是纯粹的学习平台,是一种以服务学生为目标、进行意识形态教育的互动式学习平台。但目前许多高校网络平台忽略了“服务”意识,只注重教育知识的传授,缺少对学生生活和学习中实际需求的关注,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不足。
三、自媒体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化路径
自媒体时代,高校要想更好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升工作科学性和实效性,需要打破传统的思维禁锢,探索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方式。高校辅导员长期活跃在学生工作第一线,与广大学生直接面对面接触,具有进行持续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利条件。如今,微信已经成为大学生形影不离的“好伙伴”,辅导员要利用微信公众号在学生心中的重要地位,注重发挥其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一)从全局高度重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建设好有效教育平台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3]。高校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将其放在全局的高度对待,制定激励政策,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支持和鼓励有效教育平台的建设。
同时,要探索对辅导员微信公众号的有效性和创新性使用,增强吸引力和关注度。一方面,辅导员要主动接触和关注微信公众号,多浏览和分析其他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内容、形式与频次等,还可以与学生们进行谈心谈话,了解他们对于微信公众号的接受程度、对待态度和偏好方向,做好建设微信公众号的前期调研总结工作,制定微信公众号建设的方案与机制,为自己和学生的互动交流搭建一个实用性高、实效性强的平台。另一方面,微信公众号的建立,是希望通过大学生喜闻乐见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播出去,而鲜活的内容则是微信公众号得以延续的重要因素[4]。辅导员要加强自身微信公众号的内涵建设,深入挖掘学生兴趣点,结合当下网络流行语和网络体,多发布标题新鲜、形式多样、图文并茂的推送内容,增加青春时尚因素,营造舒适的休闲氛围,适应和满足大学生的阅读方式、接受习惯、风格喜好,增强学生对公众号的依赖黏度,促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扎实落地。
(二)从技能维度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培养好专业教育队伍
运用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需要有丰富的思想内容和多样的形式,还要具备良好的运营管理思路和技术[5]。高校要重视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养,在引进人才时将网络平台运营相关技能作为加分项,在学年末考试时将网络平台运营相关数据作为考查项,支持和鼓励辅导员队伍多参加相关技能培训,创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条件,保证工作的正常推进。
此外,要告别辅导员微信公众号单打独斗的局面,加强专业化建设,组建辅导员微信公众号运营团队并培养一支学生队伍,这样既能解决单个辅导员工作繁杂精力不足的现实问题,也能利用学生队伍对大学生群体的兴趣把握,确保公众号推送内容的趣味性和关注度。一方面,辅导员要完善微信公众号平台的运营管理机制,根据模块设置明确分工,每个模块设定相应的负责管理人员,完成各自模块的推送任务。另一方面,要从学生中发掘一群对公众号运营感兴趣,有过公众号运营经验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队伍,加强对学生队伍的培训,短期高效提高学生队伍的技能水平;同时要注重强化学生队伍的责任意识和把关意识,完善微信公众号征稿、审稿、发稿的流程和制度等,实现微信公众号的常态化规范化运营,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质量。
(三)从学生角度把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向,营造好健康教育环境
扎实的理论基础是开展好思政工作的源泉,辅导员需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学生事务中,更敏锐地预见学生将要遇到的问题、更好地研判问题的性质、更快地提出解决的方案并处理问题[6]。辅导员要树立与时俱进的网络意识,紧跟社会热点,实时关注网络动态,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素质、网络素养和专业水平。同时,辅导员要培养自己的政治敏锐性,在公共事件发生时主动出击,把握好舆论发展的黄金时段,及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平台发布相关信息,表明立场态度,进行正向引导,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3]。辅导员要认识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客体关系的平等化和民主化,平时要多与学生沟通交流,关注学生情绪上和心理上的动态变化,可以在微信公众号平台设置一些与学生息息相关的服务功能,并根据学生需求调整和优化微信公众号栏目设置,满足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种种需要,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循环往复无限发展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企望‘毕其功于一役’,而要反复进行”[7]。辅导员要重视平时的思想政治引导,充分运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全面营造一个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舆论环境,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的思想引导和价值引领,潜移默化地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实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