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鹦鹉体色调控研究进展
2022-11-25李建东龚洋洋吴坤岚吕小燕
陈 颖,李建东,龚洋洋,张 磊,舒 斌,吴坤岚,吕小燕,王 耀
(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绍兴 312500)
血鹦鹉体色艳丽、体形可爱、食性广,因而受到了广大水族爱好者的欢迎。其仔鱼期体色发黑,之后逐渐褪去呈黄色,经着色处理后可得红艳体色,且其体色易受水质、光照、养殖密度及营养等外界因素的影响。因此,如何通过调控来获得稳定且红艳的体色是血鹦鹉饲养的重点。
一、鱼类体色的形成
鱼类的体色由色素细胞的形状、数量、分布以及细胞中的色素沉积量等因素调控(黄永政,2008)。在水质、光照、养殖密度及营养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鱼体受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共同作用,色素细胞的状态会相应发生改变(贺国龙等,2010)。所以,保持养殖环境的适宜和稳定是维持鱼类正常体色的基础。
鱼类主要含有虹彩细胞、黄色素细胞、红色素细胞和黑色素细胞,其中黄色素细胞与红色素细胞中的主要呈色物质分别是碟啶和类胡萝卜素。类胡萝卜素在血鹦鹉的显色上起主要作用,优质血鹦鹉体表呈鲜亮的红色,体内黑色素细胞少见,且黄色素细胞数量较少,皮肤和鳞片上大量分布红色素细胞,其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体色为黑色、黄色的血鹦鹉(牟春艳等,2015;周康奇,2020)。血鹦鹉自身无法合成类胡萝卜素,需要通过外界途径获取(牟春艳,2015)。
二、血鹦鹉体色调控方法
血鹦鹉体表颜色是决定其市场价值的主要因素,目前常用的有直接染色、注射色素物质、激素刺激和添加饲料着色剂等方式。通过无毒染料进行染色,或者注射类胡萝卜素等色素物质都能够使血鹦鹉快速地获得鲜艳的体色,但是无法长期维持;激素类物质的长期增色效果也不明显,且对鱼体健康有一定影响(李小慧等,2008)。与之相比,在适宜养殖环境下,使用饲料着色剂是一种成熟有效的营养调控手段(胡书等,2019)。
三、影响血鹦鹉体色的因素
1.类胡萝卜素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
常见的类胡萝卜素有虾青素、叶黄素、斑蝥黄和辣椒红素,目前已知这些类胡萝卜素都能够作为饲料着色剂对血鹦鹉的体色产生一定影响。
(1)虾青素。饲料中添加虾青素有利于提高血鹦鹉的红度。血鹦鹉皮肤中的类胡萝卜素总量随饲料中虾青素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添加500~900毫克/升虾青素时,其含量显著高于30~300毫克/升的低剂量组;且体色随添加量的增加逐渐加深,30~300 毫克/升的低剂量组体色呈橙黄色,而摄取500 毫克/千克以上虾青素的体色呈橙红色或红色(张晓红等,2010)。张晓红(2009)比较了虾青素和螺旋藻对血鹦鹉的增色效果,结果显示,适宜添加量的虾青素能使血鹦鹉体色加深至红色,而螺旋藻只能使血鹦鹉体色逐渐加深至亮泽的金黄色,虾青素的推荐添加量为500 毫克/千克。此外,与空白组相比,使用添加400 毫克/千克虾青素的饲料,血鹦鹉的生长、抗氧化能力、皮肤的虾青素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均显著提高,且停喂虾青素饲料20 天后,色素含量也没有显著下降(Li F等,2018)。
(2)斑蝥黄。饲料中添加斑蝥黄有利于提高血鹦鹉的红度和黄度。饲料中添加0、0.004%、0.008%、0.012%、0.016%的斑蝥黄,0.012%水平组的血鹦鹉体表红度值和黄度值均最高,且黄度值高于红度值(Li M等,2017)。添加0.07%斑蝥黄和0.3%维生素E能显著提高血鹦鹉的亮度值和红度值(孙学亮等,2017)。
(3)叶黄素。饲料中添加叶黄素仅能提高血鹦鹉的黄度。孙学亮(2016)在饲料中使用叶黄素(0.1%、0.3%、0.5%)分别与磷脂(0.1%、0.3%)或维生素E(0.1%、0.3%)混合添加,所有试验组的血鹦鹉黄度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0.1%叶黄素和0.3%磷脂混合添加的效果最好,但是所有试验组的红度值均为负值。
(4)其他类胡萝卜素。饲料中添加1%、3%、5%、7%的辣椒红素均可以显著提高血鹦鹉皮肤、鳍条和鳃盖的色度值,且3%水平的效果最佳,色度值的变化为:鳍条>鳃盖>体表(牟文燕等,2015)。史东杰(2014)比较了虾青素、红酵母、螺旋藻和玉米蛋白粉等对血鹦鹉的着色效果,发现这些物质均能够一定程度地改善血鹦鹉的体色,虾青素和红酵母的红度值最高,增色效果最好。
2.饲料中脂质含量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
类胡萝卜素是脂溶性的色素,提高饲料中的脂质含量有利于促进血鹦鹉对色素的吸收利用,提高其着色效果。Li M(2018)以血鹦鹉体表色度值和特定生长率为评价指标作回归分析,推荐饲料中脂质水平为115 克/千克,此时体色红度值在12.3~13.33。邬国强(2022)研究了脂肪添加水平分别为2.93%、5.90%、8.89%、11.91%、14.94%、17.92%的饲料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推荐虾青素水平为4%的饲料中,脂肪适宜水平为11.91%~14.94%。但是石立冬(2019)发现添加0.1%虾青素条件下,低脂(4.8%)饲料饲喂的血鹦鹉皮肤中的虾青素含量显著高于高脂(14.8%)饲料组。
3.饲料中维生素含量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
饲料中添加足量维生素对血鹦鹉着色具有重要作用。类胡萝卜素是合成维生素A 的前体物质,若体内维生素A含量不足,鱼类会消耗体内沉积的类胡萝卜素用于维生素A合成,从而导致类胡萝卜素含量降低(贺国龙等,2010)。另外,具有强抗氧化性的维生素E和维生素C能够保护饲料中的类胡萝卜素不被氧化破坏,减少类胡萝卜素的降解,从而保证水产动物摄入足够的类胡萝卜素。如饲料中添加0.1%~0.3%的维生素E,血鹦鹉的体色都显著高于无添加的对照组(孙学亮等,2017)。
4.影响血鹦鹉体色的其他因素
血鹦鹉对饲料中色素物质的利用还与一些生物活性物质有关。牛磺胆酸钠、苜蓿皂苷、胆盐等物质有助于虾青素在血鹦鹉皮肤中的沉积(Yang H 等,2012;杨惠云,2012;韦敏侠等,2015;Farahani A 等,2019)。与不添加牛磺胆酸钠的对照组相比,在虾青素400 毫克/千克的饲料中添加1 400~1 600 毫克/千克的牛磺胆酸钠,血鹦鹉的皮肤和尾鳍中的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最高,牛磺胆酸钠能够提高血鹦鹉对虾青素的利用率,加快着色速度(杨惠云,2012)。韦敏侠(2015)在300 毫克/千克虾青素的饲料中添加800、1 200、1 600、2 000、2 400 毫克/千克苜蓿皂苷,结合特定生长率和体表红色度值结果,认为添加了300毫克/千克虾青素的饲料中苜蓿皂苷的适宜添加量为2 000 毫克/千克。在4 克/千克虾青素的饲料中添加1 200 毫克/千克的胆盐,能够加快血鹦鹉皮肤类胡萝卜素沉积的速度(Farahani A 等,2019),推测与胆盐有利于脂溶性物质的吸收利用有关。
四、结语
综上,在饲料中添加虾青素是提高血鹦鹉红度最有效的方法,但是最适宜的虾青素添加水平和使用策略还需要深入研究。此外,关于体色调控机制、色素代谢、不同增色添加剂及其组合应用对血鹦鹉体色的影响,也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