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与应急服务研究*
2022-11-25李明伟
文 颖,李明伟,王 爱
(江苏海洋大学图书馆,江苏 连云港,222005)
2020年1月底,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成为重大世界级公共卫生安全突发事件[1]。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从影响、危害以及防控等方面对中国各领域应急管理都是一次不小的挑战。高校图书馆虽然不是这次抗击疫情的主战场,但却是高校抗疫阵地不可或缺的一环。在这次突发疫情中,作为高校信息文献中心和知识信息传播的平台,高校图书馆面对师生读者对信息资源各种迫切需求实施了一系列效果显著的应急服务措施,这些应急措施保障了疫情期间广大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也满足了高校师生的学习和科研需求。同时,一些问题也显现出来,当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时,高校图书馆在信息资源保障、应急响应速度、应急服务能力等方面仍有很大的发展和提升空间。
1 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环境下,高校师生对图书馆信息资源的需求
1.1 媒体信息素养提升的需求
重大公共安全事件发生后,各种关于疫情的消息或者新闻充斥各类社交媒体,铺天盖地、真假难辨,让大众无所适从,虚假消息或断章取义的不真实消息经由各类媒体、网络肆意传播,让人难辨真伪,严重影响了公众对最新最权威消息的及时接收。虚假消息危害大众身心健康,不利于对疫情的防控,对社会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此时需要高校图书馆从自身的教育职能和信息传播服务职能出发,利用各种媒体资源和应急服务信息平台进行舆论引导和管理,通过平台发布推送各种汇集的真实舆论消息,开展线上公益讲座宣传最新法律法规和防疫知识,让师生了解如何辨别假新闻,弘扬正能量,减少恐慌和不安。
1.2 读者文化素养提升的需求
近年来,新媒体、互联网、大数据、5G等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公众数字化阅读基础一定程度上已经形成。随着高校图书馆资源信息化的不断提高,高校师生对数字化阅读已有一定程度上的依赖。因疫情的发生,在不得不居家学习和办公的特殊情况下,读者对图书馆优质数字阅读资源的需求空前强烈。图书馆提供的优质阅读资源能够帮助读者提高文化修养,提升认知能力,稳定情绪,汲取力量,获得知识的同时满足精神需求,充实居家隔离生活。
1.3 在线课堂,居家学习教育的需求
疫情的突发,高校学生的学习面临挑战,学习方式必须做出及时调整,2020年1月27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20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后于2020年3月6日,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入做好中小学“停课不停学”工作的通知》,《通知》提出要统筹利用各种平台和网络资源,达到网络全面覆盖,信息资源共享,各种平台优势互补。高校图书馆积极响应教育部号召,配合疫情防控需要,先后发布新学期延期开馆的通知。在“停课不停学”方针指导下,高校远程线上课堂陆续展开,图书馆的电子教材教参资源成为师生线上课堂的刚性需求。
1.4 高校学科研究的需求
科研是高校的主要任务之一,各高校教学和科研都独具特点,在长期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高校图书馆把服务学科建设、服务科学研究作为自己的一项使命,各学科和图书馆的联系日渐紧密。疫情期间,科研不间断,图书馆学科服务不停歇。
2 突发公共事件下,高校图书馆的应急措施
疫情暴发后,高校图书馆基本实现了全面的网络远程服务:校外远程访问、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借阅服务、远程在线咨询、在线学科服务、远程参考咨询服务以及远程在线读者推荐服务等。
2.1 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提升师生信息素养
疫情暴发后,为防止虚假消息对师生的误导,高校图书馆通过各种方式,多种渠道及时向师生科普新冠病毒有关专业知识,并第一时间推送防疫知识和最新疫情信息。通过QQ群或者微信群发送国家最新抗疫政策文件并引导师生正确解读文件思想。如广州中医药大学图书馆选取本馆《医史邮踪——邮票里的医学史》宣传与各种传染病有关的信息,以推广各类医学邮票的方式宣传关于各类传染病的防控知识。
2.2 拓展数字资源和远程学术资源访问路径,加强数字资源保障,助力科研
鉴于高校图书馆自身数字资源相对有限,无法满足疫情期间激增的阅读需求,各高校图书馆想尽办法拓展数字资源的覆盖面,及时整合现有的馆藏数字资源,并与出版机构合作,与数据库服务商协商,发布最新免费资源、数据库试用资源以及OA资源等。如江苏海洋大学图书馆为保障在疫情期间广大师生“足不出户,科研学习两不误”,经与万方数据公司沟通,紧急开通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机构账号登录使用模式。同时利用图书馆官方微信公众号发文推送图书馆电子资源居家获取途径,包括“中国知网本次疫情内的免费服务项目”“万方数据资源机构账号访问服务模式”以及中国国家图书馆电子资源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海研数据库、设计师之家资源库等其他免费使用的电子资源及电子数据库。为师生足不出户地学习和科研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浙江师范大学图文信息中心推出“读秀被引图书TOP300”、馆藏借阅榜等栏目帮助读者遴选优秀阅读资源。不少高校建立电子书阅读平台,推广电子书扫码阅读等阅读推广措施,以满足师生居家的阅读需求。
2.3 整合、搭建电子教材教参平台,增加馆藏电子教材教参资源
疫情暴发后,面对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方针政策,各高校线上远程教学势在必行,在这种形势下,电子教材和教参成为刚性需求,高校图书馆的电子教材教参服务以各种形式相继推出,做好远程教学资源保障,助力线上课堂正常开展。
2.3.1 整合图书馆馆藏教参资源
图书馆根据教务处和各个学院,研究生处所提供的教材信息,及时把馆藏不同数据库的相关学科电子教材分类整理,建设教材专用平台,为师生提供各类教材的检索、浏览、全文阅读等功能。如四川大学图书馆搭建“2019—2020学年春季各科教材服务在线平台”,平台上各类中外文电子教参教材等上线约1 200余种。
2.3.2 搜集免费教参资源,推荐试用电子教参资源
图书馆尽可能地搜集出版社、数据库商以及各种第三方平台疫情期间提供的免费教材教参资源,扩展现有馆藏教参资源。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图书馆为师生联络各种免费的出版社、数据库供应商,为师生提供远程课堂学习的教学资源和远程免费的访问服务,包括可知平台、易阅通平台、中华数字书苑等[2]。同时,积极与数据库商协商,开通电子教材教参资源使用权限,扩充电子教参内容和覆盖面。
2.4 开展各类电子资源使用方法的在线培训,完善线上教学辅助资源
疫情下,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需求量激增,必然增长的利用率与电子资源使用方法的低普及率形成矛盾。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利用率不高的情况一直存在,而这种情况必须尽快改善以应对疫情下电子资源作为学习和课堂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为提高师生对图书馆电子资源的掌握度,了解馆藏各类中外文数据库资源的使用技巧和特色,帮助学生居家自主学习的有效性,助力教师线上授课和科研工作的顺利进展,高校图书馆通过微信平台公众号推送各类电子资源的在线使用培训,利用线上教学平台为教师线上授课做好前期准备。全国高校采用的课程平台主要有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智慧树等,实验类授课平台主要是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综合平台、直播类平台主要有钉钉,雨课堂,腾讯课堂,企业微信,QQ视频等,多样化的授课方式有课程中心平台+直播、慕课平台+互动、直播+互动[3]。
2.5 搭建在线心理疏导平台
新冠疫情的持续给公众心理健康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高校师生这个群体当然更不能例外。高校学生是一个血气方刚,热爱自由,渴望放飞自我的年轻群体,疫情时期被动居家隔离,社交距离被限定,同时每天被各种疫情消息、疫情数据轰炸,心理压力普升,一些人轻则出现烦躁、困惑、易怒症状,重则焦虑、抑郁。这个时期师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为缓解疫情期间师生的心理压力,高校图书馆纷纷在网络平台上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提供心理疏导方面的服务,比如通过微信公众号推荐一些治愈性书目书单,组织阅读打卡,主题有奖征文等活动。吉林大学图书馆的“阅读导师荐书”系列由“阅读导师”通过各类小视频和图文向学生推荐优质书籍,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引导学生进行交流与分享,结合当下的疫情防控情况,引领学生进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深层次的思考。江苏海洋大学图书馆通过图书馆官方微信平台发动“抗击新冠病毒肺炎”主题作品征集活动,以及作品赏析系列活动,鼓励师生踊跃参加。引导师生转移注意力,在阅读中寻求心灵的宁静和寄托,通过参加各种线上活动丰富居家隔离生活,平稳度过隔离期。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高校图书馆应急资源建设与服务的不足与思考
3.1 应急服务机制需要完善
一方面高校图书馆面对突发卫生安全事件的危机预警意识需要进一步提高,提升应急响应的速度,疫情等安全卫生事件突发时,需要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文献资源保障机制,同时需要和数据库商、出版社以及信息技术供应商等及时沟通,协调应急工作机制的开展;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应常备完善的有效的灾难应急管理办法或者手册,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作为图书馆日常化保障,同时将日常资源建设与应急资源建设相融合,改变在疫情暴发初期被动的局面。
3.2 电子资源缺乏
目前,多数高校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果,全国大约七成的高校图书馆达到了数字化资源管理,但其中数字化技术多数还处于初级入门阶段。在资源覆盖范围、检索系统运行效率以及资源调度等方面仍无法满足使用者的需要,因此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4]。
实现高效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广覆盖率和内容的多样化,以江苏海洋大学为例,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建立数字资源整合系统,搭建信息资源整合平台,把各个学院资料室,小型藏书室的电子信息资源整合进图书馆的资源共享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与资源配置合理化。(2)在共享平台的基础上研发具有特色的数据库,便于师生有方向性地检索,获取个性化的信息资源。具体的操作过程为:利用高速扫描仪将各个馆藏地的特色纸质资源转换成图片等数据格式,批量处理并标记这些转换后的图像,利用编目工具进行分类处理后上传到数字图书馆系统的数据层中,经过标注后在数据库中存储,高校师生通过数据库表现层获取查阅资源权限,向数据库发出检索指令,数据库应用层将所需文献资源进行加工,并传输给检索人。这样的数据库依师生的阅读偏好,内容丰富,拓展便捷,权限对本校师生公开,可以自由检索和浏览,符合师生的个性化需求。(3)建立区域内图书馆联盟,实现各高校图书馆、区域内公共图书馆以及校外其他相关情报机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4)增加信息资源建设经费投入。
3.3 信息资源远程访问受限,技术壁垒需要攻破
疫情期间,高校师生对信息资源的远程访问需求激增,规模性的远程访问对高校图书馆的电视技术保障和信息资源远程服务提出了巨大的挑战。目前高校图书馆远程访问方式大多采用VPN或代理方式,这种方式并不能适应并满足高校图书馆所有数据库校外访问,这给师生校外访问数据库带来了不便。关于访问的承载量,当疫情期间大规模用户在校外访问电子资源时,系统稳定性变差、服务响应速度变慢[5]。图书馆应采用多种远程服务方式共存的模式,目前基于Shibboleth 和Athens技术的联合认证逐步取代注册认证方式,可有效减轻原有VPN或软件代理服务的压力[6]。另外,图书馆也可以通过其他技术,如反向代理技术、代理服务器、基于GitHub建立的WAYFless词条、MyLOFT远程访问工具等[7]拓展电子资源访问渠道。同时,图书馆应定期举办关于电子信息资源访问的培训或者讲座,推广数据库的使用和检索方法以及远程访问的方式等,提高师生信息素养。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3.4 加强图书馆员应急素质与信息素养的培养
目前,图书馆员对于应急事件缺乏专业培训,处理应急事件的经验不足,应急管理与提供应急信息资源服务是图书馆员处理突发公共安全卫生事件的关键。高校图书馆应把对馆员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培养融入馆员素质培养中,使馆员能够把应对突发公共安全事件的意识存在日常工作中,从而提高应对能力[8]。
信息时代下的高校图书馆需要一支有一定信息素养的管理团队。掌握一定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具备一定程度的信息资源处理能力,高校图书馆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引进电子技术专业人才,提高图书馆信息资源服务水平。不定期开展电子信息技术业务培训,提高馆员信息服务意识。馆员自身也要与时俱进,抓住学习培训机会,同时充分学习了解馆藏各类数字资源,并了解校内各学科和专业信息资源特点,为广大师生提供更好地、更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4 结语
新冠疫情的暴发以及后续持续性的多点暴发,对众多的高校图书馆既是一次大的挑战,也是一次难得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契机。面对这样严峻的一次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高校图书馆都各尽其能,积极应战,采取各种有效的措施缓解疫情带来的压力,解决师生阅读、学习、科研等迫切需求,但服务过程中也暴露出来不少问题,有问题就会有反思、有探索,促使高校图书馆在反思中进步,在探索中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