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种植中的幼林抚育技术要点
2022-11-25常亚玲张永欣
常亚玲,张永欣,杨 燕
(眉县国有太白风景林场,陕西 宝鸡 722305)
0 引言
相关研究证明,栽种树木有利于空气质量的提升,生态环境的优化,这是由于林木会将二氧化碳等物质吸收,而释放人们所需要的氧气,能够有效应对世界气温升高所导致的不良影响,树木还能够将存在于空气中的酸性成分有效吸附,避免酸雨等灾害的产生,另外,树木在提高空气湿度、含蓄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也发挥着非常显著的作用。本文剖析了林业种植项目中幼林抚育的作用与所要遵循的基础原则、先进的抚育技术,指出可采用提升土壤肥力、科学定株、割灌除草等方式提高幼林成活水平,进而更有效地保护自然环境,推动人和生态的和平共处,一同发展。
1 林业种植在生态环境优化中发挥的作用
在生态环境质量提升中,林业种植发挥的效能具体体现在下述3 个层面:首先,能够降低二氧化碳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其次,能够降低酸雨等自然灾害产生的概率;最后,有利于水土的保持。林业种植能够减小二氧化碳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是最显著的,林木会释放人们所需要的氧气,同时有效吸附二氧化碳,能够把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为此能够有效应对温室效应,减缓世界气温增高、南极与北极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现象的发展程度。林业种植能够降低酸雨产生的概率也是较为突出的一项作用。众所周知,酸雨对自然环境有重大危害,不但能够导致植被酸碱不均衡而无法继续成长,还能够对植被、构筑物进行腐蚀等,导致生物无法按照自身规律成长。而大面积栽种树木,能够避免酸雨灾害的产生,这是由于树木能够将空气中的大部分酸性成分吸附,导致酸雨的浓度大大下降,同时也就减小了酸雨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乃至让酸雨的危害微乎其微。林业种植在水土保持方面的作用是最关键的。当发生洪涝灾害时,在洪水的作用下,通常会产生严重的水土流失,较易引发泥石流等自然灾害。为此,为有效保持水土,可大面积栽种树木。这是由于林木能够将土地和洪水分隔,并且还能够吸收一定的水分,同时其繁茂的根系能够深入土壤深处,从而减小流失的土量,另外树叶还能够滋养土壤,提升土壤肥力。
2 幼林抚育的综合效益与基本原则
2.1 幼林抚育工作的重要性
通常情况下,幼林抚育指的是在幼苗栽种完毕到树木树冠繁茂之前对树木进行恰当管理。在此时期,树苗处在成长的初始阶段,和其他阶段比较,存活率处在较低水平。这主要是由于这个时期的树苗,根系还没有完全发育,不能从土壤中吸收满足生长需求的营养物质,进而无法健康成长,而且在此时期,幼苗通常高度较小,抗倒伏性能差,若有暴风雨等灾害发生,较易出现断苗现象,另外野生动物也较易对幼苗产生侵害。幼林栽种初始阶段,抵抗力薄弱,要求依托人工力量减小其倒伏可能性,避免环境对幼林产生严重毁坏[1]。
2.2 幼林抚育工作基础准则
幼林抚育是指树木栽种之后采用人工的方式对幼苗的发育加以恰当干预,其不但要优化树苗发育的水土环境,还要为树苗的生长提供养分,采用人工的方式捉拿害虫等,以提升幼苗存活率与树冠发育效率。专门的护林工作者在开展幼林抚育的过程中,大多是为树苗清除杂草、浇水、施加肥料、翻土等,抚育的目标是经过人工管理提高幼苗的存活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幼林抚育需要把控好“度”,这是由于若幼苗适应了人工干预的成长条件,之后无法很好地适应自然环境下成长,为此,抚育一定要把控好“度”[2]。
不管是立足于专业人士的维度,抑或立足于政府发布的大政方针的维度,为合理、高效地开展抚育工作,应当严格遵照下述规范:①林业看护工作者应当遵照保护优先的准则,将珍贵树种作为培育的主要对象,以避免某种树种的灭绝,确保生物物种的多样性。②各个地区的林业种植部门应当遵照因地制宜原则,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剖析,依据当地土壤状况、温度、日照等要素选取树苗类型和栽种方式,如此才能够取得良好的抚育效果,提升资源运用率。③幼林抚育应当由实践经验丰富的专门的林业员工负责,科学地进行操作,有助于资源的高效运用,更有助于幼苗的健康生长。④幼林抚育人员应当恰当制定幼林抚育操作方案,做到有针对性,如此才可以在尽可能减少投入的基础上提升抚育效果。
2.3 幼林抚育工序的设计
建造作业道路。对于确定好的抚育区域,在抚育工作开展期间,若缺乏可用的道路,也无法有效运用之前的乡村公路,便需修造作业道路,以便于抚育活动的实施。
割灌除草。应当对留下的树木进行科学的护理,将以树木为核心1m 为半径的杂草、藤蔓、灌木全部清除,把密集生长的灌丛和萌芽条全部清除,将人能够顺利通行作为标准。
修枝。对树木下端比较密集的树枝、保留木的枯死树枝进行修剪。如果树木的类型是马尾松,可采用留桩的修枝方法。
采伐林木选定标记。对于计划砍伐的树木,应当首先让林业技术人员依照采伐方案确定要采伐的对象,以颜色为红色的油漆逐一标注,然后将选择的树木全部伐掉。详细的步骤是:先修建道路,然后选择要采伐的树木,之后进行油漆标注,之后砍伐,之后将其运输到指定地点,然后清理树枝,然后造材,之后归楞,之后装到运输车辆,最后对采伐去进行清理。在把砍伐树木运输到山林之外后,应当第一时间整理作业区域,如此有利于幼林抚育活动的顺畅开展。应当把砍伐活动产生全部废弃物以打捆的方式运输到林业外面,可提供给本地农民。需指出的是:如果树木存在疫病,应当依照有关规定进行处置,且在运输到林区外面后将其销毁,不可用作木材,另外也不可提供给农民烧火使用。
3 幼林抚育的技术要求
3.1 除草松土
林木间如果存在大量的杂草,会与林木抢夺营养,妨碍林木的正常成长,同时会致使土壤透气性下降,根系无法顺畅呼吸,亦或导致根部因为长期通风不良而出现腐烂问题。开展好除草松土工作能够降低杂草所造成的不良影响,避免杂草抢夺林木的营养物质,还能够提升土壤的通透性,确保根部通风条件良好[3]。
开展松土工作,应当重视下述5 个方面:①不可把草彻底根除,这是由于一些草能够发挥保持水土的作用,还能够保障林木根部免受损害。②将杂草清除之后可把埋到土体内,腐烂之后能够为林木的发育提供营养,降低肥料施加数量,减小对土壤的伤害。③严控林木的生长密度,不然会导致资源浪费问题的产生。④在开展松土工作时,应当严格把控好力度,不然会导致水土流失,同时还会负面作用于林木的成长。⑤科学管控林木间距,防止树木间互相抢夺营养物质,提高资金回报率[3]。
3.2 割灌和人工修枝
使用割灌、舍弃施加化学除草剂的方式,能够减小对林区自然环境的毁坏。在无法使用松土除草的林区使用割灌的方法,能够让幼苗成长期间对营养物质、日照等要素的要求得到有效满足。另外,还能够采用人力修剪树枝的方法让树木生长期间的光照需求得到满足,保证树木的正常发育。人力修枝的方法具体包含:将枯枝剪掉;选取恰当的修剪时期与修剪方式,有利于林木伤口的恢复,同时不会导致树皮开裂问题产生;严控修枝力度,防止干扰到其他树枝。
3.3 透光采伐
采用透光抚育方式科学调节林分架构,保留恰当数量的植株,基于林分特点与林木实际生长的现实状况,使用带状与全面两种抚育方法。通常状况下,第一次抚育的树木大多是有五六年树龄的树木,如果是天然林,应当对幼苗的数目进行科学管控,基于树木的类型选用恰当的抚育举措。
3.4 生长抚育
通过采用透光抚育举措,可以让林木的成长压力大幅减小,科学调节林分密度,为树木创造优良的生长条件,提升树木的生长品质。基于林分架构与现实状况采用机器疏伐的方法,将多余的林木清理。
3.5 肥水管理与间作
树木幼苗的根系还不发达,吸收土壤中营养物质的能力低劣,应当科学提升土壤营养物质占比,以让幼苗发育需求得到有效满足。为提升树苗成活率,应当注意浇水、施肥的恰当性。在施加肥料时把其匀称地撒到沟中,施完肥料之后第一时间浇水,以便于树苗有效吸收肥料,提升肥料的运用率,特别是在降雨后开沟,能够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为提升土地资源的运用率,保证树木的正常生长,可在林木间栽种药物作物亦或经济作物,以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在间作时科学种植恰当树木,让树木对营养的需要得到满足,避免林木间抢夺营养物质[4]。
3.6 平茬、抹芽和补植
(1)平茬技术。树苗具有强大的萌发能力,在每个年度的初春亦或冬天可开展修剪工作,以推动根系的生长,发挥遮阴功能,另外确保树木光照均衡。
(2)抹芽技术。为保证树干的正常生长,运用抹芽技术。这种技术可以把空余的侧枝全部清理,促使主干汲取更丰富的养分,进而提升苗木生长品质。
(3)补植技术。在林木栽种后的第一年,应当高度重视检查工作,若发现树木的存活率不足85%,应当及时补种,提升造林成效。在造林的后续环节,应当增强对幼林的保护,不可放牧,采用封山育林的举措,避免野生动物对幼苗造成侵害。
4 提升幼林抚育效果的举措
4.1 补种和保护关键点剖析
林业种植的经营人员应当高度关注林业补种工作的开展,若幼苗的栽种存有存活率不达标的问题,存活率在40%以下,应当及时补种。造林工作的最后一个环节,应当采用恰当的举措对幼林进行保护。可采用禁止放牧、封闭山林等保护举措,避免动物毁坏幼林。另外在林木栽种后的一段时间有关人员应当定期开展检查工作,及早发现问题,及早处理,最后的保护环节是造林是否能取得成功的重点。为此有关单位一定要格外关注保护工作的开展,应当尽可能减少人类活动对幼林所产生的负面影响,避免功亏一篑问题的产生。
4.2 增强抚育监测
采用在样地中设立标准样地的方法对幼林抚育状况进行监控,基于栽种规模开展好样地选择工作,科学监控样地以掌握抚育的成效,引导有关人员了解树木的成长状况与健康状况,为后期的抚育管理工作的开展打下夯实的根基,以利于后续抚育管控活动的进行。
4.3 提升抚育工作者的技能水平
在幼林抚育活动正式进行之前,举行领导小组会议,并安排技术工作者参加专题培训活动。采用培训的形式确保技术工作者观念一致,使技术人员对各种林业技术有全面了解,依照有关规定开展抚育工作,提升幼林成长质量,促进林业的长效发展[5]。
4.4 优化林木生长环境
当前,我国的天然林呈现出分布失衡的问题,为此应当高度重视天然林抚育工作的开展,应当优化林木生长环境,采用恰当的封山保护举措,特别是增强树苗的管控。树苗单单依托自己的发育难以符合有关要求,应当采用人力栽种的模式对林木进行更迭,伴随人工林规模的增大,人工林抚育工作开展的作用也日益突出。经过采取抚育操作科学调节树木密度,防止密度太大导致林木互相抢夺营养物质的问题产生,为树苗营造足够的发育空间。树木在通过抚育后提升了通风水平,并且树冠拥有了充分的成长空间,提升了树木的光合作用,推动树木的健康成长。
4.5 提升森林抚育管理能力
构建并不断健全管理机制可以让森林抚育管理的能力显著提升,从而明显提高管理效果。首先,林业从业者应当编制合理的抚育管理规划,将各种指标落到实处,在抚育工作开展期间基于林木生长的现实状况调节与修正抚育计划,确保抚育管理的合理性与实效性。其次,工作人员应当对有关数据进行梳理、剖析,基于此提升森林抚育的实际成效。最后,林业从业者应当确定一致的标准,以提升抚育管理能力和管理效果。另外,应当到林区进行实地调研,掌握林木抚育工作开展期间或许碰到的阻碍,而且开展好技术指导工作。
5 结语
林业种植在自然环境优化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效能,同时树木还可以大量吸收二氧化碳、有效保持水土等。有关从业人员应当抓好林木种植项目中的幼林抚育工作,了解抚育工作的核心要点,开展好杂草清除工作,掌握科学的间作科技,运用恰当的水肥管理举措,进而从总体上提升幼林抚育的实际效果。另外,还应当增强对幼林抚育人员的培训力度,提升抚育人员整体素养,增强平常的幼林抚育管控,构建健全的管理机制,为森林质量的提升打下夯实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