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都市现代农业基本功能
2022-11-25本刊编辑部
■本刊编辑部
保障粮食安全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首要任务。增加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是农业的基本功能。本轮新冠疫情暴发后,如何保障上海市民的“菜篮子”“米袋子”,变得愈加突出和重要。
坚定都市现代农业基本功能不动摇。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是战略问题。保障粮食安全是实现经济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主产区、主销区、产销平衡区都有责任保面积、保产量,饭碗要一起端、责任要一起抗。”上海本轮新冠疫情期间,吃饭问题一度成为重要的民生问题,也一再证明上海这样的大都市,必须强化农业保供给、都市农业服务城市发展的基本功能,必须保留保持一定规模的地产农产品自给率。要坚决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切实稳定和提高主销区粮食自给率”,“加大力度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大中城市常年菜地保有量”,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推进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要进一步加大支农惠农力度,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建立地产农产品多元风险预警及应急处理机制,研究扩大风险类型,从台风、暴雨、暴雪、寒潮等自然风险扩大到传染病防控、战争等社会风险领域,涵盖生产、管理及销售等各环节。
不误农时抓生产,稳产高产保供给。农业生产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本轮新冠疫情暴发正值春耕备耕关键时期,但因疫情管控需要,劳动力无法到位、农资供应受阻。为此,上海农业农村系统快速成立工作专班,第一时间发布农业生产单位复工复产疫情防控要点,疏通春耕备耕“农资供应难”堵点,接续机农一体断点。5月初,全市农业复产率已达到93%以上,其中蔬菜类复产率达98%以上,为上海全年农业丰产丰收打下了良好基础。稳产高产保供给,关键是要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到实处。耕地保护的重点是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严禁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大力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业现代化,科技是根本出路,种子是基础。上海具备科技、人才、资本和市场等优势,有条件、有基础,也有责任在种源农业“卡脖子”关键环节上实现创新突破,打造服务全国、面向全球的种业创新中心和种业企业集聚地。同时,要想方设法提高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收益,努力让其收入水平与全社会平均收入大体相当,让农民过上有足够尊严的体面生活!
建立健全地产农产品产销对接长效机制。粮食、蔬菜、瓜果等重要农产品,既要种得上、产得出,又要销得好、运得出,最终要让市民吃得上。本轮上海疫情期间,各涉农区统筹商业企业、电商平台、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资源,在产销对接方面探索出了一些好的经验和模式,如浦东新区推出“接对子”销售法、奉贤区建立红色“帮帮团”、崇明创建“共享产能、统筹包销”模式,尽快让地产蔬菜从田头到市民的餐桌。市级层面统筹生产、包装、配送资源,发布农产品供应基地清单,定制多样商品套餐,以“居民下单、商超配单、志愿者送单”形式,精准匹配供需两端,带动地产农产品销售,满足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疫情终将消散,销售难题如何长效破解?要在坚持大市场、大流通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地产农产品多样化供给的有力支撑,继续创新产销对接方式方法,将疫情期间一些行之有效的措施常态化、长效化。同时,要维护好市场秩序、维持价格稳定,通过财政补贴、金融保险、监管指导等手段稳定田头交易价格和市场预期,保障地产农产品价格的持续稳定,有效平抑市场物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