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简主义在纪念性园林中的应用

2022-11-25谢诗雨庄小运

花卉 2022年18期
关键词:园林设计场所主义

谢诗雨,杨 放,庄小运,秦 帆

(1.北京景苑世业园林绿化有限公司,北京 100085;2.北京奥雅洛嘉图文设计服务有限公司,北京 100024;3.中国五洲工程设计集团第一设计院,北京 100053)

0 引言

极简即运用概念、表现简单化、设计最小化,适用于以功能为主的空间设计。面对纪念性园林缺乏多样性的问题,本文通过运用简洁又具空间扩张性的极简主义手法,综合功能,保留美学价值,提出一种城市内休憩功能和纪念功能相协调的纪念性园林设计模型。

1 极简主义概念

极简主义是20 世纪60 年代初在美国提出的概念,排除主观意识,突显事物的固有特性,通过现象学方法将平面或画面支撑体的形态还原为根源性物体。简单规则的形态上采用一定的系统布局,在空间中构成相同单位重复排列的连续体,这将艺术形态缩小为最低限度的过程,蕴含着“为了艺术而体现艺术”的哲学思想。

极简艺术的本意,与其说是抽象出人类及事物的某种形态,不如说是对最终留下的本质要素或本质概念进行提炼并试图表达出这个概念[1]。极简艺术实现了现代主义的自我还原性,被称为现代主义的代表性样式。

极简艺术具有简单性、重复性、物体性、整体性、单一性等特性。追求古典艺术和现代主义理想相吻合,追求造型要素的纯粹性,对纯粹性的执著意味着形态的纯粹性与色彩的自律性,终以抽象的方法展开。可以说刚开始时传统美术使用的很多要素并不是绝对需要的,这开启了走向艺术体验本质的大门。

极简主义之所以要提出物质新层面,是为了摆脱传统观念,不体现主观意识,直接表现事物的存在。极简主义是对事物存在意义或者空间构成意义的探索,对人类存在意义乃至世界存在意义的探索,采取的自我反思。

2 极简主义形成背景

2.1 时代背景

经历一战二战时代浩劫时,现代美术在痛苦绝望中挣扎,努力克服现实的困难寻求精神的出路。这一探索在哲学和思想界成为实际存在主义,在美术史上成为抽象表现主义的领头羊。

20 世纪50 年代,抽象表现主义在美国画坛具有支配势力,以无限的精神能量和行为性为中心,试图超越欧洲风格的秩序和世界,超现实主义和偶然性法更是达到了顶峰。由于主观倾向的反动,1960 年代人们开始将目光转向可以理性回顾时代和客观自身的现实主义,从而诞生了非个性创意、单纯而准确性的艺术形式,以对流行艺术文明的批判和讽刺为个性的反动极简艺术。

2.2 美术史背景

极简艺术是从20 世纪60 年代后期在美国强力兴起的美术倾向之一。在西方美术的发展中,现代美术的追随者为了创造与自身独立性相关的美术形式尝试了很多变化,最终能占一席之地的现代美术形式仍然无法让人得到精神上的满足感。在美术上的众多尝试、战争和经济的不景气、各民族移居美国等混乱的社会背景下,美术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0 世纪60 年代新生代勃兴,社会逐渐繁荣,个人生活方式和自由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当时欧洲作者都有着将形式上相互关联要素合二为一的倾向,而美国作者则是通过几何学形态解释绘画上的转载性或无关系性,追求还原性,旨在作品中找不到任何主观感受。此后继承者们把区分现实的美术习惯全保留下来,隐喻暗示则是通过材料的使用来表达[2]。

3 园林设计中的极简主义

3.1 极简主义园林的背景

传统园林设计与现代造景技术和生态学理论结合的同时,另一种在美术中诞生的造景模式也在不断进步。前者是从经营庭院公园之类的场所角度来考虑造景,后者则是通过美感法则和革新性创意的手段来设计,因而后者的园林设计应说是美术领域的一个分支。园林与美术的发展相呼应,与美术结合的园林设计新模式的出现,从历史上看类似现象确是常有发生。

极简主义设计手法在现代园林造景中被定义为“极简造景”,虽不是已成独立系统的思潮派系,也经常能在现代园林中看到极简主义倾向的作品。

3.2 极简主义园林的特性

极简主义为了将还原性和空间扩张性概念在园林设计中体现,将简单性、事物性、纯粹性、反复性、明晰性重叠融合在一起,因而又分单纯性、反复性、事物性3个领域,再根据各自原理分别展现其细节特性。

3.2.1 单一性

(1)几何学构成。极简主义中的单纯性是从视觉层面将使用者与作品等同起来,强调空间体验的真实性;园林设计中的单纯性可以通过简单的几何学形态来表现。各种构筑物以立方体形态构成,园路借用网格构成几何平面空间,比起重叠嵌入等复合结构,单纯的几何形状更具有效性。

(2)单一形态。单一形态比合二为一的形态更具有视觉冲击性。单一形态可以让人迅速认知空间,且视线会更快地从主体本身转移到周围环境中,到达空间扩张的效果。

(3)细节要素。从美术立场看,排除现有的装饰要素,通过最低限度的媒介形成作品,是极简主义园林的特征。为了形成单纯空间,应果断排除功能性最低的细节部分,探索材料的本质,从而明确形态结构。

3.2.2 反复性

(1)重复标准要素。立方体的反复应用或相同几何形的反复排列即可获得单纯性。将标准体的反复模式进行概念性美化,选择最简单规律的多面体,即使空间结构略有改变也能掌握基础的空间形态。

(2)重复图像。通过重复材料或图像的不固定形状等设计要素,形成与单一网格结构不同的变化性重复空间。对比纯美术中极简主义整齐划一的重复,园林中则是通过保持一定程度的极简特性来构建空间。针对材料特性,石头、水等自然要素和玻璃、塑料等人工材料通过一定规则的反复应用,在维持空间秩序的同时,对整齐划一的极端抽象空间稍加弱化,从而提高其适应性[3]。

3.2.3 事物性

(1)强调事物表面性。物性可能是比形态最小化更能体现极简主义的要素了,纯粹物性可通过强调物体表面性来体现。在不失去自身质感时,最大限度地扩大物体占据面积,来突显材料本性。在园林设计中为了不让植物、石材、水、木材等失去材料本性,需摒除作者主观的象征性造型要素,例如将树木的群体性作为象征森林的媒介进行设计,那么其已经避开了极简空间的设计要点。

(2)单一色彩性。在简单纯粹的景观要素上,使用单一空间色彩,形成非个性或中性的景观外貌。极简主义要素在自然中的体现,即不给空间本色体添加人为颜色,维持本色。人工造景也应使用最贴合对象本物性的颜色。

3.2.4 其他

(1)利用光形成抽象空间。光元素可以在夜间营造出与众不同的空间。空间内少量光与不透光处形成强烈对比,这种空间的二分分割法可以制造出单纯的极简空间。使用多光色灯可将有限空间氛围扩张到足够吸引力,越近光源越明晰,越远越暗,即渐进式景观变化的体现。

(2)留白的简单性和多样性。极端简化构成空间的要素和体系,空间留白,访客自主感悟出的会比主动填满的空间意义更为丰富。由最基础的媒介(例如树木、面)形成静态空间的空隙,起到从内向外视觉空间扩张的作用,也是访客可以自我填补的时空空白。

4 纪念性园林的功能作用

4.1 记忆的场所

国家建造纪念性场所是为了强化共同体记忆。纪念性园林的功能是将当代人的记忆化作永恒,是用于定格这些记忆的固定场所。没有记忆就相当于对历史痕迹的无视、社会认同感的丧失。对众多国外案例的分析总结中发现,众多设计要素都是为产生共同体意识、创造对话、给予安慰、创造反思而设的。与历史书、纪录片不同,人们在场所中可以感受到图像文字信息外错过的情感部分,自主制造出存在的记忆[4]。

4.2 治愈的场所

作为默哀场所,氛围起着重要作用,许多纪念性场所都会使用水、植物、标志物等传递情绪。纪念性园林会隐喻地使用传统情感治愈手法,或从悲剧性事件中汲取哪怕是一点点积极能量的元素,来带给访客对生命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4.3 意识的场所

“没有通过肉体介入的记忆,就没有记忆”。事件有意识再现,对保存记忆和将共同体记忆形象化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访客怀着对过去的理解,在神圣的意识空间中进出,这种行为的反复使其与场所融为一体,从记忆中增加对共同体重要性的理解。

4.4 集会和讨论的场所

着手纪念性园林的设计建造之前,社会上会先讨论其重要性。公共讨论本身就是重要的记忆工作,历史场所为收集主办方、设计师、评委会成员及对此感兴趣的大众的各种意见提供了重要平台。

5 极简主义在纪念性公园设计中的应用

5.1 情感导向

战争或灾难后,各地为了表达对为国家独立、和平安定而不惜献身先辈的追思,设计纪念碑时常用稳定的混凝土结构表现;从日常空间转换到超越时空的场景,会通过纯净水景空间延续的手法使访客产生永恒空间的体验。为了强调纪念性观感,适当遮挡视野可以让访客在游览过程中,通过或开敞或收缩的视野引发访客或观或思的情绪变化,形成多重空间体验。

5.2 与周边环境协调

现代城市随着经济发展而迅速扩张,为满足不同使用需求而建造了多样的城市景观。纪念性园林为了更好地保留场所独特性、体现其不可或缺性,须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构成兼顾多重使用功能而又独具魅力的场所空间[5]。

纪念性园林场所应该是附近居民和目的性访客可以轻松使用的休闲场所,其价值需由前来寻找、学习、体验的人来判断和评价,因此能满足不同的用户需求才是意义的所在。极简主义纪念性园林则是通过使用极简主义最基本的构造要素,使其成为重要而虔诚的媒介,让访客可以轻松自然地从城市环境进入到另一个时空中去,且不会感受到任何情绪上的强迫感。

5.3 水景利用

水体可以很好体现空间的扩张,表现强烈的方向性。水景空间内设置水槽,通过水池时也能够感受到所在场所与外部环境的纽带,引进水景可为观感简洁枯燥的极简景观提供无限的空间思维发散。纪念性园林中的“水”用作从现实的景观空间过渡到追悼性的情感空间的媒介,是极为有效的设计手段。

5.4 路线计划

纪念性园林场所多以步行为主,除园区维护管理外,原则上排除人车混行的现象,保持环境的静谧和纯粹。

5.5 材料选择

极简主义构筑物的主要材料多是裸露的混凝土、原色的木材、纯色的涂料,能够从整体赋予自然性和统一性。再是利用质感的差异,从视觉效果上将物体简单的表面赋予画面感。构筑物形态也是以单纯的几何体为主,用材料的变化赋予空间的个性[6]。选择材料时,需要考虑舒适性、经济性、耐久性以及维护管理的难易,使用草坪或碎石等自然材料时,也要追求与构筑物的协调与和谐。

6 结语

综上所述,每个空间都需要与其相符的计划和设计。即使有一个时代的主流趋势和模式,也不能保证能对特定景观空间起到最佳作用。无论是何时代诞生的方法论或趋势,只要最适合这个空间就可以尝试着朝着这个方向发展。

在追求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不应拘泥于一两种潮流或模式、坚持于某一种做法。现代城市的纪念性园林应该不仅具有追悼场所的功能,同时也可作为城市近邻公园来使用。在日益高密化的现代城市中心,兼具多重功能的公园将会成为城市居民日常的主要活动空间。

本文通过极简主义设计要点来整理纪念性园林景观,在明确空间划分的同时,适当留白让人感受空间本质,更重于强调访客的自我体验。反复排列技术和表现物性的设计手段,不仅凸显出要素本身,还因表现的特性可渲染到空间氛围,使极简主义的特性和纪念性园林想要表达的内容充分结合在一起。与美术、建筑、室内装饰等不同,纪念性园林空间因其场所的特殊性,直接引进极简主义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外部空间不是稳定的物理体,而是会随时间变化的自然或人造户外环境。因本身纪念性功能需求,设计痕迹最小化也是有限的。因此如何在场所中引入极简主义的设计手法来引导访客的思考方向和情感共鸣,还是需要设计者一定程度的主观表达。极简主义构建空间,是以单纯和抽象为基础,在纪念性场所中引导访客通过脑海中的联想创造来填满现实环境里的留白空间。本文是为设计现代纪念性园林提供一种较为契合且有效的设计模型,即极简主义设计模型,为纪念性园林的发展打开新思路。

猜你喜欢

园林设计场所主义
原始意图、对抗主义和非解释主义
园林设计在城市景观规划中的应用探析
景观园林设计要点应用分析
园林铺装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浅析城市园林设计中历史文化的挖掘与表达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20年4 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2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近光灯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