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计量质量体系管理的特点及作用
2022-11-25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郑志勇吕雅莉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郑志勇 杨 晔 吕雅莉 周 萍
在单位正常运行的过程中,单位内部的电力管理工作对于单位的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任何一个环节出现管理失误或者管理方面的工作疏忽,都会导致单位的正常运行出现问题,对于单位工作的开展产生不良影响,与此同时,通过计量质量管理的有效开展,也可以帮助单位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准确掌握单位情况,进而根据单位的发展需求和业务需求进行准确决策,促进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1 计量质量体系管理概述
计量质量主要对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汇总收集,并且为接下来的生产核算活动提供数据支撑,对下一步的单位经营起到相应的指导作用,在单位生产期间,从事计量工作的相关人员对产品生产的相关数据进行全面统计,而后借助固定的计算方式和计算步骤,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严密计算,算出生产活动的产出比,从而能够有效反映生产效率及相应效益,与此同时,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分析和生产环节的排查,找到生产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并根据原因采取进一步的措施,推动生产的正常有序开展[1]。当计量质量管理工作与电力计量发生接触的时候,就要重视电力计量工作期间存在的问题,并且结合问题给出具体的措施,从而推动电力计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健全,为单位的电力供应提供重要保障,实现单位的正常运行。
在计量质量体系管理之中,管理工作主要是运用质量检测、控制等方式进行生产活动的改进,以此提高生产的效率和质量,推动质量体系的建立健全,实现生产预期以及相关的经营目标,推动生产规划和发展战略的一步步实现。从与电力工作相关的计量质量体系角度来看,质量管理工作复杂程度高、要求多,且容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受到单位发展状况的影响,要求计量人员必须在保障电力计量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通过电力计量设备、计量技术等方面的改进,提高计量工作的效率和准确性,从而提升计量效益和管理效果。
电力计量质量管理可以涉及单位业务活动以及管理活动的各个方面,贯穿单位的全流程,良好的计量质量体系管理工作可以提升单位内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和现代化,并且与财务工作进行结合,为单位发展提供更加科学的支持,为单位领导者和管理者在进行电力工作方面的决策活动提供更加充足的信息支撑。
电力计量工作的计量管理作为质量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单位的发展更是举足轻重,因此,不同的单位都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和发展阶段开展质量管理工作,并且对相关的管理标准和流程等因素进行持续的优化创新,发挥电力计量管理对于单位发展的重要意义,对每一个环节的数据进行详细统计,并且将数据进行量化分析,在遵守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打下良好基础。
2 计量质量管理目标及特点分析
2.1 计量质量管理目标分析
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可以推动电力质量管理体系的不断完善,使得检测工作变得有据可依,也使得电力方面检测工作的效率和效益都可以获得明显的提升,满足单位扩大生产的需求,与此同时,可以使单位的电力消耗更加规范、科学,这是计量质量管理工作的主要目标,也是电力计量质量体系管理工作开展的重要目标之一。
此外,在不同环节之中需要获得更多的数据资源,从而开展高效、全面的电力计量检测,加强对计量检测期间各种风险的控制,提升单位对于生产风险、外部风险的防御能力,形成更为健康的业务生态,做好对相关业务的拓展工作。在单位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计量质量管理应当做到以市场为导向,结合电力市场的情况,规避可能遇到的风险因素,帮助单位实现更高的经济效益,推动质量管理工作更加顺利开展。在计量质量体系管理期间,管理工作的具体开展应当符合单位自身情况,同时借鉴其他单位在电力计量方面的相关经验,实现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顾及单位发展的内外环境,尤其是市场、政策等外部环境,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全面性,适应电力市场形势对于单位发展的要求。
2.2 电力计量质量管理特点
第一,全面性,在各单位开展电力计量工作的过程中,越是复杂的活动或者业务越容易受到各方面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电力计量管理活动出现问题、电力计量效益降低、产能下降,这就要求计量人员在实际开展工作的时候必须全方位收集相关数据以及信息,并且将相应的数据信息进行量化处理,才能保障电力计量质量管理的有效开展,使得工作落到实处。与此同时,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也要全方面划分责任,使得权责一致,以责任督促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2]。
第二,针对性,针对性指的是在进行电力计量质量管理工作期间,必须结合单位自身的发展情况,充分发挥计量质量管理体系的突出优势,针对不同环节、不同要求来制定不同的电力计量质量管理方案,以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持续高效开展,为接下来的各项工作做好铺垫。作为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对于数据分析、生产控制及相关的战略研究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对单位的各项工作形成明确的标准。
第三,基础性,电力计量质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和生产(业务)经营管理之中的基础性工作,单位在开展电力计量质量管理工作期间,应当严格遵照自身的规章制度,以及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法律法规,实施严格控制,将电力计量质量管理工作的标准作为不同活动的基础性标准之一,对于每一个生产链条里的生产环节进行有效监督,提高单位的生产和工作效能。与此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电力计量质量管理工作及机制建设是随着本单位的发展而需要不断更新和完善的,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而且这一工作应当服务于本单位的发展,与本单位的发展目标、发展规划和发展战略相一致。
第四,法制化,电力计量质量管理工作之中涉及的管理要素、管理方法都是根据特定的法律法规而明确制定的,一般情况下,管理工作不能突破法律法规,当出现紧急避险的需要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来进行谨慎取舍。因此,在正常的管理工作期间,技术手段、数据分析方法的应用都必须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从而对电力计量工作的开展到促进和保障的作用。此外,计量管理工作是由国家相关部门进行制定的,计量的内容和环节也必须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而确定,这才能发挥出计量管理工作应有的价值,保护不同利益群体的合法权益。
第五,稳定性和强制性,电力计量质量管理工作主要由单位开展,这就要求单位内部各部门以及部门内部人员都必须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并且在有序的环境下开展电力计量质量管理。这就决定了计量质量管理的强制性。一般情况下,如果单位自身工作和职能不发生巨大变动,电力计量质量管理工作的内容和流程的变化是相对缓慢的,这就决定了计量质量管理工作的稳定性,需要注意的是,当工作职能、工作内容发生较大变动的时候,政府也会对某行业或者全部行业的电力计量工作出台新的政策性法规[3]。
第六,层次性,单位内部的电力计量质量管理部门需要根据单位发展需求、政府政策法规以及电力市场形势对质量管理的内容进行层次化划分,理清电力计量质量管理的具体领域和具体问题,使得计量质量管理能够符合企业发展需求,并且对相关的电力计量理论、知识和技术手段进行更新,确保电力计量质量管理可以更好的为单位发展和企业工作开展所服务。
3 电力计量管理的价值分析
3.1 电力计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
电力计量管理是质量管理和单位生产经营管理的基础性工作,是单位生产、经营所必须关注到的内容,单位的生产主要是产出产品,而单位产品的电力消耗就直接关系到企业的产能,单位产品的质量也直接关系到单位的效益,电力计量管理的关键就在于通过减小测量值和实际值间的差距,保证误差的可控性,使得误差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从而实现电力计量标准的统一和应用,确保计量值和计量工作的有效性,这是单位在生产管理期间所必须关注的,通过电力计量管理工作,一方面可以提升单位的生产或者业务质量,另一方面又可以降低单位内部生产的电力成本耗费,提升各项工作的经济效益。因此,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确保电力计量工作的精准性和数据的有效性,为单位的发展规划的制定提供充足的支持。此外,电力计量数据的管理效率也是相当重要的,应该严格遵守计量管理工作的规则制度和相关标准,确保数据是可追溯的,在后续出现生产问题或者管理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数据来源进行追溯,从而找到原因。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计量的可靠性一方面要确保规章制度的落实,另一方面也要遵循严格的检测标准,使用专业的设备仪器,提高电力计量检测工作的技术手段的先进性。
3.2 电力计量管理为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高效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的实现要保证数据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能够对工作之中各环节的流程进行全面、分类监控,并且结合行业自身的发展特点,对复杂生产流程进行详细检测,对其中的电力数据展开分析。在生产和电力计量管理期间,必定伴随着数据信息的广泛采集和分析处理,并且为下一步生产环节的调整提供参考依据,确保计量工作和标准的有效性,就是确保电力计量管理的有效性,使得计量管理的效果达到最佳。
在上文的论述中,计量管理具有法制化和强制性的特点,这就要求电力计量管理涉及单位正常生产或者经营活动的每一个角落。在当前形势下,我国工业管理法定计量标准和计量管理工作中所实际使用的标准都有着明确的规定,这是电力计量质量管理开展的基础,也是电力计量质量管理中所必须的依据。在电力计量管理活动的开展下,质量管理可以实现规范化、持续化推进,对单位进行全面控制,推动单位内部电力计量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
3.3 电力计量管理是质量管理的实现路径
从逻辑角度来看,电力计量管理既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基础组成部分,又是企业质量管理的实现路径,企业质量管理工作是许多抽象性概念的集合,而这些概念的实现就需要具体工作的开展,因此,计量管理工作作为企业质量管理的一部分,就成为了质量管理工作的实现路径之一。单位内部的计量管理需要按照既定的管理职责和管理流程,对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数据进行分析,而后对设计、研发、质检进行充分把握,最终推动生产经营的正常实现。必须重视计量管理的方方面面,并且通过对计量管理工作的创新和优化,最终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和优化。此外,在接下来的质量管理之中,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确定计量管理的工作目标、工作规划,对生产经营的效益和质量起到双重的保障作用。
为了推动计量管理的进一步开展,在接下来的工作期间,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第一,建立健全并完善电力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结合自身的发展定位和发展方向,实行电力计量数据的信息化、智能化管理,要根据不同的部门工作建立不同的计量信息管理系统,结合自身特色,推动计量管理模式的形成;第二,实现电力计量管理工作的阶段化开展,一般情况下,可以将电力计量管理工作分为上、中、下三个阶段,上游阶段主要对计量信息管理特征、计量信息类型及收集方式进行明确,中游则主要是实现对计量信息的收集整理,并且借助相应的数据分析工具对信息进行整理和储存,下游阶段则主要是借助计量信息的处理结果对生产活动进行反馈调节,以及对管理层和决策性的决策进行服务。此外,在计量管理工作开展期间,要明确各方工作人员或者管理人员的责任,做到权责一致,当出现电力计量问题或者管理问题的时候,要确保能够追责到人,以责任督促相关人员切实履行职责。
文中针对计量质量体系管理进行了概述,而后在此基础上针对计量质量管理的目标和特点进行了分别阐述,尤其是对计量质量管理的特点,通过分条论述的方式进行了详细介绍,而后对于计量管理在质量管理之中的价值和作用进行了分析,并且就如何推动电力计量管理的进一步开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希望通过本文的论述,可以使得计量质量体系管理在电力计量工作之中真正发挥其自身作用,促进单位各项活动或者工作的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