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高产玉米种植技术及病虫防治关键技术
2022-11-25周富学
周富学
(南涧县公郎镇农业服务中心,云南 南涧 675701)
0 引言
近几年伴随国内科学技术提高,玉米种植技术也在逐渐提高、改进,对玉米产量、品质发展拥有良好的推动作用。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不但可以科学提高玉米产量,确保其品质,还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粮食生产安全问题,因而全面推进玉米高产稳产技术是国内农业发展总趋势。可是,受到各种要素影响,国内玉米高产种植技术推广并不达标,局部边远地区的玉米种植人群仍使用过去种植方法,这不利于提高玉米产量。另外,玉米在成长环节中也易于遭受病虫害侵入,造成其品质与总产量降低,因而,有关种子人群需要针对玉米成长状况拟定相关虫害防治对策,进而全面确保玉米产量与品质。
1 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对策的重要性
要想在具体的种子工作中确保玉米的高产稳产,不仅要对种子进行科学挑选,还需要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虫害防治对策进行分析,加强对专业种植方法的科学运用。尤其是在选种的时期,一定要考虑在专业机构购买,主要选某些穗大粒多的优质种子,因为这类种子的抗病力相对强,因此可以更好地成长。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环境下全面地提高玉米的总产量,还需要考虑种植的天气情况。在正常状况下,春天是种植玉米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节可以对玉米高产种植技术进行科学运用,提高种子的出籽率,预防天气情况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另外,虫害防治也是玉米在成长和种植环节中的重要内容。受到技术等客观原因的影响,在对农作物虫害防治中还会存在着某些问题,如作物病虫害的防控体制不太完善、病虫害的防控技术和方式不太专业[1]。因而,在这种环境下,要想提高玉米高产种植技术与虫害防治强度,就要提高群众的文化观念,培养管理人员的创新精神,加强对新种植方法的运用,对影响到玉米种植质量的缘由开展研究,意识到工作方面不足之处,为玉米的增产提供环境。
2 玉米培育中影响到出产量的主要因素
2.1 栽种密度
玉米作为一个农业种植中的主要优良农作物,其栽种区域及占比均非常大。在玉米具体栽种环节中,许多层面因素均会影响其产量,而极为重要的因素便是栽种密度。这通常是因为栽种密度会对水分吸收及光照造成影响,而这两个层面均会影响到玉米产量。
2.2 肥料
在玉米种植环节中,肥料算是比较重要的影响因素,会对其产量引起直接影响。当今肥料类型比较多,各种农作物及不同土质环境所需肥料类型及肥料量也存有很大差别。因而,在栽种环节中若挑选肥料类型及总量不科学,均会对其生长情况引起影响,从而会影响到玉米产量。
2.3 季节气候
在玉米培育栽种环节中,除栽种密度及肥料会对其产量造成影响以外,气候条件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在确保适宜气温及湿度的根基上可以使玉米更快生长,确保获取较高产量。若气候条件不适合,不仅不能提高玉米产量,而且还会造成减产。
3 现代农业中的增产玉米种植技术
3.1 玉米生滴灌技术
3.1.1 栽种和翻耕的进行
为了确保经济农作物的经济效益,在早期的栽种和耕地时期便要引起充分的重视。在耕地时期可以采用膜下滴灌方式,此方式的优点是它会缓解浇灌的难度、维持土地较好的养分、让土壤松软且富饶。①要明确施播预案,明确栽种技巧进行垄作。②平均栽种,即一米一带的常规方式。③明确施播方式和亩用种量,当中包含精播和少播,精播规定每穴1 粒种籽,少播每穴1~3粒,空穴率不超过2%就可以。最终,明确每亩需肥量和上肥深度,一亩需肥量是按照土壤和玉米的类别而定的,通常在40kg 左右;深度在种籽的下面上肥,深度在8~10cm,与种籽的隔离带确保在6cm。对翻耕的进行,一定要确保地的品质,它直接关系到栽种品质、覆膜品质和玉米的成长,必须要适当翻耕、精致且整齐、没有杂土和石块,土地必须上虚下实,立即松软,发挥提升温度保护玉米的作用。除此之外,也要施用充足的肥料才可以使玉米结实根扎在土地里,为玉米的成长造就一个较好的基本条件。
3.1.2 生长中技术的使用范畴及作用
成长的过程中,必须即时了解玉米成长情形的改变,合理滴灌、防控病虫害还有修枝打杈的任务。管理人员必须对玉米种植地的地膜情形和出苗情形开展即时的查看,看到地膜两边发生翻边和漏风等情形要立即开展压紧,防止狂风掀开地膜对玉米带来损坏。看到玉米死苗情形要立即开展补植,确保苗的分布平均和品质。合理上肥能促使玉米正常成长,具体使用以有机肥和化肥结合的方式进行,当中肥料分成底肥和追肥,底肥是在玉米栽种时施以磷钾肥居多的肥料,而追肥是在成长环节中阶段性的按照情形填补的肥料,通常以氮肥居多。病虫害的防控在成长环节中不可忽视,使用机器对玉米开展定期护理与保养,对于不同类别的虫害进行农药杀虫,对玉米病害位置按照色泽和类别开展鉴别,归类医治,假如发生明显不可逆性的情形应当立即拔掉,以防影响其他玉米的成长。例如,对通常营养的玉米以每667m2施用3500kg 的有机肥为主。每亩排肥量完成调节时,必须用滴灌设备将肥箱加固在机架上放链子将主动和被动的链轮完成对接,以实现轻快灵便、不掉链的运行功效。
3.1.3 收获期和技术有效措施
采摘期直接影响玉米的产量,管理人员必须娴熟把握玉米的抽穗期、蜡熟期和完熟期这几个生长阶段,为了确保玉米顺利收成,必须挑选适宜的阶段完成。通常情形下,为了使玉米完全成熟、减少水分和提升质量,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晚收。玉米的子粒完整饱满时通常在完熟期,体型大、重量沉,那样可以得到较高的产量和回报。过去的采收方法使用人力收成,如今使用这个技术我们可以在收成玉米果实后,将玉米秸秆用收割机完成采收,提高工作效率。膜下滴灌的方法因为地膜的遮盖为玉米带来了安全的防护,可以提高土地的孔隙度和土地的固体、液体、气体的占比,地表面不易遭到降雨的侵蚀引起产物受损,确保了土地的透气性能,确保了玉米在最终成熟期也可以维持良好的营养。
3.2 玉米宽窄行种植技术
过去密植栽种玉米技术,尽管能确保玉米的栽种量、成长水平线还有成长高度,可是不能确保作物的排风和光照,造成玉米根处长久处于湿润潮热的环境,影响作物的正常呼吸,降低作物获取营养的速率,产量及质量也不能确保。使用宽窄行种植方法,玉米生长办法获得科学控制,这一办法防止作物间相互发生影响,自然通风性好,植物光合作用全面,玉米的整体生长期都能全面获取营养,从而极大地提高玉米产量及质量。
3.2.1 改垄作为平作
宽窄行种植方法转变过去垄上工作的办法,在栽种前将土壤科学合理平整,使用当今农业机械开展科学轮种固定栽种,有助于农业机械田间工作,相比于垄作,平作从生产工作及经济领域都有着明显好处。
3.2.2 改三铲三趟为一次深松
宽窄行种植方法栽种前使用一次深翻工作,省掉过去三趟三铲的耕作方式,很好节约人力、物力、财力,只需用一次工作就能搞定所有工作步骤。
3.2.3 改浅耕为深松
宽窄行种植方法,在种植玉米的环节中更改原先的浅耕栽种法,改善过去栽种方式,提升玉米配植办法。在历年的6 月中期对玉米宽行实行深松,有助于作物更好的获取营养,第二年,再对耕种区开展深翻工作,深度在303cm 玉为米宜宽,从窄而行有种效植开技展术轮方番法轮种工作。
3.2.4 玉米宽窄行株距标准
玉米宽窄行栽种,宽行距90cm,窄行距50cm,或宽行距60cm,窄行距40cm,株间隙层面,春种玉米,株间隙为33~40cm,夏种玉米,株间隙为25~33cm。叶茎交角小,叶子上冲的小棒型玉米种类,行间距60cm,株间隙20cm。高秆、叶子铺开的大棒型玉米种类,行间距60cm,株间隙35cm。
3.3 玉米免耕栽种技术
3.3.1 在工作前应认真检查免耕播种机械
农民在具体应用玉米免耕栽种方法时,要按照玉米田的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地方天气环境等要素,挑选适度的栽种器材,那样才可以确保玉米最后的产量和品质。在玉米栽种以前,农民要认真检验栽种设备,尤其是要认真检查播种机,设定好用种量和需肥量,设定好排种、排肥的精确度,设定开沟器的长度及拖拉机上下吊杆。
3.3.2 正确应用栽种器材
在应用栽种器材的流程当中,栽种人群一定要按照操作步骤开展工作,在途中减少停下的次数,对播种机的速度也需严格把控,防止出现漏播的状况。在栽种流程中也应重视对栽种器材开展保护,假如看到了问题要立即开展设定,确保不对栽种进度带来影响。在每一次栽种工作结束后,要给栽种器材擦抹润滑脂来开展养护,那样才能有效提升栽种器材的使用性能,延长其使用的期限。
3.3.3 设定栽种密度、行距、长度
在具体的栽种流程中,要科学设定栽种的密度,应把播种量尽可能设定在3~4kg/667m2的区域内,对大穗型的玉米种类,可以适度增大栽种的间隔,株间距通常设定在3300~3500 株。另外,也需设定好玉米的行距,要综合考虑采光、水分、产量等条件影响,行距通常设定在50~80cm,实际情况依然要按照地方具体的状况来开展对应的设定。栽种玉米期内,栽种深度极为重要,是按照过去实践的栽种经验得到,通常在4cm 左右。假如地方栽种田的土壤为沙质土壤,可以适度加深栽种长度,通常在6cm 上下,但要留意相同地块一定保证深浅一致。如碰到干旱的土壤,则宜深不宜浅,精量栽种空穴率在1.5%左右,重播率则应设定在6%左右。并且,间穴距的偏差不宜高于10%,确保粒距都不小于95%。直到栽种结束后,均匀填土,适当镇压,并确保种籽播在了秸秆上边,如此才可以提升免耕栽种的品质。
3.3.4 抓好上肥管理工作
在对玉米地上肥以前,要加强对土壤肥力的检测力度,确保土壤中养分充裕。在玉米成长环节中,要抓好上肥管理工作,以符合玉米种植的要求。一般而言,上肥的深度应在8cm 左右。假如看到有漏肥的状况,要立即补肥。并且,栽种人群必须抓好田间管理任务,及时清理农田野草,缩减化学药剂的应用,对易于出现病虫害的地块,可以追施适当杀虫剂,如此可以有效预防病虫害,提升玉米免耕栽种的品质。
4 病虫害防治措施
4.1 玉米矮花叶病
预防玉米矮花叶病关键是在玉米成长环节中,防止花叶形态发生变化,如绿色细条、小圆点等,这样都可能危害玉米后面成长,造成其产量降低。该病毒主要是借助蚜虫实现扩散,蚜虫会在玉米茎秆和农田间进行流动,在流动环节中玉米便会患上病毒。因而,栽种人士对其进行预防时,必须喷施抗蚜虫药剂,如抗蚜虫可湿性粉剂,按照玉米细菌感染情形挑选对应占比进行人为播散。除此之外,种植人士还必须对其周围环境开展对应管理,增强其预防效果,防止玉米在成长环节中患上蚜虫,造成其恶变。
4.2 大斑病防治
大斑病是玉米在成长环节中所深受病害中占比较高的一类。当玉米在成长环节中深受大班病损害时,叶片最早体现出来,叶片会发生程度不同斑点,伴随时间推移,玉米病害病况加剧便会对玉米包叶造成危害,同时此病步入后期之后,玉米根须也会深受危害,色泽会发生变化,体现为黄绿色,叶片也会渐渐丧失营养,发生枯死凋谢的情形。而对大班病防治,栽种人员必须挑选可以抵抗该病毒的玉米品种,从源头上提升玉米总体抗病虫害水平,当品种挑选结束之后,栽种人员必须对土栽种地区进行清理,对土地开展翻耕,尽可能为玉米成长打造良好条件,防止玉米发生大斑病。假如栽种人群在栽种环节中看到玉米叶子冒出白斑时,必须立即处理,可以将其摘掉并喷施对应药剂,防止其他健康叶子受到感染,影响玉米总体成长。
4.3 玉米螟
玉米螟会对玉米叶子造成伤害,该害虫会在玉米叶子上面做到打孔,做到打孔之后便会进入到叶子里面,造成其成长受限制。因而,栽种人员对它进行预防时要先掌握玉米螟成长特点,对其环境习性做到全面掌握,尤其是突发时节,可以应用人工方法对它进行扑杀,进而降低玉米螟总数。此外,栽种人群还可以引进某些克星,如赤眼蜂,对它进行物理攻击,也可以实现降低其害虫总数的作用,防止玉米螟对其成长造成危害[2]。除此之外栽种人群还必须选用品质相对优良玉米苗开展栽种,提高玉米本身防虫害功能,按照玉米苗成长状况定时对它进行药剂喷洒,为玉米成长造就优越环境,防止玉米遭受病虫害入侵,影响其品质。
4.4 农业预防措施
农业预防对策是栽种人群对玉米做到病虫害防治方法中成效良好的一类方法,被大部分栽种人群所应用。该方法可以在较大层面上降低玉米在成长环节中遭受病虫害入侵的概率,栽种人群应用该方法以前,必须对其玉米品种做到严格选用,选用抗病虫功能良好的种子来开展栽种,从源头上提高玉米本身抗病虫功能,防止在成长环节中遭受病虫害危害。此外,在栽种环节中栽种人群还必须按照其品质开展上肥,确保玉米在成长环节中能获得到充足营养,提高本身免疫力,提高玉米防御病虫害功能栽种人群在玉米种植阶段要做到病虫害清除工作,按照各种情况来降低玉米被病虫害感染概率,实现病虫害防治的成效[3]。
4.5 化学防治措施
伴随国内农业技术升级,如今愈来愈多的玉米种植人群在对玉米开展病虫害防治时会选用化学防治方式。化学防治主要是应用药剂来对玉米做到病虫害防治,按照玉米成长阶段特点喷施对应药剂。化学防治尽管可以在相应层面上实现病虫害防治作用,但由于喷施环节中化学物质会滞留在泥土与空气中,造成环境污染,因而必须调节其药剂的应用剂量。玉米种植人群应用化学防治方式时关键是在玉米成长关键期对其进行预防,如玉米心叶期,这一阶段玉米易于遭受玉米螟的危害,因而栽种人群可以喷施对应药剂,如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此外,玉米抽雄左右也是玉米成长关键期,在这个阶段玉米易于遭受玉米斑病危害,栽种人群可以应用多菌灵、百菌清来预防,还能够将两者开展搭配应用,提升防治效果。为了保护环境种植人群,种植人群可以运用物理预防方法预防,提升预防工作质量与效果,保证其产量。
4.6 构建并健全病虫害管理制度
要想全面提升玉米抗病虫害效果,不但要对其采用高端、优秀种植方法,还必须构建并健全病虫害防治体系,让种植人群可以意识到预防病虫害的必要性,对其有详细全面认识。有关部门确立对应体系时要按照当地具体种植状况开展设计,让其服务方法与收费标准更加规范化、专业化,并且有关部门还要创建相应监督机构,在种植人群进行玉米种植时对其防范工作进行严厉监督,进而全面提高玉米病虫害防治管理方面品质与水平。除此之外,在中国科技比较先进的新时期下,相关部门可以建立相应政策,吸引高端人才,引进比较优良防治对策,创建专项基金来保障其防治工作全面实施,为玉米防治工作进步带来新鲜血液。同时搞好相应推广工作,提高病虫害防治推广的力度,在推广环节中提高种植人群病虫害防治观念,让其可以掌握到更为合理、优良的防范对策,将运用到平常种植环节中,全面提高玉米种植品质与成效[4]。
5 结语
总体来说,提高玉米产量是当前中国种植业人群急需考虑问题,要想提高其产量与品质,相关部门需要对玉米成长特征有全方位的掌握,对原来种植技术进行提升、改进,搞好高产技术推广工作,让种植人群可以使用科学、优良的种植技术进行相应种植工作,针对不同的成长特征挑选相应病虫害防治对策,有效确保玉米健康成长,保障其品质的而且提高玉米产量,推动中国农业经济进步,保障大家生活品质,推动社会和谐。